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246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很多烹饪器具在盖体打开的过程中,由于盖体与煲体连接处的弹簧弹性势能的释放会发生锅体抖动或不稳的现象,同时还会产生噪音。尤其是当锅内未盛食物时,抖动的现象更加严重。降低烹饪器具的整体使用寿命。另外当锅内盛有汤时,存在汤溅出后烫伤消费者的隐患。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内衬,所述内衬上设置有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以及

煲体,所述煲体与所述盖体绕旋转轴线可枢转地连接,并且所述煲体包括中板,所述中板设置有凸出的枢接部,用于与所述盖体枢接,所述枢接部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阻尼块可接触的第一配合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阻尼块可接触的第二配合部;

其中,所述第一阻尼块的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阻尼块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阻尼块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接触时间不同于所述第二阻尼块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接触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提供随开盖角度增大而增加的摩擦力,实现开盖的平滑、稳定,避免开盖时烹饪器具晃动甚至侧翻。

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阻尼块的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阻尼块的尺寸;由此,通过将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设置为不同尺寸而使其先后接触对应的配合部。

和/或,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阻尼块的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阻尼块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一阻尼块和所述第二阻尼块各自包括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孔,所述接触部用于与所述配合部接触。由此,连接孔用于阻尼块与内衬的连接,接触部用于与配合部接触以产生摩擦力。

可选地,所述接触部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第二方向上延伸超出所述连接部。由此,接触部可与配合部接触,而连接部不与配合部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阻尼块的所述接触部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12-20mm,和/或所述连接孔的中心到所述接触部的外端的距离为5-10mm。由此,可提供尺寸适中的第一阻尼块。

可选地,所述第二阻尼块的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 8-11mm,和/或所述连接孔的中心到所述接触部的外端的距离为6-10mm。由此,可提供尺寸适中的第二阻尼块。

可选地,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煲体打开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块和所述第二阻尼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产生的摩擦力使所述盖体停止枢转。由此,第一阻尼块与第一配合部之间的摩擦力和第二阻尼块与第二配合部之间的摩擦力两者可使得盖体在第三角度时相对于煲体的旋转停止。

可选地,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煲体打开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块开始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接触,以产生摩擦力,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煲体打开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阻尼块开始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接触,以产生摩擦力,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角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为45-75度,和/或所述第二角度为55-85度。

可选地,所述第三角度为88-92度。

由此,可根据需求调整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和第三角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部分部件的分解视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俯视图;

图3A为沿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B为图3A的正视图;

图4A为凸形阻尼块的俯视图;

图4B为方形阻尼块的俯视图;

图5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B为图5A的正视图;

图6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B为图6A的正视图;

图7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B为图7A的正视图;

图8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体打开第一角度时的示意图;

图8B为图8A中I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9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体打开第一角度时的另一示意图;

图9B为图9A中II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0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体打开第二角度时的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中III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体打开第二角度时的另一示意图;

图11B为图11A中IV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体打开第三角度时的示意图;

图12B为图12A中V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体打开第三角度时的另一示意图;以及

图13B为图13A中VI部分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内衬 120/220/320/420:中板

121:枢接部 111:第一螺纹柱

112:第二螺纹柱 113:扭簧

131/231/331/431:第一阻尼块

132/232/332/432:第二阻尼块

141/241/341/441:第一配合部

142/242/342/442:第二配合部

231a:凸形阻尼块连接部 231b:凸形阻尼块接触部

231c:凸形阻尼块连接孔 232a:方形阻尼块连接部

232b:方形阻尼块接触部 232c:方形阻尼块连接孔

151:第一螺钉 152: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将盖体的面盖去除。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包括盖体和煲体。煲体通常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用于容纳内锅的凹腔,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该凹腔中或者从凹腔中取出,以方便对内锅进行清洗。内锅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内锅中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通常具有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

盖体通过枢轴枢转地连接至煲体,且盖体能够盖合在煲体上,以在盖体和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盖体包括内衬110和位于内衬110上方的面盖(未示出),内衬110大致呈方形结构,枢轴设置在内衬110上。此外,内衬110上设置有阻尼块,阻尼块可以由诸如橡胶等可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

