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煮饭装置,尤其是一种洗米煮饭两用机,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式电饭煲已经逐渐被现有的各类电脑电饭煲所替代,电脑电饭煲相对于机械式电饭煲更加的智能,不仅仅只能煮饭,还提供了定时、保温以及菜单选择等多种功能,也能够更加有效的保存食物中的水分及营养,现有的电脑电饭煲主要由内胆、机身、发热盘、限温器、控制器、控制面板、限流电阻、指示灯、电源线等组成。
一般情况下,人们利用现有的电脑电饭煲进行煮饭的流程如下:1、从米袋中取出一定量的米放入内胆中进行淘洗。2、往内胆中加入一定量的水。3、将内胆装配到电脑电饭煲中,通过控制面板操作设定煮饭的相关参数。至此,仅需再等待一定时间后,米饭即可进行煮好。
由上可见,现有的电饭煲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人们对于煮饭的需求,自动的控制煮饭的火候和时间,但前期仍需要人工进行取米、洗米和加水等操作,智能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本申请人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自动洗米、加水和煮饭,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的洗米煮饭两用机,实现现代人利用该洗米煮饭两用机进行煮饭时,无需再人工去洗米、加水,仅通过控制该洗米煮饭两用机即可完成整个煮饭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米煮饭两用机,所述洗米煮饭两用机能够完成自动洗米后进行煮饭,方便使用者的煮饭或者煮粥要求,且由于洗米和煮粥在同一个内胆中进行,因此体积小,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洗米煮饭两用机,包括锅盖、外筒、内胆和控制面板,所述锅盖内部设置电机、减速器和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设置在锅盖的下端部,所述内胆内部底面设置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密封轴与减速器连接,所述电机转轴和中心轴通过皮带连接;
所述内胆底面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外筒,所述出水口上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贯穿所述外筒,所述外筒底部设置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与内胆底面连接;
所述外筒和内胆所在的底面设置电热丝。在使用所述洗米煮饭两用机进行煮饭前,将米放入内胆中,控制面板上设置相应按钮,按下洗米的按钮,进水管与外部水龙头连接,控制模块控制进水管上的电磁阀打开,水流入内胆,内胆中设置的水位传感器根据加入的米量发出信号到控制模块,控制进水管上的电磁阀开启与关闭;接水完毕后,电机带动皮带转动,皮带带动中心轴转动,中心轴带动内胆旋转。为了防止内胆旋转时破坏外筒上的加热装置,液压缸的活塞将内胆向上推,使内胆和外筒处于分离状态,因此电机只能带动内胆旋转。内胆旋转过程将米洗净,待米洗干净后,出水口上设置电磁阀开启,洗米水从出水管流出,进水管重新开启,通过控制器的控制作用,适合煮饭或者煮粥的水再一次流入内胆中。然后液压缸活塞下降,内胆和外筒通过电热丝接触,方便进行煮粥或者煮饭。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锅盖的打开与关闭,所述锅盖包括第一锅盖和第二锅盖,在第一锅盖和第二锅盖的侧面设置定位锁,所述第一锅盖内部设置定位凸起,所述第二锅盖内部设置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锅盖和第二锅盖设置定位锁的另一侧面设置转轴。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米与水的接触,保证米被洗的干净,所述中心轴上设置若干凸起。
进一步的,为了增减米与水接触的摩擦,保证洗米干净,所述内胆上设置若干凸起。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水中的杂质进入内胆,将进水管堵塞,所述进水管上设置过滤网。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洗米水流出所述洗米煮饭两用机时,其中的米也跟着流出,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过滤网,能够防止米漏出造成浪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实现洗米和煮饭自动化,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节省时,提高工作效率;
