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放气床垫的便携式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0422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充放气床垫的便携式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仪器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充放气床垫的便携式控制盒。



背景技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可以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Hz-----20KHz的声音,最敏感是1KHz-----3KHz之间的声音。

噪声的反映表现是声音,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400Hz的低频噪声、400~1000Hz的中频噪声及>1000Hz的高频噪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夜间噪声标准值应低于40dB,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夜间噪声标准值应低于45dB。

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以气泵驱动的充放气床垫工作时噪音较大,影响夜间安静的睡眠环境。

减弱噪音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进行:1)在声源处减弱噪音。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3)在人耳处减弱噪音。由于人耳处减弱噪音通常会影响用户的舒适度,故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减弱声源及切断传播途径两种方式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以气泵驱动的充放气床垫工作时噪音较大,影响夜间安静的睡眠环境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采用声控的方式,使床垫实现自动充放气,且具有便携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充放气床垫的便携式控制盒,包括盒体和上盖,所述盒体内依次设置充气泵、排气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气路转换器、锂电池和PCB板,所述盒体上设有音孔,所述气路转换器设置于所述音孔的一端,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电磁阀, 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气路转换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之间,所述充气泵及所述排气泵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中部,其中所述充气泵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气口A连接,所述排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气口A’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气口C与第一三通气管连接,再与第二电磁阀的气口C’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气口B与第二三通气管连接,再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气口B’连接,所述第一三通气管、所述第二三通气管分别与所述气路转换器靠近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两个气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泵、所述排气泵并列放置,并被所述软气管环绕。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充气泵的出气口通过软气管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气口A连接,所述排气泵的进气口通过软气管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气口A’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气口C通过软气管与第一三通气管连接,再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气口C’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气口B通过软气管与第二三通气管连接,再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气口B’连接,所述第一三通气管、所述第二三通气管通过软气管分别与所述气路转换器靠近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两个气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盒体上部,并与所述上盖相邻。

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底部。

其中电磁阀原理为:电磁阀不通电的时候,气口A与气口C联通,气口B处于闭合状态;向电磁阀通电时,气口A与气口B联通,气口C处于闭合状态。三通气管为全开形式的塑料制导气管,气体可以在三通气管中的三个气口间流通。床垫内的第一组气囊连接气路转换器的第一气口,并通过软气管连接第一三通气管。床垫内的第二组气囊连接气路转换器的第二气口,并通过软气管连接第二三通气管。

音孔识别为有效语音后,PCB板将控制充气泵启动,此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均处于未通电状态,可向床垫内的第一组气囊进行充气;在床垫充气完毕后,PCB板将控制充气泵关闭,并控制排气泵启动,此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均处于未通电状态,可从床垫内的第一组气囊中将气体排出。若需要控制第二组气囊的充放气,则PCB板将控制充气泵启动,此时第一电磁阀处于通电状态,第二电磁阀均处于未通电状态,可向床垫内的第二组气囊进行充气;在床垫充气完毕后,PCB板将控制充气泵关闭,并控制排气泵启动,此时第一电磁阀处于未通电状态,第二电磁阀处于通电状态,可从床垫内的第二组气囊中将气体排出。以此实现控制床垫内的多组气囊进行充排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声控的方式,自动控制盒体内的气泵运动,智能实现对床垫的充放气。

2.使用锂电池提供电能,具有寿命长、安全性高、重量轻等特点,方便携带,可以在不同地点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充放气床垫的便携式控制盒的爆炸图。

其中,1为音孔,2为气路转换器,3为第一电磁阀,4为上盖,5为PCB板,6为充气泵,7为第二电磁阀,8为软气管,9为排气泵,10为盒体,11 为锂电池,15为第一三通气管,16为第二三通气管。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充放气床垫的便携式控制盒的第一电磁阀的示意图。

其中,12为气口A,13为气口B,14为气口C。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充放气床垫的便携式控制盒的第二电磁阀的示意图。

其中,17为气口A’,18为气口B’,19为气口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一种智能充放气床垫的便携式控制盒,包括盒体10和上盖4,盒体10内依次设置有充气泵6、排气泵9、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7、气路转换器2、锂电池11和PCB板5,盒体10上设有音孔1,气路转换器2设置于盒体10有音孔1的一端,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7,第一电磁阀3设置于气路转换器2与第二电磁阀7之间,充气泵6及排气泵9并列放置于盒体10的中部,并被软气管8环绕。PCB板5设置于盒体10的上部,并与上盖4相邻。

其中充气泵6的出气口通过软气管8与第一电磁阀3的气口A12连接,排气泵9的进气口通过软气管8与第二电磁阀7的气口A’17连接。第一电磁阀3的气口C14通过软气管8与第一三通气管15连接,再与第二电磁阀7的气口C’19连接;第一电磁阀3的3气口B13通过软气管8与第二三通气管16连接,再与第二电磁阀7的气口B’18连接。第一三通气管15、第二三通气管16通过软气管8分别与所述气路转换器2靠近第一电磁阀3的两个气口连接。

其中电磁阀原理为:电磁阀不通电的时候,气口A与气口C联通,气口B处于闭合状态;向电磁阀通电时,气口A与气口B联通,气口C处于闭合状态。三通气管为全开形式的塑料制导气管,气体可以在三通气管中的三个气口间流通。床垫内的第一组气囊连接气路转换器2的第一气口,并通过软气管连接第一三通气管15,床垫内的第二组气囊连接气路转换器2的第二气口,并通过软气管连接第二三通气16。

音孔1用于接收语音信息,并在PCB板5上的处理器内进行算法识别。识别为有效语音后,PCB板将控制充气泵6启动,此时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7均处于未通电状态,第二电磁阀的气口C’19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气流从充气泵6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3的气口A12、气口C14、第一三通气管15,向床垫内的第一组气囊进行充气;在床垫充气完毕后,PCB板5将控制充气泵6关闭,并控制排气泵9启动,此时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7均处于未通电状态,第一电磁阀3的气口C14处于闭合状态,床垫内的第一组气囊中气体依次经过第一三通气管15、第二电磁阀7的气口C’19、气口A’17进入到排气泵9。若需要控制第二组气囊的充放气,则PCB板5将控制充气泵6启动,此时第一电磁阀3处于通电状态,第二电磁阀7均处于未通电状态,第二电磁阀3的气口B’18处于闭合状态,气流从充气泵6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3的气口A12、气口B13、第二三通气管16向床垫内的第二组气囊进行充气;在床垫充气完毕后,PCB板5将控制充气泵6关闭,并控制排气泵9启动,此时第一电磁阀3处于未通电状态,第二电磁阀7处于通电状态,第一电磁阀3的气口B13处于闭合状态,床垫内的第二组气囊中气体依次经过第二三通气管16、第二电磁阀7的气口B’18、气口A’17进入到排气泵9。以此实现控制床垫内的多组气囊进行充排气。本实用新型采用锂电池11进行供电,具有寿命长、安全性高、重量轻等特点,便于将设备携带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