煲体的中板120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枢接部121,枢接部121用于与盖体枢接,枢接部121上分别设置有配合部,在盖体从盖合在煲体的状态向打开状态枢转的过程中,配合部能够与阻尼块接触产生摩擦力,使盖体的打开过程平缓。

具体地,如图1至图3B所示,在此实施方式中,阻尼块包括第一阻尼块131和第二阻尼块132。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第一配合部141用于在盖体打开过程中与第一阻尼块131接触,第二配合部142用于在盖体打开过程中与第二阻尼块132接触。

此外,枢轴上套设有一对扭簧113,扭簧113的两个伸出端分别抵在煲体和盖体上,以使盖体实现弹性开合。换句话说,在盖体与煲体脱离时,扭簧113产生的回复力能够使盖体向打开位置旋转。

现将结合附图描述盖体相对于煲体打开的过程。

如图8A和8B所示,当盖体打开至例如55°的第一角度R1时,第一阻尼块131与第一配合部141开始接触并产生摩擦力。与此同时,如图9A 和图9B所示,第二阻尼块132与第二配合部142不接触。第一阻尼块131 与第一配合部141之间的摩擦力慢慢降低盖体的开盖速度。

可选地,第一角度R1的范围可以为45-75度。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当盖体打开至例如65°的第二角度R2时,随着盖体打开的角度变大,第一阻尼块131的形变变大,并使得第一阻尼块131与第一配合部141之间的摩擦力加大。与此同时,如图11A和图11B 所示,第二阻尼块132与第二配合部142开始接触并产生摩擦力。由于第一阻尼块131与第一配合部141之间的摩擦力和第二阻尼块132和第二配合部142之间的摩擦力两者的共同作用,盖体打开的速度明显减慢。

可选地,第二角度R2的范围可以为55-85度。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当盖体打开至例如90°的第三角度R3时,第一阻尼块131的形变达到最大,并使得第一阻尼块131和第一配合部141 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值。与此同时,如图13A和图13B所示,第二阻尼块132的形变变大,使得第二阻尼块132与第二配合部142之间的摩擦力加大。由于第一阻尼块131与第一配合部141之间的摩擦力和第二阻尼块 132和第二配合部142之间的摩擦力两者的共同作用,盖体打开的速度明显减慢。可使得盖体静止在该第三角度R3处,即可通过摩擦力使开盖速度下降为零。

可选地,第三角度R3的范围可以为88-92度。

综上,在盖体相对于煲体打开第一角度R1时,第一阻尼块131开始与第一配合部141接触,以产生摩擦力,在盖体相对于煲体打开第二角度 R2时,第二阻尼块132开始与第二配合部142接触,以产生摩擦力,第一角度R1小于第二角度R2。使得在开盖过程中,第一阻尼块131和第二阻尼块132分别产生摩擦力,以避免煲体底部跳起。

进一步,在盖体相对于煲体打开未达到第一角度R1时,在扭簧113 的弹性作用下,或者根据使用者的开盖力量,盖体以几乎不受摩擦力的状态绕旋转轴线(枢轴)旋转。而当盖体相对于煲体打开至第一角度R1时,由于第一阻尼块和第一配合部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盖体的打开速度降低。在煲体打开至第二角度R2时,由于第二阻尼块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以及第一阻尼块因形变增加而增加的摩擦力两者,盖体的打开速度进一步降低。并且在煲体打开至第三角度R3时,盖体受力平衡,保持在该第三角度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盖体的内衬上设置有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煲体的中板设置有用于与盖体枢接的枢接部,枢接部上设置有与第一阻尼块接触的第一配合部,以及与第二阻尼块接触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阻尼块与第一配合部的接触先于第二阻尼块与第二配合部的接触,从而可提供随开盖角度增大而增加的摩擦力,实现开盖的平滑、稳定,避免开盖时烹饪器具晃动甚至侧翻。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分别阐述影响阻尼块和配合部之间的接触的顺序的因素。

