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4100发布日期:2018-11-16 21:0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感温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温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电热类产品感温器大都采用突跳式温控器或铝壳内封NTC方式进行感温,在不增加零件的前提下无法进行检锅功能,造成无锅空烧现象,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在选用当前常规温控器状态下,如需实现检锅功能,需要增加推杆、微动开关、支架等零件,通过锅触动推杆,推杆触动微动开关以反馈信号,此结构成本高,制造要求高,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锅具检测的感温器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感温器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发热器中的感温器,而所述发热器中心形成开口,所述感温器设置在开口中且弹性伸缩探出发热器顶部。

所述感温器外周缘套接金属上壳、金属下壳和卡箍;其中所述金属上壳与感温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设置弹簧,所述感温器外侧设置凸筋,所述凸筋顶侧与金属上壳限位固定,凸筋下侧固定弹簧上端,弹簧下端固定金属下壳;所述卡箍固定于感温器并且与金属下壳限位固定;所述金属上壳和金属下壳通过螺栓与发热器下侧的支撑柱固定;

所述感温器包括设置在陶瓷壳内部的温度传感器NTC,所述温度传感器NTC设置在陶瓷壳顶部;

温度传感器NTC两端通过引线分别连接3P孔座的 a端和b端,所述卡箍通过接地线连接3P孔座的c端;

所述感温器顶端探出发热器2mm以上;

所述感温器的顶面为圆形,且其直径≤8.5mm。

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器可以同时实现温度检测和锅具检测功能,在感温器和发热器之间设置了弹簧,通过弹性形变,感温器可探出和收缩于发热器,通过阻值的变化来检测是否有放锅避免空烧可靠性更高,结构简单,成本更低;感温器直径尺寸可小至8.5mm,间接加大了发热体加热面积,同时使机体更整洁精致。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置锅具时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器示意图;

其中:

1 发热器 2 感温器

3 金属上壳 4金属下壳

5 卡箍 6 弹簧

7 凸筋 8 支撑柱

9 陶瓷壳 10 温度传感器NTC

11 3P孔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感温器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发热器1中的感温器2,而所述发热器1中心形成开口,所述感温器2设置在开口中且弹性伸缩探出发热器1顶部。

所述感温器2外周缘套接金属上壳3、金属下壳4和卡箍5;其中所述金属上壳3与感温器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设置弹簧6,所述感温器2外侧设置凸筋7,所述凸筋7顶侧与金属上壳3限位固定,凸筋7下侧固定弹簧6上端,弹簧6下端固定金属下壳4;所述卡箍5固定于感温器2并且与金属下壳4限位固定;所述金属上壳3和金属下壳4通过螺栓与发热器1下侧的支撑柱8固定。

所述感温器2包括设置在陶瓷壳9内部的温度传感器NTC10,所述温度传感器NTC10设置在陶瓷壳9顶部。

温度传感器NTC10两端通过引线分别连接3P孔座11的 a端和b端,所述卡箍5通过接地线连接3P孔座11的c端。

所述感温器2顶端探出发热器12mm以上。

所述感温器2的顶面为圆形,且其直径≤8.5mm。

本具体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1.当锅具未放在发热体上时,感温器2未接触到锅底,陶瓷壳9无动作,卡箍5与金属下壳4处于连接状态,3P孔座11的c端和金属下壳4接地,3P孔座11的b端、c端相连,b端也接地,a端本身为接地端,这样a端和b端之间阻值为零。

2.当锅具放在发热器1上时,感温器2接触到锅底,陶瓷壳9下行,卡箍5与金属下壳4脱离,3P孔座11的c端不接地,a端和b端之间就有阻值,控制板可以通过检测阻值从而感知锅具,这样感温器2陶瓷壳9的伸缩就能够检测出发热器上是否放置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器可以同时实现温度检测和锅具检测功能,在感温器和发热器之间设置了弹簧,通过弹性形变,感温器可探出和收缩于发热器,通过阻值的变化来检测是否有放锅避免空烧可靠性更高,结构简单,成本更低;感温器直径尺寸可小至8.5mm,间接加大了发热体加热面积,同时使机体更整洁精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