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手抱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4408阅读:8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手抱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抱枕,具体涉及一种护手抱枕。



背景技术:

抱枕是一种家居生活中常见用品,类似枕头,一般仅由枕芯和枕套构成,枕芯套在枕套内,抱在怀中可以起到保暖作用,同时也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冬天一般比较冷,冬天抱着抱枕时,手往往是裸露在抱枕外部的,因而无法对手进行保暖和护手,手容易冻伤。

如公告号为CN105496112A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护手抱枕,包括抱枕,所述抱枕左右两侧设置有插手槽,插手槽内设有保暖毛。所述抱枕左右两侧的插手槽相通。所述保暖毛与插手槽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保暖毛通过拉链或钮扣连接于插手槽内。所述保暖毛为貉子毛、兔毛、狐狸毛或羊毛。本发明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效果好。通过本发明,在抱枕左右两侧设置有插手槽,插手槽内设置有保暖毛。具体使用的时候,人们可以把手放进插手槽内,由于插手槽内设置有保暖毛,比较舒适保暖。

在使用过程中,若需上街,此时两手依旧只能插在插手槽内,即两手手肘处需呈现弯曲状态,无法摆动,导致走路时手被限制,造成了行走时的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手抱枕,可在确保保暖的同时,方便走路时手部的摆动,使其使用的更舒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护手抱枕,包括两侧开设有插手槽的枕体,所述枕体沿其中心分体成第一分枕和第二分枕,所述第一分枕背对插手槽一端呈凸起设置形成安装柱,所述第二分枕背对插手槽一端呈凹陷设置形成用于嵌设安装柱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沿其周向向内凹陷形成圆弧槽,所述安装柱外壁沿其径向凸起形成安装块;当所述第一分枕和第二分枕连接时,所述安装块嵌设于圆弧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去室外时,双手操作第一分枕和第二分枕,将安装块拔离圆弧槽,将安装柱拔离安装槽即可。此时第一分枕和第二分枕依旧留在手上,可对手部进行保暖。且手部依旧可以自由摆动,作为手套使用,使行走更舒适。若在室内,或许当靠枕抱枕等使用时,可再将安装柱嵌设到安装槽内,安装块嵌设到圆弧槽内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弧槽内壁侧壁沿枕体轴向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连通第二分枕相对第一分枕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分离第一分枕和第二分枕时,可转动第二分枕,将安装块对准安装槽,然后将安装块拔离圆弧槽,将安装柱拔离安装槽,不需要硬拔。安装时同理,只需将安装块对准安装槽,将安装块嵌入圆弧槽内,再相对第一分枕转动第二分枕即可,使其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弧槽一端侧壁设有第一魔术阴贴,所述安装块一侧侧壁设有用于与第一魔术阴贴合的第一魔术阳贴;当所述第一分枕和第二分枕连接时,所述第一魔术阴贴粘合于第一魔术阳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魔术阴贴和第一魔术阳贴之间有一个粘合力,使第一分枕和第二分枕连接的更加紧密,使其作为抱枕和靠枕时更稳定,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自行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枕体外包覆有用于遮附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连接处的枕带,所述枕带两端呈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抱枕表面更趋于平整,在午睡时直接将抱枕作为靠枕使用,提高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手槽内壁设有保暖层,所述插手槽内设有插手袋,所述插手袋可拆卸连接于枕体,所述插手袋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导流通气层、吸水锁水定位层和防漏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在确保枕体对手部保暖的同时,可对手部进行吸汗工作,提高使用舒适度。当插手袋变脏后,可直接将插手袋拆下,清洗完毕后再安装上即可,使插手袋更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手袋包括用于捂手的手肘部和与手肘部连接的手套部,所述手肘部连接于枕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肘部和手套部综合在一起可更好的保暖使用者的手部和手臂部,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暖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肘部背对手套部一端沿其周向设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一端固连于手肘部,所述松紧带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手肘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根据使用者的手臂粗细来调节松紧带是否连接于手肘部,使手臂可稳定嵌设入手肘部内,从而使各种使用者均可舒适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肘部背对手套部一端朝内弯曲形成包覆松紧带的翻边,所述松紧带一端位于翻边内且另一端穿设出翻边外,所述松紧带穿设出翻边一端设有第一阴扣,所述手肘部内壁设有用于连接第一阴扣的第一阳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将松紧带覆盖起来,增大了其和手部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手部受到的压强,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在需当作手套使用时,可将第一阴扣扣接于第一阳扣,确保手肘部可稳定固定在手臂上。当作为抱枕使用时,可将第一阴扣和第一阳扣分离,使插手时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保证保暖的前提下,使行走更加舒适,且可作为手套、抱枕和靠枕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插手袋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手肘部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分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第二分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枕带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枕体;2、插手槽;3、第一分枕;4、第二分枕;5、保暖层;6、插手袋;7、导流通气层;8、吸水锁水定位层;9、防漏层;10、手肘部;11、手套部;12、第二魔术阴贴;13、第二魔术阳贴;14、松紧带;15、第一阴扣;16、第一阳扣;17、翻边;18、安装柱;19、安装块;20、第一魔术阳贴;21、安装槽;22、圆弧槽;23、第一魔术阴贴;24、通槽;25、枕带;26、第二阴扣;27、第二阳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护手抱枕,包括枕体1,枕体1两侧均开设有插手槽2。枕体1沿其中心分体成第一分枕3和第二分枕4。第一分枕3和第二分枕4上均有一个插手槽2,插手槽2内壁设有保暖层5。插手槽2内设有插手袋6。如图2所示,插手袋6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导流通气层7、吸水锁水定位层8和防漏层9。导流通气层7由碳纤维交织而成;吸水锁水定位层8为针刺棉;透气防漏层9由竹炭纤维和涤纶纤维组成。

