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转快速的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28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转快速的榨汁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特别涉及一种运转快速的榨汁机。



背景技术:

常见的榨汁机,通常包括机座、电机、集汁腔、挤压筒和设于集汁腔内部的螺杆。目前榨汁机的电机带动螺杆以每分钟50转的转速转动进行挤压榨汁,根据螺杆在集汁腔内放置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榨汁机分为立式榨汁机与卧式榨汁机两类。现有榨汁机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可以实现大口径投料榨汁,但整机成本较高,而且机器体积大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榨汁效率高和容易清洗的榨汁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转快速的榨汁机,包括机座、设于机座内的电机、连接于机座的集汁腔、设于集汁腔内部的螺杆,所述集汁腔设有进料口、出汁口和出渣口,其中,所述电机带动螺杆以每分钟55-200转的转速转动,所述螺杆包括螺杆主体和螺旋,所述螺旋的高度为H ,且H≤10mm。

优选的,所述螺旋的高度H ≤5mm。

优选的,所述螺杆主体的直径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增大,而所述螺旋外表面到所述集汁腔内壁的间隙保持不变。

优选的,所述螺杆包括物料推进部和挤压研磨部,所述螺杆的物料推进部的螺距保持不变,而所述螺杆的挤压研磨部的螺距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物料推进部上的螺旋的高度为H1,其中5mm≤H1≤10mm,所述挤压研磨部上的螺旋的高度为H2,其中H2≤3mm。

优选的,所述螺旋的高度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螺杆主体的外表面到集汁腔内壁的间隙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螺杆为塑料螺杆或陶瓷螺杆。

优选的,所述螺杆包括物料推进部和挤压研磨部,所述物料推进部上的螺旋的螺距为P1,其中10mm≤P1≤50mm,所述挤压研磨部上的螺旋的螺距为P2,其中3mm≤P2≤10mm,所述螺杆的物料推进部设有切削部,且所述切削部与所述螺旋连续设置。

优选的,所述切削部为带有刃口的螺旋,且所述切削部高度大于10mm。

优选的,所述螺杆水平或竖直放置于所述集汁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螺杆在电机带动下以每分钟55-200转的转速转动,且所述螺旋的高度 H≤10mm,较低螺旋的高度可以减小集汁腔的内径,从而可以减小整机的体积,整机体积较小,进料口也较小,方便设计,这种设计更适用于小型机或方便携带类的机器,此类机器进料口一般较小,物料一般都需要切成小块进行挤压榨汁,因此,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此种转速配合此种螺旋高度,足够满足较小物料的进料需求,使得物料都能进入螺旋间的间隙内被切割且向下输送至集汁腔的压榨段以进一步挤压研磨,此种高度的螺旋配合较高的螺杆转速可以提升物料输送速度,进而提升了机器的榨汁效率,此外,榨汁机工作时,螺杆旋转,螺杆的螺旋切割物料,但物料需要人工投放,高度相对较低的螺旋可以降低用户意外受伤的概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榨汁机没有挤压筒,结构简单,方便清洗,不存在挤压筒与螺杆的接触摩擦,极大的减少了榨汁机存在的噪声与磨损。而当所述螺杆转速大于200转时,机器噪声变大,进料时,物料在碰到快速旋转的螺旋,不容易落入螺旋的间隙内,反而会被螺旋迅速顶起,造成物料不易向下输出,而在挤压研磨阶段,过快的转速使得出汁速度快,导致物料压榨不充分;当所述螺杆转速小于55转时,需要电机输出更大的转矩,会增加电机的工作负载,而且转速慢也会降低机器榨汁效率。当所述螺旋高度大于10mm时,所需集汁腔直径增大,从而增加了机器整体体积,同时螺杆以每分钟55-200转的速度转动,输送的物料量增加,为保证输送和研磨效果,需要机器提供更大的切削力,需要电机输出更大的转矩,增加电机工作负载,使得功耗较大,机器使用成本增加。

2.所述螺旋的高度H ≤5mm,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较低高度的螺旋可以防止用户投料时发生意外伤害,另一方面,较低高度的螺旋可以在物料推进部更充分的切割物料,为后续榨汁过程节省时间与能量,提升机器的榨汁效率。

3.所述螺杆主体的直径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设计可以使螺杆主体与集汁腔之间的空间逐渐减少,沿物料的挤出方向进一步挤压物料实现榨汁;所述螺旋外表面到所述集汁腔内壁的间隙保持不变,这样设计可以实现螺杆外径保持大小恒定,螺杆与集汁腔之间始终存在一定间隙,不会接触产生摩擦和噪声。

4. 所述螺杆的物料推进部的螺距保持不变,所述物料推进部上的螺旋的高度为H1,其中5mm≤H1≤10mm,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物料推进部螺旋设置较大高度配合保持不变螺距可以使螺杆保持稳定的切割速度和物料输送速度;所述螺杆的挤压研磨部的螺距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挤压研磨部上的螺旋的高度为H2,其中H2≤3mm,这样设计可以实现螺杆上的螺旋与集汁腔的容积在物料挤出的方向上逐渐减少,物料在逐渐减小的空间内被进一步压榨,实现对物料的榨汁,而且设置较低高度的螺旋可以对已初步切割的物料进行快速又充分的研磨。

