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5084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杯体和底座,机头扣置于杯体上,杯体放置于底座上,底座设有操作面板,底座设有第一耦合器,杯体设有与第一耦合器耦合电连接的第二耦合器,用户在拿起杯体时,由于第一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大,会导致底座连同杯体一起被拿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用户施加的外力作用,第一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之间的连接强度会下降,而由于用户没有意识到底座会被带起,因此不会对底座施加外力,底座被意外带起后,存在受自身重力而自动脱落的风险,可能导致底座跌落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豆浆机,防止底座在用户拿起杯体时被意外带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杯体和底座,机头扣置于杯体上,杯体连接于底座上,底座设有操作面板,底座设有第一耦合器,杯体设有与第一耦合器耦合电连接的第二耦合器,底座设有用于使底座附着在工作台面上的辅助件。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面板平置,底座包括杯体连接区域,杯体连接区域位于操作面板的横向一侧,辅助件位于杯体连接区域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件包括吸盘,吸盘安装在底座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外底面上以第一耦合器的中心垂直投影为圆心作直径15~40mm的圆形所覆盖的区域为吸盘分布区域,吸盘设有至少两个并位于吸盘分布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设有多个,吸盘在杯体连接区域垂直投影在底座的外底面上的区域内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耦合器的中心所在的垂直方向上设有一个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包括连接体和圆盘,连接体与底座连接固定,圆盘的外径为15~30mm,圆盘的中心相对圆周凹陷2~6mm,圆盘的厚度为0.5~3mm。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件为配重块,配重块固定在底座内或底座的外底面,配重块位于第一耦合器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内底面设有螺钉柱,配重块设有安装通孔,螺钉柱插入安装通孔中,螺钉穿过安装通孔与螺钉柱连接将配重块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件为磁铁,工作平台上设有与辅助件相吸的铁磁体或磁铁;或者,所述辅助件为铁磁体,工作平台上设有与辅助件相吸的磁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辅助件具有附着能力,可以利用表面张力、吸引力、粘合力等等多种形式实现辅助件对工作台面的附着能力,在没有刻意消除辅助件的附着能力时,底座会被固定在工作台面上,从而防止底座在用户拿起杯体时被意外带起;而用户需要将底座转移位置,则可以施加外力来消除辅助件对工作台面的附着能力,使得底座可以离开工作台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豆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吸盘的第一种分布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吸盘的第二种分布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吸盘的第三种分布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吸盘的第四种分布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吸盘的第五种分布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吸盘的第六种分布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中吸盘的第七种分布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中吸盘的第八种分布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一中吸盘的第九种分布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中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配重块位于底座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豆浆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头1、杯体2和底座3,机头1扣置于杯体2上,杯体2连接于底座3上,机头1内设有粉碎电机,粉碎电机的输出轴伸出机头1并伸入杯体2内,输出轴的端部设置有粉碎刀片,底座3设有操作面板31,操作面板31平置,即以水平或接近水平的状态设置,接近水平是指操作面板31所在平面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角度在15°以内。底座3设有第一耦合器32,杯体2设有与第一耦合器32耦合电连接的第二耦合器,杯体2还设有第三耦合器,机头1设有与第三耦合器耦合电连接的第四耦合器。

用户拿起杯体2而不需要拿起底座3的情况,一般是制浆完成后,用户需要倒浆时会拿起杯体2,或者豆浆机长时间未使用,在使用之前需要拿起杯体2进行清洗等等。为了防止底座3在用户拿起杯体2时被意外带起,底座3设有用于使底座3附着在工作台面上的辅助件4。

底座3上除了设置操作面板31,还包括杯体连接区域C,杯体连接区域C位于操作面板31的横向一侧,为了让辅助件4能够以较少的数量实现较好的附着能力,将辅助件4设置在杯体连接区域C的下方,使得工作台面对辅助件4的作用力能够更好地抵消第二耦合器对第一耦合器32的作用力。结合图1看,杯体连接区域C即底座3的顶部设置的定位凸台34所处的区域,杯体2连接在定位凸台34上,并会将杯体连接区域C覆盖。

