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加热器的保温内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9325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加热器的保温内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温内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加热器的保温内胆。



背景技术:

保温杯、保温瓶内都设置有用于对水进行加热保温的内胆,传统的保温内胆一般为双层中空结构,直接以保温内胆的内壁为盛水腔;在保温内胆外壁底部安装加热器,由于加热器安装在保温内胆外部,导致加热效率底下,消耗电能更多,同时使得保温效果降低,热量易散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带加热器的保温内胆,它能大大提高内胆的加热效率和保温效果,结构稳定可靠。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加热器的保温内胆,它包括底部带有安装孔(7)的保温内胆(1);所述保温内胆(1)内密封贴合设置有内壁腔(2);所述内壁腔(2)底部设置有加热底筒(4);所述加热底筒(4)与保温内胆(1)之间设置有电加热器(3);所述安装孔(7)内设置有用于密封固定电加热器(3)的耐高温隔热塞(6)。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器(3)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环形加热器(8)和盖型加热器(9);所述环形加热器(8)底端设置有用于与盖型加热器(9)电连接的导电插杆(83)。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加热器(8)包括内部设置有加热线圈的加热筒(81);所述加热筒(81)外层设置有隔热套(82)。

进一步的,所述盖型加热器(9)包括内部设置有加热线圈的加热盖(91);所述加热盖(91)外层设置有隔热盖(92);所述隔热盖(92)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接电线(94)的耐高温绝缘座(93)。

进一步的,所述内壁腔(2)的边缘设置有法兰边(5);所述法兰边(5)与保温内胆(1)密封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底筒(4)的直径小于内壁腔(2)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保温内胆内部设置电加热器,大大提高了传热效果和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使得电加热器的余热能进一步保证内胆内水的温度,延长了保温时间。

2、本实用新型中电加热器采用双层结构,既可以对保温内胆底部进行加热又可以对保温内胆侧壁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电加热器采用双层可拆卸结构,安装维修都更加方便。

3、电加热器外层采用隔热层可以降低热量对外的散失,同时又有效防止高温对保温内胆的损伤变形。

保温内胆底部设置有较小的安装孔,同时安装孔内密封设置耐高温隔热塞,提高了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温内胆;2、内壁腔;3、电加热器;4、加热底筒;5、法兰边;6、耐高温隔热塞;7、安装孔;8、环形加热器;9、盖型加热器;81、加热筒;82、隔热套;83、导电插杆;91、加热盖;92、隔热盖;93、耐高温绝缘座;94、接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带加热器的保温内胆,它包括底部带有安装孔7的保温内胆1;所述保温内胆1内密封贴合设置有内壁腔2;所述内壁腔2底部设置有加热底筒4;所述加热底筒4与保温内胆1之间设置有电加热器3;所述安装孔7内设置有用于密封固定电加热器3的耐高温隔热塞6。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器3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环形加热器8和盖型加热器9;所述环形加热器8底端设置有用于与盖型加热器9电连接的导电插杆83。

优选的,所述环形加热器8包括内部设置有加热线圈的加热筒81;所述加热筒81外层设置有隔热套82。

优选的,所述盖型加热器9包括内部设置有加热线圈的加热盖91;所述加热盖91外层设置有隔热盖92;所述隔热盖92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接电线94的耐高温绝缘座93。

优选的,所述内壁腔2的边缘设置有法兰边5;所述法兰边5与保温内胆1密封贴合。

优选的,所述加热底筒4的直径小于内壁腔2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将水倒入内壁腔2内,开启保温内胆底部的电加热器,由于电加热器位于保温内胆内部,使得传热更快,同时电加热器停止通电后,余热不易散失到外界,可以持续对保温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提高了保温时间和保温效果。

电加热器采用了环形加热器和盖型加热器,依据用户需求可以两者都安装或者只安装其中一种,使用灵活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