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床罩及包含该婴儿床罩的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0009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床罩及包含该婴儿床罩的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婴儿用床上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婴儿床罩及包含该婴儿床罩的婴儿床。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授权公告号为cn203943382u的床罩式活体蚊帐,包括:帐体、支架、帐底;帐体,由帐顶、帐面、回型底座、第一连接体组成,帐面与帐顶、回型底座相连接,第一连接体位于帐面与回型底座连接的边缘处;支架,穿在帐顶和帐面内部,用于支撑帐体;帐底,由床罩、固定件、第二连接体组成,固定件以成圈的方式位于床罩底部,第二连接体位于床罩顶端,与帐体的第一连接体配合使用,用于将帐体和帐底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虽然该床罩式活体蚊帐实现了自由拆卸和组装,但是该床罩式活体蚊帐存在缺点为:

拆卸和组装式的设置,虽然能够使床罩式活体蚊帐一定程度上缩小体积且方便移动和运输,但是由于床罩式活体蚊帐的拆装使得装的时候比较麻烦,因此安装非常耗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婴儿床罩及包含该婴儿床罩的婴儿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床罩拆装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婴儿床罩,包括:罩体,其采用网纱布料制成;以及罩架,其包括中心筒、四根横杆、四根立杆以及收放组件,每一根横杆的一端均连接至中心筒且均能相对中心筒转动,每一根横杆另一端均通过一第一连接组件与四根立杆连接;每一第一连接组件均包括转动基体,转动基体与所在横杆固定,每根立杆上均固定有一穿过转动基体的转动销,转动销未连接立杆的端部固定有一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的直径大于转动销的直径,转动销穿过有一位于转动基体与第一限位块之间的限转弹簧和一位于转动基体与第一限位块之间的滑动环,滑动环位于限转弹簧与第一限位块之间,滑动环能在转动销上滑动且转动销能相对滑动环转动,限转弹簧一端与转动基体固定,限转弹簧另一端与滑动环固定,在转动销上设置有靠近立杆的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为正方体结构,转动基体靠近立杆的面内凹形成正方体结构的凹槽,转动销从凹槽中心穿过,在无外力作用时限转弹簧的作用能使第二限位块保持在凹槽内的状态,当第二限位块位于凹槽内时立杆保持与横杆平行或垂直的位置;收放组件包括滑动杆,滑动杆能滑动地穿过中心筒,滑动杆底端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转动连接有四个转动杆,每一转动杆均与一横杆中部转动连接,转动杆穿过有一位于连接件与中心筒之间的收放弹簧,收放弹簧一端与中心筒固定,收放弹簧另一端与连接件固定,滑动杆上开设有一缩入槽,缩入槽位于连接件上方且到连接件之间距离大于中心筒的高度,缩入槽内壁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有一能完全缩入至缩入槽内的卡块,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卡块冒出滑动杆且卡块为直角三角形,卡块的一直角边与滑动杆垂直,且卡块上与直角边相对的角位于上方,移动滑动杆能使卡块位于中心筒下方或上方,当卡块位于中心筒下方时,收放弹簧处于自然伸长长度状态,四个横杆被收拢;当卡块位于中心筒上方时,收放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四个横杆被撑开为“x”形,且此时卡块能限制向下滑动。

优选的是,弹性连接件包括:移动筒,卡块位于缩入槽内的端面固定有移动筒,移动筒内穿有移动杆,移动杆位于移动筒外的端部与缩入槽内壁固定,卡块与缩入槽内壁之间连接有卡紧弹簧,卡紧弹簧的中心线与移动杆平行且与滑动杆中心线垂直。

优选的是,滑动杆包括上杆体以及下杆体,上杆体外直径与下杆体外直径相等,下杆体底面用于连接连接件,下杆体顶面向上延伸有中心轴,上杆体下端能滑动地套置在中心轴外,上杆体上开设缩入槽,且上杆体上可拆卸的连接有杆门,杆门打开后能将弹性第一连接组件和卡块完全漏出;在下杆体与上杆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卡紧销,卡紧销与下杆体垂直,在中心轴上开设有供卡紧销穿过的穿梭孔,在上杆体内壁上开设有能供卡紧销插入的卡孔,在中心轴内设置有与穿梭孔连通的触发腔,卡紧销位于触发腔内的端部连接有能转动的滚轮,卡紧销穿过有位于触发腔内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触发腔内壁固定,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卡紧销一端固定,与滚轮相切有一触发头,触发头为圆锥体结构,触发头小端位于触发头大端的上方,触发头大端固定有一螺杆,下杆体内设置有供螺杆穿过的螺纹孔,螺杆与螺纹孔内壁螺纹连接,螺杆下端穿出连接件且与连接件无连接。