可以理解的是,期望在盖体打开第一角度R1时,第一阻尼块131与第一配合部141开始接触,在盖体打开第二角度R2时,第二阻尼块132 与第二配合部142开始接触。因此,可分别构造阻尼块和配合部,例如,可以调整阻尼块在内衬110上的位置、阻尼块的大小、配合部的高低等因素,以实现第一阻尼块131与第一配合部141的接触先于第二阻尼块132 与第二配合部142的接触,即,使得实现第一阻尼块131与第一配合部141 的接触时间早于第二阻尼块132与第二配合部142的接触时间。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3A和图3B所示,内衬11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阻尼块131的第一螺纹柱111,以及用于固定第二阻尼块132的第二螺纹柱112。例如,第一阻尼块131可经由第一螺钉151固定至第一螺纹柱111。第二阻尼块 132可经由第二螺钉152固定至第二螺纹柱112。

在盖体盖合在煲体上的状态中,第一螺纹柱111的中心到枢轴的距离小于第二螺纹柱112的中心到该枢轴的距离。换句话说,在盖体盖合在煲体上的状态中,第一阻尼块131到旋转轴线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阻尼块132 到旋转轴线的最小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以此方式,在第一阻尼块131与第二阻尼块132的尺寸大致一致的情况下,安装至第一螺纹柱111的第一阻尼块131比安装至第二螺纹柱112的第二阻尼块132更靠近枢轴。从而在盖体打开的过程中,第一阻尼块131较早地与第一配合部141接触,而第二阻尼块132较晚地与第二配合部142接触。

可选地,在盖体盖合在煲体上的状态中,第一螺纹柱111的中心到旋转轴线的距离比第二螺纹柱112的中心到旋转轴线的距离小1-4mm。

对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第一阻尼块131和第二阻尼块132 的构造可以相同,并且第一配合部141的形状与尺寸可以和第二配合部142 的形状与尺寸相同,两者距离旋转轴线的水平距离也可以设置为相同,以此可降低制造成本,方便制造。

第二实施方式

现请转到图4A,其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第一阻尼块 231的一个示例,而图4B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第二阻尼块232的示例。

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块231的尺寸不同于第二阻尼块232的尺寸(这意味着两者的形状可能相同或者不同),使得第一阻尼块231与第一配合部241的接触时间不同于第二阻尼块232和第二配合部242的接触时间,从而能够在不同的时间点产生两个摩擦力。

具体地,参考图4A,第一阻尼块231为凸形阻尼块,凸形阻尼块具有凸形阻尼块连接部231a以及凸形阻尼块接触部231b,凸形阻尼块连接部 231a上设置有凸形阻尼块连接孔231c,用于供诸如螺栓的连接件延伸穿过。凸形阻尼块接触部231b用于在盖体打开的过程中与第一配合部241接触。

凸形阻尼块接触部231b可以宽于凸形阻尼块连接部231a。进一步,可选地,凸形阻尼块接触部231b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D3为3-4mm。凸形阻尼块接触部231b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2为12-20mm,和/或连接孔的中心到接触部的外端的距离D1为5-10mm。

与凸形阻尼块配合的第一配合部241设置在中板220的枢接部上,并构造为具有倾斜面的凸台,倾斜面为配合面。该配合面与凸形阻尼块接触部231b接触,以产生摩擦力。

此外,参考图4B,其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阻尼块232,第二阻尼块232为方形阻尼块,方形阻尼块具有方形阻尼块连接部232a以及方形阻尼块接触部232b,方形阻尼块连接部232a上设置有方形阻尼块连接孔 232c,用于供诸如螺栓的连接件延伸穿过。方形阻尼块接触部232b用于在盖体打开的过程中与第二配合部242接触。

方形阻尼块接触部232b可以宽于方形阻尼块连接部232a。进一步,可选地,方形阻尼块接触部232b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5为8-11mm,和/ 或连接孔的中心到接触部的外端的距离D4为6-10mm。

与方形阻尼块配合的第二配合部242设置在中板220的枢接部上,并构造为包括从枢接部向上延伸并沿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间隔开的一对凸出部,凸出部分别具有朝向彼此的倾斜面,倾斜面为与方形阻尼块接触以产生摩擦力的配合面。

