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电动调节的垫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1611发布日期:2018-06-30 05:01阅读:来源:国知局
可电动调节的垫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电动调节的垫子(2),

其具有共用的包封体(4),在所述包封体(4)中容纳有垫充结构的至少一个扁平的衬垫、以及用于支撑衬垫的可电动调节的支撑设备(6);

其中支撑设备(6)具有至少两个可相对于彼此被调节的支撑部件(12,26),所述支撑部件(12,26)在其朝向衬垫的一侧配备有弹性元件(64)以用于弹性回弹地支承衬垫;

其中为了对支撑部件(12,26)相对于彼此进行调节,设置有容纳在共用的包封体(4)中的电动驱动设备(38);

其中支撑设备(6)的两个可相对于彼此被调节的支撑部件(8,12或8,26)分别通过摆动轴(10或24)彼此连接;

其中支撑设备(6)以沿着其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方式具有至少两个翻转和折叠轴(34,36),所述翻转和折叠轴(34,36)设置为使得支撑部件(12,26)能够连同布置在所述支撑部件(12,26)处的一个衬垫或者多个衬垫被翻转到彼此之上以折叠垫子(2),其中在折叠状态下,垫子(2)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伸展与在未折叠状态下相比要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子,其中支撑部件具有至少一个中部支撑部件(8),上身支撑部件(12)与所述中部支撑部件(8)的一个端部连接,并且下身支撑部件(26)与所述中部支撑部件(8)的另一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子,其中电动驱动设备具有共用的单个电动机(84)以相对于中部支撑部件调节上身支撑部件(12)和下身支撑部件(26),所述电动机(84)与上身支撑部件(12)和下身支撑部件(26)处于作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子,其中所述共用的电动机(84)与上身支撑部件(12)和下身支撑部件(26)处于作用连接,使得对上身支撑部件(12)和下身支撑部件(26)的调节在调节运动期间至少分阶段地在时间上错开地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垫子,其中下身支撑部件(26)具有大腿支撑部件(28)和小腿支撑部件(30),其中大腿支撑部件(28)的一个端部以铰接方式并且以可绕水平摆动轴(24)摆动的方式与中部支撑部件(8)连接,并且小腿支撑部件(30)与大腿支撑部件(28)的另一端部以铰接方式并且以可绕水平摆动轴(24)摆动的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上身支撑部件(12)具有背部支撑部件(18),颈部支撑部件(14)以铰接方式并且以可绕水平摆动轴(16)摆动的方式与所述背部支撑部件(18)的背向中部支撑部件(8)的端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上身支撑部件(12)以铰接方式并且以可绕水平摆动轴(20)摆动的方式与骨盆支撑部件(22)连接,所述骨盆支撑部件(22)的背向上身支撑部件(12)的端部以铰接方式并且以可绕水平摆动轴(10)摆动的方式与中部支撑部件(8)连接。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弹性元件(64,66)被构造为板条形并且由塑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所述共用的电动机与电动驱动设备(38)的一个优选可线性移动的输出机构(46)处于作用连接。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电动驱动设备(38)具有至少一个驱动机构(46),所述驱动机构(46)一方面与至少一个电动机处于驱动连接,另一方面与至少一个博登拉线(40',40”,42',42”)处于作用连接,所述博登拉线(40',40”,42',42”)与支撑部件(12,26)处于作用连接,使得在博登拉线(40',40”,42',42”)的牵拉作用下至少两个支撑部件相对于彼此直接或可以被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垫子,其中上身支撑部件(12)和下身支撑部件(26)分别配置有两个博登拉线(40',40”或42',42”),所述博登拉线(40',40”或42',42”)与驱动设备(38)的至少一个输出机构处于牵拉连接,使得在相应输出机构移动时,分配给上身支撑部件(12)以及分配给下身支撑部件(26)的博登拉线(40',40”或42',42”)都被操作。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在支撑设备(6)的背向衬垫的一侧布置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扁平的衬垫,使得支撑设备(6)以夹层方式被容纳在所述衬垫之间。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翻转和折叠轴(34,36)设置为沿着垫子(2)的长度伸展方向与摆动轴间隔开。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至少一个翻转和折叠轴(34,36)在支撑部件处被布置为使得翻转和折叠轴(34,36)将相应支撑部件在垫子(2)的长度方向上分成两个单体部件以可借助于翻转和折叠轴(34,36)翻转的方式彼此连接。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在中部支撑部件(8)和骨盆支撑部件(22)处布置有至少一个翻转和折叠轴(36,34)。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摆动轴在与支撑设备(6)的支撑面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布置在支撑部件的背向衬垫的一侧。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翻转和折叠轴(34,36)在与支撑设备(6)的支撑面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布置在支撑部件的朝向衬垫的一侧。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至少一个支撑部件(12,26)除了布置在朝向衬垫一侧的弹性元件(64)还在背向衬垫一侧配备有另外的弹性元件(66),使得支撑设备(6)沿着其长度伸展方向至少分段地在两侧都配备有弹性元件(64,66)。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下身支撑部件(26)具有大腿支撑部件(28),所述大腿支撑部件(28)的一个端部以铰接方式并且以可绕水平摆动轴(24)摆动的方式与中部支撑部件(8)连接,并且小腿支撑部件(30)与所述大腿支撑部件(28)的另一端部以铰接方式并且以可绕水平摆动轴(24)摆动的方式连接,使得在大腿支撑部件(28)相对于中部支撑部件(8)摆动时,小腿支撑部件(30)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大腿支撑部件(28)以无驱动的方式摆动到需调节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垫子,其中设置有用于相对于处于调节后的位置的大腿支撑部件(28)固定小腿支撑部件(30)的装置。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支撑部件(12,16)在翻转到彼此之上的状态下形成U形横截面。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支撑设备(106)具有中部的第一支撑部件(104),其第二支撑部件(110)、以及另一第三支撑部件(112)围绕彼此平行的转动轴(106,108)以可转动或可翻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04)的端部连接;

