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399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升降桌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桌,尤其是指一种能够调整桌面高度与角度的升降桌。



背景技术:

参考中国台湾专利第M512342号桌子的高度调整装置,其具有一桌板,二连结在桌板上的桌脚,及连结在桌脚上的底座,其中,该桌脚包括有:一外管体,具有一本体部,该本体部内具有一中空部,导杆的外部圈套有一压簧;一内管体,穿套于外管体的中空部中,并在该内管体的表面设有复数个轴向排列的定位孔;一支撑杆,系套接在导杆的外部,其一端抵接于压簧上,轴向的它端具有一承载部;一弹性体系载于承载部上受支撑杆的支持,其轴向的两端部则分别固定在内管体;一锁定机构,包括有一操作钮,一固定栓及一制动杆;其中,该操作钮的一侧更具有一相容固定栓的定位槽;该固定栓的一端具有一头部系相容于定位槽中,轴向的它端则具有一栓部露出于操作钮外,且该栓部系锁固于外管体的固定孔;该制动杆系固定在操作钮中并包括一插销,制动杆系伸入到固定栓,该插销露出于该固定栓外,该插销能够伸入内管体的复数定位孔的任一孔中。

当使用者调整桌板的高度时,需要拉动位于桌子相反两侧的二锁定机构的操作钮并分别连动制动杆,使该二插销分别脱离该二定位孔,该二内管体不会受到该二插销的限制而凭借该二压簧及二弹性体回复的弹力便可共同推升该桌板的高度;在桌板到达预定的高度后,放掉该二操作钮,该二插销往分别不同于前次的定位孔方向导入,使得二内管体再次获得干涉而定位,同时固定桌板的高度位置。使用者调整桌板高度的过程繁复,需要同时拉动二操作钮而调整桌板高度,而使得使用者无法轻易地操作桌子的高度调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系在于:现有桌面的高度调整装置使用者调整桌板高度的过程繁复,需要同时拉动二操作钮而调整桌板高度,使得使用者无法轻易地操作桌子的高度调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架体组,其包括一第一脚架与一第二脚架;

一连杆组,其包括一第一连杆与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包括一第一段、一第二段与一枢接部,该枢接部设置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该第一连杆的枢接部枢接该第一脚架,该第二连杆枢接该第二脚架,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能够同步地相对于该架体组枢摆;

一驱动器,其相反两端分别枢接该第一脚架与该第一连杆的第二段并能够伸长或缩短;

一桌板组,其可枢摆地连接该第一连杆的第一段与该第二连杆并包括一扳动开关,该扳动开关供驱使该驱动器能够伸长或缩短,而带动该第一连杆相对于该第一脚架枢摆,且该第二连杆相对于该第二脚架枢摆,进而抬升或下降该桌板组。

其中:该第一连杆的枢接部突伸出一第一延伸部,该第二连杆突伸出一第二延伸部,该连杆组包括一长管件与一第三连杆,该长管件套设该第一连杆的第一延伸部并连接该第三连杆,该长管件套设该第二连杆的第二延伸部并位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之间,该第三连杆与该第一连杆的第二段分别连接该驱动器相反两侧,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三连杆能够同步地相对于该架体组枢摆并带动该长管件旋转,而带动该第二连杆相对于该架体组枢摆。

其中:该长管件的截面呈方形,该第三连杆包括一穿孔,该穿孔对应该长管件的截面而呈方形并容置该长管件,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的截面呈方形并伸入该长管件相反两端。

其中:该桌板组包括一第一调整件、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一旋钮与一桌面,该第一调整件包括一第一调整轨道、一第一枢设部与一第二枢设部,该第一调整轨道贯穿该第一调整件相反两侧,该第一枢设部位于该第一调整轨道与该第二枢设部之间,该第一连杆的第一段远离该长管件的一端枢接该第一枢设部,该第一连接件枢接该第一调整件的第二枢设部并包括一第一螺杆部,该第一螺杆部可滑动地穿设该第一调整轨道,该第一旋钮螺设于该第一螺杆部并选择性地抵靠该第一调整件,而使得该第一连接件与该第一旋钮能够夹持该第一调整件,该第一连接件连接该桌面,且该扳动开关设置于该第一连接件远离该第二枢设部的一端。

其中:该驱动器包括一筒部、一推伸部与一启动部,该筒部枢接该第一脚架,该推伸部可滑动地伸入该筒部,该启动部连接该推伸部远离该筒部的一端并枢接该第一连杆的第二段与该第三连杆,该桌板组包括一连动绳,该连动绳相反两端分别连接该扳动开关与该启动部,当未按压该扳动开关时,该推伸部无法相对于该筒部滑移,当按压该扳动开关并通过该连动绳连动该启动部时,该推伸部能够相对于该筒部滑移。

