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毛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1989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吸尘毛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纺织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尘毛毯。



背景技术:

毛毯,是一种常用的床上用品,具有保暖功能,与被子相比较薄。其原料多采用动物纤维或腈纶、粘胶纤维等化学纤维,也有的是动物纤维与化纤混纺制成的。同时毛毯不仅仅可以作为床上用品使用,现在也有很多人使用毛毯作为装饰性物品设置于家中的地板上,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美观作用,而且可以起到相当于地毯的作用。

目前,公开号为CN2050065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吸尘地毯,它包括地毯底座,设置在地毯底座上的地毯盖板,在地毯盖板的表面设有吸水层,地毯底座与地毯盖板之间的空腔中位于地毯盖板的背面处设有多个条形支撑块,相邻的条形支撑块之间形成灰尘收集腔,地毯盖板上位于相邻吸水层之间的区域设有多个灰尘漏孔,灰尘漏孔与灰尘收集腔连通,地毯盖板表面挤压的灰尘从灰尘漏孔落入到灰尘收集腔中,提高了地毯表面的清洁度,在地毯底座内设有多个平行且等间距排布的液管,液管的端部设有快接头,相邻地毯之间的液管可以通过快接头连接,在地毯安装完成后,液管内可以注入冷却液或者温水。

这种新型的吸尘地毯虽然可以通过灰尘漏孔与灰尘收集腔对灰尘进行有效的收集,但是当有人踩在该地毯上时,灰尘收集腔内已经收集的灰尘会由于地毯内空气的流通而再次被吹出地毯外,导致这种新型的吸尘地毯的吸尘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尘毛毯,其具有吸尘效果优秀,已收集的灰尘不易被再次吹出毛毯外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吸尘毛毯,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簇绒层、基布层以及底层,基布层与底层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有吸尘层和集尘层,基布层等间距阵列有漏尘孔,吸尘层开设有竖直方向设置且与漏尘孔相连通的吸尘通道,集尘层设有与吸尘通道相连通的集尘腔,集尘腔的横截面为长轴水平设置的椭圆形,且集尘腔沿长轴方向的一端与吸尘通道相连通。

如此设置,当人踩在吸尘毛毯上时,毛毯收缩将自身内部的空气向外排出,从而形成向外吹动的气流,集尘腔内之前收集好的灰尘由于气流的吹动作用在集尘腔内流动,灰尘在气流的作用下沿集尘腔的内壁流动,由于集尘腔的横截面为长轴水平设置的椭圆形,且吸尘管道倾斜设置,此时灰尘不易由于空气的流动而被吹出毛毯外,几户所有灰尘只会在集尘腔的内壁转动,当气流消失后再次落至集尘腔的底部,从而使得吸尘毛毯具有吸尘效果优秀,已收集的灰尘不易被再次吹出毛毯外的优点。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吸尘通道向靠集尘腔一侧倾斜设置,且吸尘通道与集尘腔横截面的长轴之间的角度设置为70°~80°。

如此设置,在集尘腔内的灰尘受到向吸尘毛毯外的气流作用时,集成腔内的灰尘可能会沿着吸尘管道被吹出吸尘毛毯外,此时倾斜的吸尘通道使得空气向外的流通性能变差,且在灰尘与吸尘管道相抵触时,灰尘受到撞击后更多的反弹至集尘腔内,从而使得已收集的灰尘更加不易被再次吹出毛毯外。

进一步设置:吸尘通道与集尘腔横截面的长轴之间的角度设置为75°。

如此设置,在此角度下,集尘腔内的灰尘由于空气的流通与吸尘管道的内壁相抵触时,灰尘受到内壁的反弹作用向毛毯外流动的角度范围更小,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吸尘管道对于灰尘的限制作用,增加了整个吸尘毛毯的吸尘效果。

进一步设置:漏尘孔的横截面面积沿轴线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如此设置,使得空气中灰尘通过漏尘孔更加易于进入到吸尘管道内,且使得吸尘毛毯的吸尘面积更大,使得整个吸尘毛毯进行吸尘时的效率更高,当集尘腔内的灰尘向外流动时,由于漏尘孔底端的横截面面积较小,使得向外流出的灰尘的量更少,保证了集尘腔的集尘效果。

进一步设置:簇绒层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长簇绒和短簇绒。

如此设置,当人的脚部与吸尘毛毯相抵触时,首先与长簇绒相抵触,长簇绒对人的脚部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长簇绒弯曲到一定程度时,人的脚部与短簇绒相抵触,此时长簇绒与短簇绒共同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使得缓冲效果更加优秀,使得人走在吸尘毛毯上时感到更加舒适。

进一步设置:吸尘层设置为海绵层。

进一步设置:集尘层设置为海绵层。

如此设置,使得吸尘层和集尘层的弹性效果更加优秀,使得吸尘毛毯在失去力的作用时的回复效果更加优秀,从而使得吸入的空气更多,空气的流动性能更强,使得整个气流的吸入效果更加优秀,极大地增强了吸尘毛毯的吸尘效果。

