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1112发布日期:2019-04-03 03:5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方式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为常用的烹饪器具,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在锅盖上设置有限压阀,限压阀设置在排气管上。电压力锅在烹饪时,如果锅体内的压力大于限压阀的限压值,限压阀就会被顶起排气。然而,由于限压阀的重量是一定的,因此限压阀所限制的压力也是一定的,进而导致烹饪程序的模式较为单一,烹饪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烹饪灵活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锅盖,锅盖设置在锅体上,锅盖设置有排气通道;限压阀,与排气通道配合,限压阀包括限压阀本体和配重块;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配重块配合,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配重块与限压阀本体分离;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和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其中,烹饪器具具有预设烹饪模式,预设烹饪模式包括上压阶段,在上压阶段之前,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加热,并且第一驱动机构驱动配重块与限压阀本体分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烹饪器具烹饪时,当驱动结构驱动配重块与限压阀本体分离时,此时限压阀限制的压力较低。当配重块和限压阀本体共同作用于排气通道时,限压阀限制的压力较高。因此在烹饪器具工作时限压阀可以进行不同的压力限制,进而使得烹饪模式更加灵活。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烹饪灵活性差的问题。

进一步地,上压阶段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进行加热,并使锅体上压。

进一步地,预设烹饪模式还包括位于上压阶段之后进行的第一烹饪阶段,第一烹饪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进行加热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长,第二功率小于第一功率。

进一步地,预设烹饪模式还包括位于第一烹饪阶段之后进行的第二烹饪阶段,第二烹饪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三功率进行加热并保持第二预设时长,第三功率小于第二功率。

进一步地,第一功率在1200w至1400w的范围内,第二功率在800w至1000w的范围内,第三功率在200至400w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一预设时长在9至11分钟的范围内,第二预设时长在7至9分钟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一烹饪阶段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时,烹饪器具由第一烹饪阶段进入至第二烹饪阶段。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锅体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锅体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烹饪器具由第一烹饪阶段进入至第二烹饪阶段。

进一步地,第一预设温度在110度至130度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上压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四功率对锅体进行加热,并使锅体内上压。

进一步地,预设烹饪模式还包括在上压阶段之前进行的第三烹饪阶段,第三烹饪阶段为吸水阶段。

进一步地,第三烹饪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加热,以使锅体内的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以内并保持第三预设时长。

进一步地,第三烹饪阶段还包括:在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加热,以使锅体内的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以内并保持第三预设时长之前,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五功率对锅体进行加热,使锅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六功率对锅体进行加热,使锅体内的温度从第三预设温度升至第第二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第三烹饪阶段还包括,第三烹饪阶段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不加热,并保持第七预设时长。

进一步地,在第三烹饪阶段之前,配重块和限压阀本体共同作用于排气通道。

进一步地,在第三烹饪阶段之后,并且在上压阶段之前,第一驱动机构驱动配重块与限压阀本体分离。

进一步地,预设烹饪程序还包括在上压阶段之后进行的第四烹饪阶段,第四烹饪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七功率对锅体进行加热并保持第四预设时长,第七功率小于第四功率。

进一步地,预设烹饪程序还包括在第四烹饪阶段之后进行的第五烹饪阶段,第五烹饪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八功率对锅体进行加热并保持第五预设时长,第八功率小于第七功率。

进一步地,第四烹饪阶段持续的时间大于第四预设时长时,烹饪器具由第四烹饪阶段进入至第五烹饪阶段。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锅体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锅体内的温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时,烹饪器具由第四烹饪阶段进入至第五烹饪阶段。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与限压阀配合,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限压阀与排气通道分离,以使排气通道与外界连通,预设烹饪模式还包括在第五烹饪阶段之后进行的第六烹饪阶段,第六烹饪阶段包括: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限压阀与排气通道分离,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九功率对锅体进行加热并保持第六预设时长。

进一步地,第五功率在1200w至1400w的范围内,第六功率在200w至400w的范围内,第四功率与第五功率相等。

进一步地,第七功率在700w至900w的范围内,第八功率在200w至400w的范围内,第九功率在700w至900w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三预设温度在46度至50度的范围内,第二预设温度在55度至65度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四预设温度在110至130度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三预设时长在10分钟至20分钟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四预设时长在6分钟至8分钟的范围内第五预设时长在8分钟至12分钟的范围内,第六预设时长在0至2分钟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七预设时长在10分钟至20分钟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配重块上设置有金属件,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磁性件,磁性件吸合金属件并使配重块脱离限压阀本体。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摆杆以及驱动电机,摆杆设置在限压阀的上方,驱动电机与摆杆的第一端连接,磁性件设置在摆杆的第二端,其中,驱动电机驱动摆杆摆动,以使磁性件与金属件对齐,或者使磁性件与金属件错位。

