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型窗纱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725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铝型窗纱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铝型窗纱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夏天的到来,蚊虫也越来越活跃,人们大都会在夏天到来时在家里的铝型窗上贴上钩面粘扣带然后将纱窗通过毛面粘扣带贴上。

然而,上述加装纱窗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1、钩面粘扣带贴在窗墙上会留下残胶,影响美观,不方便清洁;

2、纱窗清洗时,在拆除纱窗时很容易将钩面粘扣带带下来,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使用方便的铝型窗纱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型窗纱窗装置,包括窗体固定机构、纱窗固定架和纱窗;所述窗体固定机构包括窗体法兰盘和设于窗体法兰盘两侧与窗体法兰盘径面平行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以窗体法兰盘的轴心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有长度可调的调节丝杆和与该调节丝杆配合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丝杆的另一端设有窗角顶杆,所述窗角顶杆垂直于调节丝杆;所述纱窗固定架包括纱窗法兰盘和固定于纱窗法兰盘上的纱窗边框;所述纱窗法兰盘与窗体法兰盘连接,所述纱窗边框平行于纱窗法兰盘,所述纱窗法兰盘平行于窗体法兰盘;所述纱窗边框远离窗体法兰盘的一侧设有钩面粘扣带,所述纱窗的周边设有与钩面粘扣带对应的毛面粘扣带,所述纱窗边框靠近窗体法兰盘的一侧设有弹性橡胶层。

使用时,将窗体固定机构上的固定杆分别朝向现有窗框对角线一的两个角,通过调节螺母调整调节丝杆的长度,使窗角顶杆顶紧窗体的顶角,从而固定住窗体固定机构,并使纱窗边框紧贴墙体,最后将纱窗贴上即可,纱窗边框通过弹性橡胶层与墙体紧密贴合,拆除时,通过调节螺母将调节丝杆收缩,即可拆下装置,钩面粘扣带固定在纱窗边框上,而无需贴在墙体上,装置拆除后,墙面无残胶,也不用担心拆除纱窗清洗时会带下钩面粘扣带,安装方便、使用简单。

优选地,所述纱窗法兰盘与窗体法兰盘之间设有长度可调的微调丝杆和微调螺母。

当固定好窗体固定机构后,可通过微调丝杆和微调螺母调节纱窗固定架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使纱窗固定架与墙体更好的接触。

优选地,该铝型窗纱窗装置包括两个窗体固定机构,所述两个窗体固定机构的窗体法兰盘之间铰接;所述纱窗固定架设于两个窗体固定机构中的其中一个窗体固定机构的外侧。

通过两个窗体固定机构的四个窗角顶杆卡住窗体的四个角,增强附着力和平衡性。

优选地,所述窗角顶杆为橡胶材质。

橡胶材质的窗角顶杆可提供更大的摩擦力,使窗角顶杆更好的附着在窗体上。

优选地,所述窗角顶杆和调节丝杆之间设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由两个连杆组构成,所述两个连杆组分别设于调节丝杆的两侧,所述连杆组包括长连杆和短连杆,所述长连杆的一端与调节丝杆铰接,所述长连杆的另一端与短连杆铰接,所述短连杆的另一端与窗角顶杆铰接。

设置连杆机构后,当窗角顶杆接触到窗角时,继续拧动调节螺母,使调节丝杆伸长,长连杆驱动短连杆与窗体贴合,增加窗体固定机构与窗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附着力。

优选地,所述短连杆的外侧设有防滑层。

在短连杆与窗体接触的一侧设置防滑层,进一步增加附着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钩面粘扣带不用直接粘贴在墙面上,不会损坏墙面和破坏墙面的美观;

3、清洗时不用担心拆除纱窗时带下钩面粘扣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单个窗体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两个窗体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窗体固定机构和纱窗固定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窗体固定机构,11-窗体法兰盘,12-固定杆,13-调节丝杆,14-调节螺母,15-窗角顶杆,16-长连杆,17-短连杆,20-纱窗固定架,21-纱窗法兰盘,22-纱窗边框,23-微调丝杆,24-微调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铝型窗纱窗装置,包括窗体固定机构10、纱窗固定架20和纱窗;所述窗体固定机构10包括窗体法兰盘11和设于窗体法兰盘11两侧与窗体法兰盘11径面平行的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以窗体法兰盘11的轴心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杆11的另一端设有长度可调的调节丝杆13和与该调节丝杆13配合的调节螺母14,所述调节丝杆13的另一端设有窗角顶杆15,所述窗角顶杆15垂直于调节丝杆13;所述纱窗固定架20包括纱窗法兰盘21和固定于纱窗法兰盘21上的纱窗边框22;所述纱窗法兰盘21与窗体法兰盘11连接,所述纱窗边框22平行于纱窗法兰盘21,所述纱窗法兰盘21平行于窗体法兰盘11;所述纱窗边框22远离窗体法兰盘11的一侧设有钩面粘扣带,所述纱窗的周边设有与钩面粘扣带对应的毛面粘扣带,所述纱窗边框22靠近窗体法兰盘11的一侧设有弹性橡胶层。

使用时,将窗体固定机构10上的固定杆12分别朝向现有窗框对角线一的两个角,通过调节螺母14调整调节丝杆13的长度,使窗角顶杆15顶紧窗体的顶角,从而固定住窗体固定机构10,并使纱窗边框22紧贴墙体,最后将纱窗贴上即可,纱窗边框22通过弹性橡胶层与墙体紧密贴合,拆除时,通过调节螺母14将调节丝杆13收缩,即可拆下装置,钩面粘扣带固定在纱窗边框22上,而无需贴在墙体上,装置拆除后,墙面无残胶,也不用担心拆除纱窗清洗时会带下钩面粘扣带,安装方便、使用简单。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纱窗法兰盘21与窗体法兰盘11之间设有长度可调的微调丝杆23和微调螺母24。

当固定好窗体固定机构10后,可通过微调丝杆23和微调螺母24调节纱窗固定架20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使纱窗固定架20与墙体更好的接触。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铝型窗纱窗装置包括两个窗体固定机构10,所述两个窗体固定机构10的窗体法兰盘11之间铰接;所述纱窗固定架20设于两个窗体固定机构10中的其中一个窗体固定机构10的外侧。

通过两个窗体固定机构10的四个窗角顶杆15卡住窗体的四个角,增强附着力和平衡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角顶杆15为橡胶材质。

橡胶材质的窗角顶杆15可提供更大的摩擦力,使窗角顶杆15更好的附着在窗体上。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角顶杆15和调节丝杆13之间设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由两个连杆组构成,所述两个连杆组分别设于调节丝杆13的两侧,所述连杆组包括长连杆16和短连杆17,所述长连杆16的一端与调节丝杆13铰接,所述长连杆16的另一端与短连杆17铰接,所述短连杆17的另一端与窗角顶杆15铰接。

设置连杆机构后,当窗角顶杆15接触到窗角时,继续拧动调节螺母14,使调节丝杆13伸长,长连杆16驱动短连杆17与窗体贴合,增加窗体固定机构10与窗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附着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短连杆17的外侧设有防滑层。

在短连杆17与窗体接触的一侧设置防滑层,进一步增加附着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