优选的是,每一横杆均为能伸长或缩短的伸缩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婴儿床,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婴儿床罩。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收放组件以及横杆、立杆和中心筒的连接方式,实现了移动滑动杆,当滑动杆的卡块移动到中心筒下方时,连接件下移,导致转动杆转动,使得横杆收拢,同时也可以预先压紧限转弹簧,使得第二限转块与转动基体脱离,然后转动立杆使得立杆与横杆平行,减短了整个缩小后婴儿床罩的长度;当需要撑开时,移动滑动杆,使得滑动杆的卡块移动到中心筒下方,在弹性连接件的作用下,使得滑动杆能穿过中心筒,也能使得其保持撑开状态,连接件上移,导致转动杆转动,使得横杆分开,然后压紧限转弹簧,使得第二限转块与转动基体脱离,然后转动立杆使得立杆与横杆垂直,将立杆与床体连接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婴儿床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婴儿床罩的上杆体被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婴儿床罩,包括:罩体(图中未示),其采用网纱布料制成;以及罩架,其包括中心筒1、四根横杆2、四根立杆3以及收放组件4,每一根横杆2的一端均连接至中心筒1且均能相对中心筒1转动,每一根横杆2另一端均通过一第一连接组件5与四根立杆3连接;每一第一连接组件5均包括转动基体51,转动基体51与所在横杆2固定,每根立杆3上均固定有一穿过转动基体51的转动销52,转动销52未连接立杆3的端部固定有一第一限位块53,第一限位块53的直径大于转动销52的直径,转动销52穿过有一位于转动基体与第一限位块53之间的限转弹簧54和一位于转动基体与第一限位块53之间的滑动环55,滑动环55位于限转弹簧54与第一限位块53之间,滑动环55能在转动销52上滑动且转动销52能相对滑动环55转动,限转弹簧54一端与转动基体固定,限转弹簧54另一端与滑动环55固定,在转动销52上设置有靠近立杆3的第二限位块56,第二限位块56为正方体结构,转动基体靠近立杆3的面内凹形成正方体结构的凹槽,转动销52从凹槽中心穿过,在无外力作用时限转弹簧54的作用能使第二限位块56保持在凹槽内的状态,当第二限位块56位于凹槽内时立杆3保持与横杆2平行或垂直的位置;收放组件4包括滑动杆41,滑动杆41能滑动地穿过中心筒1,滑动杆41底端设置有连接件42,连接件42上转动连接有四个转动杆43,每一转动杆43均与一横杆2中部转动连接,转动杆43穿过有一位于连接件42与中心筒1之间的收放弹簧44,收放弹簧44一端与中心筒1固定,收放弹簧44另一端与连接件42固定,滑动杆41上开设有一缩入槽,缩入槽位于连接件42上方且到连接件42之间距离大于中心筒1的高度,缩入槽内壁通过弹性连接件42连接有一能完全缩入至缩入槽内的卡块45,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卡块45冒出滑动杆41且卡块45为直角三角形,卡块45的一直角边与滑动杆41垂直,且卡块45上与直角边相对的角位于上方,移动滑动杆41能使卡块45位于中心筒1下方或上方,当卡块45位于中心筒1下方时,收放弹簧44处于自然伸长长度状态,四个横杆2被收拢;当卡块45位于中心筒1上方时,收放弹簧44处于被压缩状态,四个横杆2被撑开为“x”形,且此时卡块45能限制向下滑动。滑动环55以及限转弹簧54的设置,使得卡紧销能够转动也能移动,避免了在转动过程中导致限转弹簧54扭转而导致限转弹簧54损坏。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块56,能限制在不需要转动后立杆3维持其需要位置,同时设计第二限位块56为正方形结构,使得立杆3旋转90°、180°以及270°以及360°后保持在相应的位置,避免了使用一般的齿轮类似的第二限位块56的结构而导致加工工艺繁琐且减少了使用时因能旋转的角度多而导致旋转麻烦,因为立杆3从与横杆2垂直到平行的位置只有90°以及270°,避免了旋转不到位的现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滑动杆41以及弹性连接件42的结构不一样。

