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8111发布日期:2019-02-22 21:4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炊具,具体的属于一种兼顾了烹饪健康和实用、耐用的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升,厨具炊具近十年来飞速发展,十年前铺天盖地的铸铁锅,在城市和城镇的市场里迅速消失,各种功能独特的锅具占领了超市、商场和五金商铺的货架,问题随之而来,部分不粘锅在铝制锅体的表面涂覆不沾锅涂层,并不能有效阻止高温下铝锅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一些锅具为增强导热性,在锅的底部加装不锈钢底部,但锅的主体为铝制,锅底容易脱落,铝制主体强度不高,使用寿命有限。前些年有研究表明,中餐使用的传统铸铁炒锅,因为在烹调的过程中产生了具有还原性的亚铁离子,有助于人们的健康,应当被予以延续,但是生铁的结构特性导致了在电磁环境下容易产生结构性的断裂,且客观上通过电磁涡流产生热量的效果不如不锈钢或不锈铁,所以在电磁炉普及率相当高的今天,电磁炉使用者还需要单独准备用于电磁炉的锅具,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在明火、电炉、电磁炉等多种环境下使用,并且兼具健康和耐用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锅,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生铁层、铝层、不锈钢层,所述生铁层、所述铝层和所述不锈钢层之间紧密贴合连接。

所述生铁层包括生铁底部和生铁侧壁,所述不锈钢层包括不锈钢底部和不锈钢侧壁;所述生铁侧壁呈环形,所述生铁侧壁的底缘与所述生铁底部的边缘连接;所述不锈钢侧壁呈环形,所述不锈钢侧壁的底缘与所述不锈钢底部的边缘连接。

所述生铁层上部向外突起,与所述不锈钢层贴合,所述铝层设置于所述不锈钢层和所述生铁层之间,所述铝层上边缘设置于所述生铁层与所述不锈钢层贴合处下方。

另一种方案是所述不锈钢层上部向内突起,与所述生铁层贴合,所述铝层设置于所述不锈钢层和所述生铁层之间,所述铝层上边缘设置于所述生铁层与所述不锈钢层贴合处下方。

所述多功能锅还包括不锈钢围边,所述不锈钢围边设置有凹槽,所述生铁层顶部设置有生铁外延,所述不锈钢层设置有不锈钢外延,所述生铁外延和所述不锈钢外延卡接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不锈钢层还包括凸台,所述不锈钢底部为平面,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不锈钢底部和所述不锈钢侧壁的连接处,与所述不锈钢底部平行。

另一种方案是所述不锈钢层还包括凸台,所述不锈钢底部为弧面,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不锈钢底部。

所述铝层与所述生铁层相适应,所述铝层与所述不锈钢层相适应。

所述多功能锅还包括配套锅盖,所述锅盖包括玻璃部和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玻璃部上。

所述生铁层厚度为2mm;所述铝层厚度为2mm;所述不锈钢层厚度为1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生铁层、2——铝层、3——不锈钢层、4——不锈钢围边、5——锅盖、 101——生铁底部、102——生铁侧壁、301——不锈钢底部、302——不锈钢侧壁、501——玻璃部、50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_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由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锅,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生铁层1、铝层2、不锈钢层3,所述生铁层1、所述铝层2和所述不锈钢层3之间紧密贴合连接;所述生铁层1与食品物料直接接触,提供微量铁元素;所述铝层2因其优异的导热性,将所述不锈钢层3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生铁层1;所述不锈钢层3导热性和抗氧化性俱佳,同时结构紧密适于在电磁炉上通过涡电流产生热量,所以适合在明火、电磁炉,电炉等各种外部环境下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生铁层1包括生铁底部101和生铁侧壁102,所述不锈钢层 3包括不锈钢侧壁301和不锈钢侧壁302,所述生铁侧壁102呈环形,所述生铁侧壁102的底缘与所述生铁底部101的边缘连接;所述不锈钢侧壁302呈环形,所述不锈钢侧壁302的底缘与所述不锈钢底部的边缘连接。

该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不锈钢层3不仅仅作为吸收外部热量的部件,设置于所述生铁层1的底部,而是整体的契合、包覆内部的所述铝层2和生铁层1,提供更全面的导热效果,并且不锈钢的硬度远大于铝,强度和韧性也明显优于生铁,所以可以对所述生铁层1和铝层2提供更好的保护。

进一步的一种方案是所述生铁层1上部向外突起,与所述不锈钢层3贴合,所述铝层2设置于所述不锈钢层和所述生铁层之间,所述铝层2上边缘设置于所述生铁层1与所述不锈钢层3贴合处下方。

另一种方案是所述不锈钢层3上部向内突起,与所述生铁层1贴合,所述铝层2设置于所述不锈钢层和所述生铁层之间,所述铝层2上边缘设置于所述生铁层1与所述不锈钢层3贴合处下方。

上述两种方案的优势在于:所述铝层2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优良的导热性,所以铝层2的意义仅在所述多功能锅的中下部,与食品物料实际接触的高度下可以的到体现,所以该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节省材料,防止热量向上过度扩散。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锅还包括不锈钢围边4,所述不锈钢围边4设置有凹槽,所述生铁层1顶部设置有生铁外延,所述不锈钢层设置有不锈钢外延,所述生铁外延和所述不锈钢外延卡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不锈钢围边4将卡接所述生铁层1和不锈钢层3,防止其开裂脱落,在具体的制造过程中,所述生铁内层和不锈钢层是通过冲压或焊接等常见工艺贴合到一起,客观上存在开裂风险,所以使用围边将所述生铁层1和不锈钢层3卡接,增强其稳定性,提生所述多功能锅的耐用性。

进一步的,一种方案是所述不锈钢层3还包括凸台,所述不锈钢侧壁301 为平面,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不锈钢侧壁301和所述不锈钢侧壁302的连接处,与所述不锈钢侧壁301平行。

另一种方案是所述不锈钢层3还包括凸台,所述不锈钢侧壁301为弧面,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不锈钢侧壁301

上述两种方案的优势是在所述不锈钢层3设置有凸台,方便所述多功能锅架在灶具、电磁炉陶瓷面,或是电炉丝上,优化其支撑结构,提高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铝层2与所述生铁层相适应,所述铝层2与所述不锈钢层3 相适应。

具体的所述铝层2设置在所述不锈钢层3和所述生铁层1之间,经过冲压铸造等方式成型并通过焊接或粘合等方式贴合为一体,所述铝层2包覆所述生铁层1,并被所述不锈钢层3包覆,使用卷边和环焊的工艺形成外延并进一步加强三层之间的连接效果。

所述多功能锅还包括配套锅盖5,所述锅盖5包括玻璃部501和把手502,所述把手502设置于所述玻璃部501上,使用者通过所述玻璃部501在所述锅盖5盖上的状态下,观察所述多功能锅内的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