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542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饮用水杯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电杯。



背景技术:

水是人们每日必须摄入的物质之一,为了保持卫生,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将水加热烧开,然后放凉至适合饮用的温度时再开始饮用,在这个过程中,热水的热量白白浪费掉了 。 公开号为CN204146791U

,名称为自动充电的多功能智能水杯的中国专利技术文献就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充电的多功能智能水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杯盖、杯体及杯底座,在杯底座内设有温差发电片、可充电电池、压力传感器及蓝牙模块,温差发电片、压力传感器及蓝牙模块分别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且压力传感器与蓝牙模块连接,该压力传感器可通过蓝牙模块而将用户的饮水情况无线传输至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当向杯体内注入热水或间歇性地更换杯体内的热水时,温差发电片因其两侧表面温度不同而发电,使热水的热能转化成电能,并存储到可充电电池内,用于自身工作器件供电,从而无需额外的电源对电池充电,不仅可简化水杯的结构设置,而且可降低成本,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的水杯发电效率高、易于制作、制作成本低、方便实用,绿色环保。该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热水的温差将热能储备,但是其工作模块仅限于杯座底部,效率较低,对热能的利用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电杯,包括圆桶形的导热内胆1,所述导热内胆1外侧包覆有圆弧形的温差发电片2,温差发电片2外侧设置有导热外壳3,所述导热内胆1底端设置有蓄电池4,所述温差发电片2与蓄电池4相连接,所述导热内胆1和导热外壳3的顶端设置有带有开口的不导热顶塞5,所述导热内胆1和蓄电池4之间设置有不导热隔塞,所述导热外壳3底端设置有底塞6。

本技术方案可以优化为,所述温差发电片2为半导体温差发电片,其圆心角为330°。

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导热内胆1与温差发电片2之间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与蓄电池4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用、方便、可靠,热能利用率高,即可利用多余的热能蓄电,也可以利用所蓄之电加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分解示意图;

其中:1、导热内胆;2、温差发电片;3、导热外壳;4、蓄电池;5、不导热顶塞;6、底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电杯,包括圆桶形的导热内胆1,所述导热内胆1外侧包覆有圆弧形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片,其圆心角为330°,温差发电片2外侧设置有导热外壳3,所述导热内胆1底端设置有蓄电池4,所述温差发电片2与蓄电池4相连接,所述导热内胆1和导热外壳3的顶端设置有带有开口的不导热顶塞5,所述导热内胆1和蓄电池4之间设置有不导热隔塞,所述导热外壳3底端设置有底塞6。所述导热内胆1与温差发电片2之间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与蓄电池4相连接。所述底塞6、不导热隔塞、不导热顶塞5均为橡胶制成。

使用过程:在导热内胆1中加入开水,由于导热内胆1与导热外壳3以及导热内胆1与蓄电池4之间分别设置有不导热顶塞5和不导热隔塞,所以导热内胆1与导热外壳3之间存在温差,此温差驱动半导体温差发电片工作,并将所发电能储存在蓄电池4内。当导热内胆1中的水是凉水、不适合饮用时,蓄电池4则驱动电加热丝对导热内胆1内的凉水进行适当加热,使之达到适合饮用的温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