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5461发布日期:2019-05-15 21:5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体地,涉及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豆浆机一般是通过设置在机头内的搅打电机驱动伸出至机头下盖底部的搅拌刀片作高速旋转运动,以实现对盛浆内桶中的物料进行不断旋切,从而达到其粉碎成浆的效果。此外,上述豆浆机通常还会利用增大电机功率的方式来提高搅拌刀片的转速,或者是通过在机头下盖底部设置扰流罩或扰流片来增大物料粉碎程度,以确保制造出来的豆浆具有细腻绵滑的口感。但是,电机功率的增大必然会导致其工作噪音的变大以及产品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现有的扰流罩或扰流片一般仅用于实现扰流效果,而不具备粉碎物料的功能。由此可见,为了能进一步提高豆浆机的制浆效率和制浆质量,需要对其结构进行再优化设计。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豆浆机,能够较好地实现对浆液的扰流和粉碎,提高豆浆机的制浆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豆浆机,包括内设搅打电机的机头下盖,所述搅打电机的输出轴从所述机头下盖的底部向下伸出并连接驱动有搅拌刀片,所述搅拌刀片至少包括两片刀叶,所述机头下盖的底部还轴向向下伸出有围绕所述搅拌刀片的周侧布置的多个粉碎静刀和多个扰流静刀,所述粉碎静刀的径向内侧形成有轴向切削刃,所述扰流静刀的径向内侧设有沿轴向连续形成的锯齿状扰流齿。优选地,所述粉碎静刀的前刀面设置为迎向所述搅拌刀片的圆周旋转方向。优选地,所述粉碎静刀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面为所述粉碎静刀的前刀面,所述直角梯形的底边面为后刀面;其中,在以所述搅打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为圆心且经过所述轴向切削刃处的圆周上,所述轴向切削刃处的圆周切线与所述后刀面之间的粉碎静刀安装角α满足:0≤α≤45°。优选地,所述扰流齿的齿形和/或齿尖成为刀刃状;和/或,所述扰流静刀的径向外侧也形成有所述扰流齿。优选地,所述扰流静刀的横截面呈矩形,矩形横截面包括垂直相接的径向内侧边和垂直边,锯齿状的所述扰流齿至少形成在所述径向内侧边的边面上;其中,在以所述搅打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为圆心且经过所述扰流齿的齿尖的圆周上,所述齿尖处的圆周切线与所述垂直边之间的扰流静刀安装角β满足:90°≤β≤135°;和/或,所述粉碎静刀和扰流静刀的底端位置均低于所述搅拌刀片。优选地,所述粉碎静刀和所述扰流静刀沿周向交替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豆浆机包括沿周向等间隔布置的多组静刀对,每组所述静刀对包括刀桥以及位置相邻的所述粉碎静刀和扰流静刀,所述刀桥连接所述粉碎静刀的底端与所述扰流静刀的底端。优选地,所述刀桥设有切削刃和/或锯齿状的所述扰流齿。优选地,所述粉碎静刀的顶端和扰流静刀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头下盖的底壁面。优选地,所述豆浆机包括加强底板,所述粉碎静刀的顶端和扰流静刀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底板的底面,所述加强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头下盖。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豆浆机的机头下盖底部设置多个粉碎静刀和多个扰流静刀,同时实现了静刀结构对浆液的扰流以及辅助粉碎作用,大大提高了豆浆机的粉碎效率。