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1632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电热水壶等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目前,电热水壶通常包括有壶体和壶盖,壶盖盖设在壶体顶部的开口上,且壶盖通常与壶体之间铰接连接。壶盖一般为多层结构,具体可包括有开设有可开闭出水口的第一盖体以及罩设在第一盖体下方的第二盖体,第二盖体底面上开设有透水孔等透水结构,用于保护第一盖体,并滤除水中杂质,避免出水口堵塞。

然而,现有的电热水壶在壶身倾倒出水时,水会部分积留在在壶盖与壶体的连接部位,因而不能全部从壶体内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水壶,能够将壶体内的水等液体较为完全地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水壶,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壶体和盖设在开口上的壶盖,壶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壶体共同围成密封腔体,第二盖体包括围设在第一盖体侧方的侧壁和位于第一盖体下方的底壁,侧壁和底壁共同罩设在第一盖体外,第二盖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供液体流过的通孔,通孔位于第二盖体的靠近壶嘴的一侧。这样在壶体内液体即将倒完时,位于壶体中的液体液面较低,此时,液体可以通过位于液面下方的通孔中流出,壶体内残余的液体较少。

可选的,第二盖体的底壁上具有透水结构。这样可以保证电热水壶在倒水时具有足够的液体流量。

可选的,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通孔间隔排列。这样能够有效提高通孔的总的液体流量。

可选的,多个通孔相对于壶嘴对称设置。这样不同位置的通孔可以保证壶体在歪斜倒水时,壶体内残余的少量液体仍然能够从第二盖体侧壁上合适的通孔中流出,有效地减少了壶体内残余的液体量。

可选的,电热水壶还包括第一盖体密封圈,第一盖体密封圈密封设置在第一盖体的侧壁和壶体之间,且通孔位于第一盖体密封圈的遮盖范围之外。这样能够避免通孔被第一盖体密封圈挡住而无法使液体从通孔中流出。

可选的,通孔上还设置有滤网。滤网能够阻挡电热水壶壶体内的杂质进入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之间的腔体,避免第一盖体上的出水口堵塞。

可选的,通孔为圆孔或者椭圆孔。这样通孔不包括尖锐的棱角或者直边,在用户开盖时不易对用户造成划伤。

可选的,第二盖体为金属件,通孔为冲压孔。这样加工工序较为简便。

可选的,第一盖体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热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热水壶的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热水壶的壶盖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盖;2—壶体;3—第一盖体密封圈;11—第一盖体;12—第二盖体;13—外盖体;111—出水口;112—壶嘴;121—侧壁;122—底壁;1211—通孔;131—出水按键;122a—透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热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热水壶的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热水壶的壶盖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水壶,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壶体2和盖设在开口上的壶盖1,壶盖1包括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第一盖体11盖设在开口上,以和壶体2共同围成密闭的腔体,第一盖体11顶部设置有用于倒出液体的壶嘴111,第二盖体12包括围设在第一盖体11侧方的侧壁121和位于第一盖体11下方的底壁122,侧壁121和底壁122共同罩设在第一盖体11外,第二盖体12的侧壁121上开设有可供液体流过的通孔1211,通孔1211位于第二盖体12的靠近壶嘴111的一侧。

具体的,电热水壶的壶体2具有中空的内腔,内腔可以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而内腔顶部具有开口,开口外盖体设有用于封闭壶体2内腔的壶盖1。壶盖1包括有多个组成部分,例如外盖体13、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等。其中,外盖体13位于壶盖1的最顶部,主要用于布置出水按键131等结构。第一盖体11通常为板状或者薄壳状结构,且第一盖体11盖设在壶体2的开口上时,能够完全对壶体2的内腔进行密封。一般情况下,第一盖体11上可设置有可开闭的出水口111。出水口111上通常会设置有可产生移动的密封件113,密封件113上下移动时,即可封闭或者打开出水口111。此外,第一盖体11上一般还设置有壶嘴112,壶体2倾侧时,壶体2内的液体即可从壶嘴112中倒出。

第二盖体12一般罩设在第一盖体11的底部外侧,以遮挡并保护第一盖体11的底部结构,同时也可避免第一盖体11上的出水口111被壶体内的杂物所堵塞。通常的,第二盖体12包括有底壁122和侧壁121,侧壁121环绕在底壁122周围,并将第一盖体11的侧方也一同包围在内。

