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687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饭煲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饭煲也越来越普及,现有的电饭煲在加热工作工程中,电饭煲的温度会不断变化,此时电饭煲的加热火力往往仍处于预设值,电饭煲无法根据其温度变化做到加热火力的自适应变化。例如,当用户在电饭煲工作工程,打开煲盖添加食材时,由于内锅的开口裸露在空气中,容易造成内锅的热量流失,而现有的电饭煲依旧采用恒定的加热火力工作,无法对内锅进行温度补偿,进而造成内锅温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饭煲,旨在使电饭煲根据其温度变化自动调整电饭煲的加热火力,使电饭煲实现加热火力的自适应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饭煲,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电饭煲的煲盖上,用于检测电饭煲工作过程中其内锅的检测温度;

控制模块,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每一次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检测温度;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当前检测温度与上一次记录温度的温度差值;

对比单元,用于将所述温度差值与开盖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温度差值是否降至开盖阈值;

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开盖阈值时,将加热装置的加热火力提升一级。

优选地,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当当前检测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加热装置提升加热火力前的检测温度时,将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火力降低一级。

优选地,所述对比单元还用于比较所述温度差值与关盖阈值的大小;

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或者等于关盖阈值时,将加热装置的加热火力降低一级。

优选地,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当当前检测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沸腾温度时,将加热装置的加热火力降低一级。

优选地,所述记录单元记录所述检测温度的时间间隔为10s~20s。

优选地,所述开盖阈值为-20℃~-5℃。

优选地,所述关盖阈值为5℃~20℃。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提升一级之前的加热火力与提升一级之后的加热火力的比值为1/16~1/2。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提醒单元,用于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开盖阈值时,向用户发出警示提醒。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通讯单元,用于接收与其适配的移动终端的信息,和/或发送信息至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位于煲盖上的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当前检测温度与上一次记录温度之间产生的温度差值和开盖阈值比较,当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开盖阈值时,可以判断出电饭煲此时为开盖状态,将加热装置的加热火力提升一级,对流失热量的内锅进行温度补偿,使电饭煲实现根据其温度变化做到加热火力的自适应变化。同时,本实用新型电饭煲无需采用其他检测煲盖开盖状态的硬件结构,因而结构更加简单,生产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的煲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控制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的煲盖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控制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部分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饭煲,该电饭煲包括煲体,煲盖和内锅,内锅设置在煲体内,煲盖可转动地连接在煲体上,煲盖盖合在煲体上时,将内锅密封。煲体内还设有加热装置,当电饭煲通电工作时,加热装置对内锅进行加热,进而达到烹煮食物的目的。煲盖的内侧设有温度检测模块,电饭煲通电工作后,加热装置对内锅加热,在煲盖闭合状态,温度检测模块处于上述内锅与煲盖围合形成的密封环境中,温度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内锅的温度;在煲盖处于开盖状态时,由于上述的密封环境消失,煲盖上的温度检测模块暴露在空气中,温度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检测温度会下降,内锅的热量会随着打开煲盖而从开口流失,为了避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使电饭煲根据温度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检测温度的变化对电饭煲的加热火力进行适应性调整,是电饭煲实现加热火力自适应变化,提升电饭煲烹煮食物的口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电饭煲可用于对电饭煲进行煮粥、煲汤等场景。例如,以电饭煲煮粥为例,在电饭煲煮粥过程中,打开煲盖添加肉、蔬菜等食材时,内锅温度会有所降低,本电饭煲可明显改善电饭煲的加热火力,对开盖后的内锅进行有效地温度补偿。

在电饭煲煮粥过程中,当电饭煲通电工作时,煲盖在由闭盖到开盖状态时,位于煲盖上的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会发生变化,通过将上述的温度差值与预先设定好的开盖阈值比较,就能判断出电饭煲的煲盖的闭合状态,同时根据该温度差值还能进一步调节电饭煲的加热火力,使电饭煲实现加热火力的自适应变化。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电饭煲,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10,设置于电饭煲的煲盖上,用于检测电饭煲工作过程中其内锅的检测温度;