进一步地,预设烹饪模式为煮饭模式。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烹饪器具的限压阀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烹饪器具的摆杆摆动至金属件与磁性件对齐时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烹饪器具的摆杆摆动至金属件与磁性件错位时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锅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烹饪器具的烹饪过程的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二的烹饪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20、锅盖;30、排气通道;40、限压阀;41、限压阀本体;42、配重块;421、金属件;50、第一驱动机构;51、磁性件;52、摆杆;53、驱动电机;60、第二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锅盖20、限压阀40、第一驱动机构50以及控制装置。其中,锅体10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体10内设置有加热装置。锅盖20设置在锅体10上,锅盖20设置有排气通道30。限压阀40与排气通道30配合,限压阀40包括限压阀本体41和配重块42。第一驱动机构50与配重块42配合,第一驱动机构50能够驱动配重块42与限压阀本体41分离。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和第一驱动机构50连接。烹饪器具具有预设烹饪模式,预设烹饪模式包括上压阶段,在上压阶段之前,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加热,并且第一驱动机构50驱动配重块42与限压阀本体41分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烹饪器具烹饪时,当第一驱动机构50驱动配重块42与限压阀本体41分离时,此时限压阀40限制的压力较低。当配重块42和限压阀本体41共同作用于排气通道30时,限压阀40限制的压力较高。因此在烹饪器具工作时限压阀可以进行不同的压力限制,进而使得烹饪模式更加灵活。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烹饪灵活性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设烹饪模式为煮饭模式,当然,上述对于在烹饪过程中对配重的控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的烹饪程序中。

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上压阶段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进行加热,并使锅体10内上压。具体地,在用户将水和大米放入至锅体内后,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进行加热。进一步地,在开始加热至锅体10内上压这段时间内,配重块42始终与限压阀本体41是分离的。也即在从开始烹饪至上压这段时间内,限压阀40对排气通道30限制的压力较低,进而使锅体10内快速上压,并使水快速沸腾。

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预设烹饪模式还包括位于上压阶段之后进行的第一烹饪阶段,第一烹饪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进行加热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长,第二功率小于第一功率。具体地,在锅体10内上压后,降低烹饪功率,并使锅体10内的水持续沸腾,从而将米煮熟。

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预设烹饪模式还包括位于第一烹饪阶段之后进行的第二烹饪阶段,第二烹饪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三功率进行加热并保持第二预设时长,第三功率小于第二功率。具体地,在第一烹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内,水持续沸腾,并最终将水煮干。在第二烹饪阶段内为焖饭阶段,在第二烹饪阶段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也即第三功率小于第二功率。

需要说明的时,在第一烹饪阶段和第二烹饪阶段内,配重块42一直脱离限压阀本体41。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一的整个烹饪过程中,配重块42始终脱离限压阀本体41

优选地,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功率在1200w至1400w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功率在800w至1000w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时长在9至11分钟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三功率在200至400w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二预设时长在7至9分钟的范围内。

当然,对于上述参数的取值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适配性地调整。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烹饪阶段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时,烹饪器具由第一烹饪阶段进入至第二烹饪阶段。具体地,当第一烹饪阶段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时,此时说明锅体10内的水已经煮干或者接近煮干,此时加热装置的功率降低,并从第一烹饪阶段进入至第二烹饪阶段。

优选地,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锅体10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锅体10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烹饪器具由第一烹饪阶段进入至第二烹饪阶段。具体地,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锅体10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则说明锅体10内的水分已经很少,进而使得锅体10内的温度上升。此时需要降低加热功率并进入焖饭阶段。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锅体10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即使第一烹饪阶段持续的时间没有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此时也由第一烹饪阶段进入至第二烹饪阶段。优选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锅体10的底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温度在110度至130度的范围内。

如图4至图9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配重块42上设置有金属件421,第一驱动机构50包括磁性件51,磁性件51吸合金属件421并使配重块42脱离限压阀本体41。第一驱动机构50还包括摆杆52以及驱动电机53,摆杆52设置在限压阀40的上方,驱动电机53与摆杆52的第一端连接,磁性件51设置在摆杆52的第二端,其中,驱动电机53驱动摆杆52摆动,以使磁性件51与金属件421对齐,或者使磁性件51与金属件421错位。

