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靠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093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靠背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智能调节椅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靠背。



背景技术:

智能调节椅是能够根据人们身高自动调节椅子的高度,使得人们能够更舒服的坐在该椅子上,方便人们休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开号为cn105877248a的一种高度智能调节的椅子,其包括椅座,椅座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矩形管柱,矩形管柱的底端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螺接有螺柱,螺柱的上端插接在矩形管柱内,螺柱的下端插接在竖直的矩形管体内,矩形管柱的下端插接在矩形管体内,矩形管体的内壁上成型有凸台,螺柱的下端成型有圆台,圆台抵靠在凸台上,圆台的下端面上成型有支轴,支轴插接在凸台内并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转轴固定在一起,驱动电机固定在凸台上,矩形管体的底端固定在底盘上,矩形管体的外壁上固定有控制盒,控制盒内设置有电路控制板,控制盒上固定有摄像头和传感器,虽然该方案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电脑伺服器以及驱动电机的配合作用,实现椅子的自动上升,但椅座的靠背为固定形状,当人坐在椅座上时,靠背不能根据人体背部的曲线进行变化,导致该椅子不能将人体背部放松,不方便人们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人们休息的智能靠背。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靠背,包括:

椅腿,所述椅腿上活动插设有主螺杆,所述主螺杆的一端设有座板,所述椅腿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活动卡设有用于驱动主螺杆轴向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支撑座上还设有与驱动件啮合的主传动机构;

支架,设于座板的一侧面,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上均活动设有活动板,每个所述活动板上均设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活动插设有背螺杆,每个所述固定板上活动设有用于活动卡设背螺杆的背联轴器,所述背联轴器上套设有传动蜗轮,所述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机构;

传动蜗杆,活动穿设于固定板,每个所述传动蜗轮均与传动蜗杆啮合;

传动软管,设于主传动机构与传动蜗杆之间;

压力传感器,设于座板上,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主传动机构。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靠背中,所述传动蜗杆上设有与传动蜗轮啮合的传动齿轮。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靠背中,所述活塞筒靠近活动板的一端设有活塞块,所述活动板上设有用于铰接活塞块的活动块。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靠背中,所述背联轴器内设有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背联轴器沿其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三连块,所述背螺杆上设有多个对应第三连块的第四连块。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靠背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筒以及活动插设于定位筒内的定位杆,所述定位筒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活动板上设有用于铰接定位凸起的定位块,所述定位杆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固连于固定板。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靠背中,每个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两个用于活动安装传动蜗杆的安装套,所述传动齿轮位于两个安装套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靠背中,每个所述固定板以及每个所述活动板均垂直于支架的中心轴向。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靠背中,所述主传动机构包括与驱动件啮合的主蜗杆以及用于驱动主蜗杆轴向转动的电机,所述主蜗杆的一端固连于传动软管。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靠背中,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传动壳,所述电机可拆卸连接于传动壳,所述电机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主蜗杆上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靠背中,所述驱动件包括与主蜗杆啮合的主蜗轮,所述主蜗轮的齿数大于传动蜗轮的齿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中,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主传动机构,使得主传动机构带动主蜗轮转动,从而使得主蜗轮推动主螺杆以及座板上升或下降,于此同时,主传动机构通过传动软管带动传动蜗杆转动,此时,背联轴器通过第四连块卡固于第三连块,使得其带动背螺杆转动,实现背螺杆推动活动筒向远离固定板方向移动,且当某个活动板抵住人背部时,该活动板对应的背螺杆将与对应的背联轴器断开,使得对应的传动蜗轮仅带动背联轴器转动,且当所有的背联轴器与对应背螺杆断开时,所有活动板组成的曲线,恰好与人体背部的曲线相同,如此,使得人们坐在座板上时,该智能靠背能够放松人体背部,从而方便人们休息。

