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米饭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2836阅读:1336来源:国知局
沥米饭电饭煲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米饭电饭煲。



背景技术:

沥米饭又称“甑子饭”,是米饭的一种传统做法,首先需要将米用水煮至半分熟,再将米捞起沥干,在蒸筒底部垫好一块打湿水的布,将沥干的米置入,上锅蒸煮,待煮熟后食用。做好的沥米饭饭粒干爽饱满,口感十足,还附带有甘甜可口的米汤。并且在沥米的过程中,米中的淀粉大量留在米汤中,因此,煮好的沥米饭含糖量低,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

随着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传统的沥米饭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传统的沥米饭制作方法复杂、操作困难,现代家庭很难有时间有精力去做沥米饭,因此沥米饭电饭煲也就应运而生,与普通电饭煲一样的操作方法,就能够煮出沥米饭。

现有的沥米饭电饭煲因结构设计不合理,一方面造成了制作出来的沥米饭口感不佳,另一方面导致制作出来沥米饭中残留淀粉含量较高导致含糖量依然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食用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一方面浪费了甘甜可口的沥米饭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米饭电饭煲,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沥米饭电饭煲制作的沥米饭口感不佳、含糖量相对较高的问题,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制作出来的沥米饭口感更佳、嚼劲十足、含糖量低,较好地满足大众口味,并且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食用,满足裹腹需求的同时又不用担心对自身带来不良影响,并且制作沥米饭过程中的副产品沥米汤,甘甜可口,身体健康的人群在食用沥米饭的同时饮用甘甜可口的沥米汤,风味更佳。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沥米饭电饭煲,包括:

煲体;

煲盖,所述煲盖打开或盖合在所述煲体上;

外层锅,所述外层锅放置于所述煲体内;

内层锅,所述内层锅嵌套放置于所述外层锅内,所述内层锅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过滤水的通孔;

用于对所述内层锅内米饭进行喷淋的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沥米饭电饭煲内,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煲盖底部;

用于带动所述内层锅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煲体内;所述内层锅放入所述煲体内时,所述升降装置的从动端与所述内层锅相接,并带动内层锅相对于所述外层锅移动;

用于检测所述外层锅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煲体内;所述外层锅放入所述煲体内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端与所述外层锅的外侧相接;

用于检测外层锅与内层锅是否放置的锅检测装置,所述锅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煲体内;所述外层锅放入所述煲体内时,所述锅检测装置的检测端与所述外层锅的锅底外侧相接;

用于加热外层锅与内层锅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煲体内;

用于排气的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贯穿固定于所述煲盖;

用于检测锅内温度的顶部探针,所述顶部探针固定于所述煲盖底部;

用于控制所述沥米饭电饭煲工作过程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沥米饭电饭煲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喷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锅检测装置、所述顶部探针分别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优选地,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煲体外侧壁的注水口、设置于所述煲体内的储水器和水泵以及设置于所述煲盖底部的具有出水口的喷淋板,所述注水口、所述储水器、所述水泵和所述喷淋板通过水管依次固定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放置于所述煲体内的直线步进电机和U形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左右对称的顶杆和平杆,所述顶杆垂直固定于所述平杆;所述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平杆垂直固定;