5. 所述螺旋的高度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计可以实现螺旋与螺杆主体配合形成一个一个的压榨空间,且随着所述螺旋高度的减小,压榨空间的容积逐渐减小,从而可以实现对物料的压榨。

6. 所述螺杆主体的外表面到集汁腔内壁的间隙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计可以替代挤压筒的作用,使得物料在螺杆主体和集汁腔内壁之间被挤压,实现榨汁,同时因为减少了挤压筒,榨汁机结构变得简单,容易清洗。

7.当螺杆为塑料螺杆时,可以降低机器成本,而且塑料可以被注塑成型,加工生产的效率高;当螺杆为陶瓷螺杆时,陶瓷材质表面光滑,不染色,易清洗,陶瓷强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8. 所述物料推进部上的螺旋的螺距为P1,其中10mm≤P1≤50mm,所述螺旋可以快速顺畅的切割输送物料,当P1大于50mm时,螺旋间隙大,物料切割效率低,而且对进入螺旋间隙内的小块物料输送效率低,影响榨汁效率,当P1小于10mm时,螺旋间隙太小,物料难以进入螺旋间隙,影响物料得切割和向后输送;所述挤压研磨部上的螺旋的螺距为P2,其中3mm≤P2≤10mm,这样设计的螺旋可以使物料挤压研磨快速充分,提升物料出汁率,而当P2小于3 mm时,挤压研磨过程耗时长,出汁慢,榨汁效率低,而且挤压研磨空间小,加上挤压研磨耗时长,可能会造成物料的积压或堵塞,当P2大于10mm时,挤压研磨空间大,物料压榨不充分,影响物料出汁率;所述螺杆的物料推进部设有切削部,所述切削部与所述螺旋连续设置,这样设计切削部可以对进料口放入的物料进行初步的切割操作,使得物料变小,螺杆螺旋再把经过切割处理的物料推送到集汁腔的压榨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9.所述切削部为带有刃口的螺旋,且所述切削部高度大于10mm,这样设计的切削部与集汁腔的进料口内壁配合可以保证螺杆具有相对较高的切割速度和较好的切割效果,螺旋带有刃口对进料口投入的物料进行切割,防止物料堵塞在进料口或集汁腔的进料段,缩短机器榨汁时间,从而提升机器榨汁效率。而当所述切削部高度小于10mm时,切削部对物料的切割效果差,影响榨汁效率。

10.所述螺杆水平或竖直放置于所述集汁腔内,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所述螺杆水平放置于所述集汁腔内为卧式榨汁机结构,而所述螺杆竖直放置于所述集汁腔内为立式榨汁机结构,不同类型的榨汁机可以满足不同的榨汁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机座;2.集汁腔;21.进料段;22.压榨段;3.进料口;4.出汁口;5.出渣口;6.螺杆;61.螺杆主体;62.螺旋;63.切削部;7.电机;8.物料推进部;9.挤压研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转快速的榨汁机,包括机座1、设于机座1内的电机7、连接于机座1的集汁腔2、设于集汁腔2内部的螺杆6,所述集汁腔2设有进料口3、出汁口4和出渣口5,其中,所述电机7以每分钟55-200转的转速带动螺杆6转动,所述螺杆6包括螺杆主体61螺旋62,所述螺旋62的高度为H ,且H≤10mm。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较低螺旋62的高度可以减小集汁腔2的内径,从而可以减小整机的体积,整机体积较小,进料口3也较小,方便设计,这种设计更适用于小型机或方便携带类的机器,此类机器进料口3一般较小,物料一般都需要切成小块进行挤压榨汁;此种转速配合此种螺旋高度,足够满足较小物料的进料需求,使得物料都能进入螺旋62间的间隙内被切割且向下输送至集汁腔2的压榨段22以进一步挤压研磨,此种高度的螺旋62配合较高的螺杆6转速可以提升物料输送速度,进而提升了机器的榨汁效率。此外,榨汁机工作时,螺杆6旋转,螺杆6的螺旋62切割物料,但物料需要人工投放,高度相对较低的螺旋62可以降低用户意外受伤的概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榨汁机没有挤压筒,结构简单,方便清洗,不存在挤压筒与螺杆6的接触摩擦,极大的减少了榨汁机存在的噪声与磨损。

如图2所示,所述螺杆包括物料推进部8和挤压研磨部9,所述集汁腔2包括进料段21和压榨段22,所述物料推进部8位于所述集汁腔2的进料段21内,所述挤压研磨部9位于所述集汁腔2的压榨段22内。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物料从集汁腔2的进料口3进入进料段21,螺杆6的物料推进部8首先对物料进行初步切割处理,再将经过预处理的物料推送到压榨段22进行挤压研磨,通过切割处理和挤压研磨两个过程可以得到压榨充分的汁与渣。