2、通过传动软管一端固连于主蜗杆,另一端固连于传动蜗杆,使得主蜗杆转动时,其能同时带动传动蜗杆转动,从而使得座板以及活动板同步工作,此处体现了本设计的智能化,其次,主蜗轮的齿数大于传动蜗轮的齿数,使得传动蜗轮带动背螺杆的速度大于主蜗轮推动主螺杆的速度,且当各个活动块紧贴人体背部时,座板继续上升,此时,第四连块与第三连块分离,并使第一弹簧具有弹力,促使第四连块重新卡固于第三连块,当各个活动块完成复位时,座板继续复位,此时,第四连块与第三连块分离,并使第二弹簧具有弹力,促使第四连块重新卡固于第三连块,如此,确保了背螺杆能够活动卡设于背联轴器,体现了本设计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智能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活动板、定位机构、活塞筒以及背联轴器的组合图。

图5是背联轴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背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c-c处的剖视图。

图8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一种智能靠背包括椅腿100、主螺杆110、座板111、支撑座120、驱动件121、主传动机构200、支架300、固定板310、活动板320、活塞筒321、背螺杆3211、背联轴器400、传动蜗轮410、定位机构500、传动蜗杆311、传动软管330以及压力传感器130。

在本发明中,传动软管330包括外套332以及直径较小的钢丝绳331,该钢丝绳331活动插设于外套332内,且外套332与钢丝绳331之间安装有两个轴承(图中未标注),这两个轴承分别位于外套332的两端,且钢丝绳331的一端固连于主蜗杆210,钢丝绳331的另一端固连于传动蜗杆311,当主传动机构200转动时,钢丝绳331也随之转动,且带动传动蜗杆311同步转动,于此同时,外套332相对支撑座120静止,如此,外套332便能保护钢丝绳331,确保钢丝绳331稳定工作,其次,钢丝绳331可任意弯折,使得钢丝绳331在转动过程,即使触碰到支架300钢丝绳331依旧能够正常工作,此处体现了本设计灵活性,另外,直径较小的钢丝绳331所占用小,方便人们使用。

椅腿100上活动插设有主螺杆110,主螺杆110的一端设有座板111,椅腿100上设有支撑座120,支撑座120上活动卡设有用于驱动主螺杆110轴向转动的驱动件121,支撑座120上还设有与驱动件121啮合的主传动机构200,压力传感器130设于座板111上,该压力传感器130电连接于主传动机构200,当人坐在座板111上时,压力传感器130产生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递给主传动机构200,使得主传动机构200运转,且带动驱动件121工作,使得驱动件121推动主螺杆110沿其轴向运动,实现主螺杆110推动座板111上升;

支架300设于座板111的一侧面,该支架300上设有多个固定板310,每个固定板310上均活动设有活动板320,每个活动板320上均设有活塞筒321,活塞筒321内活动插设有背螺杆3211,每个固定板310上活动设有用于活动卡设背螺杆3211的背联轴器400,背联轴器400上套设有传动蜗轮410,传动蜗杆311活动穿设于固定板310,每个传动蜗轮410均与传动蜗杆311啮合,传动软管330设于主传动机构200与传动蜗杆311之间,当传动蜗杆311转动时,钢丝绳331也将随之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蜗杆311转动,而传动蜗杆311均与每个传动蜗轮410啮合,使得每个传动蜗轮410均同时转动,且当人的背部没有靠到活动板320时,此时所有背螺杆3211均卡固于对应背联轴器400内,且背联轴器400固连于传动蜗轮410,使得传动蜗轮410同时带动背联轴器400以及背螺杆3211同步转动,而此时的活塞筒321相对活动板320静止,使得背螺杆3211推动活动筒向远离固定板310方向移动,且当某个活动板320抵住人背部时,该活动板320对应的背螺杆3211将与对应的背联轴器400断开,使得对应的传动蜗轮410仅带动背联轴器400转动,且当所有的背联轴器400与对应背螺杆3211断开时,所有活动板320组成的曲线,恰好与人体背部的曲线相同,如此,使得人们坐在座板111上时,该智能靠背能够放松人体背部,从而方便人们休息;当人离开座板111时,所有的背螺杆3211均与对应的背联轴器400重新连接,于此同时,主传动机构200再次工作,通过钢丝绳331以及传动蜗杆311的传动作用,带动传动蜗轮410反转,从而使得背联轴器400带动背螺杆3211反转,进而使得背螺杆3211带动活塞筒321以及活动板320复位;活动板320与固定板310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机构500,该定位机构500的设置,使得活动板320在相对固定板310移动时,活动板320始终于固定板310位于同一平面上,如此,确保了相邻两个活动板320相互平行,从而保障活动板320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3—图9所示,传动蜗杆311上设有与传动蜗轮410啮合的传动齿轮311a,并每个固定板310上均设有两个用于活动安装传动蜗杆311的安装套312,传动齿轮311a位于两个安装套312之间,当传动蜗杆311转动时,所有的传动齿轮311a也将随之转动,因所有传动齿轮311a均与对应传动蜗轮410啮合,实现所有传动蜗轮410也随之同步转动,而该安装套312的设置,使得所有的传动齿轮311a活动安装于对应的固定板310上,确保传动齿轮311a与对应的传动蜗轮410能够稳定啮合,从而确保传动蜗轮410工作的稳定性。