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为了避免卡块45因没有导向而与缩入槽内壁摩擦磨损,弹性连接件42包括:移动筒61,卡块45位于缩入槽内的端面固定有移动筒61,移动筒61内穿有移动杆62,移动杆62位于移动筒61外的端部与缩入槽内壁固定,卡块45与缩入槽内壁之间连接有卡紧弹簧63,卡紧弹簧63的中心线与移动杆62平行且与滑动杆41中心线垂直。移动筒61以及移动杆62使得卡块45严格地在与滑动杆41垂直的方向移动,延长了卡块45的使用寿命。

如图3以及图5试所示,由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卡紧弹簧63被损坏,损坏后由于卡块45位于中心筒1下方被横杆2等包围在内,故不方便更换卡紧弹簧63,为了避免上述缺陷:滑动杆41包括上杆体411以及下杆体412,上杆体411外直径与下杆体412外直径相等,下杆体412底面用于连接连接件42,下杆体412顶面向上延伸有中心轴413,上杆体411下端能滑动地套置在中心轴413外,上杆体411上开设缩入槽,且上杆体411上可拆卸的连接有杆门,杆门与上杆体411通过铆钉连接,杆门打开后能将弹性第一连接组件5和卡块45完全漏出,实现了在损坏后能够打开杆门;在下杆体412与上杆体4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7,第二连接组件7包括:卡紧销71,卡紧销71与下杆体412垂直,在中心轴413上开设有供卡紧销71穿过的穿梭孔,在上杆体411内壁上开设有能供卡紧销71插入的卡孔,在中心轴413内设置有与穿梭孔连通的触发腔,卡紧销71位于触发腔内的端部连接有能转动的滚轮72,滚轮72减少了卡紧销71与触发头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饿了卡紧销71和触发头磨损,卡紧销71穿过有位于触发腔内的复位弹簧73,复位弹簧73一端与触发腔内壁固定,复位弹簧73另一端与卡紧销71一端固定,与滚轮72相切有一触发头74,触发头74为圆锥体结构,触发头74小端位于触发头74大端的上方,触发头74大端固定有一螺杆75,下杆体412内设置有供螺杆75穿过的螺纹孔,螺杆75与螺纹孔内壁螺纹连接,螺杆75下端穿出连接件42且与连接件42无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下杆体412与上杆体411在旋转螺杆75了的情况下可相对移动或不能,其结构不能设置为类似伞杆的结构,因为当撑开横杆2时,要作用于将下杆体412和上杆体411分来的相当大的力量,因此用了本第二连接组件7的结构。当需要更换卡紧弹簧63时,首先旋转螺杆75,使得触发头74的小端与滚轮72相切,在复位弹簧73的作用下,卡紧销71脱离上杆体411,这个时候就能将上杆体411与下杆体412分离,然后打开杆门,卡块45与移动筒61通过铆钉连接,拆开卡块45,就能换上新的卡紧弹簧63,使得卡块45能够起到其作用。当安装好后,将上杆体411插入至中心筒1内,且上杆体411套置在中心轴413外,然后旋转螺杆75,使得触发头74大端与滚轮72相切,将触发头74的作用下将卡紧销71顶入至卡孔内,实现上杆体411和下杆体412的固定。

由于每个厂家生产的婴儿床的长度和宽度有所差异,为了适应此差异,使得所述婴儿床罩的实用性更大,每一横杆2均为能伸长或缩短的伸缩结构,横杆2的结构与三节伞的伞杆结构类似。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提供了一种婴儿床,包括:如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婴儿床罩。

所述婴儿床还包括床体,床体的底板上设置有振动传感器,以检测婴儿醒后在床体的底板上手动或脚动引起的底板振动,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至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控制器通信连接至家庭wifi,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一启动开关一端,启动开关另一端连接至5v电源,由于当婴儿睡着以后,看护人员在较远的距离难以知道婴儿已经醒了,而婴儿醒后常常会引起床体振动,因此用振动传感器来检测此信号。当婴儿在床体的底板上睡熟以后,按动启动开关,命令振动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开始工作,振动传感器实时检测床体的振动情况,由于翻身的振动仅是一下或两下,而醒后婴儿的手脚动引起的振动频率增加,且振动次数较多,因此控制器通过振动频率和振动次数来判断是否婴儿已经醒了,当婴儿醒了,控制器通过wifi向看护人员的手机发出信号,实现向看护人员提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