控制模块20,包括:

记录单元21,用于记录每一次所述温度检测模块10所检测的检测温度;

计算单元22,用于计算当前检测温度与上一次记录温度的温度差值;

对比单元23,用于将所述温度差值与开盖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温度差值是否降至开盖阈值;

执行单元24,用于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开盖阈值时,将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提升一级。

具体的,电饭煲内设置有温度检测模块10,电饭煲通电开始工作,煲盖闭合时,温度检测模块10处在内锅与煲盖围合形成的密封环境中,温度检测模块10所检测到的检测温度就是内锅的温度。电饭煲还包括控制模块20和加热装置30,加热装置30通过输出不同的加热火力对内锅进行加热,控制模块20将温度检测模块10所检测的检测温度经过数据处理分析,生成控制加热装置30加热火力的调节信号,使电饭煲根据检测温度的变化对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进行适应性调整。

如图2所示,为了使控制模块20实现上述的功能,该控制模块20包括记录单元21、计算单元22和对比单元23。记录单元21,将每一次温度检测模块10所检测的检测温度记录,并以记录温度的形式存储在记录单元21内;计算单元22,计算当前温度检测模块10所检测的检测温度与上一次记录温度的温度差值;对比单元23,将所述温度差值与开盖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温度差值是否降至开盖阈值;执行单元24,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开盖阈值时,将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提升一级。电饭煲的加热装置30依据根据执行单元24的指令其对内锅加热的加热火力,实现电饭煲自动调节加热火力。需要说明的是,在电饭煲关盖升温工作过程中,当开盖后温度检测模块10所获取的检测温度突然降低,计算单元22计算温度差值的方法是当前检测温度值减去上一次记录的检测温度值,此时该温度差值为负值。例如在电饭煲关盖煮粥过程中,电饭煲在某一时刻的温度是85℃,当打开煲盖时,温度检测模块10所获取的当前检测温度为70℃,此时上述的温度差值为-15℃。

值得说明的是,控制模块20的功能可以是通过电路来实现的,例如记录单元21为检测电路,计算单元22和对比单元23为对比电路,执行单元24为触发电路。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20控制电饭煲的加热装置30的过程除了上述的检测电路、对比电路及触发电路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电路实现,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预设的开盖阈值也是负值,当该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开盖阈值时,即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开盖阈值的绝对值时,电饭煲可认为此时为开盖状态。例如,在电饭煲的某一时刻煮粥过程中,控制模块20的计算单元22所得出的温度差值为-15℃,而预设的开盖阈值为-10℃,此时温度差值小于开盖阈值,因而可以判断得出电饭煲此时处于开盖状态。当电饭煲处于开盖状态时,执行单元24的触发电路被激发,此时控制模块20向加热装置30发出调节指令,使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提升一级,加大火力,对电饭煲的内锅进行温度补偿,以补充内锅由于开盖时从开口处流失的大量热量。

进一步地,上述的记录单元21记录所述检测温度的时间间隔在10s至20s以内,即上述记录单元21记录温度检测模块10的温度是呈间隔状态的,该时间间隔预先设置为10s~20s。通过设定一定的时间间隔,可以避免记录单元21记录过多的数据信息,可以降低对记录单元21的要求,进而降低电饭煲的生产成本。

为了保证加热装置30调整加热火力时的响应灵敏度,上述的开盖阈值的控制范围在-20℃~-5℃,通过设置合理的开盖阈值以及记录单元21记录检测温度的时间间隔,可以使的电饭煲在进行打开煲盖动作时,电饭煲的加热装置30能够快速、灵敏地响应,使电饭煲更好地实现加热火力自适应的功能。

