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297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电饭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饭锅。



背景技术:

电饭锅也叫电饭煲,是用于煮饭或者煮粥的常用烹饪器具。电饭锅的核心在电热方式和温度控制。目前,电饭锅加热方式有经典的热盘加热方式和最新兴起的电磁加热(IH)方式。热盘加热方式在用电阻加热盘发热通过与内胆底部接触,发生热传导,进而加热米饭;这种加热方式结构简单,静音,然而存在加热不均匀,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电磁(IH)加热方式和电磁炉原理一样,通过产生高频磁场使得铁质的电饭锅内胆产生涡流,继而发热,加热米饭。电磁加热方式,加热迅速,均匀,温控灵敏,热效率高,然而存在功率过高(功率通常大于1200W),结构复杂,电磁加热需要风扇散热,容易产生噪声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且噪声低的电饭锅。

一种电饭锅,包括:

外锅,所述外锅具有外锅体、温度传感器、电源触点件以及控制面板,所述外锅体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有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面设有所述电源触点件,所述控制面板设在所述外锅体的外部,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触点件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

内锅,所述内锅具有内锅体、电加热膜、供电触点件;所述内锅体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内锅体的外壁以及底部均连接有所述电加热膜;所述供电触点件设在所述内锅体的底部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加热膜,所述内锅体能够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所述供电触点件能够与所述电源触点件接触;以及

锅盖,所述锅盖能够盖在所述外锅体上以用于封闭或者打开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锅盖上设有排气口,所述锅盖的外部沿着所述排气口的边缘具有用于供从所述排气口溢出的液体存放的容置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在所述内锅体侧壁的所述电加热膜环绕所述内锅体侧壁且所述电加热膜的两端具有间隔,所述内锅体的侧壁具有多个所述电加热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电加热膜分别连接有所述供电触点件以形成独立的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锅还具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裹在所述内锅体以及所述电加热膜的外部,使得所述电加热膜夹在所述内锅体以及所述外锅体之间,所述保护壳的底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于所述供电触点件,所述供电触点件能够通过通孔与所述电源触点件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侧壁以及底部均设有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侧壁上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内锅外壁上的电加热膜的温度,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内锅底部上的电加热膜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盖的内边缘还连接有密封圈,当所述锅盖盖在所述外锅体上时,所述锅盖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锅体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盖铰接在所述外锅体的顶部边缘,所述锅盖能够相对于所述外锅体转动以封闭或者打开所述第二容置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锅体的顶部边缘设有卡扣,所述锅盖的内边缘对应于所述卡扣的位置具有内翻边,所述锅盖上还设有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卡扣对应,当所述锅盖盖在所述外锅体上时,所述内翻边与所述卡扣卡接,当按压所述按压件时,所述按压件能够挤压所述卡扣以使得所述卡扣与所述内翻边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锅体的开口边缘具有外翻边,所述外锅体的开口的内沿沿着内锅体的轴向方向突出形成环形的突出边,当所述内锅体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时,所述外翻边与所述突出边嵌设配合;所述卡扣靠近于所述外锅体的开口的外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上还连接有排气柱,所述排气柱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内锅体的第二容置腔,另一端朝外,所述排气柱嵌设在所述排气口内,所述排气柱朝外的一端部具有所述容置槽,所述锅盖表面沿着排气柱周围凹陷。

上述的电饭锅,设置了外锅、内锅以及锅盖,所述外锅具有外锅体、温度传感器、电源触点件以及控制面板,外锅体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第一容置腔的底面设有所述电源触点件,控制面板设在外锅体的外部,控制面板电性连接于电源触点件;内锅具有内锅体、电加热膜、供电触点件;供电触点件设在内锅体的底部,内锅体能够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且供电触点件能够与电源触点件接触;内锅体具有第二容置腔,内锅体的外壁以及底部均连接有电加热膜;由于电加热膜设置在内锅体的底部和侧面,同时内锅体与外锅体之间形成的空气层,使得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功率适宜;并且每个加热膜可以独立控制,使得上述的电饭锅更为节能,可以适应不同烹饪程序的需要。锅盖能够盖在外锅体上以用于封闭或者打开第二容置腔,锅盖上设有排气口,锅盖的外侧面沿着排气口的边缘具有用于从排气口溢出的液体存放的容置槽。容置槽能够保证烹饪中溢出来的汁液不会随意流动,只会集中在容置槽内,便于清洗。

上述的电饭锅,在内锅体的外部还设置了保护壳,保护壳与内锅体紧密贴合,使得内锅体能够得到完好的保护,同时外形看起来与现有技术电饭锅内胆差异小,符合使用者习惯。

上述的电饭锅,各个所述电加热膜分别连接有所述供电触点件以形成独立的电路,每个电加热膜可以独立控制,使得该电饭锅更为节能,可以适应不同烹饪程序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电饭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饭锅的外锅与锅盖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饭锅的内锅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饭锅的内锅与保护壳配合后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内锅与保护壳配合后侧面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电饭锅的锅盖侧面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电饭锅的外锅、内锅与锅盖配合后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饭锅;100、外锅;110、外锅体;120、温度传感器;130、电源触点件;140、控制面板;150、突出边;160、卡扣;200、内锅;210、内锅体;220、电加热膜;230、供电触点件;240、保护壳;241、通孔;250、外翻边;300、锅盖;310、排气口;320、容置槽;400、密封圈;50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电饭锅10。该电饭锅10包括外锅100、内锅200、锅盖300以及密封圈400。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所述外锅100具有外锅体110、温度传感器120、电源触点件130以及控制面板140。所述外锅体110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有所述温度传感器120。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面设有所述电源触点件130。

