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5949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锅。



背景技术:

火锅因为它的美味和食用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汤物合一。如今,人们通常在聚餐时选择吃火锅,但是由于人多可能存在大家喜好的口味不同、或者个别人有忌口的情况,传统的鸳鸯锅已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喜好,因此,三分锅、四分锅相比而言就可以满足要求。但是传统的火锅需要人工用筷子或勺子从汤里捞出食品,由于吃火锅时,通常热气腾腾,很有可能在捞食品时经常错捞出火锅底料,并且一些易熟的食品由于煮的时间太长而未被捞出,造成其营养的流失。

另外,对于油炸食品等,若将不同的食品混炸的话,易熟的捞出时很容易将未熟的也捞出,若未及时捞出,也会出现油炸过度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升降锅,便于对食品进行分类煮或炸,可及时捞出易熟食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锅,包括:锅体;支架,设于所述锅体的底部,且与所述锅体同轴;若干个隔板,设于所述锅体内,所述隔板与所述锅体的内侧壁形成涮锅区;若干个提篮,分别一一对应地设于各所述涮锅区内,且各所述提篮均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升降机构,分别与各所述提篮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导管、设有内螺纹的套筒、丝杆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且所述提篮与所述套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若干个隔板将锅体内分隔成若干个涮锅区,可在不同的涮锅区内对食品进行分类煮或炸,可有效避免因个别人忌口的情况,同时,将同类食品或者需要同种口味的食品放置于同一个涮锅区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对食品进行分类煮或炸。

升降机构包括套筒、丝杆和驱动装置,当驱动装置带动丝杆进行旋转时,与丝杆螺纹连接的套筒由于其外侧壁与提篮固定连接而不能发生转动,因此,由于丝杆的转动,使得套筒沿其轴向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提篮进行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当某提篮中的食品煮熟或者炸熟后,开启驱动装置,使该提篮上升,可有效避免因食品煮或炸的时间过长而未被捞出,造成其营养的流失。同时,由于各提篮均设有通孔,可有效避免在该提篮在吃火锅时错捞出火锅底料的情况。当将待煮或待炸的食品放置某提篮中后,反向驱动驱动装置,使该提篮向下运动进入涮锅内。各部件联合作用,可有效的控制各提篮的升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地,各所述隔板沿所述锅体的径向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与所述锅体的内侧壁形成扇形涮锅区。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数量、所述提篮的数量及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均为四个。

优选地,各所述隔板沿所述锅体的内侧周向均匀设置。

优选地,各所述提篮的形状分别一一对应地与各所述涮锅区的形状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锅体的底部还设有通孔,且沿所述通孔的周向设有挡板,所述支架设有台阶结构,由所述锅体的底部沿所述通孔伸向所述锅体的上端,且所述台阶面与所述锅体的底部贴紧。

优选地,所述支架为不锈钢方管,各所述升降机构均沿轴向穿过所述支架。

优选地,所述提篮与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之间还设有连接杆。

优选地,各所述驱动装置均包括电机和减速器。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和各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锅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俯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锅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仰视;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锅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锅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锅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中,

1 锅体

2 隔板

3 提篮

31 连接杆

41 驱动装置

42 丝杆

43 套筒

5 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锅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俯视;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锅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仰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锅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锅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锅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锅,包括:锅体1;支架5,设于所述锅体1的底部,且与所述锅体1同轴;若干个隔板2,设于所述锅体1内,所述隔板2与所述锅体1的内侧壁形成涮锅区;若干个提篮3,分别一一对应地设于各所述涮锅区内,且各所述提篮3均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升降机构,分别与各所述提篮3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导管、设有内螺纹的套筒43、丝杆42和驱动装置41,所述驱动装置41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42传动连接,所述套筒43与所述丝杆42螺纹连接,且所述提篮3与所述套筒4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若干个隔板2将锅体1内分隔成若干个涮锅区,可在不同的涮锅区内对食品进行分类煮或炸,可有效避免因个别人忌口的情况,同时,将同类食品或者需要同种口味的食品放置于同一个涮锅区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对食品进行分类煮或炸。

升降机构包括套筒43、丝杆42和驱动装置41,当驱动装置41带动丝杆42进行旋转时,与丝杆42螺纹连接的套筒43由于其外侧壁与提篮3固定连接而不能发生转动,因此,由于丝杆42的转动,使得套筒43沿其轴向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提篮3进行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当某提篮3中的食品煮熟或者炸熟后,开启驱动装置41,使该提篮3上升,可有效避免因食品煮或炸的时间过长而未被捞出,造成其营养的流失。同时,由于各提篮3均设有通孔,可有效避免在该提篮3在吃火锅时错捞出火锅底料的情况。当将待煮或待炸的食品放置某提篮3中后,反向驱动驱动装置41,使该提篮3向下运动进入涮锅内。各部件联合作用,可有效的控制各提篮3的升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各隔板2沿锅体1的径向设置,且相邻两个隔板2与锅体1的内侧壁形成扇形涮锅区,当然,各隔板2的设置也可选用其它格式,如井字格等。

考虑到在吃火锅时,一桌所用的火锅味道的种类以及日常所用火锅的锅体1的大小,本实施例中将隔板2的数量、提篮3的数量及升降机构的数量均设为四个,且各隔板2均沿锅体1的内侧壁的周向均匀设置,形成四个同样大小的涮锅区,较为美观。当然,由于锅体1的大小不同,人数不同、口味不同,也可以设有多个隔板2,形成多个涮锅区,各涮锅区的大小也可设为不同。

各提篮3分别一一对应地设于各涮锅区内,提篮3的底面积不能大于涮锅区的底面积,为使可同时煮或者炸更多的食品,将各提篮3的形状设为分别一一对应地与各涮锅区的形状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的底部还设有通孔,该通孔可以是圆形、方形等几何形状,沿该通孔的周向设有挡板,支架5设有台阶结构,由锅体1的底部沿通孔伸向锅体1的上端,且台阶面与锅体1的底部贴紧,方便使得升降机构从锅体1的底部伸出,可有效避免漏水。

在本实施例中,将支架5设为不锈钢方管,可避免其发生锈蚀,保持清洁、美观,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方管内的空间可供各升降机构穿过,节省空间,使该升降锅的结构更为规整,各套筒43的上端伸出支架5外与提篮3固定连接。

套筒43可直接与提篮3固定连接,但是由于在煮菜时,提篮3需要浸没在汤料中,因此,各提篮3均设有连接杆31,各套筒43分别一一对应的与各连接杆31固定连接。

可设有多个开关来控制各升降机构,但为了便于更好的控制各升降机构,不至影响用餐,本实施例中还设有控制器和控制面板,该控制器分别与控制面板和各驱动装置41电连接,可将该控制面板设于火锅桌面上,在吃火锅时,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所煮的食品所在的提篮3的升降,方便使用。

各升降机构是通过各自的驱动装置41驱动丝杆42,丝杆42带动套筒43,套筒43带动导管运动,而各驱动装置41只要其输出轴可驱动丝杆42转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将各驱动装置41设置为电机,为了便于控制提篮3的提升高度及速度,各驱动装置41还包括减速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直”、“水平”、“顶”、“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