另外,上述静刀组件与扰流罩或扰流器等复杂结构相比,制造工艺简单且生产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中豆浆机的机头下盖的立体图;图2为图3中豆浆机的机头下盖的a—a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设有刀桥的机头下盖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的机头下盖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为图3中的刀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头下盖2搅拌刀片3粉碎静刀4扰流静刀5刀桥31前刀面32后刀面33轴向切削刃41径向内侧边42垂直边43扰流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参照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豆浆机,包括内设搅打电机的机头下盖1,搅打电机的输出轴从机头下盖1的底部向下伸出并连接驱动有搅拌刀片2,搅拌刀片2至少包括两片刀叶,本实施例中,搅拌刀片2设置有四片刀叶,机头下盖1的底部还轴向向下伸出有围绕搅拌刀片2的周侧布置的多个粉碎静刀3和多个扰流静刀4,粉碎静刀3的径向内侧形成有轴向切削刃33,扰流静刀4的径向内侧设有沿轴向连续形成的锯齿状扰流齿43。需要说明的是,该豆浆机中设置的粉碎静刀3或扰流静刀4的个数均分别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四片刀叶与粉碎静刀3和/或扰流静刀4配合,使得粉碎效果更佳。可见,在上述豆浆机的制浆过程中,搅拌刀片2会在搅打电机的驱动下高速旋切盛浆内桶中的制浆物料。当制浆物料被旋切粉碎至悬浊液状时,浆液将跟随搅拌刀片2在盛浆内桶中高速旋流,并不断撞击到设置于机头下盖1底部的多个粉碎静刀3径向内侧的轴向切削刃33上,使浆液中夹杂的部分较大尺寸物料颗粒被进一步破皮粉碎。此外,当浆液流动至设置有扰流静刀4的区域时,扰流静刀4径向内侧上的锯齿状扰流齿43会对浆液产生一定的扰流作用,改变其流动方向且降低其旋流速度,从而增大搅拌刀片2与浆液之间的粉碎接触频率和旋切速度,大大提高了浆液的粉碎度。其中,通过在豆浆机的机头下盖1底部设置多个粉碎静刀3和多个扰流静刀4,同时实现了静刀结构对浆液的扰流以及辅助粉碎作用,大大提高了豆浆机的粉碎效率。另外,上述静刀组件与扰流罩或扰流器等复杂结构相比,制造工艺简单且生产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优选地,粉碎静刀3的前刀面31设置为迎向搅拌刀片2的圆周旋转方向。可见,该结构能使浆液在豆浆机的盛浆内桶中高速旋流并通过设置有粉碎静刀3的区域时始终主动迎面撞击在粉碎静刀3径向内侧的轴向切削刃33上,从而使浆液中夹杂的部分大质量物料颗粒被进一步快速破皮粉碎。具体地,上述粉碎静刀3的横截面应呈直角梯形,且直角梯形的斜边面为粉碎静刀3的前刀面31,直角梯形的底边面为后刀面32;其中,在以搅打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为圆心且经过轴向切削刃33处的圆周上,轴向切削刃33处的圆周切线与后刀面32之间的粉碎静刀安装角α优选地满足:0≤α≤45°。可见,粉碎静刀3的前刀面31与后刀面32共同形成的夹角尖端即为上述锋利的轴向切削刃33,该切削刃能轻易快速地对迎面流动而来的浆液进一步破皮粉碎。当粉碎静刀安装角α满足上述角度范围时,会有一部分处于高速旋流状态下的浆液迎面撞击至粉碎静刀3的前刀面31上,使得该区域内的浆液的流动状态发生改变,起到了一定的扰流作用。换言之,只要选取合适的安装角度,上述粉碎静刀3就能同时实现扰流和被动粉碎的功能。进一步地,可以将扰流静刀4的扰流齿43的齿形边、齿尖部分或者部分或者全部地形成为刀刃状。此时,浆液在流动至扰流静刀4时,除了受到锯齿状扰流齿43的扰流作用外,还受到其齿尖刀刃的破皮粉碎作用。总之,只要通过合理的设计,上述粉碎静刀3或扰流静刀4均能至少实现扰流或被动破皮粉碎功能中的其中一种。优选地,扰流静刀4的径向外侧也可形成有扰流齿43。此时,扰流静刀4的径向两侧均形成有扰流齿43,其扰流区域也相应地增大。进一步地,径向外侧的扰流齿43可部分或全部地形成为刀刃状,能更有效地提高浆液粉碎度。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扰流静刀4的横截面呈矩形(本发明不限于此),矩形横截面包括垂直相接的径向内侧边41和垂直边42,锯齿状的扰流齿43至少形成在径向内侧边41的边面上。