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食品翻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9875发布日期:2018-08-14 12:4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机械,尤其是一种全自动食品翻炒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越来越依赖于自动化,各类食品机械也应运而生。工厂利用食品机械对食物加工成熟,并包装成盒,顾客只需购买回家加热即可食用,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使用方便快捷的炒菜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的全自动食品翻炒机,可用于各种食品的翻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全自动食品翻炒机,其特征是,包括翻炒内筒、翻炒机构、置于翻炒内筒下方的传输带以及置于翻炒内筒顶部的主进料斗、辅进料斗、翻炒电机;所述翻炒机构位于翻炒内筒中,包括转轴、叶片Ⅰ、叶片Ⅱ、叶片Ⅲ,三个叶片呈山字型分布,并分别通过连接杆与转轴底端连接,转轴顶端与翻炒电机轴连接;

所述翻炒内筒侧壁由电加热板制成,其底部设有出口,翻炒内筒外侧设有一层外壳,外壳与翻炒内筒之间设有冷却空腔,外壳底部设有下料口,下料口正对着翻炒内筒的出口,该冷却空腔顶端均匀分别有散热风机,风机出风口朝向冷却空腔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翻炒机构中,两侧的叶片与翻炒内筒内壁之间分别留有间隙,中间的叶片低于两侧的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翻炒内筒底部为锥形,外壳底部同样为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Ⅰ、叶片Ⅱ、叶片Ⅲ表面分别设有摩擦纹。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伸出翻炒内筒顶部,通过联轴器与翻炒电机轴相连,所述转轴通过轴套与翻炒内筒顶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带左端正对着下料口,右端一侧设有收集箱。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带左端一侧设有冷却风机,所述下料口处设有导向围板。

进一步地,所述主进料斗通过主进料通道与翻炒内筒连接,所述辅进料斗通过辅进料通道与翻炒内筒连接,所述主进料通道内径为辅进料通道内径的4倍。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处设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进料斗将翻炒食品送入翻炒内筒中,通过辅进料斗将翻炒辅料或佐料放入翻炒内筒中,主进料通道内径为辅进料通道内径的4倍,可便于主料和辅料或佐料之间的配比控制。打开电源,通过电加热板对筒内食物加热;翻转电机控制翻转机构正转或反转,山字型的叶片可将翻炒内筒的中间与两侧的食物充分搅拌均匀,中间的叶片低于两侧的叶片,可配合用于锥形底部的翻炒内筒,便于对翻炒内筒底部的食物翻炒;叶片Ⅰ、叶片Ⅱ、叶片Ⅲ表面分别设有摩擦纹,增大了与食物间的摩擦力,防止食物粘连在叶片表面。

在翻炒内筒外侧设置一外壳,该外壳与内筒之间留有冷却空腔,且冷却空腔顶部设置若干散热风机,可在冷却空腔内形成向下流动的风,进而对由翻炒内筒出口下落的翻炒物料进行冷却,传输带一侧的冷却风机可对由下料口下落的物料进一步冷却散热,最终下落在传输带上,使人工打包、装盒时不至于烫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效果良好,不仅可对食物进行翻炒,还可对翻炒后的食物进行冷却,便于打包,方便快捷,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全自动食品翻炒机,包括翻炒内筒1、翻炒机构、置于翻炒内筒下方的传输带2以及置于翻炒内筒顶部的主进料斗3、辅进料斗4、翻炒电机5。翻炒机构位于翻炒内筒中,包括转轴6、叶片Ⅰ(7)、叶片Ⅱ(8)、叶片Ⅲ(9),三个叶片呈山字型分布,并分别通过连接杆10与转轴底端连接,转轴顶端与翻炒电机轴连接。

翻炒内筒侧壁11由电加热板制成,其底部设有出口12,出口处设有电磁阀。翻炒内筒外侧设有一层外壳13,外壳与翻炒内筒之间设有冷却空腔14,翻炒内筒底部为锥形,外壳底部同样为锥形。外壳底部设有下料口15,下料口正对着翻炒内筒的出口,该冷却空腔顶端均匀分别有散热风机16,风机出风口朝向冷却空腔内部。

翻炒机构中,两侧的叶片与翻炒内筒内壁之间分别留有间隙,中间的叶片低于两侧的叶片,叶片Ⅰ、叶片Ⅱ、叶片Ⅲ表面分别设有摩擦纹。转轴伸出翻炒内筒顶部,通过联轴器与翻炒电机轴相连,转轴通过轴套与翻炒内筒顶部相连。

传输带左端正对着下料口,右端一侧设有收集箱17,输带左端一侧设有冷却风机18,下料口处设有导向围板19。主进料斗通过主进料通道20与翻炒内筒连接,所述辅进料斗通过辅进料通道21与翻炒内筒连接,所述主进料通道内径为辅进料通道内径的4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