其中:该桌板组包括一第二调整件、一第二连接件与一第二旋钮,该第二调整件包括一第二调整轨道、一第三枢设部与一第四枢设部,该第二调整轨道贯穿该第二调整件相反两侧,该第三枢设部位于该第二调整轨道与该第四枢设部之间,该第二连杆远离该长管件的一端枢接该第三枢设部,该第二连接件枢接该第二调整件的第四枢设部并包括一第二螺杆部,该第二螺杆部可滑动地穿设该第二调整轨道,该第二旋钮螺设于该第二螺杆部并选择性地抵顶该第二调整件,而使得该第二连接件与该第二旋钮能够夹持该第二调整件,该第二连接件连接该桌面相反于该第一连接件的一侧。

其中:该连杆组包括一第四连杆与一第五连杆,该第四连杆相反两端分别枢接该第一脚架与该第一调整件的第二枢设部,该第五连杆相反两端分别枢接该第二脚架与该第二调整件的第四枢设部。

当使用者需要调整该桌板组的高度时,仅须按压该扳动开关,接着将该桌板组移动至所需高度,最后放开该扳动开关,使得该桌板组定位于使用者所需的高度。使用者能够轻易地操作该升降桌并调整该桌板组的高度,具有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桌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桌的局部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桌的另一局部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桌的剖面图。

图5是图4所取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延续,表示调整桌面高度。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桌的使用示意图,表示调整桌面仰角。

附图标记说明:10架体组;11第一脚架;12第二脚架;13平板;20连杆组;21第一连杆;211第一段;212第二段;213枢接部;214第一延伸部;22第二连杆;221第二延伸部;23长管件;24第三连杆;241穿孔;25第四连杆;26第五连杆;30驱动器;31筒部;32推伸部;33启动部;40桌板组;41扳动开关;42第一调整件;421第一调整轨道;422第一枢设部;423第二枢设部;43第一连接件;431第一螺杆部;44第一旋钮;45桌面;46第二调整件;461第二调整轨道;462第三枢设部;463第四枢设部;47第二连接件;471第二螺杆部;48第二旋钮;49连动绳。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升降桌包括一架体组10、一连杆组20、一驱动器30与一桌板组40,该连杆组20相反两端分别可枢摆的连接该架体组10与该桌板组40,该驱动器30相反两端分别枢接该架体组10与该连杆组20,该驱动器30能够伸长或缩短而驱动该连杆组20相对于该架体组10枢摆,进而抬升或下降该桌板组40。

该架体组10包括一第一脚架11、一第二脚架12与一平板13,该第一脚架11与该第二脚架12之间相隔一距离,该第一脚架11与该第二脚架12分别连接该平板13相反两侧并分别朝向远离该平板13的方向延伸。

该连杆组20包括一第一连杆21、一第二连杆22、一长管件23、一第三连杆24、一第四连杆25与一第五连杆26,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四连杆25分别枢接该第一脚架11,该第二连杆22与该第五连杆26分别枢接该第二脚架12,该长管件23相反两侧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二连杆22,而使得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二连杆22同步的相对于该架体组10枢摆,该长管件23穿设该第三连杆24,且该第三连杆24位于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二连杆22之间,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三连杆24远离该长管件23的一端分别枢接该驱动器30远离该架体组10的一端,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三连杆24随着该驱动器30伸长或缩短而同步地相对于该架体组10枢摆并带动该长管件23旋转。

该第一连杆21包括一第一段211、一第二段212、一枢接部213、一第一延伸部214,该枢接部213设置于该第一段211与该第二段212之间,该第一连杆21的枢接部213枢接该第一脚架11,该第一连杆21的枢接部213远离该第一脚架11的一侧突伸出该第一延伸部214,该长管件23套设该第一连杆21的第一延伸部214,该第一连杆21的第二段212连接该驱动器30,且该驱动器30位于该第二段212与该第三连杆24之间。

该第二连杆22邻近该第二脚架12的一端突伸出一第二延伸部221,该长管件23远离该第一连杆21的一端套设该第二连杆22的第二延伸部221。该第三连杆24包括一穿孔241,该穿孔241容置该长管件23,该第三连杆24与该长管件23同步地转动。

于本实施例中,该长管件23的截面呈方形,该穿孔241对应该长管件23的截面而呈方形,该第一延伸部214与该第二延伸部221的截面呈方形并伸入该长管件23相反两端,使得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三连杆24带动该长管件23旋转,且该长管件23带动该第二连杆22相对于该架体组10枢摆。

该驱动器30包括一筒部31、一推伸部32与一启动部33,该筒部31枢接该第一脚架11,该推伸部32可滑动地伸入该筒部31,该启动部33连接该推伸部32远离该筒部31的一端并枢接该第一连杆21的第二段212与该第三连杆24。于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器30可为气压棒或油压棒。

