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以及安全储放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455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以及安全储放设备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以及安全储放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快餐店的数量不断增加,网吧的数量也在成倍增长。但快餐店、网吧等地方人群密集、人员流动量大,加之许多年轻人没有防范意识,习惯将手机、钱包等贵重东西放在桌面上,以至于在快餐店、网吧等地方物品易被盗取,这不仅造成了财务损失,更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众所周知在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人员较多,东西易丢,又没有特定的区域可以存放物品,不便于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的放置。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餐馆、快餐店等场所在人们使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传统的餐馆、快餐店等场所没有专门设置的放置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的设备,人们在用餐或者休息过程中,例如手机、平板或者钱包等物件随意放置易丢失,不仅造成了人们财产的损失,也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以改善传统的餐馆或者快餐店等场所没有设置专门放置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的设备,导致物件随意放置易丢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储放设备,以改善传统的餐馆或者快餐店等场所没有设置专门放置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的设备,导致物件随意放置易丢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包括桌主体、储放盒、锁组件、导向机构、第一输送机构以及第二输送机构,其中:

所述桌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桌主体的底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储放盒通过所述导向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储放盒沿所述导向机构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储放盒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后,所述储放盒的底面不凸出所述桌主体的底面;所述桌主体的底面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侧壁上,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沿平行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安装于所述储放盒的盒底,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储放盒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将所述储放盒内的物品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所述锁组件用于将所述储放盒锁在所述桌主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放盒包括盒底以及盒围挡,所述盒围挡安装在所述盒底上,所述盒围挡具有两个端部,两个所述端部之间间隔设置形成通道,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储放盒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盒围挡包括盒骨架、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所述盒骨架包括依次设置的三个安装框,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第三侧板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框内,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盒骨架枢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盒骨架枢接,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盒骨架枢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套、导柱以及滚珠,所述导套安装于所述桌主体上,所述导柱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套,所述导柱相对于所述导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桌主体的桌面,所述滚珠位于所述导柱与导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一电机以及第一动力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带通过所述第一动力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平行于所述储放盒的盒底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带、第二电机以及第二动力输送组件,所述第二输送带通过所述第二动力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平行于所述第一输送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锁组件包括锁舌以及锁孔,所述锁孔设置在所述桌主体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侧壁上,所述锁舌安装于所述储放盒上,所述锁舌可锁紧在所述锁孔内,所述储放盒上设置有钥匙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锁组件包括条码锁头,所述条码锁头包括条码纸出口、条码纸识别器、出条码按钮以及微型条码机,所述条码纸识别器、所述条码按钮以及所述微型条码机安装于所述储放盒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控制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远离所述储放盒的端部。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储放设备,包括所述的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安装与使用方便,同时,该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能够安放在餐厅、快餐店、饭馆或者肯德基等用餐或者休息场所,人们在这些场所休息或者用餐时,将物品例如手机、平板、钱包等放置在储放盒内,安全可靠,即使遗忘后也可以返回来拿取,不易丢失。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包括有桌主体和储放盒,储放盒和桌主体通过导向机构连接,导向机构为竖直设置,即垂直于桌主体的桌面设置,在导向机构的功能作用下,储放盒能够相对于桌主体上下往复移动,在桌主体的底面设置有安装槽,储放盒相对于桌主体移动,进而嵌入安装槽内或者从安装槽内滑出,储放盒嵌入安装槽内后,储放盒的盒底面不会凸出桌主体的底面,储放盒没有凸出的部分,不会影响人们正常使用桌主体,使用时,不易出现碰撞的情况,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储放盒嵌入到安装槽内,不易被损坏,使用寿命长。需要储放物品或者将物品取出时,储放盒沿着导向机构向下移动,储放盒露出桌主体,将物品取出或者放入即可。同时,在桌主体内设置有容纳腔,物品放入到储放盒内的第一输送机构上,通过第一输送机构将物品输送至容纳腔,物品的放置更加安全,不易从储放盒内掉落,不易损坏。需要取用物品时,操作第二输送机构,将物品从容纳腔内输送至第一输送机构上,然后,打开锁组件,使得储放盒能够相对于桌主体向下运动,储放盒露出桌主体的底面外,取出物品即可。整个操作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安全,物品的放置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储放设备包括上述的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具有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的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的储放盒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桌主体;110-支撑腿;120-安装槽;130-容纳腔;200-储放盒;210-盒底;220-第一侧板;230-第二侧板;240-第三侧板;250-盒骨架;300-锁组件;310-锁舌;320-锁孔;400-导向机构;410-导套;411-第一环状限位部;420-导柱;421-第二环状限位部;500-第一输送机构;510-第一输送带;520-第一支撑转轴;530-第二支撑转轴;600-第二输送机构;610-第二输送带;620-第三支撑转轴;630-第四支撑转轴;640-第二电机;700-感应端。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的餐馆、快餐店等场所没有专门设置的放置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的设备,人们在用餐或者休息过程中,例如手机、平板或者钱包等物件随意放置易丢失,不仅造成了人们财产的损失,也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者设计了一种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以及安全储放设备,通过在桌主体100上设置储放盒200,储放盒200相对于桌主体100滑动连接,物品储放在储放盒200后,利用输送机构将物品输送至容纳腔130内,物品储放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利用锁组件300将储放盒200锁在桌主体100上,打开时需要打开口令,安全可靠。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通过将储放盒200与桌主体100结合起来,人们在用餐或者休息或者娱乐时,将随时携带的物品例如手机、钱包等放置在储放盒200内,储放盒200与桌主体100通过锁连接,安全可靠,不易丢失。