活塞筒321靠近活动板320的一端设有活塞块3212,活动板320上设有用于铰接活塞块3212的活动块322,如此,当活动板320抵住人体背部时,活动板320根据人体背部的实际形状,通过活动块322铰接于活塞块3212,使得活动板320绕活塞块3212翻转,如此,可使得活动板320适应具有不同形状曲线的人体背部,从而使得活动板320能够紧贴人体背部,如此,增加人们的舒适感。

背联轴器400内设有第一弹簧420以及第二弹簧430,背联轴器400沿其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三连块440,背螺杆3211上设有多个对应第三连块440的第四连块3211a,在活动板320相对固定板310移动过程中,每个第四连块3211a均插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三连块440之间,使得第三连块440与第四连块3211a构成一个整体,而此时,传动蜗杆311通过传动齿轮311a带动传动蜗轮410转动,传动蜗轮410固连于背联轴器400,使得传动蜗轮410带动背螺杆3211转动,从而使得背螺杆3211推动活塞筒321以及活动板320同时向远离固定板310方向移动,且当活动板320抵住人体背部时,人体背部阻挡活动板320继续运动,而此时的传动齿轮311a依旧带动传动蜗轮410以及背螺杆3211同步转动,使得背螺杆3211靠近第四连块3211a的一端挤压第一弹簧420,从而让第一弹簧420获得弹力,且当第四连块3211a从第三连块440之间脱离出去时,传动蜗轮410带动背联轴器400空转;当人们离开座板111时,背螺杆3211仅受到第一弹簧420的弹力,使得每个第四连块3211a均重新插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三连块440之间,即第四连块3211a与第三连块440重新构成一个整体,于此同时,传动蜗杆311带动传动蜗轮410反转,如此,使得背联轴器400带动背螺杆3211翻转,使得活塞筒321以及活动板320向固定板310方向做复位运动,如此,便能实现活动板320与座板111的同步复位,且当活塞筒321抵住背联轴器400时,第四连块3211a再次与第三连块440分离,且挤压第二弹簧430,使得背联轴器400再次空转,即活动板320完成复位,且当底座下降至预定位置时,电机220停止转动,此时,座板111完成复位,当人再次坐在座板111上时,第二弹簧430再次推动第四连块3211a,使得第四连块3211a卡设于第三连块440。

如图4和图9所示,定位机构500包括定位筒510以及活动插设于定位筒510内的定位杆520,定位筒510上设有定位凸起511,活动板320上设有用于铰接定位凸起511的定位块323,定位杆520远离活动板320的一端固连于固定板310,当背螺杆3211推动活塞筒321轴向移动时,定位筒510也将沿着定位杆520的轨迹与活塞筒321同步运动,如此,确保活动板320在运动过程中,其始终与固定板310位于同一平面上,其次,当活动板320抵住人体背部时,活动板320根据人体背部的实际形状,进行适当的翻转,而此时,定位块323将随活动板320绕定位凸起511同步转动,使得活动板320能够更稳定的翻转,其次,通过活动块322铰接于活塞块3212、两个定位块323铰接于对应的定位凸起511,便将人体背部给予活动板320的压力均分成三分,如此,减小了背螺杆3211与背联轴器400之间的作用力,从而保护背螺杆3211以及背联轴器400。