所述内层锅的顶部一体成型有一圈水平环形凸缘一,所述内层锅放置于所述煲体内时,所述环形凸缘一与所述顶杆相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优选地,所述外层锅包括位于下方的锅体和位于上方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直径大于所述锅体的口部直径,所述筒体与所述锅体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用于供所述顶杆穿过的杆洞一,所述筒体的顶部一体成型有一圈水平环形凸缘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优选地,所述煲体包括桶状的煲体内壁形成的内桶和桶状的煲体外壁形成的外桶,所述外桶与所述内桶通过水平连接部相连,形成空腔结构;所述内桶底部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用于供所述顶杆穿过的杆洞二;所述直线步进电机、所述平杆、所述水泵和所述储水器均位于所述空腔结构内;所述内桶口部向上延伸有竖直的环形支撑部一,所述内桶底部具有向上凸起部,所述外层锅通过所述凸缘二放置于所述支撑部一上,所述外层锅的锅底与所述凸起部接触;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锅检测装置均贯穿固定于所述凸起部,并与所述外层锅底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紧贴于所述内桶的外侧壁和底部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优选地,所述外桶的口部向上延伸有竖直的环形支撑部二;所述煲盖的一侧与支撑部二固定连接呈可转动结构,与之对应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扣按钮;所述煲盖放置于所述支撑部二上时,所述煲盖与所述支撑二呈密闭贴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优选地,所述内层锅的锅底呈锥顶朝上的圆锥形,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圆锥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优选地,所述通孔直径不大于3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有触摸屏显示板,所述显示板镶嵌于所述煲盖顶部。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在蒸煮过程中,能够将米从升起,完成沥米动作的同时,与现有技术中沥米饭电饭煲排出水分相比,还在外层锅中保留有甘甜可口的沥米汤,深受健康人群的喜爱。同时通过设置喷淋装置,一方面使得米粒保持湿润,补充米饭在蒸煮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避免因为米粒过干影响口感,使得煮熟的沥米饭能够保持松软可口的口感;另一方面,能够对米粒进行清洗,将残留在米粒表面的淀粉糊冲洗干净,进一步降低米饭的淀粉含量,尤其适合糖尿病和肥胖人群的食用,并且与传动方法和现有技术中的沥米饭电饭煲制作的沥米饭相比,米粒表面的淀粉糊被冲洗干净后,米饭的口感提升明显。

附图说明

在结合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的煮饭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的米饭煮熟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的煮饭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的米饭煮熟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沥米饭电饭煲,包括煲体1、打开或盖合在煲体1上的煲盖2、放置于煲体1内的外层锅3、嵌套放置于外层锅3的内层锅4、设置于沥米饭电饭煲内的喷淋装置5、用于带动内层锅4升降的升降装置6、用于检测外层锅3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14、用于检测外层锅3与内层锅4是否放入的锅检测装置15、于加热外层锅与内层锅的加热装置7、用于排气的排气阀21、用于检测锅内温度的顶部探针22、用于控制沥米饭电饭煲工作过程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通过喷淋装置,一方面使得米粒保持湿润,补充米饭在蒸煮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避免因为米粒过干影响口感,使得煮熟的沥米饭能够保持松软可口的口感;另一方面,能够对米粒进行清洗,将残留在米粒表面的淀粉糊冲洗干净,进一步降低米饭的淀粉含量,尤其适合糖尿病和肥胖人群的食用,并且与传动方法和现有技术中的沥米饭电饭煲制作的沥米饭相比,米粒表面的淀粉糊被冲洗干净后,米饭的口感提升明显。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在蒸煮过程中,能够将米从升起,简单便捷的完成沥米动作的同时,与现有技术中沥米饭电饭煲排出水分相比,还在外层锅中保留有甘甜可口的沥米汤,深受健康人群的喜爱,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喷淋装置5包括设置于煲体1外侧壁的注水口51、设置于煲体1内的储水器52和水泵53以及设置于煲盖2底部的均匀分布有若干出水口的喷淋板54,注水口51、储水器52、水泵53和喷淋板54通过水管55依次固定连通。通过设置注水口添水、水泵抽水的结构,避免了在蒸煮过程中需要打开煲盖添水的麻烦,保证沥米饭电饭煲在蒸煮沥米饭过程中的密封性。喷淋板上均匀分布的出水口,能够保证在对米粒进行喷淋时,均匀喷洒干净,防止因喷洒不均匀,造成均布过干或过湿,影响沥米饭的口感。

升降装置6包括放置于煲体1内的直线步进电机61和U形升降组件62;升降组件62包括左右对称的顶杆621和平杆622,顶杆621垂直固定于平杆622;直线步进电机61的输出轴与平杆622垂直固定;内层锅4的顶部一体成型有一圈水平环形凸缘一41,内层锅4放置于煲体1内时,环形凸缘一41与顶杆621相接。使用左右对称结构的U形升降组件,能够平稳地使内层锅与外层锅之间相对运动,防止产生碰撞,采用直线步进电机,能够保证内层锅均匀的上升、下降。