其中,在以搅打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为圆心且经过扰流齿43的齿尖的圆周上,齿尖处的圆周切线与垂直边42之间的扰流静刀安装角β优选地满足:90°≤β≤135°。需要说明的是,当扰流静刀安装角β在上述角度范围内时,大部分迎面撞击至扰流静刀4的垂直边42边面上的流动浆液会反弹流动至盛浆容器的径向内侧。换言之,该安装角度的设置确保了较大部分的扰流浆液始终聚集于机头下盖的下方区域内流动,此时搅拌刀片2能更充分地对该区域内的低速扰流浆液进行深度旋切粉碎。优选地,粉碎静刀3和扰流静刀4的底端位置均应低于搅拌刀片2。如前所述,盛浆容器中的扰流浆液主要聚集于由多个粉碎静刀3与多个扰流静刀4共同围绕而成且位于机头下盖1底部下方的径向内侧区域内,上述粉碎静刀3与扰流静刀4的底端位置以下区域的扰流浆液量会大幅减少。因此,为保证确保搅拌刀片2始终在密集扰流区域内旋切,须将搅拌刀片2设在高于上述多个粉碎静刀3和多个扰流静刀4的底端位置。具体地,粉碎静刀3和扰流静刀4优选为沿周向交替间隔布置。该静刀布置方式能使大部分的扰流浆液聚集于上述机头下盖1底部下方的径向内侧区域内,提高豆浆机的搅拌粉碎效率。进一步地,豆浆机包括沿周向等间隔布置的多组静刀对,每组静刀对包括刀桥5以及位置相邻的粉碎静刀3和扰流静刀4,刀桥5连接粉碎静刀3的底端与扰流静刀4的底端。参见图3至图5,其中展示了两组静刀对。需要说明的是,该豆浆机中设置的静刀对的个数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制浆过程中,粉碎静刀3与扰流静刀4会受到盛浆容器中流动浆液的持续冲击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振动,从而导致工作噪音的增大。因此,将上述刀桥5、粉碎静刀3以及扰流静刀4共同形成固定连接的静刀对结构,能有效加强上述静刀结构的稳定性,实现工作噪音的低减。优选地,刀桥5可形成有切削刃和/或锯齿状的扰流齿。由上述可见,粉碎静刀3与扰流静刀4的底端位置以下区域内的浆液没有明显的扰流状态,该部分浆液仍然没有被充分粉碎。因此,可以在刀桥5的径向两侧分别形成有切削刃或锯齿状扰流齿,以加强对该区域内浆液的扰流以及破皮粉碎作用,提高豆浆机的制浆效率和制浆质量。具体地,上述粉碎静刀3的顶端和扰流静刀4的顶端可分别固定连接于机头下盖1的底壁面;且更优选地,可设置加强底板,并将粉碎静刀3的顶端和扰流静刀4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该加强底板的底面,此外,还需将该加强底板固定连接于机头下盖1。可见,上述加强底板、粉碎静刀3、扰流静刀4以及刀桥5可形成一体化的静刀结构。在装配豆浆机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将加强底板与机头下盖1固定连接即可。当需要清洗该静刀结构时,只需将该加强底板从机头下盖1中拆卸分离。由于静刀结构没有过于复杂的组件,因此不存在清洗死角,清洁维护相当方便。另外,同一台豆浆机还可替换不同规格的上述静刀结构,以满足不同的制浆要求。本发明针对图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豆浆机进行了大量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和表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以下各实施例中除了以粉碎静刀安装角α或扰流静刀安装角β作为取值变量之外,其他结构设置均完全相同。其中,表1为根据国标的豆浆机制浆性能的判定基础;表2为当扰流静刀安装角β为135°时,采用了5种不同取值的粉碎静刀安装角α的豆浆机的实验结果;表3为当粉碎静刀安装角α为45°时,采用了5种不同取值的扰流静刀安装角β的豆浆机的实验结果。表1:粉碎等级粉碎效果制浆质量备注1级杂渣非常细,粉碎效果很好合格极佳2级杂渣比较细,粉碎效果较好合格较优3级杂渣细,符合国标要求合格良好4级杂渣粗,不符合国标要求不合格不合格5级大量颗粒残留,打不碎不合格不合格表2:表3:从上述实验结果可见,当本发明的豆浆机的粉碎静刀安装角α在0~45°的范围内、或当扰流静刀安装角β在90~135°的范围内时,浆液中的杂渣较细,粉碎效果较好,豆浆机的制浆性能较高。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