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降低噪音和振动的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6009发布日期:2019-03-02 01:2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降低噪音和振动的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烹饪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降低噪音和振动的炒菜机。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工厂、商场等企业,这些公司聘任的员工很多,而员工的三餐基本都是在公司食堂解决。所以就必须要求食堂在正常饭点前准备好餐食,防止出现误点,影响员工的生产生活。对于传统的家庭烹饪厨具,由于锅内盛放材料的容积有限,同时当锅内的材料满时,翻炒起来也是相当麻烦,当需要烹饪的食物很多时,就需要来回多次翻炒食物,所以对于工厂、商场采取这种方法去烹饪食物是不现实的。

所以,一般工厂都是使用大锅或者购置市面上的炒菜机去炒制食物。市面上的炒菜机一般分为简单搅拌型、炒锅晃动型和复杂搅拌型,简单搅拌型缺少刮锅的动作,不适宜炒制一些易碎粘锅的菜品不适合而且其没有实现倒菜的功能,所以上述企业一般不大范围使用该中类型的炒菜机。对于复杂搅拌型由于其系统控制结构复杂,万一发生损坏时,难以修理,为了防止耽误饭点,上述企业也不采用这种类型的炒菜机。对于炒锅晃动型采用炒锅运动的方法来达到菜肴翻炒,在炒锅添加运动机构,达到完成人工炒菜的工作,其能炒制食物也能够实现倒菜功能。

但是,对于炒锅晃动型炒菜机,对于炒锅的运动需要一台电机和运动机构组合去实现,另外倒菜功能也需要一台电机和其他运动机构去实现,而两台电机控制起来相当麻烦,在炒菜时,一般较少用到倒菜的电机,在倒菜时,不会用到炒菜的电机,这样导致人们使用不便。另外,两台电机同时启动时,发出的噪声很大,同时炒菜机也会向各个方向产生振动,使得长时间处于狭窄厨房的人们产生不安和烦躁的情绪,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效降低噪音和振动的炒菜机。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效降低噪音和振动的炒菜机,包括机架、炒锅、步进电机、离合带轮装置、晃锅倒菜装置和翻炒装置;

所述步进电机安装于机架上;

所述步进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晃锅倒菜装置;所述晃锅倒菜装置通过离合带轮装置带动翻炒装置在平面上运动;所述晃锅倒菜装置带动炒锅在立体空间上带动炒锅倒菜;

所述离合带轮装置的通断电能够选择性地驱动或停止驱动所述翻炒装置;

所述翻炒装置用于带动炒锅在平面空间上运动,从而对炒锅内食物进行翻炒。

优选的,所述晃锅倒菜装置包括蜗轮和蜗杆;

所述蜗杆的两端设置于滚动轴承中,所述蜗杆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步进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蜗杆的转动,蜗轮与蜗杆相互配合传动,所述离合带轮装置的输入端与蜗杆连接,离合带轮装置的输出端与翻炒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翻炒装置设置于安装架上方,所述蜗轮与安装架下方连接。

优选的,所述翻炒装置包括曲柄、连杆、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和支架杆;

所述曲柄的一端与离合带轮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摇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摇杆的另一端与炒锅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的一端与炒锅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的另一端与支架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架杆的另一端安装在安装架上。

优选的,曲柄、连杆、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和支架杆为奥氏体不锈钢材料。

优选的,所述离合带轮装置包括离合器和带轮机构;

所述离合器包括主动元件和从动元件;

所述主动元件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蜗杆的转动带动主动元件的转动;

所述带轮机构包括主动同步带轮、被动同步带轮和同步带;

所述主动同步带轮与所述从动元件连接,所述被动同步带轮通过传动轴与所述曲柄连接,同步带套于主动同步带轮和被动同步带轮上。

优选的,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和被动同步带轮的材料为铸铝或塑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只有一台步进电机,有效减少炒菜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而增加了离合带轮装置,对离合带轮装置选择性通断电便控制是否对炒锅内的食物进行翻炒,控制简单,操作简便;

2、自动炒菜机原理简单,制造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机架1,炒锅2,步进电机3,离合带轮装置4,晃锅倒菜装置5,翻炒装置6,离合器41,带轮机构42,主动元件411,从动元件412,主动同步带轮421,被动同步带轮422,同步带423,蜗轮51,蜗杆52,曲柄61,连杆62,第一摇杆63,第二摇杆64,支架杆65,安装架71,传动轴72,滚动轴承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有效降低噪音和振动的炒菜机,包括机架1、炒锅2、步进电机3、离合带轮装置4、晃锅倒菜装置5和翻炒装置6;

所述步进电机3安装于机架1上;

所述步进电机3用于驱动所述晃锅倒菜装置5;所述晃锅倒菜装置5通过离合带轮装置4带动翻炒装置6在平面上运动;所述晃锅倒菜装置5带动炒锅2在立体空间上带动炒锅2倒菜;