2、所述洗米两用机结构简单,洗米和煮饭都是在内胆中进行,占地面积小,方便家庭使用;
3、使用者可以选择从洗米开始实现智能一键操作进行煮饭,也可以单独选择进行煮饭,灵活性高,方便使用者的生活;
4、分成两半的内盖,能够更方便进行打开和关闭锅盖。
5、定位凸起、定位凹槽和定位锁方便第一锅盖和第二锅盖实现密封,防止洗米煮饭过程中出现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洗米煮饭两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洗米煮饭两用机煮饭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锅盖,2、外筒,3、内胆,4、中心轴,5、密封轴承,6、电热丝,7、液压缸,8、进水管,9、出水管,10、电机,11、皮带,12、减速器,13、定位锁,14、定位凸起,15、第一锅盖,16、第二锅盖,17、转轴,18、密封圈,19、过滤网,20、控制面板上的按钮,21、接线螺丝,22、触电,23、永磁铁,24、旋转副,26、感温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一种洗米煮饭两用机,包括锅盖1、外筒2、内胆3和控制面板,所述锅盖1内部设置电机10、减速器12和密封轴承5,所述密封轴承5设置在锅盖1的下端部,所述内胆3内部底面设置中心轴4,所述中心轴4贯穿所述密封轴与减速器12连接,所述电机转轴和中心轴4通过皮带11连接;
所述内胆3底面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贯穿所述外筒2,所述出水口上设置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贯穿所述外筒2,所述外筒2底部设置液压缸7,所述液压缸7的活塞与内胆3底面连接;
所述外筒2和内胆3所在的底面设置电热丝6。在使用所述洗米煮饭两用机进行煮饭前,将米放入内胆3中,控制面板上设置相应按钮,按下洗米的按钮,进水管8与外部水龙头连接,控制模块控制进水管8上的电磁阀打开,水流入内胆3,内胆3中设置的水位传感器根据加入的米量发出信号到控制模块,控制进水管8上的电磁阀开启与关闭;接水完毕后,电机10带动皮带11转动,皮带11带动中心轴4转动,中心轴4带动内胆3旋转。为了防止内胆3旋转时破坏外筒2上的加热装置,液压缸7的活塞将内胆3向上推,使内胆3和外筒2处于分离状态,因此电机10只能带动内胆3旋转。内胆3旋转过程将米洗净,待米洗干净后,出水口上设置电磁阀开启,洗米水从出水管9流出,进水管8重新开启,通过控制器的控制作用,适合煮饭或者煮粥的水再一次流入内胆3中。然后液压缸7活塞下降,内胆3和外筒2通过电热丝6接触,方便进行煮粥或者煮饭。
如图2,为了方便锅盖1的打开与关闭,所述锅盖1包括第一锅盖15锅盖1和第二锅盖16锅盖1,在第一锅盖15锅盖1和第二锅盖16锅盖1的侧面设置定位锁13,所述第一锅盖15锅盖1内部设置定位凸起14,所述第二锅盖16锅盖1内部设置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锅盖15锅盖1和第二锅盖16锅盖1设置定位锁13的另一侧面设置转轴17。所述锅盖1的中间有一个通孔,这个通孔是为了方便中心轴4贯穿设置的,为了防止锅盖通孔处漏气或者漏水,在通孔周圈设置密封圈18。当第一锅盖15和第二锅盖处于绕转轴17旋转打开状态时,所述密封圈18套设在所述中心轴4上,中心轴4、密封圈18和锅盖1之间接触处密封连接。
为了增加米与水的接触,保证米被洗的干净,所述中心轴4上设置若干凸起。
为了增减米与水接触的摩擦,保证洗米干净,所述内胆3上设置若干凸起。
为了防止水中的杂质进入内胆3,将进水管8堵塞,所述进水管8上设置过滤网19。
为了防止洗米水流出所述洗米煮饭两用机时,其中的米也跟着流出,在所述出水管9上设置过滤网19,能够防止米漏出造成浪费。
如图3,开始煮饭时,用手压下控制面板上的按钮20,旋转副24顺时针转动,永磁体23与感温磁体26相吸,接线螺丝21与电热丝6连接,手松开后,按钮不再恢复到图3状态,则触点22接通,电热板通电加热,水沸腾后,由于锅内保持100℃不变,故感温磁体26仍与永磁体23相吸,继续加热,直到饭熟后,水分被大米吸收,锅底温度升高,当温度升至“居里点103℃”时,感温磁体26失去铁磁性,在弹簧作用下,永磁体26被弹开,触点22分离,切断电源,从而停止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控制模块可采用单片机或者PLC控制器,对于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驱动相应装置动作的控制器,在目前智能家居领域已有诸多实际应用的例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控制模块的设置。控制模块设置在控制面板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