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拉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1907发布日期:2018-06-15 20:4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型拉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篮,尤其是一种通用型拉篮。



背景技术:

在家庭生活中,餐具是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人们对饮食品质追求越来越高,对餐具的种类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无形中给厨房收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拉篮、碗柜及洗碗机等直接收纳餐具的厨房用具。传统的收纳形式除餐具叠放以外,还有通过单一收纳卡位对应特定的餐具类型的收纳形式,叠放餐具不便于餐具干燥卫生且容易跌落,而单一卡位对应特定餐具的收纳形式则缩小了用户餐具的使用范围,若用户使用餐具规格与设计规格不一致则无法将餐具放置在收纳卡位中,要想将尽量多的餐具收纳就需要设计尽量多的卡位和占用更多厨房空间。现有技术方案在水平面上设计凸出弧形位和两侧纵撑形成餐具放置空间,高度方向对餐具外沿断面和侧面形成限位,以此来固定餐具,但该方案弧形位设计通用性不高,遇到餐具尺寸与设计尺寸有偏差时,会导致实际餐具支撑位不足而使得餐具放置不稳甚至根本无法放置;为解决碗篮通用性问题,有技术方案采用活动调节方案,即需要用户手动调节碗篮的支撑架,以适应不同的餐具规格,但该方案缺点也较明显,不仅碗篮的稳定性不够,而且因其弧形位仍然根据特定餐具进行设计,导致该方案在实际餐具放置时适应性大打折扣,同时该方案需要用户自己调节,体验不佳。前述方案还存在的一个共同缺陷,即因要适应尽量多的餐具,碗篮生产时就需要不同参数的丝或板形成对应餐具的容纳空间,直接体现在生产物料过多,生产工序以及生产成本提高。

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卡位数量多、无需手动调节就能放置不同尺寸餐具的通用型拉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通用型拉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条横撑1和将多条横撑1连接的围框2,所述横撑1多次折弯后在相邻两横撑1形成有能够放置不同餐具的主支撑模块3。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横撑1并排平行设置形成水平支撑面4。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横撑1之间间距相等,该拉篮上设有多个所述主支撑模块3,所述主支撑模块3左右对称设置。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撑1上设有依次折弯相连的左横向段101、左外纵向段102、左外斜向段103、左内纵向段104、左内斜向段105、右内斜向段106、右内纵向段107、右外斜向段108、右外纵向段109、右横向段110。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模块3包括有碗前部左卡位301、碗前部右卡位302、碗背部左卡位303、碗背部右卡位304、碗端面左限制位305、碗端面右限制位306、碗下沉深度左限制位307、碗下沉深度右限制位308、盘背部左卡位309、盘背部右卡位310、盘前部卡位311。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碗前部左卡位301设在所述左内纵向段104与所述左内斜向段105的连接处以及左内斜向段105上,所述碗前部右卡位302设在所述右内纵向段107与所述右内斜向段106的连接处以及右内斜向段106上;所述碗背部左卡位303设在所述左内纵向段104与所述左外斜向段103的连接处以及左内纵向段104上,所述碗背部右卡位304设在所述右内纵向段107与所述右外斜向段108的连接处以及右内纵向段107上;所述碗端面左限制位305设在所述左外斜向段103上,所述碗端面右限制位306设在所述右外斜向段108上;所述碗下沉深度左限制位307设在所述左外纵向段102上,所述碗下沉深度右限制位308设在所述右外纵向段109上。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背部左卡位309设在所述左外斜向段103与所述左外纵向段102的连接处,所述盘背部右卡位310设在所述右外斜向段108与所述右外纵向段109的连接处;所述盘前部卡位311设在所述左内斜向段105与所述右内斜向段106的连接处;所述盘纵向左限制位314设在所述左横向段101上,所述盘纵向右限制位315设在所述右横向段110上。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撑1的底部设有与横撑1垂直连接的纵撑5,所述主支撑模块3左右两侧的纵撑5上分别设有盘下沉深度左限制位312和盘下沉深度右限制位313。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撑5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脚6;在所述横撑1上还设有多个向下折弯凹陷用于倒扣放置杯子的杯卡位7。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其特征在于:在该拉篮的侧壁上设有多根连接所述纵撑5的横杆8,在所述横杆8和所述围框2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筷笼的筷笼卡位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多条横撑形成能够平放餐具的支撑面,没有向上凸起的横撑,使得支撑面能够稳固平放各种餐具。

2、本实用新型拉篮设置有八个碗类餐具的卡位,用于对不同大小的碗类餐具从不同角度和位置进行定位。当放入不同尺寸的碗类餐具或者餐具尺寸与设计尺寸有偏差时,都能保证至少有六个卡位实现对碗类餐具的支撑,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竖立放置餐具的稳固性,不需对特定餐具进行弧形位设计,也不需要用户手动调节,体验性非常好。

3、本实用新型拉篮设置有七个盘类餐具的卡位,用于对不同大小的盘类餐具从不同角度和位置进行定位。保证放入不同尺寸的盘类餐具或者餐具尺寸与设计尺寸有偏差时,至少有六个卡位实现对盘类餐具的支撑,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竖立放置的稳固性,不需对特定餐具进行弧形位设计,也不需要用户手动调节,体验性非常好。

