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梯带以及具有复合式梯带的百叶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886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式梯带以及具有复合式梯带的百叶窗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与百叶窗帘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复合式梯带以及具有复合式梯带的百叶窗帘。



背景技术:

百叶窗帘的结构大致是于一上梁及一下梁间水平设置多数窗帘叶片,该上梁及下梁之间并以梯绳连接,每一梯绳包含两条经线及多条纬线,经线为设置于窗帘叶片前后两侧,经线的二端并分别与上梁及下梁连接,各纬线的二端则分别与两经线连接,使各纬线间隔地设置于二经线间,供窗帘叶片跨置。在其中一条经线相对于另一条经线作上下位移时,纬线即会倾斜,以带动跨置其上的窗帘叶片倾斜,用以控制该些窗帘叶片的闭合。

其中,在一些百叶窗帘中,会在该上梁与该下梁之间加设具有面宽的宽带,除了可提供装饰效果之外,更可遮蔽窗帘叶片上的穿孔,以及遮蔽梯绳的经线与其他的控制拉绳等,以达美观整齐之效。然而,由于宽带与梯绳的经线组成并不相同,其延展率势必不同,导致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宽带与经线易因延展长度不同而产生相对位置的变化,甚至,同为宽带或梯绳,亦会因偏好的使用习惯,致使不同侧的宽带或梯绳长度不同,连带影响供窗帘叶片跨置的纬线位移。不仅于百叶窗帘进行调整窗帘叶片闭合时,影响窗帘叶片收合时的密合度,与梯绳经线相固接的宽带更容易因其与梯绳相对位置之位移而受梯绳拉扯产生皱折,进而影响百叶窗帘的美观。

由此可见,现有的百叶窗帘除了不美观之外,在使用上更有窗帘叶片收合时密合度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梯带以及具有复合式梯带的百叶窗帘,可保有良好的窗帘叶片收合时的密合度,并兼具美观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梯带,包括有:一第一经线与一第二经线,其是间隔设置;多条纬线,是分别沿该第一经线及该第二经线长轴向间隔设置,各该纬线的两端并分别连接该第一经线与该第二经线;至少一第一宽带,是沿该第一经线的长轴向设置;以及至少一结合装置,是结合该第一经线与该第一宽带,且该第一经线与该第一宽带可相对移动。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结合装置包括有一沿着该第一宽带长轴向设置的缝线,该缝线包括有多个第一部分与多个第二部分,该些第一部分与该些第二部分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宽带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一经线的两侧,该缝线相邻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线段与该第一宽带之间形成一穿置空间,该第一经线为穿过该穿置空间。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一部分缝合于该第一宽带上而具有至少一第一缝合点;该第二部分缝合于该第一宽带上而具有至少一第二缝合点;该第一经线位于该第一缝合点与该第二缝合点之间。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一缝合点与该第二缝合点的其中至少一者的数量为多个。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结合装置包括有多条第一浮线,该些第一浮线是沿着该第一宽带长轴向间隔设置于该第一宽带表面,各该第一浮线与该第一宽带表面间形成一穿置空间,该第一经线为穿过该些穿置空间。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结合装置包括有多个扣具,该些扣具是沿着该第一宽带的长轴向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宽带上,且该些扣具分别具有一环部;该第一经线是穿过该些扣具的该些环部。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一经线、该第一宽带及该结合装置其中的一者是沿第一宽带的长轴向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一绳圈。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二经线沿第一宽带长轴向且邻近各该纬线处系各设有一第二绳圈。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结合装置包含有多条第二浮线、多个固定绳圈及一固定绳,该多条第二浮线是沿着该第一宽带长轴向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宽带上,各该第二浮线与该第一宽带表面之间形成一穿置空间,该多个固定绳圈为沿第一宽带长轴向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经线上,该固定绳则为穿过该些固定绳圈与各该穿置空间。