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推杆驱动的载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0449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推杆驱动的载物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收集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货物(如废催)的自助存取,该系统一般包括箱体、与箱体配合的箱门及设在箱体中用于承载货物的载物板;在使用者进行存件或者取件时,都需要通过智能系统开启箱门,然后拉出载物板,将货物放置在载物板上或者将货物从载物板上取出;由于载物板需要通过人力驱动,需要耗费使用者较多的体力,降低了用户体验,而且不便于操作,降低了交易效率。

因此,就需要一种电动推杆驱动的载物装置,以替代人力驱动,节省使用者的体力,提高用户体验,便于用户操作,提高交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推杆驱动的载物装置,以替代人力驱动,节省使用者的体力,提高用户体验,便于用户操作,提高交易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推杆驱动的载物装置,包括箱体、载物板和用于驱动载物板进出箱体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包括外筒、与外筒同轴设置且可轴向移动的活动杆及用于驱动活动杆移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外筒的尾端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固定在箱体外,所述活动杆的头端通过第二固定机构固定在载物板的底部;所述载物板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移动的移动机构及与活动杆平行设置用于导向的伸缩式导轨。

进一步,所述外筒的尾端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上设有沿外筒径向设置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与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穿过第一定位孔且其两端固定在第一定位板上。

进一步,所述活动杆的头端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上设有沿活动杆径向设置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与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穿过第二定位孔且其两端固定在第二定位板上。

进一步,所述活动杆设在载物板的中部。

进一步,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对称设在活动杆径向两侧的滚轮。

进一步,本装置至少设有两组对称设在活动杆径向两侧的伸缩式导轨。

进一步,所述伸缩式导轨包括第一轨段、第二轨段、第三轨段和第四轨段,所述第一轨段固定于载物板且与第二轨段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轨段与第三轨段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轨段固定于箱体且与第三轨段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推杆驱动的载物装置,驱动电机可根据输入指令而实现正反转运动,从而驱使活动杆沿外筒轴向移动,由于活动杆固定在载物板的底部,活动杆推动载物板下的移动机构直线移动,伸缩式导轨保证载物板具有固定的移动路线;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推杆替代人力驱动,节省了使用者的体力,提高了用户体验,便于用户操作,提高了交易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推杆驱动的载物装置,包括箱体1、载物板2和用于驱动载物板2进出箱体1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包括外筒31、与外筒31同轴设置且可轴向移动的活动杆32及用于驱动活动杆32移动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外筒31的尾端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固定在箱体1外,所述活动杆32的头端通过第二固定机构固定在载物板2的底部;所述载物板2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移动的移动机构及与活动杆32平行设置用于导向的伸缩式导轨;电动推杆是一种将驱动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驱动电机与外筒31连接并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及丝杠螺母实现活动杆32的轴向移动;驱动电机可根据输入指令(指令由控制器发出)而实现正反转运动,从而驱使活动杆32沿外筒31轴向移动,由于活动杆32固定在载物板2的底部,活动杆32推动载物板2下的移动机构直线移动,伸缩式导轨保证载物板2具有固定的移动路线;本装置通过电动推杆替代人力驱动,节省了使用者的体力,提高了用户体验,便于用户操作,提高了交易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31的尾端设有第一连接耳31a,所述第一连接耳31a上设有沿外筒31径向设置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与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定位销41,所述第一定位销41穿过第一定位孔且其两端固定在第一定位板42上;两块第一定位板42平行设置,第一连接耳31a处于两第一定位板42之间,第一定位销41沿外筒31径向依次穿过相关的定位孔以实现连接;两块第一定位板42固定在第一底板43上,第一底板43上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可将第一底板43固定在地面或者其它位置;该结构便于外筒31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32的头端设有第二连接耳32a,所述第二连接耳32a上设有沿活动杆32径向设置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与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定位销51,所述第二定位销51穿过第二定位孔且其两端固定在第二定位板52上;两块第二定位板52平行设置,第而连接耳处于两第二定位板52之间,第二定位销51沿活动杆32径向依次穿过相关的定位孔以实现连接;两块第二定位板52固定在第二底板53上,第二底板53上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可将第二底板53固定在载物板2底部;该结构便于活动杆32的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32设在载物板2的中部,且活动杆32设在载物板2的头端,有利于实现载物板2的平衡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对称设在活动杆32径向两侧的滚轮61;如图1所示,共设置四个滚轮61,其中两个设在活动杆32的左侧、两个设在活动杆32的右侧;滚轮61优选为定向脚轮结构,以确保载物板2具有固定的移动路线,移动时不会发生偏离。

本实施例中,本装置至少设有两组对称设在活动杆32径向两侧的伸缩式导轨;如图1所示,共设置两组伸缩式导轨,一组伸缩式导轨设在活动杆32左侧、另一组伸缩式导轨设在活动杆32右侧,有利于提高载物板2运动的平稳度;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式导轨包括第一轨段71、第二轨段72、第三轨段73和第四轨段74,所述第一轨段71固定于载物板2且与第二轨段7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轨段72与第三轨段73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轨段74固定于箱体1且与第三轨段73滑动连接;各轨段之间可通过滚珠轴承实现滑动;该结构的伸缩式导轨具有较大的伸缩自由度,便于引导载物板2的移动;第一轨段71可通过螺钉或螺栓与载物板2连接,第四轨段74可通过螺钉或螺栓与箱体1连接,简单方便。

此外,为提高载物板2的耐腐蚀性能,载物板2的外表面可设有耐腐蚀复合层;耐腐蚀复合层由从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底层、中间层和外层组成,底层为磷化膜层,所述中间层为电泳漆膜层,外层为聚脂漆膜层;底层的厚度为70μm-18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60μm-150μm;外层的厚度为60μm-160μm。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