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传递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7666阅读:10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传递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医用传递窗。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手术室、消毒灭菌室以及重症监护室等重点房间内,一般都会在墙体上设有传递窗,便于通过传递窗从洁净房间传递医疗物品及设备到隔壁的非洁净房间。

现有技术的传递窗存在以下不足:1、传递门往往采用单层的侧面开启结构,不论传递物品的大小,每次均需将传递门完全开启,才能将物品放入传递窗内。2、现有技术传递窗的长度往往等于墙体的宽度,传递窗内部的空间较小,造成两边传递门之间的距离较短,每次开启传递门进行传递物品时,不可避免地使非洁净区域的空气,通过传递窗进入到洁净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传递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医用传递窗,包括放置于墙体内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前部箱板、后部箱板、左侧箱板和右侧箱板,所述左侧箱板和右侧箱板均与墙体相接触;所述前部箱板与左侧箱板之间的夹角,以及右侧箱板与后部箱板之间的夹角均为45度—60度;所述前部箱板和后部箱板的长度均为1—2米;在所述前部箱板上设有前部方形门,在所述后部箱板上设有后部方形门,所述前部方形门和后部方形门均通过转轴安装在箱体上;在所述前部方形门和后部方形门上均设有吸附磁铁,在所述前部箱板和后部箱板上均设有铁片,所述铁片与吸附磁铁的位置相对应;在所述前部方形门和后部方形门的边缘部分均设有密封橡胶条;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左侧弧形门和右侧弧形门,所述左侧弧形门的弧形表面分别与前部箱板、左侧箱板的内表面相切,所述右侧弧形门的弧形表面分别与后部箱板、右侧箱板的内表面相切;在所述箱体两侧底部的内壁上均设有圆形滑槽,所述左侧弧形门和右侧弧形门均位于圆形滑槽内;在所述箱体底部的内壁上设有传送带,在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均设有通风网;在所述箱体的下部设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与通风网相连通,在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有若干层过滤网,在所述过滤箱的上部设有风扇。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左侧弧形门和右侧弧形门上均设有推杆。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箱体的顶部内壁上设有若干紫外灯。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后部方形门的内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弹性开关,在所述前部箱板上安装有红色指示灯,所述弹性开关用于控制红色指示灯的打开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传递窗采用方形门和弧形门的双层开启结构,以及在箱体两侧设置45度—60度的夹角,减少开启传递窗的过程中,非洁净区域的空气通过传递窗进入洁净区域;通过设置指示灯起到提示作用,防止工作人员将传递窗的两侧同时开启,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后部方形门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后部方形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左侧弧形门和圆形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箱体;21、前部箱板;22、后部箱板;23、左侧箱板;24、右侧箱板;25、紫外灯;31、前部方形门;32、后部方形门;33、转轴;34、吸附磁铁;35、密封橡胶条;36、铁片;37、弹性开关;38、红色指示灯;41、左侧弧形门;42、右侧弧形门;43、圆形滑槽;44、推杆;5、传送带;51、通风网;6、过滤箱;61、过滤网;62、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医用传递窗,包括放置于墙体1内的箱体2,所述箱体2包括前部箱板21、后部箱板22、左侧箱板23和右侧箱板24,所述左侧箱板23和右侧箱板24均与墙体1相接触。

在所述前部箱板21上设有前部方形门31,在所述后部箱板22上设有后部方形门32,所述前部方形门31和后部方形门32均通过转轴33安装在箱体2上,用于打开和关闭前部方形门31和后部方形门32。所述前部方形门31位于洁净区域的一侧,所述后部方形门32位于非洁净区域的一侧。所述前部箱板21与左侧箱板23之间的夹角,以及右侧箱板24与后部箱板22之间的夹角均为45度—60度,打开前部方形门31或后部方形门32的过程中,室内的空气会进入到传递窗中,会造成细菌及灰尘的传播,为了减少空气与传递窗的接触空间,在所述前部箱板21与左侧箱板23之间,以及右侧箱板24与后部箱板22之间设置45度—60度的夹角。所述前部箱板21和后部箱板22的长度均为1—2米,在传递窗中为传递物品提供较长的传递距离,能够一次性传递数量较多以及体积较大的药品和设备,另外,较大的传递窗内部空间,能够增加前部方形门31和后部方形门32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非洁净区域的空气通过传递窗流入洁净区域。

