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织造工艺生产的抗菌防螨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0656发布日期:2018-07-03 22:2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3D织造工艺生产的抗菌防螨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床上用品,具体是指一种3D织造工艺生产的抗菌防螨床垫。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床垫作为一个天天用的日常用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长时间使用后,或多或少会滋生细菌,尤其是夏季或者空气较为潮湿的情况下,湿热状态下床垫受潮,容易引起细菌的滋生,常见的是床垫产生螨虫。

目前虽然有一些具有防螨抗菌床垫,其原理是采用一些抗菌面料,但是长时间使用,抗菌面料的抗菌能力变弱,依然起不到较好的抗菌防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3D织造工艺生产的抗菌防螨床垫,该床垫采用3D立体成型技术,透气性强,可以保证床垫的干燥,并且可配合设置理疗和红外保健功能,使用效果好,是一款真正的抗菌防螨床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3D织造工艺生产的抗菌防螨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包括顶部抗菌层,中部支撑层和底部支撑板,所述顶部抗菌层采用抗菌纤维编织而成,所述抗菌纤维为中空且带有芯层的结构,所述抗菌纤维的外壁截面为椭圆形,所述内部芯层截面为圆形,所述内部芯层与纤维外壁之间设有两个月牙形空心部,所述空心部内填充有抑菌剂,所述抗菌纤维采用3D立体螺旋编织形成顶部抗菌层,所述中部支撑层为弹簧支撑,所述弹簧支撑采用弹性为两种的弹簧交替布置。

所述顶部抗菌层与中部支撑之间还设有罗布麻红外理疗层,所述红外理疗层成平整状、波浪状、或凹凸状中的一种或几种布置。

所述顶部抗菌层和罗布麻红外理疗层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分别贯穿顶部抗菌层和罗布麻红外理疗层上下表面。

顶部抗菌层上的孔径小于罗布麻红外理疗层上的孔径。

所述罗布麻红外理疗层的孔径为1.5-2mm,所述顶部抗菌层的孔径为0.5-1mm。

位于罗布麻红外理疗层上的透气孔与位于顶部抗菌层上的透气孔的布置方式为非轴重合设置。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方案,既可以为人们提供较好的休息,又兼具较好的保健功能,抗菌纤维制成的抗菌层可以有效抵抗细菌的滋生,有效防螨,利用3D编织技术,透气性强,罗布麻材质的面料还兼具红外线理疗的作用,同时还兼具红外线理疗的作用,理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3D织造工艺生产的抗菌防螨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床垫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抗菌纤维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床垫本体,2、顶部抗菌层,3、中部支撑层,4、底部支撑板,5、外壁,6、芯层,7、空心部,8、弹簧支撑,9、红外理疗层,10、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3D织造工艺生产的抗菌防螨床垫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一种3D织造工艺生产的抗菌防螨床垫,包括床垫本体1,所述床垫本体1包括顶部抗菌层2,中部支撑层3和底部功能箱4,所述顶部抗菌层2采用抗菌纤维编织而成,所述抗菌纤维为中空且带有芯层的结构,所述抗菌纤维的外壁5截面为椭圆形,所述内部芯层6截面为圆形,所述内部芯层6与纤维外壁5之间设有两个月牙形空心部7,所述空心部7内填充有抑菌剂,所述抗菌纤维采用3D立体螺旋编织形成顶部抗菌层2,所述中部支撑层3为弹簧支撑8,所述弹簧支撑8采用弹性为两种的弹簧交替布置;所述顶部抗菌层2与中部支撑3之间还设有罗布麻红外理疗层9,所述红外理疗层9成平整状、波浪状、或凹凸状中的一种或几种布置;所述顶部抗菌层2和罗布麻红外理疗层9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10,所述透气孔10分别贯穿顶部抗菌层2和罗布麻红外理疗层9上下表面;顶部抗菌层2上的孔径小于罗布麻红外理疗层9上的孔径;所述罗布麻红外理疗层9的孔径为1.5-2mm,所述顶部抗菌层2的孔径为0.5-1mm;位于罗布麻红外理疗层9上的透气孔与位于顶部抗菌层2上的透气孔的布置方式为非轴重合设置。

此时的非轴重合设置为上下两个透气孔可以有重叠部分,形成一个通透的孔,可理解为直线通透,也可是没有重叠部分,上下的透气孔交替出现,不出现直线通透,而是通过两者之间的层缝隙通透。

3D立体螺旋编织即首先采用三股每股各自带有螺旋角度的纤维丝进行编织,纤维丝的螺距为3-8cm不等,然后采用编织后的立体纤维束作为经线和纬向进行四经三纬的方式编织。

采用本技术方案,既可以为人们提供较好的休息,又兼具较好的保健功能,抗菌纤维制成的抗菌层可以有效抵抗细菌的滋生,有效防螨,利用3D编织技术,透气性强,罗布麻材质的面料还兼具红外线理疗的作用,理疗效果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