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壶的出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3120发布日期:2018-07-10 21:14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的出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热水壶结构如图4、图5所示,包括机座1’、内胆2’、电泵3’和出水口4’;所述的内胆2’和电泵3’分别设置在机座1’上,出水口4’与内胆2’连通、且通过电泵3’从内胆2’内抽水;其中,如图3所示,出水口4’的高度高于等于内胆2’水位的高度,不能低于内胆2’水位,如果低于就会出现虹吸自动流水问题,所有,出水口4’的高度决定了内胆2’的水位高度,如图4所示,如果将出水口4’的高度设计较低,内胆2’的水位也要降低,造成内胆2’的容量减少,从而造成容量浪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装配快捷、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的电热水壶的出水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热水壶的出水结构,包括机座、内胆、电泵和出水口,内胆和电泵分别设置在机座上,出水口与内胆连通、且通过电泵从内胆内抽水,其特征在于:出水口与内胆之间设置有弯道,弯道一端与内胆连通,另一端与出水口连通,其中弯道与出水口的连通处形成通道;或者,出水口与内胆连通、且其上设置有通道。

所述内胆上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一端与内胆连通,另一端与弯道一端连通,弯道另一端与出水口的上端连通,出水口的上端与弯道的连通处形成通道;或者,出水口一端与内胆连通,另一端设置有通道;所述的通道的位置高于或等于内胆内部的水位线。

所述弯道呈n字形、且其一端与连接管一端密封式相互连通,弯道另一端与出水口的上端连通、且二者连通处形成供空气进入的通道。

所述电泵设置在机座上、且置于内胆的下部,并与连接管配合连接,连接管通过电泵从内胆内抽水。

所述通道的截面呈圆形、椭圆形或方形,并设置有至少一个。

该电热水壶还包括外壳、面盖和控制面板;其中,外壳设置在机座的上方,面盖设置在外壳的上方,控制面板设置在外壳一侧。

所述面盖上设置有开盖钮,面盖通过开盖钮翻转开闭在外壳的上方;外壳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提手。

所述出水口一端与弯道连通,另一端伸出控制面板的下方;控制面板的下方对应出水口还设置有出水按钮,出水按钮与出水口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在出水口与弯道的连通处设置有供空气进入的通道,或者直接在出水口上设置有供空气进入的通道,当电热水壶出现虹吸现象时,空气可通过通道从外面进入电热水壶内,从而有效地避免电热水壶的虹吸现象,使出水口可以随意加长设计、或者把出水口的高度设计到低于内胆的水位线以下,使出水口不受内胆水位高度的影响,不浪费内胆的容量,解决虹吸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装配快捷、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等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机座、内胆、电泵、出水口、弯道和连接管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4、图5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本电热水壶的出水结构,包括机座1、内胆2、电泵3 和出水口4,内胆2和电泵3分别设置在机座1上,出水口4与内胆2连通、且通过电泵3从内胆2内抽水,出水口4与内胆2之间设置有弯道5,弯道5一端与内胆2连通,另一端与出水口4连通,其中弯道5与出水口4的连通处形成通道6;或者,出水口4与内胆2连通、且其上设置有通道6。

进一步地讲,内胆2上设置有连接管7,连接管7一端与内胆2连通,另一端与弯道5一端连通,弯道5另一端与出水口4的上端连通,出水口4的上端与弯道5的连通处形成通道6;或者,出水口4一端与内胆2连通,另一端设置有通道6;所述的通道6的位置高于或等于内胆2内部的水位线。

进一步地讲,弯道5呈n字形、且其一端与连接管7一端密封式相互连通,弯道5另一端与出水口4的上端连通、且二者连通处形成供空气进入的通道6。

进一步地讲,电泵3设置在机座1上、且置于内胆2的下部,并与连接管7配合连接,连接管7通过电泵3从内胆2内抽水。

进一步地讲,通道6的截面呈圆形、椭圆形或方形,并设置有至少一个。

具体地讲,该电热水壶还包括外壳8、面盖9和控制面板10;其中,外壳8设置在机座1的上方,面盖9设置在外壳8的上方,控制面板10设置在外壳8一侧。

进一步地讲,面盖9上设置有开盖钮11,面盖9通过开盖钮11翻转开闭在外壳8的上方;外壳8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提手13。

进一步地讲,出水口4一端与弯道5连通,另一端伸出控制面板10的下方;控制面板10的下方对应出水口4还设置有出水按钮12,出水按钮12与出水口4相互配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