参见图1所示,所述控制面板140设在所述外锅体110的外部。所述控制面板140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触点件130。控制面板140上设置有程序控制芯片,其与电源触点件130、控面面板和温度传感器12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40设定不同的烹饪参数,程序控制芯片根据温度传感器120实时反馈信息控制不同电源触点件130的通断与功率。

参见图3及图4所示,所述内锅200具有内锅体210、电加热膜220、供电触点件230以及保护壳240。所述内锅体210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内锅体210的外壁以及底部均连接有所述电加热膜220。

参见图3及图4所示,连接在所述内锅体210侧壁的所述电加热膜环绕所述内锅体210侧壁且所述电加热膜220的两端具有间隔,所述内锅体210的侧壁具有多个所述电加热膜220。各个所述电加热膜220分别连接有所述供电触点件230以形成独立的电路。每个电加热膜220可以独立控制,使得该电饭锅10更为节能,可以适应不同烹饪程序的需要。

上述的所述温度传感器120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侧壁以及底部均设有所述温度传感器120。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侧壁上的所述温度传感器120用于检测所述内锅体210外壁上的电加热膜220的温度。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的所述温度传感器120用于检测所述内锅体210底部上的电加热膜220的温度。

所述供电触点件230设在所述内锅体210的底部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加热膜220。所述内锅体210能够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所述供电触点件230能够与所述电源触点件130接触。

参见图5所示,所述保护壳240包裹在所述内锅体210以及所述电加热膜220的外部,使得所述电加热膜220夹在所述内锅体210以及所述外锅体110之间。所述保护壳240的底部具有通孔241,所述通孔241对应于所述供电触点件230。所述供电触点件230能够通过通孔241与所述电源触点件130接触。在内锅体210的外部还设置了保护壳240,保护壳240与内锅体210紧密贴合,使得内锅体210能够得到完好的保护,同时外形看起来与现有技术电饭锅10内胆差异小,符合使用者习惯。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所述锅盖300能够盖在所述外锅体110上以用于封闭或者打开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的内锅体210的第二容置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盖300铰接在所述外锅体110的顶部边缘,所述锅盖300能够相对于所述外锅体110转动以封闭或者打开所述第二容置腔。

参见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锅体210的开口边缘具有外翻边250,所述外锅体110的开口的内沿沿着内锅体210的轴向方向突出形成环形的突出边150,当所述内锅体210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时,所述外翻边250与所述突出边150嵌设配合。

参见图7所示,当所述内锅体210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时,内锅体210的外壁和外锅体11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形成一层空气层。因内锅体210的外壁和外锅体110的内壁之间具有的空气层,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电饭锅10在使用时,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并且功率适宜。

参见图2及图7所示,所述锅盖300的内边缘还连接有密封圈400,当所述锅盖300盖在所述外锅体110上时,所述锅盖300通过所述密封圈400与所述内锅体210密封。

参见图1所示,所述锅盖300的外部还设有把手500。把手500额度设置方便人手拿捏锅盖300以打开或者关闭内锅体210。

参见图2及图6所示,所述锅盖300上设有排气口310,所述锅盖300的外侧面沿着所述排气口310的边缘具有用于供从所述排气口310溢出的液体存放的容置槽320。所述锅盖300表面沿着排气柱周围凹陷,因为容置槽的容积较小,当溢出的液体较多时,可以容容置槽溢出到锅盖上排气柱周围凹陷的区域内。容置槽320能够保证烹饪中溢出来的汁液不会随意流动,只会集中在容置槽320内,便于清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盖300上还连接有排气柱(图中未示出),所述排气柱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内锅体210的第二容置腔,另一端朝外,所述排气柱嵌设在所述排气口310内,所述排气柱朝外的一端部具有所述容置槽。

参见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锅盖300的闭合,所述外锅体110的顶部边缘设有卡扣160,所述卡扣160靠近于所述外锅体110的开口的外沿。所述锅盖300的内边缘对应于所述卡扣160的位置具有内翻边。所述锅盖300上还设有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卡扣160对应。当所述锅盖300盖在所述外锅体110上时,所述内翻边与所述卡扣160卡接。当按压所述按压件时,所述按压件能够挤压所述卡扣160以使得所述卡扣160与所述内翻边脱离。

上述的电饭锅10,设置了外锅100、内锅200以及锅盖300,所述外锅100具有外锅体110、温度传感器120、电源触点件130以及控制面板140,外锅体110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20,第一容置腔的底面设有所述电源触点件130,控制面板140设在外锅体110的外部,控制面板140电性连接于电源触点件130;内锅200具有内锅体210、电加热膜220、供电触点件230;供电触点件230设在内锅体210的底部,内锅体210能够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且供电触点件230能够与电源触点件130接触;内锅体210具有第二容置腔,内锅体210的外壁以及底部均连接有电加热膜220;由于电加热膜220设置在内锅体210的底部和侧面,同时内锅体210与外锅体110之间形成的空气层,使得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功率适宜;并且每个加热膜可以独立控制,使得上述的电饭锅10更为节能,可以适应不同烹饪程序的需要。锅盖300能够盖在外锅体110上以用于封闭或者打开第二容置腔,锅盖300上设有排气口310,锅盖300的外侧面沿着排气口310的边缘具有用于从排气口310溢出的液体存放的容置槽320。容置槽320能够保证烹饪中溢出来的汁液不会随意流动,只会集中在容置槽320内,便于清洗。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