如图5A和图5B中可见,在垂直于旋转轴线(枢轴)的第一方向(例如,内衬21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阻尼块231的尺寸大于第二阻尼块232 的尺寸,并且在平行于旋转轴线(枢轴)的第二方向(例如,内衬21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阻尼块231的尺寸大于第二阻尼块232的尺寸。由此,第一阻尼块231与第一配合部241的接触时间早于第二阻尼块232和第二配合部242的接触时间。

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块231为凸形阻尼块,第二阻尼块 232为方形阻尼块。但是,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块231和第二阻尼块232可以均为凸形阻尼块,或者均为方形阻尼块,但是第一阻尼块231和第二阻尼块232的尺寸不同。

对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各自距离枢轴的距离可以相等。

第三实施方式

现请转到图6A,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块331和第二阻尼块 332均构造为如图4A所示出的凸形阻尼块,第一配合部341和第二配合部 342各自具有用于与第一阻尼块331和第二阻尼块332接触的配合面,如上所述,与凸形阻尼块配合的配合部设置在中板320的枢接部上。并且,第一配合部341的配合面高于第二配合部342的配合面。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341和/或第二配合部342构造为具有倾斜面的凸台,倾斜面为配合面。该倾斜面朝向阻尼块设置。如图 6B中可见,第一配合部341的配合面高于第二配合部342的配合面。

由于第一配合部341的配合面较高,在盖体打开的过程中,第一阻尼块331与第一配合部341的配合面的接触早于第二阻尼块332与第二配合部342的配合面之间的接触,从而可使得盖体打开的过程中,能够具有至少两个摩擦力阻止盖体的快速开启。

对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第一阻尼块331和第二阻尼块332 的构造可以相同,例如第一阻尼块331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阻尼块332的形状和尺寸。

并且,第一阻尼块331距旋转轴线的距离和第二阻尼块332距旋转轴线的距离可以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现请转到图7A,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块431和第二阻尼块 432均构造为如图4B所示出的方形阻尼块,第一配合部441和第二配合部 442各自具有用于与第一阻尼块431和第二阻尼块432接触的配合面,如上所述,第一配合部441和第二配合部442均设置在中板420的枢接部上。并且,第一配合部441和第二配合部442构造为分别具有倾斜相对的两个配合面。换句话说,第一配合部441和第二配合部442各自包括从枢接部 121向上延伸并沿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间隔开的一对凸出部,凸出部分别具有朝向彼此的倾斜面,倾斜面为配合面。

如图7B中可见,第一配合部441的配合面不同于第二配合部442的配合面。具体地,图7B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441的两个倾斜面之间的间距与第二配合部442的两个倾斜面之间的间距相等,但第一配合部441的高度高于第二配合部442的高度,从而实现第一阻尼块431 与第一配合部441率先接触。

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配合部441和第二配合部442均包括凸出部的情况下,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第二方向上,第一配合部441的倾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配合部442的倾斜面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配合部441的两个倾斜面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配合部442的两个倾斜面之间的间距,第一阻尼块431与第一配合部441的倾斜面接触的位置比第二阻尼块432与第二配合部442的倾斜面接触的位置更靠上,即远离枢轴。

在再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441的两个配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配合部442的两个配合面之间的夹角,以此方式也可以使第一阻尼块 431与第一配合部441的接触先于第二阻尼块432与第二配合部442的接触。

对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第一阻尼块431和第二阻尼块432 的构造可以相同,例如第一阻尼块431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阻尼块432的形状和尺寸。

并且,第一阻尼块431距旋转轴线的距离和第二阻尼块432距旋转轴线的距离可以相同。

变型实施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不限定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的数量,例如可以包括一个第一阻尼块和两个第二阻尼块,或者包括两个第一阻尼块和一个第二阻尼块,或者其他的数量,并且与之对应地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数量。

并且,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块位于内衬的大致中线位置处,而第二阻尼块偏离内衬的中线,但是烹饪器具也可以构造为第二阻尼块位于内衬的大致中线位置处,而第一阻尼块偏离内衬的中线。

此外,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意图的前提下,例如阻尼块的安装位置、阻尼块的尺寸、配合部的构造、配合部的位置(即距离旋转轴线的水平距离)等特征可以任意地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