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于窗框内的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1560发布日期:2018-06-15 20:37阅读:29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于窗框内的窗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纺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安装于窗框内的窗帘。



背景技术:

在家庭或办公司内,有一种窗帘安装于窗框内,窗框的底部则作为平台用于摆放物品。窗帘有窗帘杆和悬挂与窗帘杆上的窗帘布两部分组成。目前,上述窗帘的窗帘杆通常通过卡扣座安装于窗框内。安装时,需要先在窗宽的两侧面打孔。然后用膨胀螺丝将卡扣座固定于窗框的侧面上,窗框的相对的两侧各安装一个。最后将窗帘杆的两端分别卡入两个卡扣座上,以此实现窗帘杆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工序多,操作不便,而且还需要卡扣座作为固定件,结构复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安装于窗框内的窗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装于窗框内的窗帘,包括窗帘杆和窗帘布;所述窗帘杆包括窗帘杆本体以及设置于窗帘杆本体两个端面上的定位凸起,窗框的两侧与定位凸起相对应的部位分别开设有与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窗帘杆本体包括两个同轴心且同直径的杆体,两个定位凸起分别位于两个杆体的外端面上,其中一个杆体的内端面上同轴心设置有螺杆,另一个杆体的内端面上同轴心开设与螺杆相匹配的螺孔,螺杆螺纹配合在螺孔内;所述窗帘杆本体还包括包覆于杆体外的一节杆套,杆套可覆盖住两个杆体之间的空档。

进一步地,所述杆套为薄铝片所围成的筒体状结构,杆套的内壁与杆体的外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杆套的一端与带有螺杆的杆体固接,另一端与带有螺孔的杆体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窗帘布通过挂圈悬挂于窗帘杆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窗框内的窗帘,可通过旋转带有螺孔的杆体调节整个窗帘杆的长度,进而使窗帘杆两端的定位凸起分别插入到窗框两侧的定位孔内,也就是说将窗帘杆的两端直接固定于窗框的两侧,省去了安装卡扣座的步骤,简化了工序,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窗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窗框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窗帘杆本体 11、杆体一 12、杆体二 2、窗帘布 3、定位凸起 4、窗框 5、定位孔 6、挂圈 7、螺杆 8、螺孔 9、杆套 10、空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安装于窗框内的窗帘,包括窗帘杆和窗帘布2,窗帘布2通过挂圈6悬挂于窗帘杆上。窗帘杆包括窗帘杆本体1以及设置于窗帘杆本体1两个端面上的定位凸起3。

窗帘杆本体1包括两个同轴心且同直径的杆体,两个定位凸起3分别位于两个杆体的外端面上。其中一个杆体的内端面上同轴心设置有螺杆7,另一个杆体的内端面上同轴心开设与螺杆7相匹配的螺孔8,螺杆7螺纹配合在螺孔8内。以下记带有螺杆7的杆体为杆体一11,带有螺孔8的杆体为杆体二12。当转动杆体二12时,杆体二12会沿着螺杆7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实现对整个窗帘杆长度的调节。

窗帘杆本体1还包括包覆于杆体外的一节杆套9。通过杆套9可覆盖住两个杆体之间的空档10,从而避免拉动窗帘布2时挂圈6卡入空档10内,同时亦可提高美观性。本实施例中,杆套9为薄铝片所围成的筒体状结构,杆套9的内壁与杆体的外壁紧密贴合,且杆套9的一端与杆体一11固接,另一端与杆体二12滑动配合。如此设计,杆套9不会影响杆体二12的转动,同时结构稳定,不会随意移动,可始终覆盖住空档10。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窗框4内的窗帘安装时,需要预先用电钻在窗框4的两侧与定位凸起3相对应的部位分别开设与定位凸起3相匹配的定位孔5。然后用手正向转动杆体二12以缩短窗帘杆的长度,使得两个定位凸起3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窗框4宽度。调节完后将窗帘布2上的挂圈6一一套在窗帘杆上。然后将位于杆体一11上的定位凸起3先插入到相应的定位孔5中,将另一个定位凸起3对准相应的定位孔5,同时用手反向转动杆体二12以伸长窗帘杆的长度,使得另一个定位凸起3也慢慢插入到相应的定位孔5中,直至窗帘杆本体1的两个端面分别顶紧在窗框4的两侧,至此完成窗帘的安装(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窗框4内的窗帘,将窗帘杆的两端直接固定于窗框4的两侧,省去了安装卡扣座的步骤,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以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