所述前部方形门31和后部方形门32作为传递窗的第一层空气密闭结构,在所述前部方形门31和后部方形门32上均设有吸附磁铁34,在所述前部箱板21和后部箱板22上均设有铁片36,所述铁片36与吸附磁铁3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前部方形门31和后部方形门32通过吸附磁铁34和铁片36的磁力作用,牢固地吸附在箱体2上,使得前部方形门31和后部方形门32不会轻易被打开。在所述前部方形门31和后部方形门32的边缘部分均设有密封橡胶条35,通过密封橡胶条35保持传递窗内部的气密性。

在所述箱体2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左侧弧形门41和右侧弧形门42,所述左侧弧形门41的弧形表面分别与前部箱板21、左侧箱板23的内表面相切,所述右侧弧形门42的弧形表面分别与后部箱板22、右侧箱板24的内表面相切,所述左侧弧形门41和右侧弧形门42能够起到关闭传递窗内部空间的作用,并作为传递窗的第二层空气密闭结构。

在所述箱体2两侧底部的内壁上均设有圆形滑槽43,所述左侧弧形门41和右侧弧形门42均位于圆形滑槽43内,并能够沿着圆形滑槽43滑动,起到开启和关闭传递窗内部空间的作用。这样,操作人员在传递窗中放置或拿取物品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物品的大小,转动左侧弧形门41和右侧弧形门42,以打开相应的角度,而不必将弧形门完全开启,即可放置或拿取物品,操作简单,大大减小了传递窗内部与外部空气接触的面积。优选地,在所述左侧弧形门41和右侧弧形门42上均设有推杆44,方便手动推动左侧弧形门41和右侧弧形门42。

在所述箱体2底部的内壁上设有传送带5,通过传送带5能够将药品或设备从左侧弧形门41传送至右侧弧形门42,或从右侧弧形门42传送至左侧弧形门41。在所述传送带5的两侧均设有通风网51,在所述箱体2的下部设有过滤箱6,所述过滤箱6与通风网51相连通,在所述过滤箱6的内部设有若干层过滤网61,在所述过滤箱6的上部设有风扇62。将待传送的物品在传送带5上放置好后,关闭一侧的弧形门和方形门,此时传递窗处于密闭的状态,打开风扇62,能够将传递窗中的空气通过通风网51吸入过滤箱6内,并通过过滤箱6中的过滤网61进行过滤,降低传递窗内空气中细菌和灰尘的含量。此后,可打开另一侧的弧形门和方形门,将物品取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箱体2的顶部内壁上设有若干紫外灯25,能够在传递过程中,对传递窗中的物品和空气起到杀菌的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后部方形门32的内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弹性开关37,在所述前部箱板21上安装有红色指示灯38,所述弹性开关37用于控制红色指示灯38的打开和关闭。由于所述后部方形门32位于非洁净区域,打开后部方形门32后,该区域空气中的细菌及灰尘会进入到传递窗内,此时,处于传递窗另一侧的前部方形门31如果同样被打开,会使大量的细菌及灰尘从非洁净区域流入洁净区域。当后部方形门32被打开时,所述弹性开关37向外凸起,控制位于前部箱板21上的红色指示灯38点亮,提示位于洁净区域的操作人员不要打开前部方形门31;当后部方形门32被关闭时,所述弹性开关37被向内按压,控制位于前部箱板21上的红色指示灯38关闭,提示位于洁净区域的操作人员可以打开前部方形门31,从而起到防止传递窗两侧的前部方形门31和后部方形门32被同时打开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当需要从非洁净区域向洁净区域传递物品时,首先打开后部方形门32,然后根据传递物品的大小,将右侧弧形门42打开一定角度,将待传递的物品放在传送带5上,然后关闭右侧弧形门42和后部方形门32,打开过滤箱6上部的风扇62,将传递窗内部的空气吸入过滤箱6,过滤完毕后,开启传送带5,将物品传送至传递窗的左侧,然后打开左侧弧形门41和前部方形门31,将物品取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传递窗采用方形门和弧形门的双层开启结构,另外,在箱体两侧设置45度—60度的夹角,减少开启传递窗的过程中,非洁净区域的空气通过传递窗进入洁净区域;通过设置指示灯起到提示作用,防止工作人员将传递窗的两侧同时开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