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胆以及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0045发布日期:2019-03-05 19:5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内胆以及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胆以及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液体加热器,例如电热水壶,在烧水温度达到一定温度(例如40度)就会开始产生大量的噪音,而且加热温度越高,产生的噪音越大,使得用户体验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内胆以及液体加热器,旨在解决现有的液体加热器烧水过程中噪音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内胆呈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筒状,包括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内胆还包括:

降噪层,同时设置在底壁和侧壁的内表面;以及,

遮挡结构,形成于所述内胆的侧壁的内表面,并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降噪层设置,以形成对所述降噪层的上缘的遮挡。

优选地,所述内胆呈直筒形、上小下大的锥筒状或上大下小的锥筒状。

优选地,所述内胆的侧壁的内表面形成沿所述内胆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以形成所述遮挡结构,所述降噪层的上缘位于所述环形凸起的顶点的下方;或者,

所述内胆的侧壁的内表面形成沿所述内胆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以形成所述遮挡结构,所述降噪层的上缘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内胆的侧壁的局部相对于其他部分呈内凹设置,以在所述内胆内形成所述环形凸起;或者,

所述内胆的侧壁的局部相对于其他部分呈外凸设置,以在所述内胆内形成所述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的外凸或内凹尺寸为d,且0<d≤60mm。

优选地,0<d≤10mm。

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弧形。

优选地,在上下向,所述内胆的侧壁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

所述第一段的下端外扩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段形成了所述遮挡结构;

所述第二段的上端呈高出所述降噪层的上缘设置,且所述第二段的上端与所述内胆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段的下端与所述内胆中心线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具有朝下设置的遮挡面,所述遮挡面的上端与所述内胆的壶口对角位置的连线为极限视角线,所述极限视角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内胆的内表面的交点低于所述遮挡面设置;

所述降噪层的上缘设于所述遮挡面上。

优选地,所述内胆的高度为h,所述遮挡结构的高度为h2,0<h2/h≤0.3。

优选地,所述降噪层为疏水性涂层;或,

所述底壁和侧壁的内表面经激光或微纳米加工处理以形成所述降噪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呈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筒状,包括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内胆还包括:

降噪层,同时设置在底壁和侧壁的内表面;以及,

遮挡结构,形成于所述内胆的侧壁的内表面,并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降噪层设置,以形成对所述降噪层的上缘的遮挡。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胆的底壁和侧壁底部的内表面设有降噪层,该降噪层可以延缓气泡脱离所述降噪层的速度。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液体加热器在烧水过程中,与加热装置相对位置的内胆的底壁会产生大量的小气泡,小气泡产生后会迅速脱离内胆的底壁,小气泡中所含的能量比较少,在上升一点高度就会因被内胆底部温度较低的水吸收大部分热量而发生破裂。本发明专利通过在内胆的底壁和侧壁内表面附着能减少气泡脱离速度的降噪层,这样小气泡在脱离内胆底壁之前可以尽可能长大,以与周边的小气泡聚合成大气泡,由于大气泡要上升更长高度才破裂,其被周围液体吸取的能量也越多,相应的破裂时发出的噪音也小。进而抑制了气泡内爆产生的声音,最终降低了所述液体加热器加热时产生的噪音,提高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并且,在所述内胆的侧壁形成有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形成对所述降噪层的上缘的遮挡,所述遮挡结构不但能所述降噪层的上缘起到保护作用,还能让人眼很难看到所述上缘,保证产品的整体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胆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内胆与加热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胆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胆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胆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胆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胆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胆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胆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器,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第一实施例,液体加热器包括内胆,图2至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胆的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至图4,内胆1呈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筒状,包括底壁11和环绕底壁11的侧壁12。内胆1的底壁11和侧壁12的内表面同时设有降噪层2,内胆1的侧壁12的内表面形成有遮挡结构3,且遮挡结构3至少部分突出于降噪层2设置,以形成对降噪层2的上缘的遮挡。