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一经线是沿该第一宽带的长轴向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一绳圈。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二经线沿第一宽带长轴向且邻近各该纬线处系各设有一第二绳圈。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固定绳的两端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宽带上。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一宽带由多数条纵纱与多数条横纱交织而成,其中部分横纱未与纵纱交织而形成该第二浮线。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包括有至少一第二宽带,是沿该第二经线的长轴向设置。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一宽带及该第二宽带的宽度不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百叶窗帘,该百叶窗帘包含有一上梁、一下梁以及水平设置于该上梁及下梁间的多个窗帘叶片,该百叶窗帘包括有:如前所述的复合式梯带,该第一经线与该第二经线是间隔且分别设置于该多个窗帘叶片的前侧及后侧,该第一经线及该第二经线的两端并分别与上梁及下梁连接;各该纬线上方则各跨置一窗帘叶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百叶窗帘,该百叶窗帘包含有一上梁、一下梁、水平设置于该上梁及下梁间的多个窗帘叶片、至少一复合式梯带及至少一第二拉绳,其中,该上梁及该下梁间是以该至少一复合式梯带连接,该至少一第二拉绳用以控制该百叶窗帘的收合与展开,该些窗帘叶片并各设有一穿孔,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梯带包括有:一第一经线与一第二经线,其是间隔且分别设置于该多个窗帘叶片的前侧及后侧,该第一经线及第二经线的两端并分别与上梁及下梁连接;多条纬线,是分别沿该第一经线及该第二经线长轴向间隔设置,各该纬线的两端并分别连接该第一经线与该第二经线,各该纬线上方则各跨置一窗帘叶片;至少一第一宽带,是沿着该第一经线的长轴向设置;一结合装置,用以将该第一经线结合于该第一宽带,且该第一经线与该第一宽带可相对移动;以及多个第二绳圈,其设于该第二经线上沿第一宽带长轴向且邻近各该纬线,该第二拉绳则贯穿已穿过该些窗帘叶片的穿孔的该些第二绳圈。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一经线、该第一宽带及该结合装置其中的一者是沿第一宽带的长轴向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一绳圈;至少一第一拉绳穿过该些第一绳圈。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结合装置包括有一沿着该第一宽带长轴向设置的缝线,该缝线包括有多个第一部分与多个第二部分,该些第一部分与该些第二部分分别固定于该第一宽带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一经线的两侧,该缝线相邻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线段与该第一宽带之间形成一穿置空间,该第一经线为穿过该穿置空间。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一部分缝合于该第一宽带上而具有至少一第一缝合点;该第二部分缝合于该第一宽带上而具有至少一第二缝合点;该第一经线位于该第一缝合点与该第二缝合点之间。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一缝合点与该第二缝合点的其中至少一者的数量为多个。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结合装置包括有多条第一浮线,该些第一浮线是沿着该第一宽带长轴向间隔设置于该第一宽带表面,各该第一浮线与该第一宽带表面间形成一穿置空间,该第一经线为穿过该些穿置空间。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结合装置包括有多个扣具,该些扣具是沿着该第一宽带的长轴向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宽带上,且该些扣具分别具有一环部;该第一经线穿过该些扣具的该些环部。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结合装置包含有多条第二浮线、多个固定绳圈及一固定绳,该多条第二浮线是沿着该第一宽带长轴向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宽带上,各该第二浮线与该第一宽带表面之间为形成一穿置空间,该多个固定绳圈为沿第一宽带长轴向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经线上,该固定绳则为穿过该些固定绳圈与各该穿置空间。