外层锅3包括位于下方的锅体31和位于上方的筒体32,筒体32的底部直径大于锅体31的口部直径,筒体32与锅体31通过连接部33连接,连接部33上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用于供顶杆621穿过的杆洞一,筒体3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一圈水平环形凸缘二34。采用这种结构的外层锅,能够保证外层更加稳当,避免晃动。

煲体1包括桶状的煲体内壁形成的内桶11和桶状的煲体外壁形成的外桶12,外桶12与内桶11通过水平连接部相连,形成空腔结构;内桶11底部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用于供顶杆621穿过的杆洞二;直线步进电机61、平杆622、水泵53和储水器52均位于所述空腔结构内;内桶11口部向上延伸有竖直的环形支撑部一112,内桶11底部具有向上凸起部113,外层锅3通过凸缘二34放置于所述支撑部一上,外层锅3的锅底与凸起部113接触;温度检测装置14与锅检测装置15均贯穿固定于所述凸起部,并与所述外层锅底部接触。

加热装置7包括多个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紧贴于所述内桶的外侧壁和底部外侧,保证对外层锅和内层锅持续均匀加热,防止因加热不均匀,导致米饭夹生,影响口感。

外桶12的口部向上延伸有竖直的环形支撑部二121;煲盖2的一侧与支撑部二121固定连接呈可转动结构,与之对应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扣按钮23;煲盖放置于支撑部二上时,煲盖2与支撑二121呈密闭贴合结构。

内层锅4的锅底呈锥顶朝上的圆锥形42,过滤水的通孔均匀分布于圆锥面上,所述通孔直径为3mm。当内层锅升起时,米粒中的米汤能够在锥度的作用下能够最大程度的流入外层锅中,同时增大了内锅的受热面积,保证了米饭的受热均匀,提升了煮饭效率;一般碎米粒的直径大于3mm,这里优选3mm,是为了保证在水流畅快流入外层锅的情况下,保证米粒不掉入外层锅中。

控制装置包括有触摸屏显示板81,显示板81镶嵌于煲盖2顶部。

排气阀21贯穿固定于煲盖2,顶部探针22固定于煲盖2底部;

控制装置8与加热装置、直线步进电机61、水泵53、温度检测装置14、锅检测装置15、顶部探针22分别电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时,按下卡扣按钮,打开煲盖,取出内层锅洗净,将外层锅擦拭干净,放入适量的水,将内层锅放入外层锅中,装入适量淘洗后的米,此时外层锅中的水自通孔流入内层锅中,盖上煲盖;接通电源,通过显示板启动沥米饭电饭煲,选择沥米饭模式开始煮饭,电饭煲内部状态如图2所示(米-100,水-101);控制装置控制电磁圈开始加热工作,同时温度监测装置开始工作反馈温度给控制装置,当运行到事先设定的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电磁圈暂停工作;控制装置控制电机开始工作,电机推动U型升降组件带动内层锅缓慢上升,至一定距离后停止;控制装置控制水泵工作,水泵从储水器中将水抽送至喷淋板,喷淋板对米粒进行喷淋;喷淋完成后,控制装置控制电磁圈继续加热工作,至米饭熟,电饭煲内部状态如图3所示(米-100,水-101),显示板蜂鸣提示;断开电源,按下卡扣,打开煲盖,取出内层锅米饭,取出外层锅米汤。

需要说明的是,当储水器内没水时,显示板报警,通过注水口注入适量水;当锅检测装置检测不到外层锅放置进去时,沥米饭电饭煲不会启动;沥米饭电饭煲也可以用来蒸煮普通米饭,过程中省去升降、喷淋步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沥米饭电饭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沥米饭电饭煲制作的沥米饭口感不佳、含糖量相对较高的问题,操作过程方便简单,制作出来的沥米饭口感更佳、嚼劲十足、含糖量低,较好地满足大众口味,并且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食用,满足裹腹需求的同时又不用担心对自身带来不良影响,并且制作沥米饭过程中的副产品沥米汤,甘甜可口,身体健康的人群在食用沥米饭的同时配合甘甜可口的沥米汤,风味更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