具体地,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当驱动电机53的电机轴转动时,摆杆52被带动摆动,进而使得摆杆52上的磁性件51也被带动运动。如图4至图6所示,当摆杆52摆动至磁性件51和金属件421对齐时,磁性件51吸合金属件421,从而使得配重块42向上运动。此时配重块42不被限压阀本体41支撑,也即仅限压阀本体41作用在排气通道30上。此时限压阀40对排气通道30限制的压力较小。如图7至图9所示,当摆杆52摆动至磁性件51与金属件421互相错位时,磁性件51对金属件421施加的磁性力不足以将配重块42吸合上升,此时配重块42和限压阀本体41共同作用于排气通道30。此时限压阀40对排气通道30限制的压力较大。

当然,上述的第一驱动机构50不限于电机和摆杆结构,第一驱动机构50也可以为别的结构例如杠杆结构等。

在实施例一中,在整个预设烹饪程序中配重块42始终与限压阀本体41分离,进而使得烹饪的时间大大缩短,达到快速煮饭的目的。

如图11所示,在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二中,上压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四功率对锅体10进行加热,并使锅体10内上压。上述的上压过程和实施例一中一致。

如图11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预设烹饪模式还包括在上压阶段之前进行的第三烹饪阶段,第三烹饪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五功率对锅体10进行加热,使锅体10内的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六功率对锅体10进行加热,使锅体10内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三预设时长,其中,在第三烹饪阶段之前,配重块42和限压阀本体41共同作用于排气通道30。具体地,第三烹饪阶段为煮饭时大米的吸水阶段。上述的第三预设温度为大米的吸水温度起点。也即先以第五功率对锅体10进行加热,进而使大米达到吸水的温度起点,然后以第六功率进行加热,并使大米持续吸水第三预设时长。大米吸水结束后进入上压阶段。进一步地,在第三烹饪阶段结束后,并且在上压阶段开始之前,第一驱动机构50驱动配重块42与限压阀本体41分离。

进一步地,在第三烹饪阶段时,也即大米的吸水阶段时,配重块42和限压阀本体41共同作用于排气通道30,进而保证锅体10内的蒸汽不会逸出。在由第三烹饪阶段进入至升压阶段时,配重块42与限压阀本体41脱离,仅限压阀本体41作用在排气通道30上。

当然,在第三烹饪阶段内也可以不对锅体10内进行加热,也即在大米的吸水过程中不对水进行加热。例如在实施例二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三阶段时,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不进行加热并保持第七预设时长,第七预设时长在10至20分钟的范围内,优选地第七预设时长为15分钟。

如图11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预设烹饪程序还包括在上压阶段之后进行的第四烹饪阶段,第四烹饪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七功率对锅体10进行加热并保持第四预设时长,第七功率小于第四功率。

如图11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预设烹饪程序还包括在第四烹饪阶段之后进行的第五烹饪阶段,第五烹饪阶段包括: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八功率对锅体10进行加热并保持第五预设时长,第八功率小于第七功率。

实施例二的第四烹饪阶段和第五烹饪阶段与实施例中的第一烹饪阶段和第二烹饪阶段的作用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与实施例一类似的,在实施例二中,第四烹饪阶段持续的时间大于第四预设时长时,烹饪器具由第四烹饪阶段进入至第五烹饪阶段。

与实施例一类似的,在实施例二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锅体10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锅体10内的温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时,烹饪器具由第四烹饪阶段进入至第五烹饪阶段。

如图4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60,第二驱动机构60与限压阀40配合,第二驱动机构60能够驱动限压阀40与排气通道30分离,以使排气通道30与外界连通,预设烹饪模式还包括在第五烹饪阶段之后进行的第六烹饪阶段,第六烹饪阶段包括:第二驱动机构60驱动限压阀40与排气通道30分离,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九功率对锅体10进行加热并保持第六预设时长。具体地,在第五烹饪阶段焖饭结束后,第二驱动机构60时限压阀40与排气通道30分离,此时排气通道30与外界连通,也即排气通道30进行排气。在进行排气后,加热装置以第九功率加热第六预设时长后烹饪结束。优选地,上述的第二驱动机构60为电磁阀。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五功率在1200w至1400w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六功率在200w至400w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四功率与第五功率相等。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七功率在700w至900w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八功率与第六功率相等。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九功率在700w至900w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三预设温度在46度至50度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二预设温度在55度至65度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四预设温度在110至130度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三预设时长在10分钟至20分钟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四预设时长在6分钟至8分钟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五预设时长在8分钟至12分钟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六预设时长在0至2分钟的范围内。

当然,对于上述参数的取值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适配性地调整。

优选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烹饪器具均为电压力锅。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