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及电饭煲。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的便捷性也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不少的智能电饭煲,可以使用户提前预约烹煮。
然而,现有的智能电饭煲,用户通常需要提前将食材和水放置于锅内,使得食材被水浸泡较长时间后,才能够在电饭煲预定时间之后工作开始进行烹煮。如此,一方面,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例如,米在较长时间浸泡之后,口感会下降;另一方面,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尤其是对于一些生鲜肉类食材,极易滋生致病微生物,不利于用户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供一种减少食材浸泡时间的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及电饭煲。
一种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接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在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得到混合物;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得到混合物之前,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指令,生成所述预设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之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保温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之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
一种电饭煲,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和容置液体食材;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和容置固体食材;
烹饪容器,用于容置混合后的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在烹饪容器内混合,得到混合物;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烹饪容器中的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饭煲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指令,生成所述预设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为无线接收模块。
上述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将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分开放置,在预设时间之后再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后再进行烹煮,能够减少食材的浸泡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烹饪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接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在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得到混合物;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又一个例子是,请参阅图1,烹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分别接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
例如,固体食材包括但不限于米、肉、豆、小麦、土豆、番薯、菇等,又如,液体食材包括但不限于水、油、蜂蜜、醋等。
s200:在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得到混合物。
例如,电饭煲内设置一挡板,挡板设置于烹饪容器的开口处,液体食材放置于烹饪容器内,固体食材放置于挡板上,在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所述挡板倾斜,以使挡板上放置的固体食材被倒入至烹饪容器内,并与烹饪容器内的液体食材混合,得到所述混合物。又如,所述挡板设置于电饭煲的盖子上。
又如,电饭煲的盖子上设置两个容置腔室,分别用于容置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在预设时间之后,控制两个容置腔室的底部露出,从而使得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掉入烹饪容器内。又如,烹饪容器为传统的电饭煲内胆。
例如,所述预设时间为提前用户设置。又如,所述预设时间为0.5小时~48小时。
通过将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分开放置,在预设时间之后再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后再进行烹煮,能够减少食材的浸泡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的问题。
s300: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对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请参照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电饭煲的烹饪方法,通过将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分开放置,在预设时间之后再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后再进行烹煮,能够减少食材的浸泡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的问题。
例如,所述电饭煲包括控制装置及加热结构,又如,所述电饭煲设置有控制装置及加热结构,例如,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菜谱信息控制所述加热结构对所述加热腔内的所述内胆进行加热。又如,所述加热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电加热丝、电加热圈、耦合线圈等。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控制装置对本领域技术而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又如,找到控制装置生产厂家根据功能进行定制,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清楚的,也能够实现的。本发明在此仅保护其使用方法,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加热结构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
