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蒸箱积水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978阅读:5771来源:国知局
电蒸箱积水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蒸箱,具体指一种电蒸箱积水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蒸箱积水的主要处理方式是使用电加热管和电加热膜将蒸箱内胆中的冷凝水和积水进行加热,使其沸腾、汽化成蒸汽后排出蒸箱内胆。这种积水处理方式能耗高、效率低,且长时间使用电加热管加热电蒸箱内胆会导致蒸箱内胆结垢、内胆壁发黄等现象,从而影响内胆的使用性能、整洁性和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及时清除蒸箱内胆内积水且能耗低、不会结垢的电蒸箱积水处理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电蒸箱积水处理结构,包括内胆,所述内胆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蒸汽源的进气孔和用于排放多余蒸汽的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顶面为中部上凸的弧形结构;所述内胆的底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上还设有用于积水的洼槽,所述洼槽内设有超声波雾化器和水浸传感器;

所述水浸传感器连接控制单元,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超声波雾化器的工作;

所述洼槽的底面上设有抽水孔,所述抽水孔上设有滤网;所述抽水孔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单向水泵。

为避免排水管内的水倒流进入内胆内,可以在所述排水管上设有限制水只能外排的单向阀。

较好的,所述排水管可以连接集水盒;将排出的冷凝水收集在集水盒内,间歇处理。

作为改进,还可以在所述集水盒内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单向水泵的工作。当集水盒内水满后,单向水泵不再向外抽水,以避免集水漫出集水盒外溢。

所述液位计优选为磁性浮子式液位计。

还可以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条用于支撑蒸盘的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的外端缘通过向下倾斜的弧面连接所述内胆的侧壁。通过弧面导流冷凝水,方便向凹槽内收集冷凝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蒸箱排积水结构能够将电蒸箱工作时所产生的冷凝水快速收集到凹槽和洼槽内,通过超声波雾化器来及时雾化冷凝水,雾化后的冷凝水随蒸汽一起排出,耗能低、效率高,同时加强了内胆内蒸汽的平衡流动;电蒸箱工作完毕后少量残留水则回抽到集水盒中,避免了电蒸箱内集水的残留水,且无需每次电蒸箱工作完毕就进行清理,等到储水盒中水满后倒掉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电蒸箱积水处理结构包括:

内胆1,所述内胆1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蒸汽源的进气孔2和用于排放多余蒸汽的排气孔3;内胆1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条用于支撑蒸盘(图中未示出)的支撑板13,各支撑板13的外端缘通过向下倾斜的弧面14连接内胆1的侧壁,以方便冷凝水沿弧面导流至侧壁,沿侧壁下流。

内胆1的顶面11为中部上凸的弧形结构,以方便冷凝水下流;内胆1的底面12上设有凹槽4,凹槽4为“U”形,沿着底面的左边缘、右边缘和后边缘设置,凹槽4与底面12之间采用倒角或光滑的斜面或弧面连接,以便于冷凝水顺畅地从地面流入凹槽4内;凹槽4的底面上还设有用于积水的洼槽41,凹槽4与凹槽41之间采用光滑的斜面或弧面连接,以方便冷凝水从凹槽4内顺畅地进入洼槽41内;洼槽41内设有超声波雾化器5和水浸传感器6。

水浸传感器6连接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将检测到的水量信号传递到控制单元内,控制单元根据所接收到的数据控制超声波雾化器5的工作。

洼槽41的底面上还设有抽水孔42,抽水孔42上设有滤网43和用于限制水只能外排的单向阀71;抽水孔42连接排水管7,排水管7上设有单向水泵8;排水管7的出口连接集水盒9。

集水盒9内设有液位计(图中未示出),液位计连接控制单元,液位计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递到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控制单向水泵8的工作。本实施例中液位计91为磁性浮子式液位计。

电蒸箱工作时,蒸汽冷凝所产生的冷凝水沿着弧形顶面流到内胆的两侧壁上,蒸盘上产生的冷凝水沿着弧面导流到内胆的两侧壁上;两侧壁上的冷凝水流至底面后汇集到凹槽内,经由凹槽进入洼槽;当水浸传感器检测到积水存在时,控制单元启动超声波雾化器工作,将冷凝水雾化,随蒸汽一起从排气孔排出,避免了内胆内积水。

当蒸箱工作完毕,水浸传感器仍旧检测到有积水存在时,控制单元打开单向阀,启动单向水泵,洼槽内的积水经由滤网过滤后被抽送至集水盒内;当液位计检测到集水盒内的水位到达最高设定水位时,控制单元关闭单向阀和单向水泵,直至倒掉集水盒内的积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