进一步设置:底层设置为橡胶层。

如此设置,使得整个吸尘毛毯更加的柔软,由于底层与地面相抵触,底层与地面之间经常会发生相互摩擦,由于橡胶的自身材料特性,使得底层在保证一定弹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耐磨性能,从而底层不易磨损,使得整个吸尘毛毯更加的经久耐用。

进一步设置:底层靠地面一面设有人字形花纹。

如此设置,通过人字形花纹增加了底层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吸尘毛毯在使用时,不易由于外力的影响而导致打滑,也使得人走在吸尘毛毯上时,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打滑而造成摔倒的情况,使得整个吸尘毛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能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集尘腔的横截面为长轴水平设置的椭圆形,且集尘腔沿长轴方向的一端与吸尘通道相连通,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使灰尘在空气的流动作用下不易被吹出集尘腔外,而且在人的脚部离开吸尘毛毯后,由于吸尘毛毯的回复作用会将空气吸入到毛毯内,从而形成吸入的气流,吸入的气流再次将空气的灰尘吸入至集尘腔内,从而使得吸尘毛毯的吸尘效果更加优秀,可以有效的减少房间内的灰尘,使得人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吸尘毛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人字形花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集尘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簇绒层;11、长簇绒;12、短簇绒;2、基布层;21、漏尘孔;3、底层;31、人字形花纹;4、吸尘层;41、吸尘通道;5、集尘层;51、集尘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吸尘毛毯,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设置于最上侧的簇绒层1,簇绒层1的下侧面设置有基布层2,基布层2的下侧面设置有吸尘层4,吸尘层4由海绵设置而成,吸尘层4的下侧面设置有集尘层5,集尘层5也由海绵设置而成,集尘层5的下侧面设置有底层3,底层3由橡胶制成,且底层3与地面相抵触的一侧设有人字形花纹31。

如图 3所示,簇绒层1包括设置于基布层2上侧面的长簇绒11和短簇绒12,长簇绒11等间距间隔设置于基布层2上,短簇绒12也等间距间隔设置于基布层2上,且长簇绒11与短簇绒12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基布层2沿自身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均等间距间隔设置有漏尘孔21,且漏尘孔21的横截面面积沿自身轴向方向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即漏尘孔21的形状为上横截面面积较大的漏斗形。

吸尘层4沿自身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均等间距间隔设置有吸尘通道41,吸尘通道41与漏尘孔21的位置一一对应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吸尘通道41的上端口与漏尘孔21的下端口连接。集尘层5沿自身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均等间距间隔设置有集尘腔51,集尘腔51与吸尘通道41的文职一一对应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集尘腔51的横截面设置为长轴水平设置的椭圆形,且集尘腔51沿长轴方向的一端与吸尘通道41的下端相连通。吸尘通道41向靠集尘腔51的一侧倾斜设置,且吸尘通道41与集尘腔51横截面的长轴之间的角度设置为75°。

对吸尘毛毯进行使用时,首先将吸尘毛毯置于房间内的地板上,使得吸尘毛毯的底层3与地面相抵触,此时底层3的人字形花纹31与地面相抵触,使得吸尘毛毯在使用时不易打滑。

当毛毯放置于地面上使用时,空气中的灰尘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以及空气的流动,灰尘与吸尘毛毯相抵触,灰尘通过漏尘孔21进入到吸尘通道41内,再经过吸尘通道41进入到集尘腔51内,集尘腔51对灰尘起到收集作用。

当有人踩在吸尘毛毯上时,人的脚部首先与簇绒层1中的长簇绒11相互抵触,长簇绒11对人的脚部起到缓冲作用,此时长簇绒11弯曲,人的脚部进一步与短簇绒12相抵触,短簇绒12对人的脚部起到第二次缓冲作用。

人踩在吸尘毛毯上时,人的脚部对整个吸尘毛毯施加压力,整个吸尘毛毯由于自身的弹性在受到压力时进行收缩,此时吸尘层4与集尘层5同时进行收缩,由于漏尘孔21、吸尘通道41以及集尘腔51三者之间形成的通道,吸尘毛毯收缩时自身会排出一定的空气,空气在从毛毯内进入到空气中,对集尘腔51内收集的灰尘有一定的吹拂作用,灰尘在吹拂作用下沿集尘腔51的内壁流动,由于集尘腔51的横截面为长轴水平设置的椭圆形,且吸尘管道倾斜设置,此时灰尘不易由于空气的流动而被吹出毛毯外,几户所有灰尘只会在集尘腔51的内壁转动,当吹拂作用消失后再次落至集尘腔51的底部。

当人的脚部离开吸尘毛毯时,吸尘毛毯通过弹性作用进行回复,吸尘毛毯回复时自身会吸入一定的空气,空气进入到吸尘毛毯内时会产生向毛毯内吸入的气流,吸入的气流对空气中的灰尘起到吸入作用,将灰尘有效的吸入至毛毯中的集尘腔51内。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