依据上述构思,包括有用以控制该百叶窗帘收合与展开的至少一第一拉绳。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拉绳穿过该些固定绳圈与各该穿置空间。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一经线是沿第一宽带之长轴向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一绳圈,该第一拉绳为穿过该些第一绳圈。

依据上述构思,该固定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宽带上。

依据上述构思,其中该第一宽带由多数条纵纱与多数条横纱交织而成,其中部分横纱未与纵纱交织而形成该第二浮线。

依据上述构思,包括有至少一第二宽带,是沿该第二经线的长轴向设置。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宽带及该第二宽带之宽度系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通过上述设计,第一宽带可有效地遮蔽第一经线,但不至于影响第一经线的作动,因此可保有良好的窗帘叶片收合时的密合度,而且其宽带不易受到经线的过度拉扯,其宽带不易产生皱褶而具有较为美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式梯带的百叶窗帘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图2的3-3方向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的局部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的局部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的局部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的局部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的局部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的局部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百叶窗帘

2 上梁

3 下梁

4 窗帘叶片 4a 穿孔

5 第一拉绳

6 第二拉绳

100 复合式梯带

10 第一宽带

22 第一经线

23 第一绳圈

24 第二经线

25 第二绳圈

30 纬线

40 缝线

42 第一部分 44 第二部分 46 线段

S 穿置空间

200 复合式梯带

210 第一宽带

220 第一经线

240 缝线

242 第一部分 242a 第一缝合点244 第二部分 244a 第二缝合点300 复合式梯带

310 第一宽带

320 第一经线

340 缝线

342 第一部分 342a 第一缝合点

344 第二部分 344a 第二缝合点

400 复合式梯带

410 第一宽带

420 第一经线

440 第一浮线

500 复合式梯带

510 第一宽带

520 第一经线

530 纬线

540 扣具 542 环部

600 复合式梯带

610 第一宽带

612 第二浮线 614 纵纱 616 横纱

620 第一经线

622 固定绳圈

650 固定绳

710 第一宽带

712 第二浮线

720 第一经线

722 固定绳圈 724 第一绳圈

750 固定绳

800 复合式梯带

812 第一宽带

814 第二宽带

822 第一经线

824 第二经线

842 缝线

844 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图1所示,为应用有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100的百叶窗帘1,该百叶窗帘1还包含有一上梁2、一下梁3、设置于该上梁2与该下梁3之间的多个窗帘叶片4、至少一第一拉绳5以及至少一第二拉绳6,该至少一第一拉绳5及该至少一第二拉绳6为分别设于该些窗帘叶片的前侧及后侧,并与下梁结合或于下梁中使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互相连接,形成一用于控制该百叶窗帘收合与展开之升降拉绳。请参图1及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当中,所述的复合式梯带100包含有一第一宽带10、一第一经线22、一第二经线24、多纬线30以及一结合装置。

该第一宽带10具有适当面宽的带体,其一端与该上梁2连接,另一端与该下梁3连接,且该第一宽带10是沿着该第一经线22的长轴向设置。

该第一经线22与该第二经线24平行设置,且该第一经线22与该第二经线24是与该第一宽带10的长轴向平行,该两经线22、24并分别设于窗帘叶片4的前侧及后侧,各该经线22、24的二端则分别与上梁2及下梁3连接。

该些纬线30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经线22与该第二经线24之间,且各该纬线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经线22与该第二经线24,各纬线30的上方并分别供一窗帘叶片4跨置,以利用该些纬线30支撑该些窗帘叶片4。

该结合装置与该第一宽带10连接,用以将该第一经线22结合于该第一宽带10上,且该第一经线22可相对于该第一宽带10移动,例如可沿着该第一宽带10的长轴向相对于该第一宽带10移动或滑动。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结合装置包括有一沿着该第一宽带10长轴向设置的缝线40,该缝线40包括有多个第一部分42以及多个第二部分44,该些第一部分42与该些第二部分44分别固定于该第一宽带10上,且分别位于该第一经线22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部分42系缝合于该第一宽带10上而具有一第一缝合点,所述第二部分44缝合于该第一宽带10上而具有一第二缝合点。请一并配合图3所示,于该缝线40上,各个相邻的第一部分42与第二部分44之间(或者称之相邻的第一缝合点与第二缝合点之间)形成有一线段46,该线段46与该第一宽带10之间围设形成有一穿置空间S,该第一经线22穿过该穿置空间S。

其中,通过上述的设计,除了可使得该第一宽带10可有效地遮蔽该第一经线22而可提供装饰的效果外,借由该结合装置的设计,可提供该第一经线22在该穿置空间S中具有些许的活动欲度,使得该第一经线22可相对于该第一宽带10的长轴向移动或滑移,如此一来,当欲调整这些窗帘叶片4闭合程度来调整百叶窗帘1的遮光效果,而调整该第一经线22或该第二经线24时,第一经线22的活动即不会因第一经线22及第一宽带10所产生的延展程度不一而影响窗帘叶片4的闭合的情况发生;而且第一宽带10也不容易遭受经线的过度拉扯,而可使得第一宽带10不易产生皱折而有较为美观的效果。

另外,于其他实际实施上,所述的结合装置并不以一条缝线40为限,亦可是由多条缝线所组成,例如:由两条缝线或两条以上的缝线缝合于该第一宽带10上而构成该结合装置,且各该缝线之间是可相连接或不相连接。

另外一提的是,所述的复合式梯带100可另外设置有多个第一绳圈与多个第二绳圈,例如,于该第一经线22上设有多个沿该第一宽带10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绳圈23,或者于第一宽带10上设有沿该第一宽带10之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绳圈,或者于该缝线40上设有沿该第一宽带10之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绳圈;该第二经线24上可设有多个第二绳圈25,该些第二绳圈25是沿着该第一宽带10的长轴向间隔且为邻近各纬线处设置。

其中,该些第一绳圈23用以供该第一拉绳5穿过,以适当地限制或定位该第一拉绳5的活动范围及位置,该些第二绳圈25用以供该第二拉绳6穿过,以适当地限制或定位该第二拉绳6的活动范围及位置。其中,较佳地,该第一绳圈23与第二绳圈25具有良好的可挠性,借以便于与对应的绳体相搭合,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际实施上,该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亦可是作为其他功能之用的绳体。

