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扇内框组件及组合门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51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扇内框组件及组合门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门体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扇内框组件及组合门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门扇内框与扇板的接合结构有胶粘接接合和焊接接合两种结构方式,由于焊接的成本高且难于保证焊接接点的美观性,人们优先选择胶粘接结构方式,但是胶粘接结构存在胶水老化失去粘性的缺点。

通常,扇板包括互相连接的面板与折边,门扇内框外侧设有两个V型槽,折边对应地插入每个V型槽内并通过挤压固定。该结构最终是靠胶粘接固定,既无焊接结构又没有锁扣结构,只有在通过较多的强力胶水的粘接,才能勉强接合。由于胶水存在容易老化变质失去粘性的缺点,使得原来的粘接结构分离而不能正常使用。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门扇内框组件及组合门扇,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门扇内框组件,包括门扇内框本体,所述门扇内框本体沿其延伸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插入并卡合扇板的折边,所述凹槽包括槽口部、连接于所述槽口部的一端的支撑部,和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固定部,所述折边能够向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延伸,

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向所述门扇内框本体的方向倾斜,或者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门扇内框本体平行。

优选地,所述槽口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门扇内框本体连接;

或者

所述槽口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门扇内框本体连接,且所述支撑部为平板结构,垂直于所述门扇内框本体。

优选地,所述槽口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门扇内框本体连接,所述槽口部与所述支撑部均为平板结构,所述槽口部与所述支撑部共面,且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槽口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门扇内框本体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槽口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门扇内框本体连接,所述槽口部与所述支撑部圆弧过渡。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件,两个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件,至少一个所述凹槽连接有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门扇内框本体和所述连接件中的一者连接,另一端向所述门扇内框本体和所述连接件中的另一者延伸,且所述支撑件连接于与其连接的所述凹槽的所述支撑部;

或者

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门扇内框本体和所述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和与其连接的所述凹槽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门扇内框本体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撑部均为平板结构,且所述支撑件和与其连接的所述凹槽的所述支撑部共面;或者

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槽口部均为平板结构,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槽口部共面。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门扇内框本体和所述连接件,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凹槽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门扇内框本体。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设有凸起,所述凹槽的内部和外部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凸起。

优选地,所述槽口部与所述支撑部均为板状结构,

所述槽口部与所述支撑部垂直,或者所述槽口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向所述固定部倾斜。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组合门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门扇内框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门扇内框组件,通过在门扇内框本体的两侧设置凹槽,在扇板与门扇内框本体组件装配时,折边插入凹槽,通过挤压扇板,固定部挤压折边,使折边自凹槽的槽口向支撑部与固定部的连接处延伸,与凹槽卡接,从而不需要胶水粘接,避免胶水老化变质使粘接结构分离。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角码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门扇内框组件角码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组合门扇一种具体实施例预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组合门扇一种具体实施例装配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组合门扇一种具体实施例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本申请组合门扇另一种具体实施例装配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门扇内框组件;

11-门扇内框本体;

12-凹槽;

121-槽口部;

122-支撑部;

123-固定部;

124-加强部;

13-连接件;

14-支撑件;

15-加强件;

16-角码;

2-扇板;

21-折边;

22-面板。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7-2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门扇,包括扇板2和门扇内框组件1。扇板2包括面板22和折边21,通常折边21自面板22的边缘弯折形成,通常,折边21和面板22均为平板结构,折边21远离面板22的一端向面板22倾斜,以减小扇板2卡接时的阻力。

如图1-14所示,门扇内框组件1包括门扇内框本体11,通常门扇内框本体11为平板结构,门扇内框本体11沿其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12,凹槽12用于插入并卡合折边21,凹槽12包括槽口部121、连接于槽口部121的一端的支撑部122,和连接于支撑部122的固定部123,折边21能够向支撑部122与固定部123的连接处插入。一般地,槽口部121、支撑部122与固定部123均为板状结构,固定部123远离支撑部122的一端向门扇内框本体11的方向倾斜,或者固定部123与门扇内框本体11平行。

