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离合器减振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8112发布日期:2019-02-22 21:4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新型离合器减振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的零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离合器减振盘。



背景技术:

新型离合器减振盘随着中国乃至世界汽车离合器行业的高速发展,离合器盘总成的各种新品种不断的出现,所适配的车的马力也是逐步增加,从动盘所能达到的扭矩也就要同步增加。但现阶段的减振盘结构特别是窗口的结构及强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振窗口强度好的新型离合器减振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离合器减振盘,包括减振盘本体,减振盘本体包括圆周设置的用于放置减振弹簧的减振窗口,减振盘本体外圆增加圆弧翻边。

进一步的,减振窗口的两端短边设置向外弧形翻折的引导筋条。

进一步的,减振窗口底面沿减振窗口纵向设置至少一条限位筋条,限位筋条设置为大圆弧状,用于适应并不干涉减振弹簧。

进一步的,一个减振窗口设置两条限位筋条,两条限位筋条两侧形成三条通风口。

进一步的,减振窗口底面沿减振窗口横向设置至少一条限位筋条,限位筋条设置为大圆弧状,用于适应并不干涉减振弹簧。

进一步的,一个减振窗口设置两条或三条限位筋条,限位筋条两侧形成多条通风口。

进一步的,限位筋条设置向外凸起的脊,脊设置为扇叶状的扭曲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减振盘本体包括圆周设置的用于放置减振弹簧的减振窗口,减振盘本体外圆增加圆弧翻边,不改变原有结构,模具制作简单,不需要新开模具,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加减振盘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减振盘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三;

其中,1-减振盘本体,11-翻边,2-减振窗口,21-大圆弧状翻边,22-引导筋条,23-限位筋条,3-圆弧形过渡,4-圆滑弧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和3所示,新型离合器减振盘,包括减振盘本体1,减振盘本体1包括圆周设置的用于放置减振弹簧的减振窗口2,减振盘本体1外圆增加圆弧翻边11,不改变原有结构,模具制作简单,不需要新开模具,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加减振盘的强度。

减振窗口2四角设置圆弧形过渡3,取代原结构的减振窗口四周尖角结构,用以消除这些应力容易堆积的地方的冲击应力,从而使得减振窗口2的耐久性可以大大增强,进而使得减振窗口2以及减振盘本体1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使得产品的性能更加稳定。

减振盘本体1上沿减振窗口2所在的圆周设置无压痕的圆滑弧形凸起4,用于配合减振窗口2的结构,无压痕的圆滑弧形凸起4与减振窗口2的侧边形成一体化结构。在不改动产品结构、弹簧有足够活动空间,从动盘工作时弹簧与减振盘不干涉的前提下,将减振窗口2两侧的压痕取消掉,使得其和旁边的加强筋一体化,从而加强减振窗口2的强度,可以节省压痕的模具,从而节约成本。

减振窗口2的一侧或两侧长边设置大圆弧状翻边21,用以加强减振窗口2这些应力容易堆积的地方的强度,引导冲击应力呈弧形扩散,同时翻边的设置,相当于加强筋的作用,增加减振窗口2的强度,从而使得窗口的耐久性可以大大增强,进而使得减振窗口2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使得产品的性能更加稳定。

减振窗口2的两端短边设置向外弧形翻折的引导筋条22,向外弧形翻折的引导筋条22用于引导减振弹簧的安装,起到随着向下按压减振弹簧,使减振弹簧逐步压缩,直至压进减振窗口,使装配更容易;翻折的引导筋条22的设置也起到加强减振窗口2强度的作用,增加减振窗口2和减振盘的耐久性;再有引导筋条22呈外弧形翻折,在减振盘旋转时起到扇叶的作用,扩大空气流量,对减振盘和减振弹簧的摩擦生热和冲击热进行快速消散起到重要作用。

减振窗口2底面沿减振窗口纵向设置两条限位筋条23,限位筋条23两侧形成通风口,保证减振窗口2的良好的散热性,限位筋条23设置为大圆弧状,用于适应并不干涉减振弹簧,一方面增加减振窗口2的强度和抗冲击性,另一方面对减振弹簧进行限位,防止在减振弹簧压缩的工作状态时从减振窗口2中掉出。

实施例2

如图1、2和4所示,新型离合器减振盘,包括减振盘本体1,减振盘本体1包括圆周设置的用于放置减振弹簧的减振窗口2,减振盘本体1外圆增加圆弧翻边11,不改变原有结构,模具制作简单,不需要新开模具,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加减振盘的强度。

减振窗口2四角设置圆弧形过渡3,取代原结构的减振窗口四周尖角结构,用以消除这些应力容易堆积的地方的冲击应力,从而使得减振窗口2的耐久性可以大大增强,进而使得减振窗口2以及减振盘本体1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使得产品的性能更加稳定。

减振盘本体1上沿减振窗口2所在的圆周设置无压痕的圆滑弧形凸起4,用于配合减振窗口2的结构,无压痕的圆滑弧形凸起4与减振窗口2的侧边形成一体化结构。在不改动产品结构、弹簧有足够活动空间,从动盘工作时弹簧与减振盘不干涉的前提下,将减振窗口2两侧的压痕取消掉,使得其和旁边的加强筋一体化,从而加强减振窗口2的强度,可以节省压痕的模具,从而节约成本。

减振窗口2的两侧长边设置大圆弧状翻边21,用以加强减振窗口2这些应力容易堆积的地方的强度,引导冲击应力呈弧形扩散,同时翻边的设置,相当于加强筋的作用,增加减振窗口2的强度,从而使得窗口的耐久性可以大大增强,进而使得减振盘窗口2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使得产品的性能更加稳定。

减振窗口2的两端短边设置向外弧形翻折的引导筋条22,向外弧形翻折的引导筋条22用于引导减振弹簧的安装,起到随着向下按压减振弹簧,使减振弹簧逐步压缩,直至压进减振窗口,使装配更容易;翻折的引导筋条22的设置也起到加强减振窗口2强度的作用,增加减振窗口2和减振盘的耐久性;再有引导筋22条呈外弧形翻折,在减振盘旋转时起到扇叶的作用,扩大空气流量,对减振盘和减振弹簧的摩擦生热和冲击热进行快速消散起到重要作用。

减振窗口2底面沿减振窗口2横向设置两条限位筋条23,限位筋条23两侧形成多条通风口,保证减振窗口2的良好的散热性,限位筋条23设置为大圆弧状,用于适应并不干涉减振弹簧,一方面增加减振窗口2的强度和抗冲击性,另一方面对减振弹簧进行限位,防止在减振弹簧压缩的工作状态时从减振窗口3中掉出。

限位筋条23设置向外凸起的脊,脊设置为扇叶状的扭曲结构,一方面保证减振窗口2的良好的散热性,在减振盘旋转时起到扇叶的作用,扩大空气流量,对减振盘和减振弹簧的摩擦生热和冲击热进行快速消散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减振窗口2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