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炸油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7441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炸油条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炸油条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炸油条机。



背景技术:

油条是中国人爱吃的传统早点之一,其多以街头小吃的形式出现,经营者在加工时将发酵好的面片拉伸成条后放入大油锅中进行油炸得到油条成品,但是这很费油,而且很多经营者为了节约用油,将用过的油长时间重复使用,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而为了降低劳动强度,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一些炸油条机,将面片拉伸成条后放入炸油条机的一端,在油条机中油炸后从另一端送出,但是目前的这种油条机在炸油条时同样需要在油条机中倒入大量的油,油条在油中滚动油炸以后被捞出,因此,其也比较费油,不适合家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油且适合家用的家用炸油条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家用炸油条机,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油箱,所述的油箱的上端开口,所述的油箱中设置有油温加热区、集油区和至少两个油炸区,所述的油温加热区、所述的油炸区和所述的集油区从上到下依次呈阶梯式排列,所述的油温加热区和所述的油炸区之间,相邻的两个油炸区之间、所述的油炸区与所述的集油区之间均设置有分隔机构,所述的油温加热区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油温加热装置,所述的油温加热区内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所述的油炸区内轴接有用于放置油条的转筒,所述的外壳内设置有转筒转动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隔机构包括油闸门、第一电磁铁和固定在所述的油闸门上的第一永磁铁,所述的油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的油闸门与所述的导向槽上下密封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一电磁铁固定在所述的油箱的下端面上且与所述的第一永磁铁的位置上下相正对。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油温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油箱的下端面上,所述的加热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安装座中且贴在所述的油温加热区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筒转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的转筒的两端分别一体设置有转筒轴,所述的转筒轴与所述的油箱的侧壁相轴接,所述的电机通过链条传动组件与所述的转筒轴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筒包括相对扣的上半转筒和下半转筒,所述的上半转筒的一侧与所述的下半转筒的一侧相轴接,所述的上半转筒的另一侧一体设置有卡扣,所述的卡扣扣在所述的下半转筒的另一侧的边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油区固定连接有排油管,所述的排油管伸出所述的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内设置有油泵,所述的集油区设置有回油口,所述的油温加热区设置有进油口,所述的油泵与所述的回油口、所述的进油口之间分别通过油管相连通;通过油泵可将集油区内的油抽回到油温加热区进行重复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回油口上设置有回油门,所述的回油门与所述的油箱上下密封滑动配合,所述的回油门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永磁铁,所述的油箱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的第二电磁铁与所述的第二永磁铁的位置上下相正对;该结构使得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集油区内的油是否需要进行回油重复利用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的油炸区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油温加热装置,所述的油炸区内设置有第二测温装置,所述的第二油温加热装置的结构与所述的第一油温加热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二测温装置的结构与所述的第一测温装置的结构相同;当油炸区的油温不够高时,第二油温加热装置可对油炸区的油温进行加热,以保证油条的油炸质量和口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炸油条机只需一根油条的炸油量便可实现对多根油条的油炸,省油且食品安全健康,而且整个设备体积小巧,适合家庭使用;此外,该家用炸油条机也有助于实现油条的全自动油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去掉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去掉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家用炸油条机,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中的油箱2,油箱2的上端开口,油箱2中设置有油温加热区21、集油区22和两个油炸区23,油温加热区21、油炸区23和集油区22从上到下依次呈阶梯式排列,油温加热区21和油炸区23之间,相邻的两个油炸区23之间、油炸区23与集油区22之间均设置有分隔机构,分隔机构包括油闸门4、第一电磁铁41和固定在油闸门4上的第一永磁铁42,油箱2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槽24,油闸门4与导向槽24上下密封滑动配合,第一电磁铁41固定在油箱2的下端面上且与第一永磁铁42的位置上下相正对,油温加热区2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油温加热装置,第一油温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5和安装座51,安装座51固定安装在油箱2的下端面上,加热管5固定安装在安装座51中且贴在油温加热区21的底部,油温加热区21内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图中未显示),油炸区23内轴接有用于放置油条的转筒6,转筒6包括相对扣的上半转筒61和下半转筒62,上半转筒61的一侧与下半转筒62的一侧相轴接,上半转筒61的另一侧一体设置有卡扣63,卡扣63扣在下半转筒62的另一侧的边沿上,外壳1内设置有转筒转动驱动机构,转筒转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7,转筒6的两端分别一体设置有转筒轴64,转筒轴64与油箱2的侧壁相轴接,电机7通过链条传动组件71与转筒轴64相连接,油炸区2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油温加热装置231,第二油温加热装置231的结构与第一油温加热装置的结构相同,油炸区23内设置有第二测温装置(图中未显示),第二测温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测温装置的结构相同;

