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吸尘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尘桶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人们清洁环境的重要工具。现有的吸尘器一般包括地刷和尘桶,以及将地刷和尘桶连接的连接管。其中,地刷上设置有吸入口和吸入室;尘桶内设置有电机、叶轮、过滤装置和储尘室。在使用吸尘器吸取灰尘时,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在连接管以及吸入室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吸入口外的杂物和空气在外部气压下,依次通过吸入口、连接管,经过尘桶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将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过滤,被过滤的灰尘杂质进入到储尘室中,过滤后的空气通过排气口排出。
上述现有吸尘器中,过滤装置设置在储尘室的上方,过滤装置分离出的灰尘杂质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储尘室内。这样设置存在以下问题:当过滤装置从空气中分离灰尘杂质时,会有部分空气逸入到储尘室内,储尘室内的灰尘杂质在气流作用下会漂浮在过滤装置的表面或其周围区域,并随过滤后的空气从排放口排出,从而将过滤的空气污染,影响吸尘效果;同时,漂浮的灰尘杂质会堵塞过滤装置的滤孔,一方面影响到过滤效果和过滤速度,另一方面也会增加过滤装置的清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尘桶及吸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尘桶的过滤装置直接设置在储尘室中,影响尘桶过滤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桶,包括储尘室和过滤装置,所述尘桶还包括隔离室;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隔离室内;所述隔离室具有进气口和与所述储尘室连通的出尘口;所述进气口用于进气;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将通入所述隔离室的气体中的灰尘杂质过滤;所述出尘口用于将被过滤的灰尘杂质导入到所述储尘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储尘室设置在所述隔离室的出尘口的下方;所述出尘口设置在所述隔离室的底面上,且所述隔离室的底面自其边缘向所述出尘口方向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室设置在所述储尘室的上端,且与所述储尘室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尘桶的排气口连通,且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排气口之间设置有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隔离室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尘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桶及吸尘器,尘桶包括储尘室、过滤装置和隔离室,过滤装置设置在隔离室内,且隔离室具有进气口和与储尘室连通的出尘口,含有灰尘杂质的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到隔离室中,经过过滤装置的过滤,被过滤出的灰尘杂质通过出尘口导入到储尘室内。上述尘桶中,过滤装置设置在隔离室内,而不是直接设置在储尘室中,可以避免在过滤灰尘杂质的过程中,储尘室内已被过滤的灰尘影响过滤过程,从而可以提高过滤效果和过滤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尘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尘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尘桶中隔离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尘桶中另一种隔离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尘桶中再一种隔离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储尘室; 11-容纳槽;
111-连接孔; 20-过滤装置;
30-隔离室; 31-进气口;
32-出尘口; 40-过滤孔;
51-第一过滤板; 52-第二过滤板;
60-连通管道; 70-风道;
8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桶,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尘桶包括储尘室10、过滤装置20和隔离室30;其中,过滤装置20设置在隔离室30内;隔离室30具有进气口31和与储尘室10连通的出尘口32;进气口31用于进气;过滤装置20用于将通入隔离室30的气体中的灰尘杂质过滤;出尘口32用于将被过滤的灰尘杂质导入到储尘室10内。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尘桶时,含有灰尘杂质的气体通过进气口31进入到隔离室30中,经过过滤装置20的过滤,被过滤出的灰尘杂质通过出尘口32导入到储尘室10内,过滤好的气体通过尘桶的排气口排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尘桶,过滤装置20和储尘室10相对独立设置,过滤装置20在过滤时不会与储尘室10内的灰尘杂质相互干扰,对气体的过滤更彻底,有效的提高了尘桶的过滤效果,同时,还有效缓解了储尘室10内的灰尘杂质对过滤装置20滤孔堵塞的现象,提高对灰尘杂质的过滤速度,延长了过滤装置20的清洗周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储尘室10设置在隔离室30的出尘口32的下方;出尘口32设置在隔离室30的底面上,经过过滤装置20过滤出的灰尘杂质落到隔离室30的底面上,并通过出尘口32导入到储尘室10内。如图3所示,出尘口32可以平行的设置在隔离室30的底面上,这种方式简单快捷,而且在过滤装置20为旋风分离装置时,能很好的保证旋风分离装置的气流不被干扰,有效进行分离;也可以,如图4所示,隔离室30的底面自其边缘向出尘口32方向向下倾斜,即隔离室30的底面和出尘口32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将落在隔离室30的底面上的灰尘杂质导入到储尘室10内,避免了灰尘杂质积存到隔离室30的底面,影响过滤装置20的过滤效果。
出尘口32与隔离室30的底面之间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如粘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如螺纹连接、卡接;当然出尘口32与隔离室3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还可以是在隔离室30的底面上直接开设一个通孔作为出尘口32,如图3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隔离室30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40。落在距离出尘口32较远的灰尘杂质可以通过过滤孔40进入到储尘室10中,防止灰尘杂质落在距离出尘口32较远时难以通过出尘口32进入储尘室10而形成死角,大大提高了灰尘杂质的分离效率,使隔离室30内保持较好的清洁度,保证了过滤装置20在过滤气体时不会受到二次污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出尘口32中设置有第一过滤板51,第一过滤板51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40。灰尘杂质从出尘口32进入到储尘室10时,由于隔离室30内气体流通,会有部分空气逸入到储尘室10内,储尘室10内的灰尘杂质在气流作用下会漂浮到出尘口32的周围,并通过出尘口32再进入到隔离室30内,在出尘口32中设置有第一过滤板51,可以有效的阻止储尘室10内的灰尘杂质再次进入到隔离室30中,进一步地保证隔离室30有一个清洁的环境。此外,过滤装置20在过滤时会产生气流,设置第一过滤板51还能阻挡气流进入到储尘室10中,防止将储尘室10中的灰尘杂质吹起。