另外,在一实施例当中,各该窗帘叶片4靠近侧缘的部位设置有一穿孔4a;该第二绳圈25的周长大于该第一绳圈23的周长,其中各该第二绳圈25分别穿过各该窗帘叶片4上的一该穿孔4a后,该第二拉绳6再穿过各该第二绳圈25穿出该穿孔4a的部分。

其中,上述第二绳圈25与窗帘叶片4的穿孔4a的搭配,可使得第二经线24与窗帘叶片4以及第二拉绳6之间相互牵制而限制其左右移动的范围,从而不易脱落或过度移位。另外,上述将穿孔4a设置于窗帘叶片4侧缘部位的好处在于:当窗帘成关闭状态时,各个穿孔4a可被相邻窗帘叶片4的侧缘的重叠部位所遮蔽,使得穿孔4a不会显露于外,从而提升其美观与隐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绳圈及第二绳圈的设置位置亦可互易,亦即,于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经线22上系设有多个沿该第一宽带10长轴向且为邻近各纬线处的第二绳圈25,或者于第一宽带10上设有沿该第一宽带10长轴向且为邻近各纬线处的第二绳圈25,或者于该缝线40上设有沿该第一宽带10的长轴向且为邻近各纬线处的第二绳圈25;该第二经线24上设有多个第一绳圈23,该些第一绳圈23是沿着该第一宽带10的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以供第二拉绳6穿置其中。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绳圈23的周长设计为不大于该第二绳圈25的周长;而所述的穿孔4a亦可形成于该窗帘叶片4靠近于该第一经线22的侧缘,以供该第二绳圈25穿过后,再供第一拉绳5穿过该第二绳圈25,但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

请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200,其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其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其缝线240的第一部份242具有二个第一缝合点242a,其缝线240的第二部分244具有二个第二缝合点244a,其中,这些第一缝合点242a与这些第二缝合点244a系缝合于该第一宽带210上,并分别位于该复合式梯带200的第一经线220的两侧,使该第一经线220可相对于该第一宽带210之长轴向移动或滑移。其中,上述设计的好处在于:可提升缝线240与第一宽带210之间的缝合强度,以降低缝线240与第一宽带210之间固定不牢靠的风险,并提升百叶窗帘的耐用度。

请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300,其具有与前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其与前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其缝线340的第一部份342具有三个第一缝合点342a,其缝线340的第二部分344具有三个第二缝合点344a,其中,这些第一缝合点342a与这些第二缝合点344a缝合于该第一宽带310上,并分别位于该复合式梯带300的第一经线320的两侧,使该第一经线320可相对于该第一宽带310之长轴向移动或滑移。其中,上述设计的好处在于:可更进一步提升缝线340与第一宽带310之间的缝合强度,以降低缝线340与第一宽带310之间固定不牢靠的风险,并提升百叶窗帘的耐用度。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缝合点以及第二部分的第二缝合点的数量设计,并不以两者的数量相等为限,举例而言,在一实施例中,亦可采取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一缝合点,而第二部分具有多个第二缝合点;或者第一部分具有多个第一缝合点,而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缝合点;或者第一部分的第一缝合点数量不同于第二部分的第二缝合点的数量,而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

请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400,其具有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其结合装置包括有多条第一浮线440,该些第一浮线440是沿着该复合式梯带400的第一宽带410长轴向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于第一宽带410表面,其中,各该第一浮线440与该第一宽带410表面间分别形成一穿置空间,该复合式梯带400的第一经线420穿过该些穿置空间,且该第一经线420与该第一宽带410系可相对移动或滑动。其中,上述结合装置的设计优势在于:可减少第一浮线440的使用量,并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又兼具有不干涉第一宽带410与第一经线420之间各别作动的功效。

请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500,其具有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其结合装置包括有多个扣具540,该些扣具540是沿着该第一宽带510的长轴向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宽带510上,且该些扣具540分别具有一环部542,而该复合式梯带500的第一经线520穿过该些扣具540的该些环部542,使该第一经线520可相对于该第一宽带510的长轴向移动或滑移。借此,通过上述设计,该第一经线520因受该些扣具540于一预定间隔的限制,在遭遇拉扯时不容易被向外拉出而形成圈套,而可降低使用者被第一经线520缠绕而受伤的情况发生,同时又兼具有不干涉第一宽带510与第一经线520之间各别作动的功效。