每个固定板310以及每个活动板320均垂直于支架300的中心轴向,使得相邻的两个固定板310相互平行,通过定位筒510沿定位杆520的轨迹运动,使得相邻的两个活动板320相互平行,如此,避免了相邻两个活动板320在运动中,发生碰撞的情况,确保活动板320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1—图2所示,主传动机构200包括与驱动件121啮合的主蜗杆210以及用于驱动主蜗杆210轴向转动的电机220,压力传感器130电连接于电机220,主蜗杆210的一端固连于钢丝绳331,支撑座120上设有传动壳122,该电机220可拆卸连接于传动壳122,电机220上设有第一齿轮221,主蜗杆210上设有与第一齿轮221啮合的第二齿轮211,驱动件121包括与主蜗杆210啮合的主蜗轮121a,而该主蜗轮121a活动卡设于支撑座120上,且主螺杆110活动插设于主蜗轮121a内,当人坐在座板111上时,压力传感器130产生电信号,并传递给电机220,使得电机220带动第一齿轮221转动,而第二齿轮211与第一齿轮221啮合,使得第二齿轮211与主蜗杆210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主蜗轮121a转动,而主蜗轮121a活动卡设于支撑壳内,主螺杆110固连于座板111,使得主蜗轮121a推动座板111上升,于此同时,主蜗杆210带动钢丝绳331传动,使得钢丝绳331带动传动蜗杆311同步转动,从而实现活动板320向人体背部移动。

在本发明中,主蜗轮121a的齿数大于传动蜗轮410的齿数,如此,通过主蜗杆210以及传动蜗杆311的作用,实现背螺杆3211推动活动板320的速度大于主蜗轮121a推动主螺杆110上升的速度,如此,当电机220停止工作前,活动板320已经全部抵住人体背部,从而确保该智能靠背工作的稳定性。

以下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当人坐在座板111上时,压力传感器130产生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递给电机220,使得电机220通过第一齿轮221带动第二齿轮211以及主蜗杆210同步运转,因主蜗杆210与主蜗轮121a啮合,使得主蜗杆210带动主蜗轮121a转动,从而使得主蜗轮121a推动主螺杆110以及座板111上升,于此同时,钢丝绳331也将随主蜗杆210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蜗杆311转动,而传动蜗杆311均与每个传动蜗轮410啮合,使得每个传动蜗轮410均同时转动,且人的背部与活动板320之间具有距离时,此时,由于第二弹簧430的作用,第四连块3211a卡固于第三连块440,使得传动蜗轮410同时带动背联轴器400以及背螺杆3211同步转动,而此时的活塞筒321相对活动板320静止,使得背螺杆3211推动活动筒向远离固定板310方向移动,且当某个活动板320抵住人背部时,该活动板320对应的第四连块3211a将与对应的第三连块440断开,即该活动板320对应的背螺杆3211与对应的背联轴器400断开,使得对应的传动蜗轮410仅带动背联轴器400转动,且当所有的背联轴器400与对应背螺杆3211断开时,所有活动板320组成的曲线恰好与人体背部的曲线相同;

当人离开座板111时,由于各个背联轴器400内第一弹簧420的作用,使得各个活动板320对应的第四连块3211a重新卡固于第三连块440,即所有的背螺杆3211均与对应的背联轴器400重新连接,于此同时,主传动机构200再次工作,通过钢丝绳331以及传动蜗杆311的传动作用,带动传动蜗轮410反转,从而使得传动蜗轮410带动背螺杆3211反转,进而使得背螺杆3211带动活塞筒321以及活动板320复位,因传动蜗轮410带动背螺杆3211转动速度大于主蜗轮121a推动主螺杆110转动的速度,使得活动板320完成复位时,座板111还在复位,且当座板111复位至预定高度时,电机220停止转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