出尘口32和第一过滤板51之间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如粘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如卡接,只要将第一过滤板51固定在出尘口32中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隔离室30设置在储尘室10的上端,且与储尘室10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卡接或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储尘室10上设置有与隔离室30尺寸相当的容纳槽11,容纳槽11内设置有橡胶密封圈,隔离室30插入容纳槽11,并通过橡胶密封圈保证隔离室30和容纳槽11之间的密封性。过滤装置20过滤出的灰尘杂质经过隔离室30的出尘口32进入到储尘室10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储尘室10内会储存大量的灰尘杂质,隔离室30与储尘室10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可以将位于储尘室10上端的隔离室30拆卸下来,对储尘室10进行彻底的清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容纳槽11上设置有连接孔111,出尘口32可以直接插入连接孔111内或扣合在连接孔111外,在过滤装置20为旋风分离装置时,这种连接方式能很好的保证旋风分离装置的气流不被干扰,对杂质灰尘有效进行分离。
当然也可以如图5所示,隔离室30的出尘口32与储尘室10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60,连通管道60穿过连接孔111进入到储尘室10内。过滤装置20过滤出的杂质灰尘依次通过出尘口32、连通管道60进入到储尘室10中,一方面避免出尘口32与储尘室10中的灰尘杂质直接接触,将出尘口32中设置的第一过滤板51堵塞,另一方面,当储尘室10中的灰尘杂质在气流作用下进入隔离室30时,部分灰尘杂质可以被拦截在连通管道60内部,与出尘口32中设置的第一过滤板51相配合,将储尘室10中的灰尘杂质拦截在隔离室30外。
如图5所示,为进一步拦截储尘室10中的灰尘杂质,连通管道60上还设置有第二过滤板52,第二过滤板52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40。通过第一过滤板51、第二过滤板52和连通管道60三者的相互配合,能将储尘室10中大部分的灰尘杂质拦截在隔离室30外,有效的保证了隔离室30环境的清洁,减轻了储尘室10中的灰尘杂质对过滤装置20过滤效果不良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过滤装置20与尘桶的排气口连通,且过滤装置20与排气口之间设置有滤网。经过过滤装置20过滤的气体在进入排气口排出尘桶外时,滤网会对气体再进行一次过滤,与过滤装置20相配合,进一步提高尘桶的过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装置20与尘桶的排气口之间通过风道70连通,滤网设置在过滤装置20的出口和风道70的进口之间。滤网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接等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过滤装置20的出口或风道70的进口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滤网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当然也可以直接将滤网放置在过滤装置20的出口和风道70的进口之间,通过过滤装置20和风道70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滤网压紧。
过滤装置20和风道70的进口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卡接等等,在过滤装置20需要清洗时,即可将其拆下进行清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过滤装置20可拆卸地安装在隔离室30上。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过滤装置20和隔离室30通过设置有开口的盖体80连接,盖体80的尺寸与隔离室30的尺寸相适应,盖体80上开口的尺寸与过滤装置20的尺寸相适应,盖体80卡在隔离室30的上端,过滤装置20卡在盖体80的开口上,即可实现过滤装置20与隔离室30可拆卸安装。
盖体80由橡胶材料制成,橡胶材料具有很好的抗压性,在将过滤装置20安装在隔离室30上时,对盖体80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盖体80能紧密的贴合过滤装置20和隔离室30,保证过滤装置20和隔离室30的密封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隔离室30可拆卸地安装风道70的进口上,可以采用卡接或螺纹连接,方便隔离室30的清洗。同时为保证隔离室30和风道70之间的密封效果,在隔离室30和风道70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桶,包括储尘室10、过滤装置20和隔离室30,过滤装置20设置在隔离室30内,且隔离室30具有进气口31和与储尘室10连通的出尘口32,含有灰尘杂质的气体通过进气口31进入到隔离室30中,经过过滤装置20的过滤,被过滤出的灰尘杂质通过出尘口32导入到储尘室10内。上述尘桶中,过滤装置20设置在隔离室30内,而不是直接设置在储尘室10中,可以避免在过滤灰尘杂质的过程中,储尘室10内已被过滤的灰尘影响过滤过程,从而可以提高过滤效果和过滤速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实施例1中的尘桶的任一项技术特征。吸尘器还包括地刷以及将地刷和尘桶连接的连接管。地刷上设置有吸入口和吸入室,尘桶内设置有电机、叶轮、储尘室10、过滤装置20和隔离室30,尘桶内的过滤装置20设置在隔离室30内,和储尘室10相对独立。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吸取灰尘时,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在连接管以及吸入室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吸入口外的杂物和空气在外部气压下,依次经过吸入口、连接管,再通过进气口31进入到隔离室30中,经过过滤装置20的过滤,被过滤出的灰尘杂质通过隔离室30的出尘口32导入到储尘室10内,过滤好的气体则通过尘桶的排气口排出,由于过滤装置20设置在隔离室30内,而不是直接设置在储尘室10中,可以避免在过滤灰尘杂质的过程中,储尘室10内已被过滤的灰尘影响过滤过程,从而可以提高过滤效果和过滤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地刷、尘桶以及将地刷和尘桶连接的连接管。尘桶内的过滤装置20设置在隔离室30内,和储尘室10相对独立,过滤装置20在过滤时不会与储尘室10内的灰尘杂质相互干扰,对气体的过滤更彻底,有效的提高了吸尘器的过滤效果和过滤速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