其中该第二支撑部件(110)与第一支撑部件(104)、以及该第三支撑部件(112)与第一支撑部件(104)之间的连接被构造为使得为了折叠垫子而能够将第三支撑部件(112)包括衬垫结构(130)在内翻转到第一支撑部件(104)上并且紧接着能够将第二支撑部件(110)向第三支撑部件(112)的背向第一支撑部件(104)一侧的方向翻转。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支撑设备,其中在第二支撑部件(110)与第一支撑部件(104)之间布置有第一中间支撑部件(114),所述第一中间支撑部件(114)与第二支撑部件(110)和第一支撑部件(104)通过彼此平行的摆动轴(106,116)连接,其中第二支撑部件(110)在垫子(100)的折叠状态下被布置为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支撑部件(104),其中第一中间支撑部件(114)的长度被选择为使得在叠合状态下,第二支撑部件(110)和第一支撑部件(104)的彼此相向的面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第三支撑部件(112)包括衬垫结构(130)在内的厚度,并且第三支撑部件(112)的面分别与第二支撑部件(110)和第一支撑部件(104)包括衬垫结构(130)在内的相向的面贴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支撑设备,其中在第三支撑部件(112)与第一支撑部件(104)之间设置有第二中间支撑部件(118),所述第二中间支撑部件(118)通过彼此平行的摆动轴(108,118)与第三支撑部件(112)和第一支撑部件(104)连接,其中第二中间支撑部件(118)的长度被设定为使得在第三支撑部件(112)被翻转到第一支撑部件(104)上时,第三支撑部件(112)和第一支撑部件(104)为彼此平行或近似平行。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垫子,其中翻转和折叠轴(34,36)以及摆动轴(10,24)被设置在支撑部件之间。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支撑设备,其中至少一个翻转和折叠轴(34,36)由两个支撑部件之间的摆动轴形成。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支撑设备,其中翻转和折叠轴(34,36)在垫子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在考虑到衬垫的厚度的情况下被选择为使得在折叠状态下,垫子翻转到彼此之上的面基本上彼此贴合。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