该桌板组40包括一扳动开关41、一第一调整件42、一第一连接件43、一第一旋钮44、一桌面45、一第二调整件46、一第二连接件47、一第二旋钮48与一连动绳49,该第一连杆21的第一段211与该第四连杆25分别可枢摆地连接该第一调整件42,该第二连杆22与该第五连杆26分别可枢摆地连接该第二调整件46,该第一连接件43枢接该第一调整件42,且该扳动开关41设置于该第一连接件43,该第二连接件47枢接该第二调整件46,该桌面45相反两侧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接件43与该第二连接件47,该第一旋钮44位于该第一调整件42远离该第一连接件43的一侧并选择性地抵靠该第一调整件42,该第二旋钮48位于该第二调整件46远离该第二连接件47的一侧并选择性地抵靠该第二调整件46,该连动绳49相反两端分别连接该扳动开关41与该驱动器30的启动部33,当使用者未按压该扳动开关41时,该推伸部32无法相对于该筒部31滑移,当使用者按压该扳动开关41并通过该连动绳49连动该启动部33时,该推伸部32能够相对于该筒部31滑移。

该第一调整件42包括一第一调整轨道421、一第一枢设部422与一第二枢设部423,该第一枢设部422位于该第一调整轨道421与该第二枢设部423之间,该第一调整轨道421贯穿该第一调整件42相反两侧,该第一连杆21的第一段211远离该长管件23的一端枢接该第一枢设部422,该第四连杆25远离该第一脚架11的一端枢接该第二枢设部423。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调整轨道421呈弧状。

该第一连接件43枢接该第一调整件42的第二枢设部423并包括一第一螺杆部431,该第一螺杆部431可滑动地穿设该第一调整轨道421,该第一旋钮44螺设于该第一螺杆部431并选择性地抵靠该第一调整件42,而使得该第一连接件43与该第一旋钮44能够夹持该第一调整件42,该扳动开关41设置于该第一连接件43远离该第二枢设部423的一端。

该第二调整件46包括一第二调整轨道461、一第三枢设部462与一第四枢设部463,该第三枢设部462位于该第二调整轨道461与该第四枢设部463之间,该第二调整轨道461贯穿该第二调整件46相反两侧,该第二连杆22远离该长管件23的一端枢接该第三枢设部462,该第五连杆26远离该第二脚架12的一端枢接该第四枢设部463。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调整轨道461呈弧状。

该第二连接件47枢接该第二调整件46的第四枢设部463并包括一第二螺杆部471,该第二螺杆部471可滑动地穿设该第二调整轨道461,该第二旋钮48螺设于该第二螺杆部471并选择性地抵顶该第二调整件46,而使得该第二连接件47与该第二旋钮48能够夹持该第二调整件46。

参考图5与图6。当使用者需要调整该桌面45的高度时,首先,按压该扳动开关41并通过该连动绳49连动该启动部33,该推伸部32能够相对于该筒部31滑移。接着,将该桌面45抬升或下降至所需的高度。最后,放开该扳动开关41,该推伸部32无法相对于该筒部31滑移,使得该桌面45定位于所需的高度。

参考图6与图7。当使用者需要调整该桌面45的仰角时,首先,螺转该第一旋钮44并使该第一旋钮44朝向远离该第一连接件43的方向移动,螺转该第二旋钮48并使该第二旋钮48朝向远离该第二连接件47的方向移动。接着,调整该桌面45的仰角,使得该第一螺杆部431相对于该第一调整轨道421滑移,且该第二螺杆部471相对于该第二调整轨道461滑移。最后,螺转该第一旋钮44并使该第一旋钮44朝向该第一连接件43的方向移动,该第一旋钮44与该第一连接件43夹持该第一调整件42,螺转该第二旋钮48并使该第二旋钮48朝向该第二连接件47的方向移动,该第二旋钮48与该第二连接件47夹持该第二调整件46,使得该桌面45定位于所需的仰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升降桌具有以下优点:

1.当使用者需要调整该桌面45的高度时,首先,按压该扳动开关41并通过该连动绳49连动该启动部33,该推伸部32能够相对于该筒部31滑移。接着,将该桌面45抬升或下降至所需的高度。最后,放开该扳动开关41,该推伸部32无法相对于该筒部31滑移,使得该桌面45定位于所需的高度。使用者能够轻易地操作该升降桌并调整该桌面45的高度,具有便利性。

2.该长管件23的截面呈方形,该穿孔241对应该长管件23的截面而呈方形,该第一延伸部214与该第二延伸部221的截面呈方形并伸入该长管件23相反两端。该第一连杆21、该第三连杆24、该长管件23与该第二连杆22仅需互相组合,而不需要利用焊接或是其他的加工手段,达成该第一连杆21、该第三连杆24与该第二连杆22同步地相对于该架体组10枢摆的功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