如图1和2所示,所述螺杆主体61的直径D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设计可以使螺杆主体61与集汁腔2之间的空间逐渐减少,沿物料的挤出方向进一步挤压物料实现榨汁;而所述螺旋62外表面到所述集汁腔2内壁的间隙d保持不变,这样设计可以实现螺杆6外径保持大小恒定,而且螺杆6与集汁腔2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不会接触产生摩擦和噪声。

如图2所示,所述螺杆6的物料推进部8的螺距P1保持不变,所述物料推进部8上的螺旋的高度为H1,其中5mm≤H1≤10mm,这样可以使螺杆6保持稳定的切割速度和物料输送速度;而所述螺杆6的挤压研磨部9的螺距P2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挤压研磨部上的螺旋的高度为H2,其中H2≤3mm,这样设计可以实现螺杆6上的螺旋62与集汁腔2的容积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减少,物料在逐渐减小的空间内被进一步压榨,实现对物料的榨汁。所述螺旋62的高度H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计可以实现螺旋62与螺杆主体61配合形成一个一个压榨空间,且随着所述螺旋高度的减小,压榨空间的容积逐渐减小,从而可以实现对物料的压榨。所述螺杆主体61的外表面到集汁腔2内壁的间隙h沿物料挤出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计可以替代挤压筒的作用,使得物料在螺杆主体61和集汁腔2内壁之间被挤压,实现榨汁,同时因为减少了挤压筒,榨汁机结构变得简单,容易清洗。

如图2所示,所述螺杆6的物料推进部8设有切削部63,所述切削部63与所述螺旋62连续设置,这样设计切削部63可以对进料口放入的物料进行初步的切割操作,使得物料变小,螺杆6再把经过切割处理的物料推送到集汁腔2的压榨段22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所述螺杆6的物料推进部8上的螺旋62的螺距为P1,其中10mm≤P1≤50mm,这样设计的螺旋62可以快速顺畅的切割输送物料;所述螺杆6的挤压研磨部9上的螺旋62的螺距为P2,其中3mm≤P2≤10mm,这样设计的螺旋62可以使物料挤压研磨快速又充分,提升物料出汁率;所述切削部63为带有刃口的螺旋,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螺旋带有刃口可以实现对进料口投入的物料进行快速切割,防止物料堵塞在进料口3或集汁腔2的进料段21,缩短机器榨汁时间;且所述切削部63高度大于10mm,这样设计的切削部63与集汁腔2的进料口3内壁配合可以保证螺杆6具有相对较高的切割速度和较好的切割效果,从而实现提升机器榨汁效率。

优选的,所述螺杆6为陶瓷螺杆,陶瓷材质表面光滑,不染色,易清洗,陶瓷强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优选的,所述螺旋62的高度H ≤5mm,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较低高度的螺旋62可以防止用户投料时发生意外伤害,另一方面,较低高度的螺旋62可以在物料推进部8更充分的切割物料,为后续榨汁过程节省时间与能量,提升机器的榨汁效率。

可以理解的,所述螺杆6为塑料螺杆,可以降低机器成本,而且塑料可以被注塑成型,加工生产的效率高。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差别在于:所述集汁腔2为圆锥形,且所述集汁腔2直径沿物料挤出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所述集汁腔2直径沿物料挤出方向逐渐减小可以使螺杆6与集汁腔2之间的空间逐渐减少,使物料沿向前挤出的方向进一步被挤压实现榨汁,另外,这样设计还可以替代现有榨汁机中挤压筒的作用,使得物料在螺杆6和集汁腔2内壁之间被挤压,实现榨汁,因为减少了挤压筒,榨汁机结构也变得简单,容易清洗。实施例二中其他未说明之处结构与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差别在于:所述集汁腔2竖直设在所述机座上方,物料在所述进料口3与所述集汁腔2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出汁口3设在所述集汁腔2竖直侧壁上,所述螺杆6竖直放置于集汁腔2内,所述电机7置于所述集汁腔2下方,所述电机7通过减速机构与螺杆6下端的挤压研磨部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进料口3可以设置为大口径,物料不需要预先切成小块,省时省力,而且螺杆6竖直放置与集汁腔2配合可以在切割和研磨物料时提供更加均匀的力,使得挤压榨汁更充分,具有更高的出汁率。实施例三中其他未说明之处结构与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差别在于:所述集汁腔2为圆锥形,且所述集汁腔2直径沿物料挤出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所述集汁腔2直径沿物料挤出方向逐渐减小可以使螺杆6与集汁腔2之间的空间逐渐减少,使物料沿向前挤出的方向在螺杆6和集汁腔2内壁之间被挤压实现榨汁,另外,这样设计还可以替代现有榨汁机中挤压筒的作用,因为减少了挤压筒,榨汁机结构也变得简单,容易清洗。实施例四中其他未说明之处结构与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三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