集油区22上固定连接有排油管8,排油管8伸出外壳1,外壳1内设置有油泵9,集油区22设置有回油口(图中未标出),油温加热区21设置有进油口211,油泵9与回油口、进油口211之间分别通过油管91相连通,回油口上设置有回油门25,回油门25与油箱2上下密封滑动配合,回油门25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永磁铁26,油箱2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铁27,第二电磁铁27与第二永磁铁26的位置上下相正对。

上述实施例一中,该炸油条机的工作过程为:将拉伸好的待炸油条放入转筒6中,并在油温加热区21中倒入食用油,控制第一油温加热装置对油温加热区21进行加热,同时第一测温装置对油温加热区21内的油温进行测量,当油温达到油炸温度时,控制第一油温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同时控制油温加热区21与油炸区23之间的第一电磁铁41通电,使第一电磁铁41的磁性与第一永磁铁42下端的极性相同,从而驱动油闸门4上移,使油温加热区21中的食用油流入第一个油炸区23中,然后控制电机7工作,电机7通过链条传动组件71带动转筒6转动,当油条油炸完成后,控制相邻的两个油炸区23之间的第一电磁铁41通电,以驱动对应的油闸门4上移,使食用油流到下一个油炸区23中,对下一个油炸区23中的油条进行油炸,同理当油条油炸完成后,控制油炸区23与集油区22之间的第一电磁铁41通电,以驱动对应的油闸门4上移,使最后一个油炸区23内的食用油流到集油区22中,此时,若油炸结束,待油温冷却后,放下排油管8,将集油区22内的食用油排出即可,若还需重复炸油条,则控制第二电磁铁27通电,使第二电磁铁27的磁性与第二永磁铁26下端的极性相同,以驱动回油门25上移,同时控制油泵9工作,将集油区22内的食用油泵回到油温加热区21内进行重复加温使用,进行下一轮的油条油炸;此外,当油炸区23的油温低于油炸温度时,可控制第二油温加热装置231对油炸区23内的食用油进行加热,以保证油条的油炸质量和口感。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家用炸油条机,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中的油箱2,油箱2的上端开口,油箱2中设置有油温加热区21、集油区22和两个油炸区23,油温加热区21、油炸区23和集油区22从上到下依次呈阶梯式排列,油温加热区21和油炸区23之间,相邻的两个油炸区23之间、油炸区23与集油区22之间均设置有分隔机构,分隔机构包括油闸门4、第一电磁铁41和固定在油闸门4上的第一永磁铁42,油箱2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槽24,油闸门4与导向槽24上下密封滑动配合,第一电磁铁41固定在油箱2的下端面上且与第一永磁铁42的位置上下相正对,油温加热区2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油温加热装置,第一油温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5和安装座51,安装座51固定安装在油箱2的下端面上,加热管5固定安装在安装座51中且贴在油温加热区21的底部,油温加热区21内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图中未显示),油炸区23内轴接有转筒6,转筒6包括相对扣的上半转筒61和下半转筒62,上半转筒61的一侧与下半转筒62的一侧相轴接,上半转筒61的另一侧一体设置有卡扣63,卡扣63扣在下半转筒62的另一侧的边沿上,外壳1内设置有转筒转动驱动机构,转筒转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7,转筒6的两端分别一体设置有转筒轴64,转筒轴64与油箱2的侧壁相轴接,电机7通过链条传动组件71与转筒轴64相连接,集油区22上固定连接有排油管8,排油管8伸出外壳1。

上述实施例一、二中,链条传动组件71即本领域中常用的链轮链条组件,其也可用皮带传动组件等其它传动机构替代;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可以为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