4、本实用新型拉篮由多根横撑和多根纵撑以及一根围框折弯连接而成,所有横撑形状大小都相同,所有纵撑的形状大小也都相同。支撑脚和筷笼卡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结构非常简单,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采用不锈钢等常用材料制成,所需物料少、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为横撑;101为左横向段;102为左外纵向段;103为左外斜向段;104为左内纵向段;105为左内斜向段;106为右内斜向段;107为右内纵向段;108为右外斜向段;109为右外纵向段;110为右横向段;2为围框;3为主支撑模块;301为碗前部左卡位;302为碗前部右卡位;303为碗背部左卡位;304为碗背部右卡位;305为碗端面左限制位;306为碗端面右限制位;307为碗下沉深度左限制位;308为碗下沉深度右限制位;309为盘背部左卡位;310为盘背部右卡位;311为盘前部卡位;312为盘下沉深度左限制位;313为盘下沉深度右限制位;314为盘纵向左限制位;315为盘纵向右限制位;4为支撑面;5为纵撑;6为支撑脚;7为杯卡位;8为横杆;9为筷笼卡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所述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一种通用型拉篮,如图1至5所示,包括有多条横撑1和将多条横撑1连接的围框2,所述横撑1多次折弯后在相邻两横撑1形成有能够放置不同餐具的主支撑模块3。

本实用新型设有多个主支撑模块3,且主支撑模块3在拉篮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该主支撑模块3经过横撑1多次折弯后形成多个卡位,因此能够竖立放置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碗和盘类餐具。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多条所述横撑并排平行设置形成能够平放餐具的水平支撑面4,即没有向上凸起的横撑1,使得支撑面4能够水平放置餐具。

进一步地,相邻两横撑1之间间距相等,所述主支撑模块3左右对称设置,因为碗和盘一般都是左右对称,因此主支撑模块3上的卡位也都左右对称设置。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所述横撑1上设有依次折弯相连的左横向段101、左外纵向段102、左外斜向段103、左内纵向段104、左内斜向段105、右内斜向段106、右内纵向段107、右外斜向段108、右外纵向段109、右横向段110。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所述主支撑模块3包括有碗前部左卡位301、碗前部右卡位302、碗背部左卡位303、碗背部右卡位304、碗端面左限制位305、碗端面右限制位306、碗下沉深度左限制位307、碗下沉深度右限制位308、盘背部左卡位309、盘背部右卡位310、盘前部卡位311。

具体地,所述碗前部左卡位301设在所述左内纵向段104与所述左内斜向段105的连接处以及左内斜向段105上,所述碗前部右卡位302设在所述右内纵向段107与所述右内斜向段106的连接处以及右内斜向段106上;

所述碗背部左卡位303设在所述左内纵向段104与所述左外斜向段103的连接处以及左内纵向段104上,所述碗背部右卡位304设在所述右内纵向段107与所述右外斜向段108的连接处以及右内纵向段107上;

所述碗端面左限制位305设在所述左外斜向段103上,所述碗端面右限制位306设在所述右外斜向段108上;

所述碗下沉深度左限制位307设在所述左外纵向段102上,所述碗下沉深度右限制位308设在所述右外纵向段109上。

所述盘背部左卡位309设在所述左外斜向段103与所述左外纵向段102的连接处,所述盘背部右卡位310设在所述右外斜向段108与所述右外纵向段109的连接处;所述盘前部卡位311设在所述左内斜向段105与所述右内斜向段106的连接处;所述盘纵向左限制位314设在所述左横向段101上,所述盘纵向右限制位315设在所述右横向段110上。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在所述横撑1的底部设有与横撑1垂直的纵撑5,所述纵撑5贴合在横撑1底部,所述主支撑模块3左右两侧的纵撑5上分别设有盘下沉深度左限制位312和盘下沉深度右限制位313,防止盘放置时下沉掉落。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所述纵撑5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脚6;在所述横撑1上还设有多个向下凹陷用于倒扣放置杯子的杯卡位7,该卡位7正向看的话呈梯形状,上部略大于下部,使得能够倒扣任意大小的杯子,杯卡位7向下折弯成型,用于卡住杯子的侧壁,相邻两根横撑1上的杯卡位7可以定位一个杯子,能够放置不同口径的杯子,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根横撑1上设有两个杯卡位7。

如上所述的通用型拉篮,在该拉篮的侧壁上设有多根连接所述纵撑5的横杆8,在所述横杆8和所述围框2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筷笼的筷笼卡位9。在围框2上相对地设有两个筷笼卡位9,在相对的两根横杆8上设有两个筷笼卡位9。这样筷笼就能被四个对称的筷笼卡位9定位,也可以在两个筷笼卡位9上放砧板,一物多用。

本实用新型拉篮设置有碗前部左卡位301、碗前部右卡位302、碗背部左卡位303、碗背部右卡位304、碗端面左限制位305、碗端面右限制位306、碗下沉深度左限制位307和碗下沉深度右限制位308等八个碗类餐具的卡位,用于对不同大小的碗类餐具从不同角度和位置进行定位。当放入不同尺寸的碗类餐具或者餐具尺寸与设计尺寸有偏差时,都能保证至少有六个卡位实现对碗类餐具的支撑,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竖立放置的稳固性,不需对特定餐具进行弧形位设计,也不需要用户手动调节,体验性非常好。

本实用新型拉篮设置有盘背部左卡位309、盘背部右卡位310、盘前部卡位311、盘下沉深度左限制位312、盘下沉深度右限制位313、盘下沉深度左限制位312和盘下沉深度右限制位313共七个盘类的卡位,用于对不同大小的盘类餐具从不同角度和位置进行定位。保证放入不同尺寸的盘类餐具或者餐具尺寸与设计尺寸有偏差时,至少有六个卡位实现对盘类餐具的支撑,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竖立放置的稳固性,不需对特定餐具进行弧形位设计,也不需要用户手动调节,体验性非常好。

本实用新型拉篮由多根横撑1和纵撑5以及一根围框2制成,所有横撑1形状大小相同,所有纵撑5的形状大小也相同。支撑脚6和筷笼卡位9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结构非常简单,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采用不锈钢等常用材料制成,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