为了使电饭煲的火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提升电饭煲烹煮食物的口感,加热装置30提升一级之前的加热火力与提升一级之后的加热火力的比值为1/16~1/2。实现调节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的方式可以是改变加热装置30的加热功率。例如,加热装置30提升一级之前的加热功率为100W,提升一级之后的加热功率为1600W;或者加热装置30提升一级之前的加热功率为1000W,提升一级之后的加热功率为2000W。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提升一级之前的加热功率与提升一级之后的加热功率的比值为1/16~1/2。通过合理地设置加热装置30提升一级前后的加热功率,可以使得控制模块20控制加热装置30进行加热时,不会出现火力忽大忽小,实现加热火力地逐渐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加热装置30加热火力的方式也可以不采用上述改变加热装置30加热功率的方式,而是通过控制加热装置30的调功比的方式来实现对加热装置30加热火力的调节。其中调功比是指当加热装置30的加热功率保持恒定时,在一个加热周期内,加热装置30的加热时间与加热周期的时间比值。例如,加热装置30的加热功率为2000W,加热周期为32s,加热装置30的加热时间为16s,此时加热装置30的调功比为16/3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当采用控制加热装置30的调功比的方式控制加热火力时,加热周期为32s,加热装置30提升加热火力一级前的加热时间为2s~8s,加热装置30提升加热火力一级前的调功比为2/32~8/32;加热装置30提升加热火力一级后的加热时间为16s~32s,加热装置30提升加热火力一级后的调功比为16/32~32/32。此时,加热装置30提升一级之前的加热火力与提升一级之后的加热火力的比值为1/16~1/2。因此,通过上述方式也能实现对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对温度差值与开盖阈值的比较,便可以得出电饭煲的开盖状态,无需采用额外的光电开关、霍尔元件等硬件结构去检测电饭煲的开盖状态,因而本电饭煲的结构上更加简单,降低了电饭煲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位于煲盖上的温度检测模块10检测的当前检测温度与上一次记录温度之间产生的温度差值和开盖阈值比较,当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开盖阈值时,可以判断出电饭煲此时为开盖状态,将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提升一级,对流失热量的内锅进行温度补偿,使电饭煲实现根据其温度变化做到加热火力的自适应变化。同时,本电饭煲无需采用其他检测煲盖开盖状态的硬件结构,因而结构更加简单,生产成本更低。

在电饭煲煮粥过程中,为了实现当长时间开盖煮粥过程,可以使电饭煲以稳定的温度煮粥,记录单元21内记录有加热装置30提升加热火力前的检测温度,对比单元23对当前检测温度与加热装置30提升加热火力前的检测温度时进行对比。当当前检测温度大于或者等于加热装置30提升加热火力前的检测温度时,执行单元24的触发电路被激发,此时控制模块20向加热装置30发出调节指令,将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降低一级,使得电饭煲的温度在开盖状态下保持温度的加热温度,防止在开盖状态下,电饭煲持续使用较大的火力煮粥,避免电饭煲出现溢出的情形。

进一步地,在电饭煲煮粥过程中,煲盖在由开盖到关盖状态时,位于煲盖上的温度检测模块10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也会发生变化,通过将上述的温度差值与预先设定好的关盖阈值比较,就能判断出电饭煲的煲盖的闭合状态,同时根据该温度差值还能进一步调节电饭煲的加热火力,使电饭煲实现加热火力的自适应变化。

如图3所示,在上述电饭煲的煮粥过程中,在对电饭煲进行开盖动作添加完食材后,进行关盖动作时,上述电饭煲的执行单元24还可以用于:当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或者等于关盖阈值时,将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降低一级。

电饭煲在开盖状态时,由于需要对内锅温度进行补偿,因而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需要提升一级,当电饭煲进行关盖动作后,由于内锅处于密封状态,内锅的温度开始不断上升,温度检测模块10所获取的检测温度也不断升高。此时,当前检测温度值大于上一次记录单元21记录的检测温度值,即计算单元22通过当前检测温度值减去上一次记录单元21记录的检测温度值得到的温度差值为正值。需要说明的是,关盖阈值也为正值,当该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关盖阈值时,说明电饭煲内温度急剧上升,可以判断出电饭煲处于关盖状态。例如,在电饭煲的某一时刻煮粥过程中,控制模块20的计算单元22所得出的温度差值为15℃,而预设的关盖阈值为10℃,此时温度差值大于关盖阈值,因而可以判断得出电饭煲此时处于关盖状态。当电饭煲处于关盖状态时,执行单元24的触发电路被激发,此时控制模块20向加热装置30发出调节指令,使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降低一级,减小火力,对电饭煲的内锅出现温度过热的情况,以防止电饭煲由于火力过大造成溢出的现象。