上述实施例在门扇内框本体11的两侧设置凹槽12,在扇板2与门扇内框组件1装配时,如图17所示,折边21先插入凹槽12,通过挤压扇板2,面板22挤压固定部123,固定部123挤压折边21,使折边21自凹槽12的槽口向支撑部122与固定部123的连接处延伸,直到固定部123、折边21与支撑部122层叠压紧,实现折边21与凹槽12卡接为止,如图18-20所示,这种方式直接通过折边21插入凹槽12实现卡接,不需要胶水粘接,避免胶水老化变质使粘接结构分离;且这种结构的门扇内框组件1,由于固定部123、折边21与支撑部122通过层叠压紧实现卡接,减小了折边21在插入凹槽12的过程中的弯曲变形,从而减小由于折边21弯曲变形造成的挤压阻力,使卡接更可靠。

可选地,凹槽12还可以包括加强部124,加强部124连接于支撑部122远离槽口部121的一端,此时,固定部123既可以直接连接于支撑部122,也可以通过加强部124连接于支撑部122。通常,加强部124的两端均伸出支撑部122,通过增加加强部124,能够提高凹槽12的强度,以及用于装配角码16时,起到固定角码16的作用。

一种实施例,如图1-12所示,槽口部121远离支撑部122的一端与门扇内框本体11连接,该种方式使凹槽12能够向门扇内框本体11在延伸方向的中部凹陷,从而提高门扇内框本体11的体积利用率。通常,槽口部121与支撑部122为板状结构,一种可以槽口部121与支撑部122之间呈一非零夹角(如图1-7所示)。另一种可以槽口部121与支撑部122共面(如图8-12所示),且支撑部122远离槽口部121的一端向靠近门扇内框本体11的方向倾斜,其中,采用共面的方式,能够降低门扇内框组件1的加工难度。

另一种实施例,槽口部121连接支撑部122的一端与门扇内框本体11连接,且支撑部122为平板结构,同时支撑部122垂直于门扇内框本体11,如图13-14所示,通过该种结构,在扇板2与门扇内框组件1装配过程中和装配后,槽口部121均能够对扇板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扇板2沿垂直于门扇内框本体11的方向发生窜动。

为了在折边21插入凹槽12时对折边21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槽口部121与支撑部122圆弧过渡,尤其在槽口部121远离支撑部122的一端与门扇内框本体11连接时,槽口部121与支撑部122可以直接形成弧形结构。

由于凹槽12仅有与门扇内框本体11连接处的一个支撑点,为悬臂结构,在扇板2与门扇内框组件1装配时,受面板22的挤压,凹槽12易发生变形,尤其是支撑部122与固定部123,可能造成凹槽12与折边21卡接的可靠性变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门扇内框组件1还包括连接件13,如图2、2a、9所示,两个支撑部122通过连接件13连接,即门扇内框本体11的两侧的两个支撑部122通过连接件13连接,从而使门扇内框本体11、两个凹槽12与连接件13形成封闭的结构,进而提高门扇内框组件1的强度。其中连接件13可以仅设有一个,也可以设有多个,如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其中,图2a示出了设有两个的结构。在设有加强部124时,同侧端的支撑部122可以通过加强部124与连接件13连接。

门扇内框组件1还包括支撑件14,支撑件14的数量可以仅有一个,也可以设有多个,如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以增加门扇内框组件1的强度。

一种实施例,门扇内框组件1可以仅包括支撑件14(如图10、10a所示),至少一个凹槽12连接有支撑件14,既可以两个凹槽12均连接有支撑件14(如图10a所示),也可以仅其中的一个凹槽12连接有支撑件14(如图10所示)。支撑件14的一端与门扇内框组件1连接,另一端与凹槽12连接,其可以连接于与其连接的凹槽12的支撑部122。