所述离合带轮装置4的通断电能够选择性地驱动或停止驱动所述翻炒装置6;

所述翻炒装置6用于带动炒锅2在平面空间上运动,从而对炒锅2内食物进行翻炒。

因为设置有离合带轮装置4,所以当离合带轮装置4选择性通断电时,就能够选择性带动翻炒装置6运动,从而带动炒锅2内的食物对其进行翻炒。另外,只需要一台步进电机3就能够实现炒锅2内材料的翻炒和实现倒菜功能,产生的噪声和振动比两台步进电机3产生的振动少很多,人们受到噪音的影响就会减少。人们只需控制离合带轮装置4就能可以控制翻炒装置6的动作,控制方便,简化了操作流程和节约了操作时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更进一步的,所述晃锅倒菜装置5包括蜗轮51和蜗杆52;

所述蜗杆52的两端设置于滚动轴承73中,所述蜗杆52与所述步进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步进电机3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蜗杆52的转动,蜗轮51与蜗杆52相互配合传动,所述离合带轮装置4的输入端与蜗杆52连接,离合带轮装置4的输出端与翻炒装置6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翻炒装置6设置于安装架71上方,所述蜗轮51与安装架71下方连接。

蜗轮蜗杆机构可以得到很大的传动比,所以机构紧凑;并且两轮啮合齿面间为线接触,优秀的其承载能力;蜗杆传动相当于螺旋传动,为多齿啮合传动,所以传动平稳、噪音很小;并且该机构具有自锁性,当蜗杆的导程角小于啮合轮齿间的当量摩擦角时,机构具有自锁性,可实现反向自锁,即只能由蜗杆52带动蜗轮51,而不能由蜗轮51带动蜗杆52,其反向自锁性可起安全保护作用。所以晃锅倒菜装置5的传动平稳,具有的自锁性能够在炒锅2倒菜时,限制炒锅2的摆动,起到更多的安全保障。

蜗轮51的转动能够带动安装架71的转动,从而间接带动炒锅2的转动,这时就能够实现晃锅和倒菜的动作。

更进一步的,所述翻炒装置6包括曲柄61、连杆62、第一摇杆63、第二摇杆64和支架杆65;

所述曲柄61的一端与离合带轮装置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曲柄61的另一端与连杆62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摇杆6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摇杆63的另一端与炒锅2连接,所述第二摇杆64的一端与炒锅2连接,所述第二摇杆64的另一端与支架杆65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架杆65的另一端安装在安装架71上。

动力经离合带轮装置4传递到曲柄61,然后经过连杆62、第一摇杆63和第二摇杆64,带动炒锅2在平面上运动,从而带动炒锅2内的食材在炒锅2内翻炒。曲柄61摇杆机构制作方便,功能容易实现,性能表现优异,当其中部分零部件损坏时也容易更换。

更进一步的,曲柄61、连杆62、第一摇杆63、第二摇杆64和支架杆65为奥氏体不锈钢材料。

奥氏体不锈钢有很好的稳定性,而且钢的冷热加工性和焊接性也很好。其强度较高,能够稳定承受一定的摆动,由于厨房中经常要接触水,另外由于油烟也大,奥氏体不锈钢能够防腐蚀,所以在清洗炒菜机较容易。

更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带轮装置4包括离合器41和带轮机构42;

所述离合器41包括主动元件411和从动元件412;

所述主动元件411与所述蜗杆52固定连接,蜗杆52的转动带动主动元件411的转动;

所述带轮机构42包括主动同步带轮421、被动同步带轮422和同步带423;

所述主动同步带轮421与所述从动元件412连接,所述被动同步带轮422通过传动轴72与所述曲柄61连接,同步带423套于主动同步带轮421和被动同步带轮422上。

当离合器41通电时,主动元件411和从动元件412相互吸引连成一体,主动元件411的转动带动从动元件412的转动,同时主动同步带轮421也同时转动,经过同步带423的作用,将转动传输给被动同步带轮422,传动动力。另外,当主动同步带轮421或者被动同步带轮422卡死时,同步带423能够在主动同步带轮421和被动同步带轮422上滑动,防止电机因此烧坏。被动同步带轮422输出的动力经过传动轴72输出到曲柄61上。

人为控制离合器41的通电和断电,便能够控制从动元件412和主动元件411的连接或松开,从而便能够轻松实现是否对翻炒装置6进行动力输入,从而控制翻炒装置6的翻炒动作。人们控制离合方便,操作简单。例如,当菜肴炒制完成后,对离合器41断电,这时炒锅2不会摆动,倒菜方便,当需要对炒锅2内材料进行炒制时才接上所述离合器41。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动同步带轮421和被动同步带轮422的材料为铸铝或塑料。

炒菜机炒菜时需要电机的输出功率不高,所以输入到离合带轮装置4的功率较小,用塑料或者铸铝制造的主动同步带轮421和被动同步带轮422可以实现传动功能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当其发生损坏也容易找到替换材料更换。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