当电饭煲处于闭盖状态时,电饭煲的加热火力如果设置过大,即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比较高,容易导致内锅升温较快,造成烹煮食物营养成分流失、烹饪口感较差,同时也容易出现溢出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控制模块20通过将上述的温度差值与关盖阈值比较,判断得出电饭煲是否处于关盖状态。在关盖状态下,内锅升温较快,降低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即降低电饭煲的加热火力,使电饭煲实现小火慢炖的功能,电饭煲实现加热火力的自适应调整,同时保持了烹煮食物的营养成分,提升了烹煮食物的烹饪口感,还可以大大避免由于关盖状态下大火力煮粥造成的溢出问题。

为了保证加热装置30调整加热火力时的响应灵敏度,上述的关盖阈值的控制范围在5℃~20℃,通过设置合理的关盖阈值以及记录单元21记录检测温度的时间间隔,可以使的电饭煲在进行关闭煲盖动作后,电饭煲的加热装置30能够快速、灵敏地响应,降低原先加热装置30为补充内锅温度而提升的加热火力,使电饭煲更好地实现加热火力自适应的功能,进而防止电饭煲由于火力过大出现溢出现象。

在电饭煲煮粥过程为了实现在内锅中食物沸腾前,采用大火力煮粥,在食物沸腾后采用小火力煮粥的加热模式,进而提升电饭煲煮粥的品质和口感以及防止电饭煲在大火力煮粥过程出现溢出现象,上述的电饭煲的执行单元24还可用于当当前检测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沸腾温度时,将加热装置30的加热火力降低一级。

具体的,在电饭煲的整个煮粥过程,通过上述执行单元24可以确保电饭煲内的粥品不会过度沸腾,导致溢出现象。为达到以上目的,当记录单元21记录了温度检测模块10所获取的当前检测温度后,对比单元23对当前检测温度与预设的沸腾温度进行比较,当当前检测温度大于或等于沸腾温度时,执行单元24中的触发电路被激发,控制模块20对加热装置30发出调节指令,加热装置30降低其加热火力一级,使得电饭煲以小火力煮粥,实现细火慢煮,提升粥品的烹饪口感,同时也可以大幅避免煮粥过程的溢出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沸腾温度是指电饭煲内的粥品在刚好达到沸腾时的温度,该沸腾温度一般控制在80度至90度之间,此时电饭煲内不会出现由于粥品过度沸腾造成的溢出现象。

进一步地,在电饭煲的煮粥过程中,当用户打开煲盖时,电饭煲会向用户发出警示提醒。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模块20内还包括提醒单元25,该提醒单元25用于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开盖阈值时,向用户发出警示提醒。

具体的,如图4所示,控制模块20还包括:提醒单元25,用于当电饭煲处于开盖状态时,向用户发出警示。当控制模块20通过对温度差值与开盖阈值的比较,可以判断出煲盖的闭合状态,当控制模块20判断得出电饭煲煲盖为开盖状态时,提醒单元25可以通过声音、灯光、显示屏的形式向用户发出警示。其中,上述的提醒单元25包括蜂鸣器、指示灯及显示屏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控制模块20还包括:通讯单元26,用于接收与电饭煲适配的移动终端40的信息,和/或发送信息至移动终端40。通过在电饭煲上设置通讯单元26,可以实现电饭煲的智能无线控制,用户通过移动终端40发送指令信息,电饭煲上的通讯单元26接收该指令信息依据该指令信息控制电饭煲的运行状态。当然,通过在电饭煲上设置通讯单元26,也可以实现电饭煲在打开煲盖或者闭合煲盖向移动终端40发送提示信息,使用户可以远程监控电饭煲的状态,实现电饭煲的智能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