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洗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7915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维护的洗地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地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洗地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采用洗地车对地面进行清洁,洗地车作为一种日常勤务和保洁工具,洗地车的清洗效率高,能够极大限度的降低清洁人员的劳动强度,赢得广大人民的青睐。洗地车广泛应用于宾馆、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室内场所,另外还有众多公共场合,比如医院、机场、车站、大厦、广场等。目前大多数的洗地车都是由车架、净水箱、污水箱、刷盘、污水回收器、真空泵和若干电机构成。然而洗地车的驱动一般为前驱,其中前驱轴组件承担着支撑和驱动整个机器,机器的启动、急停和转弯过程中,前驱轴组件承受着极大的弯矩,集中在轴承上既要承受轴向力也要受到轴向力,长时间使用洗地车后,需要对前驱组件进行维修和保养。然而现有的洗地车结构比较复杂,前驱组件的安装比较不容易拆卸,当需要对前驱组件维护时,必须差不多要把整台及其拆开才能进行维护工作,维护非常不方便,而且增大了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洗地车,该洗地车无需把整台拆卸即可便捷地把前驱轴组件拆卸下来进行维护,降低了工作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洗地车,包括底座、驾驶座、立柱以及前驱轴组件,驾驶座与立柱均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的顶面不被立柱和驾驶座占据之处可拆卸覆盖有踏板,前驱轴组件容置在所述底座内部并位于立柱与驾驶座之间的踏板的正下方,所述前驱轴组件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竖直放置、并通过轴承与所述底座连接且通过大螺母支撑起整个前驱轴组件,所述立柱朝向所述驾驶座的一侧面向内弯曲设置,且立柱朝向所述驾驶座的一侧面的底部设置有倒U形凹槽。

其中,所述踏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座连接。

其中,所述螺栓有四个,且四个螺栓呈矩形分布。

其中,所述主轴与所述踏板之间还设置有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上端盖与所述底座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维护的洗地车,包括底座、驾驶座、立柱以及前驱轴组件,驾驶座与立柱均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方,底座的顶面不被立柱和驾驶座占据之处可拆卸覆盖有踏板,前驱轴组件容置在底座内部并位于立柱与驾驶座之间的踏板的正下方,前驱轴组件包括主轴,主轴竖直放置、并通过轴承与底座连接且通过大螺母支撑起整个前驱轴组件,立柱朝向驾驶座的一侧面向内弯曲设置,且立柱朝向驾驶座的一侧面的底部设置有倒U形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需要维护本实用新型的洗地车时,只需要把踏板拆卸,就可以看到前驱轴组件,由于立柱一侧面弯曲,且设置了倒U形凹槽,给从上面拆装前驱轴组件操作留有空间,然后松开主轴的大螺母即可把整个前驱轴组件取出来就行维护,因此无需把整台洗地车拆卸即可便捷地把前驱轴组件拆卸下来进行维护,降低了工作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维护的洗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维护的洗地车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维护的洗地车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

底座1;

驾驶座2;

立柱3、倒U形凹槽31;

踏板4、螺栓41;

上端盖5;

前驱轴组件6、主轴61、大螺母62、轴承6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维护的洗地车,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底座1、驾驶座2、立柱3以及前驱轴组件6,驾驶座2与立柱3均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方,底座1的顶面不被立柱3和驾驶座2占据之处通过四个螺栓41可拆卸覆盖有踏板4,四个螺栓41呈矩形分布;前驱轴组件6容置在底座1内部并位于立柱3与驾驶座2之间的踏板4的正下方,前驱轴组件6包括主轴61,主轴61竖直放置、并通过轴承63(轴承63位角轴承)与底座1连接且通过大螺母62支撑起整个前驱轴组件6,立柱3朝向驾驶座2的一侧面向内弯曲设置,且立柱3朝向驾驶座2的一侧面的底部设置有倒U形凹槽31。其中,主轴61与踏板4之间还设置有上端盖5,上端盖5与底座1卡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需要维护本实用新型的洗地车时,只需要把拧松四个螺栓,把踏板4拆卸,就可以看到前驱轴组件6,由于立柱3一侧面弯曲,且设置了倒U形凹槽31,给从上面拆装前驱轴组件6操作留有空间,然后把上端盖5拆掉,再松开主轴61的大螺母62即可把整个前驱轴组件6取出来就行维护,因此无需把整台洗地车拆卸即可便捷地把前驱轴组件6拆卸下来进行维护,降低了工作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