请参阅图1-图4,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包括桌主体100、储放盒200、锁组件300、导向机构400、第一输送机构500、第二输送机构600以及压力传感器组件。

请参阅图1和图2,桌主体10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桌面,为桌主体100的顶面和底面,桌主体100可以但不限于设计为方形,例如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桌主体100的厚度,也为顶面和底面之间的距离按需设置,根据安装的位置和环境不同而改变,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桌主体100的底部安装有多条支撑腿110,支撑腿110可以是四根或者三根,支撑腿110可以采用螺接在桌主体100上,每根支撑腿110为杆状,节省加工制造材料,节省成本。桌主体100的底面设置有安装槽120和与该安装槽120连通的容纳腔130,容纳腔130的一端位于安装槽120的槽侧壁上,安装槽120与容纳腔130位于同一平面内,呈直线排布。进一步的,安装槽120为矩形槽,容纳腔130为长条形槽,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且能够合理利用桌主体100的面积,提高利用率。安装槽120和容纳腔130平行设置,容纳腔130的槽口位于安装槽120的槽侧壁上。进一步的,在安装槽120的槽底设置有多个盲孔,每个盲孔靠近安装槽120的槽侧壁和槽底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每个盲孔用于安装导向机构400。

请参阅图3,储放盒200为放置物品的主要构件,储放盒200通过导向结构安装在安装槽120内,储放盒200能够在竖直方向相对于桌主体100往复移动,储放盒200与桌主体100形成抽屉式结构,储放盒200滑动连接在安装槽120内,储放盒200向下滑动出安装槽120后,可以放置物品或者取用物品,然后将储放盒200向上滑动嵌入安装槽120,储放盒200的底面不凸出安装槽120的槽口,也即不凸出桌主体100的底面,储放盒200没有外露的部分,不影响桌主体100的美观,同时,人们使用时不易碰撞在储放盒200上,使用更加安全。储放盒200包括有盒底210以及盒围挡,盒围挡围绕盒底210的外轮廓线延伸,盒围挡具有两个端部,两个端部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了通道,该通道与储放盒内的放置物品的空腔连通。具体的,盒围挡包括盒骨架250、第一侧板220、第二侧板230以及第三侧板240,盒底210设置为矩形板状,盒骨架250安装在盒底210的三条连续的侧边上,盒骨架250具有三个安装腔,三个安装腔依次设置,与盒骨架250连接的盒底210的三条侧边处一一对应有一个安装腔,第一侧板220、第二侧板230以及第三侧板240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安装腔内,第一侧板220与盒骨架250枢接,第二侧板230与盒骨架250枢接,第三侧板240与盒骨架250枢接。储放物品或者拿取物品时,将储放盒200从安装槽120内滑出,根据需要选择打开第一侧板220、第二侧板230、第三侧板24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使用方便可靠。第一侧板220和第三侧板240的远离第二侧板230的边侧之间为通道,储放盒滑动进入到安装槽120后,通过该通道与安装槽120连通,也通过该通道与容纳腔130连通。

请参阅图4和图5,储放盒200与桌主体100滑动连接,桌主体100使用状态为水平设置,储放盒200的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储放盒200通过导向机构400和桌主体100连接,导向机构400包括导套410以及导柱420,导套410安装在盲孔内,每个盲孔内设置有一个导套410,导柱420插装在对应的导套410内,导套410的靠近储放盒20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环状限位部411,在导柱420的远离储放盒20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限位部,第一环状限位部411和第二环状限位部421相配合,限制储放盒200向下从安装槽120内滑出。导套410安装在盲孔内,占用的空间小,缩小了整体的体积,增大了空间利用率。导柱420安装在储放盒200的盒围挡上,不占用储放盒内的空腔,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导柱420和导套410滑动更加灵活,在导柱420和导套410之间设置有滚珠。具体的,在第一侧板220和第三侧板240上分别设置有两根导柱420,对应的,在安装槽120的槽底设置有四个导套410。