由于第二盖体12的侧壁121环绕在底壁122周围,使得第二盖体12成为一个罩状结构,且第二盖体12的侧壁121和壶体2的内腔侧壁之间具有环状的空隙;而在壶体2倾斜时,壶体2内的水等液体会沿着壶体2侧壁流至靠近壶盖1的部位,并且液体倒出时,会有部分液体积留在第二盖体12的侧壁121与壶体2内腔侧壁之间的空隙中。这样,该部分液体无法进入第二盖体12和第一盖体11之间的部分,也就不能从出水口111流出。为了避免液体积留在第二盖体12的侧壁121与壶体2侧壁之间的位置,在第二盖体12的侧壁121上开设有可供液体流过的通孔1211,且通孔1211位于第二盖体12的靠近壶嘴112的一侧,这样壶体2向着壶嘴112一侧倾斜时,第二盖体12的侧壁121上的通孔1211的相对位置较低。因此,电热水壶倾斜倒水时,壶体2内的液体既可以从通孔1211中流出,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底壁122上的其它结构流至出水口111,而在壶体2内液体即将倒完时,位于壶体2中的液体液面较低,此时,液体只能通过位于液面下方的通孔1211中流出,这样,壶体2只会残余较少的液体。

可选的的,在底壁122上一般还设置有透水结构122a,壶体2发生倾斜时,壶体2内的液体既可以通过通孔1211进入第二盖体12,也可以通过透水结构122a而进入第二盖体12,并从第一盖体11上的出水口111流出,完成液体倒出过程。这样可以保证电热水壶在倒水时具有足够的液体流量。

可选的,为了保证倒水过程中,通孔1211所通过的液体流量能够使壶体2内液体完全流出,通孔12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通孔间隔排列。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第二盖体12的侧壁121上通孔1211的总的液体流量。

进一步的,由于电热水壶在倒水时,壶体2不一定是沿着壶嘴112所在的轴线倾倒,而可能朝向壶嘴112的一侧歪斜,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情况,多个通孔1211相对于壶嘴112对称设置。这样不同位置的通孔可以保证壶体2在歪斜倒水时,壶体2内残余的少量液体仍然能够从第二盖体侧壁121上合适的通孔中流出,有效地减少了壶体2内残余的液体量。

具体的,为了实现第一盖体11和壶体2之间的密封,确保壶体2内的液体只能从可控的出水口中流出,电热水壶还包括有第一盖体密封圈3,第一盖体密封圈3密封设置在第一盖体11的侧壁和壶体2之间,从而可以避免壶体2内的液体从第一盖体11与壶体2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此时,由于第二盖体12的侧壁121与第一盖体密封圈3位于同一位置,所以第二盖体12的侧壁121上的通孔1211应位于第一盖体密封圈3的遮盖范围之外,以避免通孔1211被第一盖体密封圈3挡住而无法使液体从通孔1211中流出。

可选的,由于电热水壶不仅可用于进行水的加热,还可以用于其它液体或者养生食材的加热烹饪,所以在第二盖体12的侧壁121的通孔1211上还可以设置有滤网(图中未示出)。滤网能够阻挡电热水壶壶体2内的杂质进入第二盖体12与第一盖体11之间的腔体,避免第一盖体11上的出水口111堵塞。

一般的,为了加工简便,通孔1211为圆孔或者椭圆孔。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孔,由于不包括尖锐的棱角或者直边,在用户开盖时也不易对用户造成划伤。

此外,同样为了便于加工,电热水壶的第二盖体12为金属件,例如铝制或者钢制的第二盖体等,而通孔1211可以为冲压孔。在加工第二盖体时,可以通过冲压的工序,在形成第二盖体12的底壁122和侧壁121的同时,将通孔1211加工出来,以简化加工工序,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电热水壶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壶体和盖设在开口上的壶盖,壶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壶体共同围成密闭腔体,第二盖体包括围设在第一盖体侧方的侧壁和位于第一盖体下方的底壁,侧壁和底壁共同罩设在第一盖体外,且第二盖体的底壁上具有透水结构,第二盖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供液体流过的通孔,通孔位于第二盖体的靠近壶嘴的一侧。这样壶体朝向壶嘴倾斜倒水时,壶体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壶盖第二盖体上位于液面下方的通孔中流至出水口,并从壶中流出,壶体内残余的液体较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