而为了用户更容易克服第一耦合器32与第二耦合器之间的摩擦力,杯体2的一侧设置把手21,第二耦合器位于把手21的垂直下方,这样用户拿起杯体2的作用力可以经过第二耦合器,避免形成力矩而增加无用功。

具体到采用何种辅助件4,可以有以下几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辅助件4为吸盘,吸盘一般可以采用硅胶等弹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吸盘安装在底座3的底面。

在考虑吸盘的设置数量时,可以仅设置一个吸盘,而最有效的设置位置是在第一耦合器32的中心所在的垂直方向上设有一个吸盘,如图2所示。

而设置两个以上(含两个)的吸盘时,可以对吸盘的分布位置进行设计来提高附着效果。具体是在底座3的外底面上以第一耦合器32的中心垂直投影为圆心作直径15~40mm的圆形所覆盖的区域为吸盘分布区域A,吸盘设有至少两个并位于吸盘分布区域A内。上述圆形没有完全覆盖底座3的外底面,上述圆形也有部分是在底座3的外部,吸盘分布区域A是由上述圆形的一段圆弧与底座3的外侧轮廓围成的区域,如图3所示,而吸盘分布区域A也是位于杯体连接区域C的下方,也没有完全覆盖杯体连接区域C垂直投影在底座3外底面上的区域。可以理解的,在吸盘分布区域A内的吸盘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一耦合器32的中心所在的垂直方向上,而是在吸盘分布区域A内规律分布,例如关于第一耦合器32的中心所在的垂直方向对称分布,如图3所示;或者呈三角形分布(吸盘位于三角形的顶点),如图4所示,或者而将其中一个吸盘设置在第一耦合器32的中心所在的垂直方向上,也是较好的方式,如图5所示。

除了在吸盘分布区域A设置吸盘,当然也可以在杯体连接区域C垂直投影在底座3的外底面上的区域内分布,并且以对称分布为佳,对称是关于底座3外底面的中轴线M对称,如图6至图8所示。另外还可以将上述分布规律结合实施,如图9所示。

而仅设置一个或两个吸盘或者在吸盘分布区域A内设置吸盘时,可能会出现底座3放置不平的情况,因此可以在底座3的外底面上设置凸筋,凸筋的高度与吸盘吸附后凸出底座3外底面的高度相等,使得底座3放置平稳。可以理解的,在底座3的整个外底面都可以设置吸盘,这样也可以确保底座3依靠吸盘平稳放置在工作台面上,如图10所示。

吸盘包括连接体41和圆盘42,见图11,连接体41与底座3连接固定,为了确保吸盘的吸附力,圆盘42的外径D为15~30mm,圆盘42的中心相对圆周凹陷距离H为2~6mm,圆盘42的厚度B为0.5~3mm。连接体41与底座3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卡扣方式、螺纹方式等等,本实施例中在连接体41的外侧设置环形凹槽411,底座3上设置安装孔,连接体41变形穿过安装孔使底座3卡入环形凹槽411中实现过盈配合固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辅助件4为配重块,配重块固定在底座3内或底座3的外底面,配重块位于第一耦合器32的下方,自然也位于杯体连接区域C垂直投影在底座3外底面上的区域内。如图12所示,底座3的内底面设有螺钉柱35,配重块设有安装通孔43,螺钉柱35插入安装通孔43中,螺钉5伸入安装通孔43与螺钉柱35连接将配重块固定。相应还可以在底座3的内底面上设置定位筋36,配重块的外侧由定位筋36限位,有利于配重块固定。配重块能够降低豆浆机使用时的重心,也有利于豆浆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减少振动。

配重块并非特指形状为块状,根据配重块的密度及底座内的空间、形状,配重块的形状可以是板状、盘状、块状或杆状等等。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辅助件4为磁铁,工作平台上设有与辅助件4相吸的铁磁体或磁铁。可以理解的,辅助件4也可以采用铁磁体,工作平台上设有与辅助件4相吸的磁铁。铁磁体一般是指铁、钴、镍等金属及合金制成的。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