另一种实施例,门扇内框组件1同时包括支撑件14与连接件13。此时可以支撑件14与凹槽12不连接,且支撑件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门扇内框本体11和连接件13,如图6-7所示,可选地,支撑件14与连接件垂直;也可以支撑件14既与凹槽12连接,又与门扇内框本体11和连接件13中的至少一者连接,即至少一个凹槽12连接有支撑件14,也就是说既可以两个凹槽12均连接有支撑件14(如图3-5、11a所示),也可以仅其中的一个凹槽12连接有支撑件14(如图11所示),此时支撑件14的一端与门扇内框本体11和连接件13中的一者连接,另一端向门扇内框本体11和连接件13中的另一者延伸,该种方式中支撑件14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下述几种:

第一种,支撑件14的一端与支撑部122连接,另一端与门扇内框本体11连接。在支撑件14与支撑部122均为平板结构,且槽口部121远离支撑部122的一端连接于门扇内框本体11时,支撑件14和与其连接的凹槽12的支撑部122共面,如图4所示,当然,在门扇内框组件1仅设有支撑件14时也可以采用该结构。

第二种,支撑件14的一端与槽口部12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14连接,在支撑件14与支撑部122均为平板结构,且槽口部121远离支撑部122的一端连接于门扇内框本体11时,槽口部121与支撑件14共面,如图4b所示。

第三种,在槽口部121远离支撑部122的一端连接于门扇内框本体11时,支撑件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门扇内框本体11与连接件13,即支撑件14延伸的一端延伸至门扇内框本体11或者连接件13;支撑件14的中心区域,和槽口部121与支撑部122的连接处连接,该种方式中,支撑部122通常为平板结构,如图5所示。

这三种方式通过增加支撑件14,使支撑件14、门扇内框本体11、槽口部121三者,或者支撑件14、支撑部122、连接件13三者能够形成三角形结构,进而增加门扇内框组件1的可靠性。在支撑件14设有多个时,各支撑件14可以采用上述任一种方式,如图3-7、10a-11a。

为了进一步增加门扇内框组件1的可靠性,门扇内框组件1还包括加强件15,如图12所示。

为了增加扇板2与门扇内框组件1的摩擦力,进而防止二者的相对滑动,以及对折边21起到更好地挤压作用,固定部123设有凸起,如图1所示,凹槽12的内部和外部均设有凸起,即内部的凸起朝折边21的方向凸出,外部的凸起朝面板22的方向凸出,当然,也可以仅内部或者外部设置凸起。当然,面板22、折边21、槽口部121、支撑部122也可以设有凸起,即在扇板2与凹槽12相互挤压的位置处设有凸起,以防止扇板2与内框组件1相对滑动。

通常,槽口部121与支撑部122均为板状结构,一种方式,槽口部121与支撑部122垂直,如图13所示,以更好地限制扇板2的位移,提高扇板2与门扇内框组件1连接的可靠性。另一种方式,槽口部121远离支撑部122的一端向固定部123倾斜,如图14所示,这种结构,在扇板2与门扇内框组件1装配过程中以及形成组合门扇后,槽口部121既对扇板2能起到限位作用,又能够在装配过程中,与固定部123一起对折边21起到更好地挤压作用,从而保证卡接的可靠性。

此外,门扇内框组件1可以包括多个门扇内框本体11,装配时,先将多个门扇内框本体11通过如图15或16所示的角码16形成框架,然后将扇板2装配至框架。扇板2通常设有两个,分别与内框本体11的两侧的凹槽12卡接,当然扇板2也可以设有三个或者更多个,门扇内框本体11的两侧的扇板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21所示,门扇内框本体11的一侧设有两个扇板2,另一侧设有一个扇板2。

上述各实施例中,门扇内框本体11、凹槽12,在设有连接件13或者支撑件14或者加强件15时,优选上述全部或者其中几者一体成型,以进一步增加门扇内框组件1的强度,保证其与扇板2连接的可靠性。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都可以做出若干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