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0566阅读:38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能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能锅。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供应火力烹饪食物采用的锅具,均采用的是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并且在底部的接收火力热源的部位层面也是光滑的面状,这种锅在受到外界的火力热源加热之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盛装在内部的食物煮熟,然而由于底部的层面为光滑的面状,所以在外界火力的接触下,火力热源由锅的底部以平滑快速的接触通过,导致热传递损失的热量较多。目前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来达到聚能的方式,一种为另加一个包装内部热气不外泄的锅具。

授权公告号为CN2450992Y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的受热部位结构,主要是依据锅位处底部在正常接收火力的最大面积范围依配合铝合金板和少打面积的蜂巢密集板形成彼此相互紧贴为一体,对锅底部的蜂巢密集板作用层面均布有众多适宜深度的密集凹穴。但是这种聚能效果在效果上还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能效果好,热量散失少的聚能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能锅,包括锅体,在所述锅体的外层底部设置有多组以锅底的中心向外辐射状的聚能组,每个所述聚能组包括两条弧状的聚能凹槽条,所述聚能凹槽条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布设置有辐射状的聚能凹槽条,能在火焰通过的时候,聚能凹槽条能起到对于火焰更好的在锅体底部的引导作用,使底部受热均匀,并且在两端都设置有弧形段,靠近底部中央位置的弧形段能起到对于火焰方向的调整,便于火焰以辐射状散发出,避免中央位置的温度过高,在聚能凹槽条的靠近锅底边沿处的弧形段就起到了对于火焰在末端的路径的改变,使火焰在末端能通过更多的路径,起到良好的聚能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每个聚能组的两条聚能凹槽条沿着锅底的径向方向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条聚能凹槽条在锅底的径向方向的对称设置,对称设置即弧形段也对称设置,即火焰经过对称设置的弧形段,相邻的火焰条能实现对冲效果,聚能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两条聚能凹槽条朝向锅边沿的弧形段以扩张状向外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能凹槽条在锅边沿的弧形段以扩张状向外设置,进而起到了火焰在到达锅边沿处之后,火焰以发散状在锅边沿处加热,使锅边沿处能受到更分散的热量的传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条聚能凹槽条朝向锅体中心的弧形段以收缩状向内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收缩状向内的设置,相邻的火焰条能实现对冲效果,起到更佳的聚能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锅体的外侧底部中心设置有多条同心设置的聚能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聚能环形槽,进而起到了在中央位置的热量的聚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锅体的里层底部设置有蜂巢状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蜂巢状凸起,进而起到了能对于锅内部的热量进行有效聚集,避免热量散发过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锅体还设置有一把手,所述把手与锅体之间设置有挡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挡火圈,挡火圈起到了对与把手之间热量传递的阻挡,能起到使用人在提起把手的过程当中不会烫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把手上设置有一个用于大拇指按压的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把手上设置有大拇指按压平面,在通过把手来抓取锅体的过程当中,可以将大拇指按压在平面上,进而起到了更加良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聚能锅的底部示意图;

图2为聚能锅的正面示意图。

图中,1、锅体;2、聚能组;21、聚能凹槽条;21a、直线段;21b、弧形段;3、聚能环形槽;4、蜂巢状凸起;5、把手;51、挡火圈;52、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附图1,一种聚能锅,包括锅体1,锅体1在本实施例当中采用平底锅,在锅体1的外层底部设置有多组以锅底的中心向外辐射状的聚能组2,每个聚能组2包括两条弧状的聚能凹槽条21,聚能凹槽条21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段21b,中间为直线段21a。每个聚能组2的两条聚能凹槽条21沿着锅底的径向方向对称设置。

两条聚能凹槽条21朝向锅边沿的弧形段21b以扩张状向外弯折设置。两条聚能凹槽条21朝向中心的弧形段21b收缩状向内设置。并且聚能凹槽条21起始于中心向外的四分之一底面处,在聚能锅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多条同心设置的聚能环形槽3。设置有聚能环形槽3,进而起到了在中央位置的热量的聚集。

在底布设置有辐射状的聚能凹槽条21,能在火焰的时候,聚能凹槽条21能起到对于火焰更好的在锅体1底部的引导作用,使底部受热均匀,并且在两端都设置有弧形段21b,靠近底部中央位置的弧形段21b能起到对于火焰方向的调整,便于火焰以辐射状散发出,避免中央位置的温度过高,在聚能凹槽条21的靠近锅底边沿处的弧形段21b就起到了对于火焰在末端的路径的改变,使火焰在末端能更多的路径,起到良好的聚能效果。

两条聚能凹槽条21在锅底的径向方向的对称设置,对称设置即弧形段21b也对称设置,即火焰经过对称设置的弧形段21b,相邻的火焰条能实现对冲效果,聚能效果更好。

聚能凹槽条21在锅边沿的弧形段21b以扩张状向外设置,进而起到了火焰在到达锅边沿处之后,火焰以发散状在锅边沿处加热,使锅边沿处能受到更分散的热量的传递。

请参照附图2,进一步的设置在于,聚能锅的里层底部设置有蜂巢状凸起4。设置有蜂巢状凸起4,进而起到了能对于锅内部的热量进行有效聚集,避免热量散发过快。

锅体1还设置有一把手5,把手5上设置有一个用于大拇指按压的平面52。把手5与锅体1之间设置有挡火圈51。设置有挡火圈51,挡火圈51起到了对与把手5之间热量传递的阻挡,能起到使用人在提起把手5的过程当中不会烫伤。在把手5上设置有大拇指按压平面52,在把手5来抓取锅体1的过程当中,可以将大拇指按压在平面52上,进而起到了更加良好的使用体验。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