请参图8及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600,其具有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包括有多数条沿着第一宽带610的长轴向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于第一宽带610的第二浮线612、多个固定绳圈622以及一固定绳650,且该第二浮线612与该第一宽带610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穿置空间。而于本实施例当中,该第一宽带610是由多数条纵纱614以及多数条横纱616交织而成,其中,部分的横纱616未与纵纱614交织而形成所述的第二浮线612;该些固定绳圈622间隔地设于该复合式梯带600的第一经线620上。该固定绳65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宽带610上,且该固定绳650穿过该些固定绳圈622以及该些第二浮线612与该第一宽带610之间形成的穿置空间,以结合该第一经线620与第一宽带610。其中,设置该固定绳650可更进一步提升第一经线620与该第一宽带610之间结构上的稳定性,并可提升其使用上的安全性。其中,该固定绳圈622可以是提供第一拉绳5或第二拉绳6穿置的第一绳圈23或第二绳圈25,该固定绳650可以是第一拉绳5或第二拉绳6,但并不以此为限。

借此,通过上述的设计,除可有效地限制第一宽带610、固定绳650以及第一经线620之间的相对位置外,该第一经线620与该第一宽带610系可相对地移动,因此,在调整窗帘叶片的闭合而调整第一经线620时,第一经线620的活动不易受到第一宽带610的限制,而可保有窗帘叶片良好的密合度,而第一宽带610也不会遭受到经线的过度拉扯,而不容易有不美观的皱褶产生。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设计,还可防止第一经线620或固定绳650因受拉扯而向外拉出形成大小不一的圈套的情况发生。

另外一提的是,请参照图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架构下,百叶窗帘的第一拉绳5穿过该些固定绳圈622以及该些第二浮线612与该第一宽带610之间形成的穿置空间,亦即该固定绳圈622及该穿置空间中为同时穿过该固定绳650及该第一拉绳5,以结合该第一经线620与第一宽带610。

再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固定绳650、第一拉绳5皆穿置于固定绳圈622的实施态样外,请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其具有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结合装置包含有多条第二浮线712、多个固定绳圈722以及一固定绳750,其中,该些固定绳圈722为沿第一宽带710长轴向间隔地设于该第一经线720上,该些第二浮线712则沿着第一宽带710的长轴向自上而下间隔排列,并各与第一宽带710表面之间形成穿置空间,该固定绳750为穿过第一经线720上的该些固定绳圈722以及该些第二浮线712与该第一宽带710之间形成的穿置空间,使第一经线720与第一宽带710可因此结合。

借此,通过该些固定绳圈722、该固定绳750以及该些第二浮线712的设计,而可达到将第一经线720结合于该第一宽带710上,且第一经线720与该第一宽带710可相对移动或滑动的效果;另外,于第一经线720是沿第一宽带710之长轴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绳圈724,而第一拉绳5为穿过该些第一绳圈724,借此,通过该些第一绳圈724的设计,系可将第一拉绳5以可相对于第一经线720活动的方式与第一经线720结合,使得第一拉绳5的活动受到适当的限制,以在该第一拉绳受到拉扯时限制第一拉绳之活动范围,而可确保使用者在操作时的安全性,且又不干涉经线与拉绳之间的作动。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各实施例中,是以单一宽带为例说明之,而于实际实施上,并不以仅使用有一条宽带为限,举例而言,请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800,该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100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其包含有一第一宽带812以及一第二宽带814。其中,该第一宽带812是沿着第一经线822的长轴向设置,并以如同第一实施例中的结合装置(缝线842),将第一经线822结合于该第一宽带812上,且该第一经线822与该第一宽带812可相对移动;该第二宽带814是沿着该第二经线824的长轴向设置,并以如同的一实施例中的结合装置(缝线844),将第二经线824结合于该第二宽带814上,且该第二经线824与该第二宽带814可相对移动;其中,该第一宽带812及该第二宽带814可为宽度相同,或为宽度不同的宽带型式。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第七实施例的复合式梯带800,揭露设置有两宽带的实施态样,如第一宽带812以及第二宽带814的实施态样。而于其他实际实施上,当设置有两条宽带(如第一宽带与第二宽带)甚至两条以上的宽带时,所用来结合第一经线与第一宽带的结合装置可选自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当中的任一种实施态样,所用来结合第二经线与第二宽带的结合装置,亦可选自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当中的任一种实施态样。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式梯带,除可提供宽带有效地遮蔽经线而富具装饰效果外,在使用上,借由宽带与经线之间通过结合装置的设计,经线与宽带彼此之间不产生干涉,因此,在操作窗帘叶片的闭合,以调整或改变窗帘叶片的遮光程度时,其窗帘叶片收合的密合度较佳,另外,宽带也不容易遭受到经线的拉扯,而使得宽带不易产生皱褶而有较为美观的效果。另一提的是,通过上述的结合装置与绳圈的设计,所述的经线与绳体在遭受拉扯时,其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因此可降低使用者被经线或绳体缠绕而受伤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