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山方块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335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冰山方块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子,具体涉及一种冰山方块杯。



背景技术:

传统水杯一般整体都由玻璃材质制成,在使用过程中当被内倒入温度较低或是温度较高的内容物时,会使内容物的温度快速传递到杯子外壁,使得人们对于杯子温度的感受变差;于是人们发明了中间带有夹层的双层杯体,而双层杯体其自身的质感及握持手感与实心杯体是无法做到一样的,因此如何使实心玻璃材质的杯子既能保留沉重的手感,又能杜绝因导热性能问题导致握持手感不佳的缺点是一个非常值得改进解决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山方块杯,具有造型美观,隔热效果佳的特点。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冰山方块杯,包括杯体与底座,所述杯体为玻璃材质,所述底座设置于杯体底部,所述底座为上大下小呈倒置的四棱台形状,所述底座高度为杯体高度的1/3至1/2,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放置杯体的凹腔,所述凹腔侧壁尺寸大于杯体外壁尺寸0.5毫米至1毫米使杯体外壁与凹腔侧壁之间形成间隙层,所述凹腔底部与杯底相接触的面上设有若干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高度为0.5毫米至2毫米,使杯底与凹腔底部之间形成对流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为半球形,所述支撑部与杯底为点接触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在凹腔的底部沿底座的对角线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底部的中心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外壁设有摩擦纹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底座与杯体底面之间通过支撑部支撑隔开一定间隙形成对流层,配合杯体外壁与底座凹腔侧壁设置的间隙层,利用空气来阻隔杯体向底座的温度的传导,同时底座底部开设的通孔可大幅增加空气流动性能,避免高温或低温内容物通过杯体传导至底座导致用户握持时手感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沿底座对角线方向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杯体;11-间隙层;12-对流层;20-底座;21-凹腔;22-支撑部;23-通孔;24-摩擦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4,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冰山方块杯,包括杯体10与底座20,所述杯体10与底座20通过AB胶粘接,所述杯体10为玻璃材质,所述底座20设置于杯体10底部,所述底座20为上大下小呈倒置的四棱台形状,所述底座20高度为杯体10高度的1/3至1/2,所述底座20上设有用于放置杯体的凹腔21,所述凹腔21的侧壁尺寸大于杯体10的外壁尺寸0.5毫米至1毫米使杯体10的外壁与凹腔21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层11,所述凹腔21底部与杯底相接触的面上设有若干个支撑部22,所述支撑部22高度为0.5毫米至2毫米,所述支撑部22撑起杯体10使杯底与凹腔21的底部之间形成对流层12便于空气流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2为半球形,所述支撑部22与杯底为点接触支撑,以减少热量的传递面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2在凹腔21的底部沿底座20的对角线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0底部的中心设有通孔23,所述通孔23使对流层12与间隙层11内的空气形成对流,避免对流层12与间隙层11内的空气因无法流动导致导致温度改变并将温度传递到底座2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0外壁设有摩擦纹路24,所述摩擦纹路24为冰块造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