液体加热器100可以是电热水壶或咖啡壶等,以下将以电热水壶为例进行介绍,以下液体加热器100即为电热水壶,液体加热器100其他部分的具体结构组成在这不做具体限制,只要具有上述结构的液体加热器,均属于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器100的保护范围内,液体加热器100可以是双层壶体结构,即为包括内胆和外壳,也可以单层壶体结构,即为只包括内胆,具体地,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器100包括盖件5、开盖按键6、手柄7、开关8、底座9以及外壳10,内胆1和加热装置4设于外壳10内,一般加热装置4是设于内胆1的的底壁11,加热装置3可以是发热管、电磁线圈盘或红外加热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内胆1的底部受热均匀,加热装置3是通过金属导热板来与内胆1的底部热导接的,一般金属导热板的材料为铝。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液体加热器100包括内胆1,内胆1的底壁11和侧壁12底部的内表面设有降噪层2,该降噪层2可以延缓气泡脱离降噪层2的速度。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液体加热器100在烧水过程中,与加热装置3相对位置的内胆1的底壁11会产生大量的小气泡,小气泡产生后会迅速脱离内胆1的底壁11,小气泡中所含的能量比较少,在上升一点高度就会因被内胆1底部温度较低的水吸收大部分热量而发生破裂。本发明专利通过在内胆1的底壁11和侧壁12内表面附着能减少气泡脱离速度的降噪层2,这样小气泡在脱离内胆1的底壁11之前可以尽可能长大,以与周边的小气泡聚合成大气泡,由于大气泡要上升更长高度才破裂,其被周围液体吸取的能量也越多,相应的破裂时发出的噪音也小。进而抑制了气泡内爆产生的声音,最终降低了液体加热器100加热时产生的噪音,提高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并且,在内胆1的内表面形成有遮挡结构3,遮挡结构3形成对降噪层2的上缘的遮挡,遮挡结构3不但能降噪层2与内胆1的分界面起到保护作用,还能让人眼很难看到分界面,保证产品的整体美观。

具体地,通过降噪层2的设置来延缓气泡脱离内胆1内表面的速度,要达到此技术效果的降噪层2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请参阅图4,降噪层2为疏水性涂层,疏水性涂层表面微观上是高低不平的,疏水性涂层的表面能较低,从而延缓了气泡脱离内胆1内表面的速度。

进一步,综合考虑到疏水性涂层的实际使用环境及制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疏水性涂层为氟涂层、硅涂层或peek涂层,如此设置,疏水性涂层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化学性质稳定和不具有粘附性,且无毒,使水垢不易集结,符合食品用具的使用要求,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降噪层2的设置方式除了上述的疏水性涂层之外,还可以是在内胆1的内表面经激光或微纳米加工处理以形成降噪层2,内胆1的内表面经激光或微纳米加工处理后,表面粗糙度将发生改变,形成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不但可以增加内胆1的内表面的结构强度,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凹凸不平的结构的表面能较低,从而延缓了气泡脱离内胆1内表面的速度。

通过在内胆1的侧壁12的内表面设置降噪层2来实现降噪的效果,但在本发明中,对内胆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内胆1呈直筒形、上小下大的锥筒状或上大下小的锥筒状,具体地,请参图3和图5,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内胆1呈直筒形;请参图6和图7,在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内胆1呈上小下大的锥筒状;请参图8和图9,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内胆1呈上大下小的锥筒状。

为了避免降噪层2的上缘(即为降噪层2与内胆1的分界面)很容易被人眼所看到,破坏产品的整体美观,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遮挡结构3来对降噪层2的上缘的遮挡进行遮挡,遮挡结构3的设置位置和具体的形状取决于对降噪层2的上缘的遮挡效果的要求,以及降噪层2的上缘的设置位置,例如,如果降噪层2只设于内胆1的底壁11的内表面,遮挡结构3可以为设置在内胆1的底壁11的环形挡板,只要遮挡住降噪层2的上缘即可。但是,为了取得对降噪层2的上缘的良好的遮挡效果,让遮挡结构3能遮挡住人眼的大部分观察视角,在本实施新型中,对遮挡结构3的形成设计了多种较佳的技术方案,具体的技术方案将在下文一一进行介绍。