如图1所示,插手袋6包括用于捂手的手肘部10和与手肘部10固定连接的手套部11。手肘部10呈圆锥型,手套部11呈五指型。如图3所示,手肘部10外壁固设有第二魔术阴贴12,插手槽2内壁固设有第二魔术阳贴13,第二魔术阴贴12贴合于第二魔术阳贴13。

如图3所示,手肘部10背对手套部11一端内壁沿其周向设有松紧带14。松紧带14一端固连于手肘部10。如图4所示,松紧带14另一端固设有第一阴扣15,手肘部10内壁设有第一阳扣16,第一阳扣16扣合于第一阴扣15。如图3和图4所示,手肘部10背对手套部11一端朝内弯曲形成包覆松紧带14的翻边17,松紧带14固连于手肘部10的一端位于翻边17内,且设有第一阴扣15的一端穿设出翻边17外。

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分枕3背对插手槽2一端呈凸起设置形成安装柱18,安装柱18外壁沿其径向凸起形成安装块19。安装块19一侧侧壁固设有第一魔术阳贴20。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分枕4背对插手槽2一端呈凹陷设置形成安装槽21,安装槽21用于嵌设安装柱18。安装槽21内壁沿其周向向内凹陷形成圆弧槽22,圆弧槽22一端侧壁固设有第一魔术阴贴23。圆弧槽22内壁侧壁沿枕体1轴向开设有通槽24,通槽24连通第二分枕4相对第一分枕3一端。当第一分枕3和第二分枕4连接时,安装块19嵌设于圆弧槽22内,第一魔术阳贴20粘合于第一魔术阴贴23,安装柱18嵌设于安装槽21内。

如图1所示,枕体1外包覆有枕带25,枕带25遮附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1的连接处。如图7所示,枕带25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二阴扣26和第二阳扣27。第二阴扣26扣合于第二阳扣27。

在室内使用时,直接将手插入插手袋6内即可。在室外使用时,通过手转动第二分枕4,使第一魔术阳贴20和第一魔术阴贴23分离,安装块19对准安装槽21,然后将安装块19拔离圆弧槽22,将安装柱18拔离安装槽21即可。则在走路时即可摆手走路,在保暖的同时走路更舒适。

如果插手袋6变脏,可使第一魔术阳贴20和第一魔术阴贴23分离,在清洗完插手袋6后,再将插手袋6嵌设入插手槽2内,使第一魔术阳贴20和第一魔术阴贴23粘合即可。若手肘部10太紧,可将第一阴扣15和第一阳扣16分离,使松紧带14变松即可。

当需作为靠枕抱枕时,只需将安装块19对准安装槽21,将安装块19嵌入圆弧槽22内,再相对第一分枕3转动第二分枕4。然后将枕带25套在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1外,将第二阴扣26扣合于第二阳扣27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