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047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颈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护颈枕,属于生活用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U型枕作为办公或旅行的热衷产品,它采用记忆棉材质制成,能够有效支撑头部,对颈椎有一定的托扶力,保护人的颈椎健康生理曲线,在旅行、午睡、休息的时候都可以使用。

但是目前,市场上所售卖的U型枕不能很好的固定在头颈和肩部、容易使U型枕移位,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托扶效果较好的护颈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护颈枕,包括U型枕套,所述U型枕套内设置有与所述U型枕套相配合的U型枕芯,所述U型枕套的弧形外边沿上缝制有拉链口,所述U型枕芯通过拉链口可拆卸的装在所述U型枕套的内部;所述U型枕芯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垫枕,所述垫枕用于当颈部与U型枕套的弧形内边沿接触时,支撑后脑勺;所述U型枕套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和可伸缩结构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连接后、使得U型枕套环绕托扶头颈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点上设置有纽扣,所述第二连接点上设置有多个系扣。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点上设置有纽扣,所述第二连接点上设置有个系扣,所述系扣为松紧材质制成。

优选地,U型枕芯与所述垫枕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U型枕芯内填充有记忆棉。

优选地,所述垫枕内填充有用于治疗颈椎病的药物。

优选地,所述U型枕套的规格尺寸为长度40cm,高度15cm,厚度15cm;所述垫枕的规格尺寸为长度10cm,高度8cm,厚度15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垫枕可以很好的支撑后脑勺,缓减仰俯角度,增加了舒适感,通过第一连接点和可伸缩结构的第二连接点,适宜不同头围或颈围的人使用,使得护颈枕可以很好的环绕托扶头颈部支撑头颈部,保护颈椎,减少颈椎压力,缓解疲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位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为U型枕套,2为U型枕芯,3为拉链口,4为垫枕,5为第一连接点,6为第二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护颈枕,包括U型枕套1,所述U型枕套1内设置有与所述U型枕套1相配合的U型枕芯2,U型枕套1的弧形外边沿上缝制有拉链口3,所述U型枕芯2通过拉链口3可拆卸的装在所述U型枕套1的内部;所述U型枕芯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垫枕4,所述垫枕4用于当颈部与U型枕套1的弧形内边沿接触时,支撑后脑勺;所述U型枕套1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点5和可伸缩结构的第二连接点6,所述第一连接点5和第二连接点6连接后、使得U型枕套1环绕托扶头颈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垫枕4可以很好的支撑使用者的后脑勺,缓减仰俯角度,很好的支撑了头部的重量,缓减了颈椎的压力,增加了舒适感;通过第一连接点5和可伸缩结构的第二连接点6,适宜不同头围或颈围的人使用,使得护颈枕可以很好的环绕托扶头颈部支撑头颈部,保护颈椎,减少颈椎压力,缓解疲劳。

具体地,所述U型枕芯2与所述垫枕4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U型枕芯2内填充有记忆棉;所述垫枕4内填充有用于治疗颈椎病的药物,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作用于颈肩部,能够有效减轻颈肩部疼痛,缓解颈部肌肉过度疲劳,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好。

更进一步地,所述U型枕套1的规格尺寸为长度40cm,高度15cm,厚度15cm;所述垫枕4的规格尺寸为长度10cm,高度8cm,厚度15cm。

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连接点5上设置有纽扣,所述第二连接点6上设置有多个系扣;所述的每个系扣可间隔设置在第二连接点6上,通过调节系扣。可使本实用新型更好的贴合头颈部。

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一连接点5上设置有纽扣,所述第二连接点6上设置有1个系扣,所述系扣为松紧材质制成;通过松紧材质的系扣,所述第一连接点5和第二连接点6连接后,可以很好的贴合头颈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符合人体工程学,整体美观时尚,枕起舒适感好,可以消除颈部疲劳,对颈椎痛、颈部酸痛等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