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折叠床的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564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折叠床的床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婴儿折叠床的床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婴儿折叠床(又称婴儿网床)的床架为可拆叠结构,如中国专利号为“201120568890.8”的专利所公开的折叠床,包括四个矩形分布的床腿、端部铰接于相邻床腿上部的上围框、以及端部铰接于相邻床腿下部的下撑架,所述上围框和所述下撑架均可收折,收折后,所有的床腿水平靠拢,可大幅减少婴儿折叠床所占用的空间。

但此折叠床的床架仍存在不足之处,原因在于,当床架折叠后,其第一侧边杆或者第二侧边杆与第一连接部的顶壁之间会形成大致90度的夹角(此夹角会在床架的展开过程中逐渐缩小),并形成足够人的手指和手臂全部或者部分卡入的空间。因而,在床架展开的过程中,如若人的手指或者手臂整个或者部分卡入该空间时,就很可能被夹角逐渐缩小的第一侧边杆(或者第二侧边杆)和第一连接部夹伤,显然,上述床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婴儿折叠床的床架,旨在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婴儿折叠床的床架,包括多条床腿,设于多条所述床腿的上部之间的上围框以及端部铰接于多条所述床腿的下部之间并可从中部收折的下撑架,所述上围框包括装于每条所述床腿上部的连接座以及设于相邻连接座之间并可从中部收折的侧梁,所述连接座具有与相邻的所述侧梁相对的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的端壁开设有贯穿其底壁的开口槽,每个所述侧梁的端部设有安装头,所述安装头可枢转连接于相应的所述开口槽的端部位置,所述安装头的整个侧壁或者至少在收折过程中会转动经过正对所述开口槽顶壁位置的部分为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侧梁的端部设有可枢转连接于开口槽端部位置的安装头,并将安装头设计为整个侧壁或者至少在收折过程中会转动经过正对开口槽顶壁位置的部分为圆弧面的结构,以使安装头和开口槽的顶壁之间的间隙在床架收折和展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不会形成足够手指或者手臂全部或者部分卡入的空间,从而在避免在展开床架的过程出现操作人员或者旁边的小朋友的手指或者手臂被夹伤的情况,进而消除床架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折叠床的床架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折叠床的床架折叠后的部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折叠床的床架分解后的部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折叠床的床架的连接座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婴儿折叠床的床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4所示,该婴儿折叠床的床架,包括多条竖向设置的床腿1、设于多条所述床腿1的上部之间的上围框2以及端部铰接(或者称可转动连接)于多条所述床腿1的下部之间并可从中部收折的下撑架3,所述上围框2包括装于每个所述床腿1上部的连接座21以及设于相邻连接座21之间并可从中部收折的侧梁22,所述连接座21具有与相邻的所述侧梁22相对的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211的端壁开设有贯穿其底壁的开口槽212,每个所述侧梁22的端部设有安装头23,所述安装头23可枢转连接于相应的所述开口槽212的端部位置,所述安装头23的整个侧壁或者至少在收折过程中会转动经过正对所述开口槽212顶壁位置的部分为圆弧面。以使安装头23和开口槽212的顶壁之间的间隙在床架收折和展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不会形成足够手指或者手臂全部或者部分卡入的空间,从而在避免在展开床架的过程出现操作人员或者旁边的小朋友的手指或者手臂被夹伤的情况,进而消除床架的安全隐患。应当说明的是,所述下撑架3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可采用“201120568890.8”号实用新型专利中所述的下撑架的实施方式,或者采用现有其他的实施方式。由于其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可选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床腿1呈矩形分布,所述上围框2则呈相应的矩形框状结构,每个所述连接座21上的连接部211为两个,且相垂直。具体地,所述连接座21的中部设有底部敞开的连接套管213,所述床腿1的顶部插装于所述连接套管213,并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套管213可拆卸固紧,以便拆装所述连接座21和所述床腿1。

所述安装头的形状和构造有多种实施方式,当所述安装头23的整个侧壁为圆弧面时,所述安装头23为圆柱形的块状结构(请参见图2),所述安装头23的端面开设有与其同轴心的通孔,通孔插装有将所述安装头23可枢转连接于所述开口槽212的端部位置的转轴(未图示),所述安装头23可绕所述转轴的轴心转动。

而当所述安装头23至少在收折过程中会转动经过正对所述开口槽23顶壁位置的部分为圆弧面时,所述安装头23为扇形的块状结构(未图示),所述安装头23的端面开设有与其圆弧面的中心同轴心的通孔,通孔插装有可将所述安装头23可枢转连接于所述开口槽212的端部位置的转轴(未图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4所示,所述安装头23的侧壁开设有可供所述侧梁22的端部插入的插接孔,所述侧梁22绕所述转轴的轴线摆动时,可带动所述安装头23一起转动。具体地,所述侧梁22开设有可插装所述转轴的过孔(未图示),所述转轴插装于所述过孔后,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所述侧梁22从所述安装头23脱出。应当说明的是,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所述安装头23也可以与所述侧梁22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结构具有成型方便、结构稳定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每根所述侧梁22包括第一侧杆221和第二侧杆222,所述第一侧杆221和第二侧杆222相对的两端铰接,并可在铰接处进行收折。具体地,所述第一侧杆221和所述第二侧杆222之间设有连接件223,所述连接件2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杆221和所述第二侧杆222铰接,第一侧杆221和所述第二侧杆222可相对所述连接件223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所述开口槽212顶壁的端部设有向下朝安装头23的侧壁延伸的挡部2111,以消除所述开口槽2111的顶壁和所述安装头23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具体地,所述挡部2111的底壁设有与所述第一侧杆221或者所述第二侧杆222相适的弧面,当侧梁22向上向摆动至处于水平态时,所述弧面与所述第一侧杆221或者所述第二侧杆222相接触,可对第一侧杆221和所述第二侧杆222的摆动进行限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