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平铺运输装置及履带式平铺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3354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餐具平铺运输装置及履带式平铺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扁平状餐具清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餐具平铺运输装置及履带式平铺洗碗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餐饮行业已经扩张到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在餐饮行业内,碗、盘等餐具的使用数量惊人,并且使用速度快,使用后的餐具需要快速清洗完毕,以供更替使用。假如依靠人工进行清洗,则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同时洗净程度和清洗速率也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行业中普通使用大型的长龙式履带洗碗机来对餐盘等扁平状餐具进行自动清洗。洗碗机清洗餐具的原理是高温喷淋和高温风干,由于喷淋和风干采用的水流与气流都具有一定冲击力,因此为了使餐具不被吹走,需要将餐具倾斜插置在履带上。

这种现有的洗碗机具有以下缺点:1,倾斜放置在履带上的餐具无法在有效运输距离内实现整体浸泡,其原因是倾斜放置在履带上的餐具竖直方向占用空间较大,实现整体浸泡的横向距离要求更长;2,需要手动将餐具插到履带上,清洗完成后又需人手将餐具取下,这就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同时也无法实现真正的自动化高效率;3,没有固定的餐具依然存在被吹翻的风险,因此限制了气流、水流的大小,餐具的清洁需要依赖药剂,造成不健康隐患,且风干效果不理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固定平铺餐具的运输装置及对应的洗碗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固定平铺餐具的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过程中能够固定平铺餐具的洗碗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具平铺运输装置,包括机架、上履带、下履带、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上履带、下履带分别设置于机架的上端、下端,第一驱动件带动上履带转动,第二驱动件带动下履带转动,且下履带的转向与上履带的转向相反,上履带的部分与下履带的部分相互贴近而形成供餐具平铺并夹持餐具的夹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餐具平铺运输装置包括了上履带与下履带这两个履带,且两个履带之间形成了夹层,可以将餐盘等扁平状餐具放置在夹层中并被两个履带夹持住,当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作动时上履带与下履带反向转动并带动、运输餐具。餐具平铺运输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餐具是平铺在两履带中间,不是斜插在履带上,因此其竖直方向空间小,实现整体浸泡的横向距离要求更短;平铺的餐具可以由传送带送入到两履带间并在清洗完成后由中转筐将餐具接走,无需人手来插置或取下餐具,避免了二次污染,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被两个履带夹持的餐具能够良好定位,因此对餐具进行清洗、烘干的水流、气流可以适当加大,有利于提高清洁与烘干的效果。

较佳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是分别与上履带、下履带啮合的齿轮。齿轮转动时能够带动履带转动。

具体地,餐具平铺运输装置还包括与上履带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以及与下履带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设置从动齿轮的目的是为履带提供支撑、定位,使履带转动更流畅。

更具体地,机架上设有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上履带铺设于第一轨道,下履带铺设于第二轨道。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分别对上履带、下履带起到导向作用,使两个履带的运转更流畅。

为了实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履带式平铺洗碗机,包括的餐具平铺运输装置以及设置于机架的清洗装置与烘干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履带式平铺洗碗机中餐具平铺而不是斜插,能够在有效传输距离中实现整体浸泡,对横向距离要求不高;餐具平铺到履带上,无需人手插置,避免了二次污染,提高了自动化效率;两个履带夹持固定餐具,可以适当增大水流与气流,有利于提高清洗、烘干效果。

较佳地,清洗装置包括朝向夹层的喷嘴。喷嘴向夹层喷水,将夹层中餐具上的残留物冲刷掉。

具体地,清洗装置包括若干喷嘴,若干喷嘴分别设置在夹层的上方与下方。喷嘴设置在夹层上下方,可以向上和向下对餐具进行冲刷,清洁效果更佳。

较佳地,清洗装置包括高温池,上履带与下履带的部分垂入高温池中。在夹层中的餐具被传输带入到高温池中进行高温浸泡,可以去除油污、顽渍,并被杀菌消毒。

较佳地,烘干装置包括风机。风机对餐具进行吹风干燥处理。

较佳地,烘干装置包括红外发热管。红外发热管对餐具进行高温干燥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履带式平铺洗碗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式平铺洗碗机1,包括清洗装置、烘干装置以及餐具平铺运输装置。

