本实用新型属于炊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复合底炊具的实用性能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产品的人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复合底炊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变形和膨胀。这样,就出现了容器长时间变形尤其是导热层的脱落,或者在单层或多层铝层与轧制钢板之间的金属连续性连接上出现局部断裂的现象,显然,这样的容器的热传导性会导致热效率的减少,并会延长烹调时间。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菜谱出现,菜谱上一般都注明了炒菜需要用的油量,在烹制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炊具,还容易造成倒入炊具内的油量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使得消费者对于相应的菜肴的油量控制困难,烹制后菜品内的油量会出现过多或者在烹制的过程中出现粘锅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锅,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消费者能清楚的得知倒入锅内油量的多少,同时使得锅身锅底的散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锅,包括锅身,所述锅身的锅底呈圆盘状,所述锅身的锅底外端面上复合有复底片,所述复底片呈圆环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底片上设有若干个呈条形的槽口和一个径向贯穿复底片的缺口,所述锅身的锅底内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的油量显示槽,所述油量显示槽位于在复底片内圆的投影内。
在复底片复合在锅身的锅底外端面时,复底片在周向会有误差出现,复底片上缺口的设置,使得复底片可以朝向缺口的方向产生形变,从而使得复底片能更准备的复合在锅身的锅底外端面上,复底片上槽口的设置,能使得锅身的锅底的散热更加均匀,油量显示槽的设置,能帮助人们在烹饪的过程中对油量的控制更加的准确,也能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倒入锅内的油量的多少,可以在锅身的锅底内端面设置多个油量显示槽,能对于烹制用油量不同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油量显示槽为基准倒油。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槽口包括外槽口和内槽口,若干个所述外槽口沿着复底片的外侧均匀周向分布,若干个所述内槽口沿着复底片的内侧均匀周向分布,若干个所述外槽口和若干个所述内槽口相互错开设置。
外槽口和内槽口的相对错开设置,一方面能使得在复底片复合在锅身的锅底外端面时,复底片的周向误差更容易调节,另一方面能帮助锅身锅底的散热均匀,实现了对锅身的轻量化设计。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复底片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圆孔。
该结构使得锅身锅底的散热均匀,同时也实现了对锅身的轻量化设计。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油量显示槽具有两个,两个油量显示槽同圆心设置,所述油量显示槽的轴心线和锅身的锅底内端面的轴心线重合。
该结构能在烹饪的过程中,靠近锅身锅底的轴心的油量显示槽设置倒入15ml的油量,需要倒入锅内的油量为30ml时以远离锅身锅底的轴心的油量显示槽为基准,将这个油量显示槽倒满即可,从而方便了消费者的使用。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复底片与锅身的锅底同圆心。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锅身锅底的散热均匀。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复底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锅身锅底的散热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锅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复底片上外槽口、内槽口、缺口和圆孔的设置,能使得复底片能稳固的复合在锅身的锅底外端面上,同时也使得锅身的锅底的散热均匀。
2、多个油量显示槽的设置,能使得消费者清楚的得知倒入锅内油量的多少,进而也使得烹饪过程更加的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锅中复底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锅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身;11、油量显示槽;12、锅底;2、复底片;21、槽口;22、缺口;23、圆孔;211、外槽口;212、内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锅包括锅身1,锅身1的锅底12呈圆盘状,锅身1的锅底12外端面上复合有复底片2,复底片2呈圆环形。
具体的说,如图1和图2所示,复底片2上设有若干个呈条形的槽口21和一个径向贯穿复底片2的缺口22,复底片2上还设有若干个圆孔23,圆孔23以复底片2的圆心为中心呈放射性均匀的分布在复底片2上,复底片2与锅身1的锅底12同圆心,复底片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锅身1的锅底12内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的油量显示槽11,油量显示槽11位于在复底片2内圆的投影内。
在复底片2复合在锅身1的锅底12外端面时,复底片2在周向会有误差出现,复底片2上缺口22的设置,使得复底片2可以朝向缺口22的方向变形,从而使得复底片2能更准备的复合在锅身1的锅底12外端面上,复底片2上槽口21的设置,能使得锅身1的锅底12的散热更加均匀,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菜谱出现,菜谱上一般都注明了炒菜需要用的油量,油量显示槽11的设置,能帮助人们在烹饪的过程中对油量的控制更加的准确,同时对于第一次炒菜的人,也能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倒入锅内的油量的多少,可以在锅身1的锅底12内端面设置多个油量显示槽11,能对于烹制用油量不同时,可以在选择其中一个油量显示槽11为基准倒油。
更具体的说,如图2所示,复底片2上的槽口21包括外槽口211和内槽口212,若干个外槽口211沿着复底片2的外侧均匀周向分布,若干个内槽口212沿着复底片2的内侧均匀周向分布,外槽口211和内槽口212相互错开设置,外槽口211和内槽口212的相对错开设置,一方面能使得在复底片2复合在锅身1的锅底12外端面时,复底片2的周向误差更容易调节,另一方面能帮助锅身1的锅底12的散热均匀,实现了对锅身1的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说,如图1所示,油量显示槽11具有两个,两个油量显示槽11同圆心设置,油量显示槽11的轴心线、锅身1的锅底12内端面的轴心线和复底片2的轴心线重合,该结构能在烹饪的过程中,靠近锅身1锅底12的轴心的油量显示槽11设置倒入15ml的油量,需要倒入锅内的油量为30ml时以远离锅身1锅底12的轴心的油量显示槽11为基准,将这个油量显示槽11倒满即可,从而方便了消费者的使用,而油量显示槽11的轴心线、锅身1的锅底12内端面的轴心线和复底片2的轴心线重合,使得安装人员的安装方便,同时也能使得锅身1锅底12的散热均匀。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