储放盒200滑动进入到安装槽120后,利用锁组件300锁在桌主体100上,需要利用钥匙或者其他开锁步骤才能打开锁组件300,将物品取出。即储放盒200利用锁组件300锁在桌主体100上后,储放盒200不能够相对于桌主体100向下滑动,储放盒200不会露出桌主体100,利用开锁件例如钥匙将锁打开后,储放盒200能够相对于桌主体100向下滑动。锁组件300结构多组多样,可以采用现有的锁组件300,在此对锁的具体结构不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锁组件300包括锁舌310和锁孔320,锁孔320设置在桌主体100上,且位于安装槽120的槽侧壁上,锁舌310安装于储放盒上,锁舌310可锁紧在锁孔320内,储放盒上设置有钥匙孔。进一步的,锁舌310位于储放盒的盒底210上,利用钥匙插入钥匙孔后,能够将锁舌310从锁孔320内旋出,进而打开锁组件300,储放盒200能够相对于桌主体100滑动。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锁组件300包括条码锁头,条码锁头包括条码纸出口、条码纸识别器、出条码按钮以及微型条码机,条码纸识别器、条码按钮以及微型条码机安装于储放盒上,具体使用时,当按下“存”按钮,储物柜内置芯片就会自动生成一个条码,并通过微型条码打印机打印出来。同时内部芯片会记录下这个条码。当取物品时,将条码通过扫描枪扫描后,扫描枪会对内置芯片输入条码上记录的数据,内部芯片就会开始校对,与刚刚输入的数字是否对应,如果对应则芯片控制柜门自行打开,储放盒200能够相对于桌主体100滑动。

锁组件300的结构多种多样,在此不一一列举。

请参阅图2和图4,储放盒200滑动进入到安装槽120后,在储放盒200的盒底210设置有第一输送机构500,在容纳腔130内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600,第一输送机构500和第二输送机构600平行对应设置。储放盒200内的物品放入到第一输送机构500上,启动第一输送机构500后,将物品输送至第二输送机构600上,然后启动第二输送机构600,将物品朝向容纳腔130的槽底方向输送。有人盗窃储放盒200内的物品时,打开储放盒200后,储放盒200内并没有物品,物品的放置更加隐蔽,更加安全。同时,容纳腔130内放置的物品数量多,能够储放更多的物品。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机构500包括第一输送带510、第一电机以及第一动力输送组件,第一输送带510通过第一动力输送组件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输送带510平行于储放盒的盒底210设置。具体的,第一动力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转轴520、第二支撑转轴530、第一辊轮、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转轴520上,第一辊轮有多个,分别套设在第一支撑转轴520和第二支撑转轴530上,第一输送带510的一侧同时通过第一支撑转轴520穿装支撑,另一侧同时通过第二支撑转轴530穿装支撑。第一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驱使第一支撑转轴520转动,带动第一输送带510转动,实现位于第一输送带510上的物品的输送。

同理,第二输送机构600包括第二输送带610、第二电机640以及第二动力输送组件,第二输送带610通过第二动力输送组件与第二电机640连接,第二输送带610平行于储放盒的盒底210设置。具体的,第二动力输送组件包括第三支撑转轴620、第四支撑转轴630、第二辊轮、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第二电机640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三支撑转轴620上,第二辊轮有多个,分别套设在第三支撑转轴620和第四支撑转轴630上,第二输送带610的一侧同时通过第三支撑转轴620穿装支撑,另一侧同时通过第四支撑转轴630穿装支撑。第二电机640驱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驱使第三支撑转轴620转动,带动第二输送带610转动,实现位于第二输送带610上的物品的输送。

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来控制物品的输送方向,操作灵活可靠。可以将第一输送机构500的控制按钮设置在桌主体100的侧面,将第二输送机构600的控制按钮设置在桌主体100的侧面,操作更加方便。

在桌主体100上设置有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的感应端700位于容纳腔130的远离安装槽120的端部,当物品在第二输送带610上输送时,物品朝向容纳腔130的槽底运动,物品触碰到感应端700后,感应端700将该信号传递给传感器组件的控制器,控制器生成控制指令,第二电机640接收到该控制指令后停止转动,物品不会继续朝向容纳腔130的槽底运动,不易损坏。

储放盒200能够嵌设在安装槽120内,不易损坏,遇到有人偷盗时,储放盒200不易从桌主体100上取出,同时,在强行将储放盒200取出过程中,储放盒200上留下了大量的指纹信息,便于人民警察根据该信息搜索罪犯,提高了案件的侦破效率。

安全储放设备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储放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控制型防盗装置,物品的放置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