餐具平铺运输装置包括机架10、上履带11、下履带12、第一驱动件13及第二驱动件14,上履带11、下履带12分别设置于机架10的上端、下端,第一驱动件13带动上履带11转动,第二驱动件14带动下履带12转动,且下履带12的转向与上履带11的转向相反,上履带11的部分与下履带12的部分相互贴近而形成供餐具a平铺并夹持餐具a的夹层15。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3、第二驱动件14均为齿轮,而餐具平铺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一从动齿轮16与第二从动齿轮17。第一驱动件13与第一从动齿轮16分别设置在机架10上端的两侧,第二驱动件14与第二从动齿轮17分别设置在机架10下端的两侧,机架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轨道101,第一轨道101的大部分位于第一驱动件13与第一从动齿轮16之间,机架1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轨道102,第二轨道102位于第二驱动件14与第二从动齿轮17之间。第一驱动件13与第一从动齿轮16之间以及第二驱动件14与第二从动齿轮17之间分别通过齿轮组或链条等传动元件连接,使得第一从动齿轮16的转动与第一驱动件13同步,第二从动齿轮17的转动与第二驱动件14同步。

上履带11铺设在第一轨道101上,并且上履带11与第一驱动件13及第一从动齿轮16啮合。下履带12铺设在第二轨道102上,并且下履带12与第二驱动件14及第二从动齿轮17啮合。上履带11下方的部分与下履带12上方的部分相互贴近形成上述的夹层15,上履带11的这部分与下履带12的这部分间的间距恰能容纳需要清洗的餐具a平铺放入并能够藉由上履带11的自身重力夹持固定住餐具a。夹层15具有位于履带式平铺洗碗机1前端的入口151及位于履带式平铺洗碗机1后端的出口152。

当第一驱动件13、第二驱动件14在电机等动力源的驱使下转动时,第一从动齿轮16与第二从动齿轮17分别跟随第一驱动件13、第二驱动件14转动。第一驱动件13与第一从动齿轮16带动上履带11转动运行,第二驱动件14与第二从动齿轮17带动下履带12转动运行。为了让夹层15能够输送餐具a,上履带11与下履带12的运转方向必须相反,使得构成夹层15的上履带11的部分及下履带12的部分都同时沿着洗碗机1的前端向后端移动。

当上履带11与下履带12的宽度较大时,第一轨道101、第二轨道102可以在洗碗机1的宽度方向上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第一驱动件13、第一从动齿轮16以及第二驱动件14、第二从动齿轮17的数量也增加为若干个。

清洗装置包括水箱21、水泵22、喷嘴23以及高温池24。水箱21与水泵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水箱21固定在机架10前端并位于夹层15下方,两水泵22固定于机架10并分别与两水箱21相连。喷嘴23位于夹层15入口151的后端,共有四组,其中两组与一水泵22连接,另外两组与另一水泵22连接。四组喷嘴23分别设置在夹层15的上方与下方。位于上方的喷嘴23向下朝向夹层15,位于下方的喷嘴23向上朝向夹层15。水泵22将水从水箱21中泵出并输送到喷嘴23,喷嘴23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向夹层15,对夹层15中的餐具a进行冲洗。

高温池24固定在机架10中部的下端,高温池24中装载有高温的水,也可以在机架10上设置加热装置,持续对高温池24中的水进行加热。上履带11与下履带12的部分下垂到高温池24中,使夹层15的部分浸泡于高温池24中。夹层15中的餐具a能够被送入高温池24中进行高温浸泡,从而实现高温清洗、消毒。

烘干装置包括两固定于机架10上的风机25,两风机25位于夹层15出口152的前端,且两风机25分别位于夹层15的上方与下方,风机25具有朝向夹层15的风筒251,风筒251向夹层15吹气。风机25中吹出的风可以是热风,从而更有利于餐具a的烘干。较佳地,烘干装置还可以包括红外发热管(未图示),红外发热管可以设置在邻近夹层15出口152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机架10的其他位置。风机25的风干与红外发热管的热烘相结合,使餐具a能更快更有效地被烘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洗碗机1采用餐具平铺运输装置来运输待清洗的餐具a,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餐具a是平铺在两履带中间,不是斜插在履带上,因此其竖直方向空间小,实现整体浸泡的横向距离要求更短;平铺的餐具a可以由传送带送入到两履带间并在清洗完成后由中转筐将餐具a接走,无需人手来插置或取下餐具a,避免了二次污染,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被两个履带夹持的餐具a能够良好定位,因此对餐具a进行清洗、烘干的水流、气流可以适当加大,有利于提高清洁与烘干的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