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6605发布日期:2018-11-02 21:0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水枕。



背景技术:

新生婴儿的睡眠时间较长,并且新生婴儿的颅骨较软,且颅骨外侧不存在可以缓冲压力的肌肉,从而导致新生婴儿长时间睡眠时头部的重量产生的压力长期发作用与颅骨的底部,从而使得新生婴儿的颅骨容易发生形变;现有技术的针头不能满足保护婴儿颅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婴儿水枕,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婴儿水枕,包括底托水囊、若干环形水囊、水压缓冲单元以及可接触外套;所述若干环形水囊的内径逐渐增加从而依次套接于所述底托水囊的外部,并且环形水囊的高度自水枕主体的中心向外逐渐增加,所述底托水囊与相邻的环形水囊以及相邻的环形水囊之间均通过管路连通,并且底托水囊的边沿相邻环形水囊的厚度侧壁以及相邻的环形水囊的厚度侧壁均通过胶合物粘结从而形成中部厚度小于边缘厚度的水枕主体;水枕主体最外侧的环形水囊侧壁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水压缓冲单元连接于水枕主体的一侧边,包括外壳、压缩弹簧、压板以及伸缩水囊,所述伸缩水囊与水枕主体内部连通,所述压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其一侧面通过压缩弹簧与壳体的内壁相抵其另一侧与伸缩水囊相抵;所述可接触外套包覆于所述水枕主体的外侧面。

所述的婴儿水枕,其进一步设计在于,各个环形水囊的同一侧具有缺口,从而水枕主体形成缺口部,所述缺口部内填充有颈部托块。

所述的婴儿水枕,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外壳呈圆筒状,其内侧端口粘结于水枕主体外侧边沿,伸缩自外壳的内侧端口进入外壳的内部,伸缩水囊的断面呈波纹形从而易于伸缩折叠;外壳的外侧端口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压板滑动于外壳内部并且所述压缩弹簧弹性连接滑板与端盖内侧,从而压板在弹力的作用下抵触于伸缩水囊。

所述的婴儿水枕,其进一步设计在于,各环形水囊的断面呈直角梯形。

所述的婴儿水枕,其进一步设计在于,底托水囊以及各环形水囊均由橡胶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婴儿的颅骨与接触柔软的水枕接触,使得婴儿的颅骨不易发生形变;本实用新型的水枕主体由底托水囊和环形水囊组成,使得婴儿在使用中不会由于水体的流动性使得婴儿的头部从水枕上滑落,确保了使用效果;由于采用了水压缓冲单元,使得水枕在使用中各环形水囊保持较高的水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枕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水压缓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该婴儿水枕包括底托水囊1、四个环形水囊2、水压缓冲单元3以及可接触外套4;环形水囊的内径逐渐增加从而依次套接于底托水囊1的外部,并且环形水囊的高度自水枕主体的中心向外逐渐增加,底托水囊与相邻的环形水囊以及相邻的环形水囊之间均通过管路连通,并且底托水囊的边沿相邻环形水囊的厚度侧壁以及相邻的环形水囊的厚度侧壁均通过胶合物粘结从而形成中部厚度小于边缘厚度的水枕主体;各环形水囊的断面呈直角梯形,其中环形水囊的直角边平齐形成水枕主体的底面;底托水囊以及各环形水囊均由橡胶材质制成。

水枕主体最外侧的环形水囊侧壁设置有注水口;水压缓冲单元3连接于水枕主体的一侧边,包括外壳31、压缩弹簧32、压板33以及伸缩水囊34,伸缩水囊与水枕主体内部连通,压板滑动设置于外壳内其一侧面通过压缩弹簧与壳体的内壁相抵其另一侧与伸缩水囊相抵;可接触外套4包覆于水枕主体的外侧面。

水枕主体内部注满水,此时伸缩水囊在压缩弹簧以及压板的作用下处于收缩状态;在婴儿头部枕于水枕上时,水枕主体受压使得压缩弹簧收缩,此时水枕主体内部的压力与压缩弹簧的弹力之间形成压力平衡状态;由于压力较小时环形水囊难以保持站立姿势,而压力较大能够保持水枕的姿态却在使用时进一步受压导致水枕内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容易导致水枕发生泄漏;水压缓冲单元的设置使得水枕既有足够的压力保持水枕的姿态确保婴儿使用的需要,又不至于出现压力过大导致水枕泄漏。

各个环形水囊的同一侧具有缺口,从而水枕主体形成缺口部,缺口部内填充有颈部托块5。颈部托块可以防止婴儿柔软的颈部悬空。

水压缓冲单元的具体结构为,外壳31呈圆筒状,其内侧端口粘结于水枕主体外侧边沿,伸缩自外壳的内侧端口进入外壳的内部,伸缩水囊的断面呈波纹形从而易于伸缩折叠;外壳的外侧端口螺纹连接有端盖35,压板滑动于外壳内部并且压缩弹簧弹性连接滑板与端盖内侧,从而压板在弹力的作用下抵触于伸缩水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