为了提供更佳的加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有根据菜谱信息相对应的自动加热程序,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加热程序控制加热腔对内胆中的食材进行加热烹煮。又如,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加热程序控制电加热管或/和电加热丝对内胆中的食材进行加热烹煮。又如,控制装置根据菜谱信息执行自动加热程序,不同的菜谱信息,尤其是分量不同时,对应不同的自动加热程序;一个例子是,自动加热程序包括输出火力及其持续时间;例如,自动加热程序包括按照加热的时间和火力曲线输出火力及其持续时间。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于各种菜谱信息,分别设计自动加热程序,尤其是火力曲线的设计,使得加热不限于传统的大火与小火或者武火与文火的加热方式,适应于现代计算机的控制方式,将火力实现无级调控。例如,火力曲线中,将输出火力按百分比进行分类输出,配合输出火力的持续时间,能够达到精准加热,不粘锅以及控制成熟度的优秀烹饪效果。例如,火力曲线可以根据菜谱信息灵活设置,又如,根据用户云反馈,动态调整或者自动升级自动加热程序中对于各菜谱信息的各火力曲线,这样,可以实现灵活控制,使得自动烹饪效果更好。例如,对于家庭用户,根据用户动态调整或者自动升级自动加热程序中对于各菜谱信息的各火力曲线;对于区域用户,例如北京或成都,根据区域用户云反馈,动态调整或者自动升级自动加热程序中对于各菜谱信息的各火力曲线;对于外国人,根据外国用户云反馈,动态调整或者自动升级自动加热程序中对于各菜谱信息的各火力曲线;以此类推。一个例子是,自动加热程序还包括获取输出火力的热值反馈,并根据所述热值反馈判断输出火力是否异常,在发生异常时,进行报警或者通知用户,例如发送报警信息到用户的移动终端;又如,控制装置上还设置有指示灯,在发生异常时,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指示灯进行变色。例如,自动加热程序还包括获取火力曲线的输出火力的曲线热值反馈,并根据所述曲线热值反馈判断输出火力是否符合火力曲线,在不符合火力曲线时,进行报警或者通知用户或者通知厂商,例如,报警包括控制烹饪位置或者烹饪设备上的指示灯进行变色或者发出报警声音(但是调研发现有些用户不喜欢听到报警声音);又如,通知用户包括发送输出火力不符合火力曲线信息到用户的移动终端;又如,通知厂商包括发送输出火力不符合火力曲线信息到预设服务器或者服务中心。又如,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又如,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亦可理解为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外部设备的交互方式,又如,所述外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网站服务器、基站、控制器、手机等。
一实施例中,在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得到混合物之前,即步骤s200之前,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指令,生成所述预设时间。例如,用户通过电饭煲的控制面板操作,所述控制面板用于接收用户指令,生成所述预设时间。又如,所述电饭煲设置有控制面板。又如,电饭煲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无线接收模块,通过所述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用户指令,由所述控制面板根据所述用户指令生产所述预设时间。
一实施例中,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之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保温操作。又如,在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保温操作之前,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获取环境温度,并且,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保温操作,具体包括:根据环境温度设置保温温度,并根据所述保温温度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保温操作。如此,能够根据环境温度来进行保温操作,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适当降低保温温度,如此,能够使得电饭煲在保温操作时能耗相对降低。
能够理解,电饭煲中的食材烹饪之后,通常温度较高,用户食用时通常食材温度较高,需要等食材冷却到适当温度之后才能食用,如此,极为不便。一实施例中,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之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如此,通过对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使用户食用时食材不至于太烫,从而解决了用户食用时通常食材温度较高,需要等食材冷却到适当温度之后才能食用的问题。
能够理解,随着天气温度不同时,人们对于食物的温度也具有不同的需求。在炎炎夏日,人们需要较为清凉的食物,以此来消除酷暑的不适感。而在寒冷的冬日,人们需要暖暖的食物,以此来驱除寒气。人们在早晨刚起床时,食用温度与人体温度较为相近的食物较为适宜,而在夜晚时,甚至对于熬夜的人们来说,温度暖暖的食物更能驱除疲意。为了使食物满足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需求,一实施例中,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之前,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
根据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设置预设冷却温度;
并且,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具体为: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直至将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冷却至预设冷却温度。
又如,当地时间是指当地的标准时间,又如,当地时间是指当地所处经线的时间。又如,在中国,当地时间是指北京时间。
如此,能够根据当前的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设置成为较为适宜的冷却温度,方便用户在食用时即时食用,还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根据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设置预设冷却温度,可以结合当地人习俗、饮食习惯、体质甚至是气候进行调查和优化。例如,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则将预设冷却温度设置成为15摄氏度~37摄氏度,而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则将预设冷却温度设置成为37摄氏度~50摄氏度。以上具体设置可根据具体实际进行灵活设置。
能够理解,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可能同时出现两个更适宜于用户的温度,例如,炎炎夏日的深晚,一方面,气温较高,用户需要食用较为清凉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是深夜,用户需要使用具有一定温度的食物,以此温暖肠胃。一实施例中,根据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设置预设冷却温度,具体为:
根据环境温度设置第一冷却温度;
根据当地时间设置第二冷却温度;
根据第一冷却温度和第二冷却温度设置所述预设冷却温度,又如,所述预设冷却温度第一冷却温度和第二冷却温度的平均值。
如此,能够使上述烹饪方法能够同时满足用户的需求。
