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弹簧助力支撑外开下悬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287阅读:10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弹簧助力支撑外开下悬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弹簧助力支撑外开下悬窗。



背景技术:

目前外开下悬窗已经开始在建筑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滑撑铰链的作用下,外开下悬窗可以在同一扇窗户上实现既能外平开又能外开下悬两个功能,即外开下悬窗除了可以做到像普通窗户一样外开平开开启,还可以外开下悬开启。现有的外开下悬窗在开启过程中,由于受到上述滑撑铰链的摩擦阻力作用,使得用户操作较为费力,使用有所不便;同时对于遇到例如风吹等环境影响作用时,窗门会意外自动关闭,从而也影响了窗门开启时的位置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气弹簧助力支撑外开下悬窗,其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省力,可靠性较好,有利于提高窗门开启的位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弹簧助力支撑外开下悬窗,包括固定窗扇、活动窗扇、连接于所述固定窗扇与所述活动窗扇之间的滑撑铰链,所述滑撑铰链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之间的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固定窗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活动窗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窗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轨相对应的气弹簧,所述第一滑轨内活动设有与所述调节组件联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气弹簧的输出端伸向所述第一滑轨,且所述气弹簧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抵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托臂、长悬臂、短悬臂、第一斜悬臂及第二斜悬臂,所述托臂与所述第二滑轨铰接,所述第一滑轨内还设有第二滑块,所述长悬臂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托臂之间,所述短悬臂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托臂之间,所述第一斜悬臂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长悬臂之间,所述第二斜悬臂铰接于所述托臂与所述第二滑轨之间;

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所述第二滑轨滑移配合,所述活动杆上设置有锁块,所述托臂上设置有与所述锁块锁定配合的锁扣;当所述锁块置入所述锁扣内时,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托臂锁定连接;当所述锁块脱离所述锁扣时,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托臂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包括与所述托臂固定连接的扣套,所述扣套的一端具有供所述锁扣出入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活动杆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块滑移配合的导向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轨远离所述气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包角,所述托臂邻近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包角对应配合的剑头。

进一步地,所述包角包括与所述第一滑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剑头相对应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呈“〈”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滑轨内设置与调节组件联动配合的第一滑块,在固定窗扇上设置与第一滑轨相对应的气弹簧,并使气弹簧的输出端伸向第一滑轨且与第一滑轨相抵配合,结构设置巧妙、合理,在窗门开启过程中,通过气弹簧对第一滑块的弹力作用,能够有效起到助力的效果,使得用户操作更加省力,使用较为方便;窗门开启后,气弹簧也仍然能够通过第一滑块对调节组件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可靠性较好,即使受到风吹等其他环境干扰时,也能够有效避免窗门发生不期望的关闭或移动,使得窗门的位置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开平开开启时的整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开平开开启时滑撑铰链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开下悬开启时的整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开下悬开启时滑撑铰链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滑撑铰链的包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

1、固定窗扇;2、活动窗扇;31、第一滑轨;32、第二滑轨;321、导向块;33、第一滑块;34、托臂;341、锁扣;3411、扣套;3412、缺口;342、剑头;35、长悬臂;36、短悬臂;37、第一斜悬臂;38、第二斜悬臂;39、第二滑块;40、活动杆;401、锁块;402、导向滑槽;4、气弹簧;51、包角;511、连接部;512、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气弹簧助力支撑外开下悬窗,包括固定窗扇1、活动窗扇2、连接于固定窗扇1与活动窗扇2之间的滑撑铰链,滑撑铰链包括第一滑轨31、第二滑轨32、连接于第一滑轨31与第二滑轨32之间的调节组件,第一滑轨31与固定窗扇1固定连接,第二滑轨32与活动窗扇2固定连接,固定窗扇1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31相对应的气弹簧4,第一滑轨31内活动设有与调节组件联动配合的第一滑块33,气弹簧4的输出端伸向第一滑轨31,且气弹簧4的输出端与第一滑块33相抵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开下悬窗,在窗门开启过程中,通过气弹簧4对第一滑块33的弹力作用,能够有效起到助力的效果,使得用户操作更加省力,使用较为方便;窗门开启后,气弹簧4也仍然能够通过第一滑块33对调节组件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可靠性较好,即使受到风吹等其他环境干扰时,也能够有效避免窗门发生不期望的关闭或移动,使得窗门的位置度更高。

调节组件包括托臂34、长悬臂35、短悬臂36、第一斜悬臂37及第二斜悬臂38,托臂34与第二滑轨32铰接,第一滑轨31内还设有第二滑块39,长悬臂35铰接于第一滑块33与托臂34之间,短悬臂36铰接于第二滑块39与托臂34之间,第一斜悬臂37铰接于第二滑块39与长悬臂35之间,第二斜悬臂38铰接于托臂34与第二滑轨32之间;第二滑轨32上设置有活动杆40,活动杆40与第二滑轨32滑移配合,活动杆40上设置有锁块401,托臂34上设置有与锁块401锁定配合的锁扣341。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得调解组件结构稳固,调节可靠,不易损坏,使用寿命较长。

参见图1和图2,当锁块401置入锁扣341内时,第二滑轨32与托臂34锁定连接,此时第二滑轨32随托臂34同步运动,实现对窗门的外开平开开启。参见图3和图4,当锁块401脱离锁扣341时,第二滑轨32与托臂34活动连接,此时第二滑轨32在第二斜悬臂38的配合作用下可以相对于托臂34转动,实现对窗门的外开下悬开启。

具体地说,锁扣341包括与托臂34固定连接的扣套3411,扣套3411的一端具有供锁扣341出入的缺口3412,当活动杆40相对于第二滑轨32滑动时,锁块401也相应从缺口3412滑入或滑出,实现锁块401与锁扣341的锁定与解锁。为了使活动杆40安装结构更为稳定,第二滑轨32上设置有导向块321,活动杆40上设有与导向块321滑移配合的导向滑槽402。

第一滑轨31远离气弹簧4的一端设置有包角51,托臂34邻近第一滑轨31的一端设置有与包角51对应配合的剑头342,具体地说,包角51包括与第一滑轨31固定连接的连接部511,连接部511设置有与剑头342相对应的限位部512,限位部512呈“〈”形设置,通过将限位部512设为“〈”形,使得调节组件可以朝不同方向开启,从而使得滑撑铰链安装使用均较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