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弹扣固定的连接角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4529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弹扣固定的连接角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建筑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家具等领域的角码。



背景技术:

角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家具等领域的连接配件,其通常为直角结构,即L型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所需的角度。目前的角码一般包括构成L型结构的第一连接臂(水平臂)和第二连接臂(竖直臂),将需要连接的部件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上,如对于窗户铝型材的固定。然而,这种传统角码的固定结构存在以下缺点,第一,采用螺丝固定不够美观,而采用胶粘则不够牢固,时间长了较易脱落;第二,两边的型材在对接时难以做到完全贴合,存在较大的缝隙,不美观;第三,连接好后,两边型材的外角和内角直接露出,由于角部通常比较尖锐,因此容易对人体造成割伤、锉伤等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稳固、无需采用螺丝固定、更为安全、更为美观的采用弹扣固定的连接角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弹扣固定的连接角码,包括有连接成角码结构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角码的表面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弹扣,弹扣为突起结构,型材套入角码后通过弹扣卡入型材管壁上的固定孔中形成型材与角码的固定结构。

优选地,所述弹扣设置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背面,且至少各设有一个弹扣,如一边1个(即共2个)、一边2个或一边3个等,弹扣为卡键状、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柱形或球形结构,优选卡键状或圆形结构,同时型材的背面管壁对应位置设有数量相同、形状相配的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扣设置于弹扣臂上,弹扣及弹扣臂位于一弹扣孔内,弹扣孔分别位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中;弹扣臂自弹扣孔壁伸出于弹扣孔中间,弹扣位于弹扣臂的前端;在弹扣孔壁的外侧设有加强筋,加强筋连接弹扣孔壁与角码的背面之间;弹扣、弹扣臂、弹扣孔壁、加强筋与角码为一体结构,如此使加强筋对于弹扣孔壁具有更好的支撑作用,使弹扣臂不易受损。

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的相连部位处设有分别朝上下两面凸起的补位条,补位条自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相连部位的外侧转角处延伸至内侧转角处;且补位条的上下表面均为平面结构。两边的型材套入角码后,分别对接于补位条的两边侧面,形成无缝对接。

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相连部位的外侧转角处设有朝外凸出的外安全角,外安全角凸出于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的外侧面,形成对套接于角码上的型材的补齐结构,即外安全角的表面与型材外侧表面齐平,形成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外安全角设于补位条的外侧端,在补位条的内侧端则设有内安全角,内安全角凸出于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的内侧面,形成对分别套接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上的型材内壁的补齐结构,即内安全角的表面与型材内侧表面齐平,形成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外安全角朝其背面延伸有外安全角延伸部,外安全角延伸部的外表面和两侧面为外安全角的顺延,该外安全角延伸部形成对套接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上的型材后部(背面)凸缘的补齐结构,就是说外安全角延伸部和型材的背面凸起部位齐平;外安全角和外安全角延伸部的外表面与两侧面连接处均为倒角结构或圆角结构;在外安全角延伸部的末端设有朝角码内部弯折的倒钩角,该倒钩角形成对型材后部凸缘卷曲部位的补齐结构,为了提高型材背面凸缘的强度,会通过将凸缘的末端做成卷曲结构,倒钩角即可与此卷曲结构基本齐平。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补位条、外安全角和内安全角为一体结构,采用塑胶材料、橡胶材料或高分子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制成,根据不同需要选择。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角码上设置弹扣,弹扣具有一定的弹性,角码插入型材后,弹扣即会扣入到型材管壁上的固定孔中,从而将型材固定,且结构稳固,无需采用螺丝固定,既安装方便,又更为美观;而在角码的内外转角处分别设置内安全角和外安全角,使型材的端部不会单独凸出,从而可以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发生伤人事故;设置补位条则可以使两边的型材可以达到无缝对接,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连接臂,2为第二连接臂,3为弹扣,4为弹扣臂,5为补位条,6为外安全角,7为内安全角,8为外安全角延伸部,9为倒钩角,10为弹扣孔,11为弹扣孔壁,12为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采用弹扣固定的连接角码,包括有连接成角码结构的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2臂,至少在角码的表面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弹扣3,弹扣3为突起结构,型材套入角码后通过弹扣3卡入型材管壁上的固定孔中形成型材与角码的固定结构。

所述弹扣3设置于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的背面,各设有一个弹扣3,(当然,也可以是一边2个或一边3个、4个……等,根据需要而定),弹扣3圆形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卡键状、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柱形或球形结构),同时型材的背面管壁对应位置设有形状相配的固定孔。

所述弹扣3设置于弹扣臂4上,弹扣3及弹扣臂4位于一弹扣孔10内,弹扣孔10分别位于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中;弹扣臂4自弹扣孔壁11伸出于弹扣孔10中间,弹扣3位于弹扣臂4的前端;在弹扣孔壁11的外侧设有加强筋12,加强筋12连接弹扣孔壁11与角码的背面之间;弹扣3、弹扣臂4、弹扣孔壁11、加强筋12与角码为一体结构,如此使加强筋12对于弹扣孔壁11具有更好的支撑作用,使弹扣臂4不易受损。

在第一连接臂1与第二连接臂2的相连部位处设有分别朝上下两面凸起的补位条5,补位条5自第一连接臂1与第二连接臂2相连部位的外侧转角处延伸至内侧转角处;且补位条5的上下表面均为平面结构。两边的型材套入角码后,分别对接于补位条5的两边侧面,形成无缝对接。

在第一连接臂1与第二连接臂2相连部位的外侧转角处设有朝外凸出的外安全角6,外安全角6凸出于第一连接臂1及第二连接臂2的外侧面,形成对套接于角码上的型材的补齐结构,即外安全角6的表面与型材外侧表面齐平,形成平滑过渡。

外安全角6设于补位条5的外侧端,在补位条5的内侧端则设有内安全角7,内安全角7凸出于第一连接臂1及第二连接臂2的内侧面,形成对分别套接于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上的型材内壁的补齐结构,即内安全角7的表面与型材内侧表面齐平,形成平滑过渡。

所述外安全角6朝其背面延伸有外安全角延伸部8,外安全角延伸部8的外表面和两侧面为外安全角6的顺延,该外安全角延伸部8形成对套接于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上的型材后部(背面)凸缘的补齐结构,就是说外安全角延伸部8和型材的背面凸起部位齐平;外安全角6和外安全角延伸部8的外表面与两侧面连接处均为倒角结构(或圆角结构);在外安全角延伸部8的末端设有朝角码内部弯折的倒钩角9,该倒钩角9形成对型材后部凸缘卷曲部位的补齐结构,为了提高型材背面凸缘的强度,会通过将凸缘的末端做成卷曲结构,倒钩角9即可与此卷曲结构基本齐平。

所述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补位条5、外安全角6和内安全角7为一体结构,采用塑胶材料(橡胶材料或高分子复合材料亦可)一体成型制成,根据不同需要选择。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