能够理解,获取环境温度时,通常需要使用温度探头,以此来获取环境的温度。而电饭煲受限于体积,其温度探头通常设置在电饭煲上,由于电饭煲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热,同时,也会有热气冒出,如此,会出现局部环境温度过高的问题,温度探头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远远高于实际环境温度。为了解决温度探头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远远高于实际环境温度的问题,一实施例中,获取环境温度具体为:获取当地最近时间段的天气预报温度,并将当地最近时间段的天气预报温度设置为所述环境温度,如此,能够解决温度探头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远远高于实际环境温度的问题,还能够省去获取环境温度的温度探头的原件,如此,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能够理解,用户在提前预约烹饪之后,难免会出现因为意外,而不能在预定时间内食用。虽然,电饭煲中的食物经过烹煮,其中的微生物杀灭大部分,但是仍有少于微生物残留其中,使得烹饪后的时候放置或者保温时间过长时,仍然容易出现变质的问题。为了在用户需要推迟进餐时间时能够使烹饪后的食物保鲜,一实施例中,在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之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推迟进餐指令;
根据用户推迟进餐指令,对经过冷却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藏操作。
如此,对经过冷却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藏操作,能够在用户需要推迟进餐抑或是放弃进餐时,将食物进行冷藏,从而使得烹饪后的食物保鲜,供用户下一次使用。例如,在电饭煲内设置具有制冷单元的冷藏结构,又如,将在电饭煲内完成烹煮的食物即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自动输入到电饭煲外部的冷藏设备中,又如,将电饭煲的内胆即承载食物的煲体自动转移到电饭煲外部的冷藏设备中,以此类推。需要说明的是,如何实现冷藏功能,请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了在用户需要下一次进餐时,能够对食物进行加热,以便于用户能够即时食用,一实施例中,根据用户推迟进餐指令,对经过冷却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藏操作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进餐指令,
根据所述用户进餐指令,对经过冷藏操作之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加热操作,直至将冷藏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加热至预设冷却温度。
如此,能够在用户需要下一次进餐时,对食物进行加热,以便于用户能够即时食用。
能够理解,每个人的耐受力具有区别,对温度的感觉也存在差别,对于一个人较为适宜的进餐温度或许对另外一个人而言,就觉得太烫或者太冷,从而使得在不同的人群中,如何制定出能够匹配个体化差异的预设制冷温度就较为棘手。为了在用户的使用中,能够根据用户自身的喜好进行修正根据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设置出的预设冷却温度,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用户进餐之后,接受用户评价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评价信息,设置修正参数,
根据所述修正参数,修正下一次的预设冷却温度。
本实施例中,在用户进餐之后,是指用户打开电饭煲盖子的操作,抑或是在用户打开电饭煲盖子的操作之后的预设时间段之内,抑或是在用户烹饪结束之后关闭电饭煲电源之前。例如,通过控制面板接收用户评价信息,又如,通过控制面板上设置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发出的用户评价信息。修正参数为一温度调节值。即,在所述预设冷却温度的基础上加上修正参数,即为修正后的预设冷却温度。又如,所述评价信息包括“过烫”、“稍热”、“适中”、“稍凉”及“过冷”。又如,“过烫”指用户感觉进餐食物温度偏高,“稍热”指用户进餐食物温度稍微偏高,“适中”指用户感觉进餐食物温度较为适宜,符合用户需求,“稍凉”指用户感觉进餐食物温度稍微偏低,“过冷”指用户感觉进餐食物温度偏高。又如,“过烫”、“稍热”、“适中”、“稍凉”及“过冷”分别对应的修正参数为“-2℃”、“-1℃”、“+0℃”、“+1℃”、“+2℃”,例如,修正参数为“-2℃”即为在预设冷却温度的基础上加上“-2℃”即为修正后的预设冷却温度,其它依次类推。如此,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用户进餐后的评价信息,能够修正预设冷却温度,从而使得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在用户下一次进餐时的食物温度更符合用户个体化的需求,从而能够解决“每个人的耐受力具有区别,对温度的感觉也存在差别,对于一个人较为适宜的进餐温度或许对另外一个人而言,就觉得太烫或者太冷”的问题。
当然,结合到个体化差异,甚至用户不同时间段的感觉也存在差异,要制定出时时都符合用户,能够使用户完全满意的烹饪方法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本申请通过根据用户评价信息来修正预设冷却温度,使烹饪方法尽可能符合用户个性化要求,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能够理解,一些食材用户在食用前需要进行调味,为了能够自动加入调味剂,一实施例中,在将冷藏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加热/冷却至预设冷却温度之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调味剂。又如,所述调味剂包括但不限于盐、糖、香油、花椒粉、辣椒粉、胡椒粉、芥末粉等。又如,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调味剂之前,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混合物的体积和重量;
根据所述混合物的体积和重量设置所述调味剂的添加量;
并且,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调味剂,具体为:按照所述调味剂的添加量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调味剂。如此,能够自动加入调味剂,方便用户对于食物的调味,从而使得食材能够被即时食用,而避免了用户手动调味的过程。
一实施例中,获取所述混合物的体积和重量之前,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调味选择指令;根据用户调味选择指令确定调味剂的类别。如此,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调味剂的类别。
上述电饭煲的烹饪方法,通过将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分开放置,在预设时间之后再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后再进行烹煮,能够减少食材的浸泡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的问题。
例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饭煲,其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烹饪方法实现;例如,电饭煲具有上述任一所述烹饪方法所设计的功能模块;例如,电饭煲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和容置液体食材;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和容置固体食材;
烹饪容器,用于容置混合后的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在烹饪容器内混合,得到混合物;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烹饪容器中的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饭煲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指令,生成所述预设时间。又如,所述接收模块为无线接收模块。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