遮挡结构3的设置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请参阅图3、图6和图8,在第一、第三和第五实施例中,内胆1的侧壁12的内表面形成沿内胆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3a,以形成遮挡结构3,降噪层2的上缘位于环形凸起3a的顶点的下方,如此设置,可以使人眼在一定视角内很难观察到上缘,还能对上缘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地,环形凸起3a形成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在内胆1的内侧壁12上凸出延伸形成环形凸起3a,还可以是如第一、第三和第五实施例中,内胆1的侧壁12的局部相对于其他部分呈内凹设置,以在内胆1内形成环形凸起3a,如此设置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加工成型。

降噪层2的设置方式还可以是如下的,请参阅图5、图7和图9,在第二、第四和第六实施例中,内胆1的侧壁12的内表面形成沿内胆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3b,以形成遮挡结构3,降噪层2的上缘位于环形凹槽3b的内壁,如此设置,可以使人眼在一定视角内很难观察到上缘,还能对上缘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地,环形凹槽3b形成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在内胆1的内侧壁12上向内凹陷形成环形凸起3a,还可以是如第二、第四和第六实施例中,内胆1的侧壁12的局部相对于其他部分呈外凸设置,以在内胆1内形成环形凹槽3b,如此设置,不但减小了环形凹槽3b的设置对内胆1强度的影响,也易于加工成型。

为了保证内胆1的整体的结构更加协调,请参阅图3,遮挡结构3的外凸或内凹尺寸为d,且0<d≤60mm,如此设置,不但便于环形凸起3a或环形凹槽3b的加工,还保证了内胆1的整体美观。

进一步,当0<d≤10mm时,能达到较佳的技术效果。

对于环形凸起3a或环形凹槽3b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一般是根据内胆1的整体尺寸来做相关调整的,具体地,遮挡结构3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弧形。

降噪层2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述所介绍的,还可以如下设置,请参阅图10和图11,在第七和第八实施例中,在上下向,内胆1的侧壁1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121、第二段122以及第三段123,第一段121的下端外扩延伸以形成第二段122,第二段122形成了遮挡结构3,第二段122的上端呈高出降噪层2的上缘设置,且第二段122的上端与内胆中心线的距离小于第二段122的下端与内胆中心线的距离。如此设置,可以使人眼在一定视角内很难观察到分界面,还能对分界面起到保护作用,请参阅图10,第二段122的倾斜角为θ,第二段122可以呈上小下大的锥筒状,即第二段122向内倾斜。请参阅图11,在第八实施例中,当第二段向内倾斜到一定程度时,第二段呈平板圆环状。此时θ=90°的状态,遮挡结构3的遮挡效果是最好的,遮挡区域也是最大的。

为了让人眼在任意视角都不能观察到降噪层2的分界面,遮挡结构3具有朝下设置的遮挡面,遮挡面的上端与内胆1的壶口对角位置的连线为极限视角线(即为图3和图4至图11中的虚线),极限视角线的延长线与内胆1的内表面的交点低于遮挡面设置,降噪层2的上缘设于遮挡面上,此处需要特殊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0,在第七实施例中,此时的极限视角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θ1是大于第二段122的倾斜角为θ的余角的,只有如此设置,才会使极限视角线的延长线与内胆1的内表面的交点低于遮挡面设置。

降噪层2的降噪效果受限于降噪层2的高度,为了实现对降噪层2的上缘的遮挡,降噪层2的高度又受限于遮挡结构3的高度,故请参阅图3,内胆1的高度为h(为壶口到底壁11上的降噪层的上表面的距离),降噪层2的高度为h1(为降噪层2的上缘到底壁11上的降噪层的上表面的距离),遮挡结构3的高度为h2(为遮挡结构3的中间点到底壁11上的降噪层的上表面的距离),且0<h1<h2<h,如此设置便于对降噪层2的上缘的处理,从而达到较好的遮挡效果。

进一步,当0<h2/h≤0.3时,液体加热器100的降噪效果较好,制造成本较低,综合性能较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